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游与鉴湖
 
 

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鉴湖是自然与历史留给绍兴的

  最佳城市名片

  东汉时期,会稽太守马臻主持开发、改造天然水体,成就了一块面积达172.7平方米公里的湖泊,万顷碧波平如镜,与峰峦迭翠的会稽山相映成辉,会稽郡由此赢得山水国山水郡山水州之美誉。所以到了晋代以后,历隋、唐到宋,一直到明清时候,鉴湖一带都是历代文人心中最喜欢的地方。他们纷至沓来,留下了众多的诗篇。

  从王羲之开始,到陆游,再到后来明代的袁宏道也还在夸,喜欢拿西湖和鉴湖比较。袁宏道是这样说的: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在明朝文人心目中还是更看好鉴湖,他说这个六朝以上的人不闻西湖好,就是六朝以上的人都认为鉴湖是最漂亮的。西湖和鉴湖彼此俱清奇,只是鉴湖的名声更早更大。所以在鉴湖历史上,在中国的文化人眼里,鉴湖是江南山光水色的极致,是中国最美丽的山水,在历史上的价值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文人留下的诗句,从古代到今天,流传了千年,而且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依然是我们文学宝库的无价之宝,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令人心痛的是,由于鉴湖接纳三十六源之水,泥沙沉淤,湖面逐渐缩减,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加深了田地需求的矛盾,导致出现了围湖垦田的现象,早在宋代就有了兴废之争。时至今天,昔日的八百里鉴湖已缩变成或宽或狭的带状型河道。但就城市的形态而言,正是鉴湖的孑遗,构成了绍兴河湖棋布,田陌纵横的水城特色和与会稽山相映生辉的山水风光。特别是东跨湖桥至西跨湖桥一带,长河几十里,水面仍宽阔,田园依然在,风景旧曾谙。但是,水面遭侵占,古迹遇损毁,环境被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陆游大量的鉴湖诗中

  我们可以看到

  陆游生活时代鉴湖的美丽风光

  鉴湖诗是指描写鉴湖及其周围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及陆游鉴湖生活的诗歌。陆游大半生的时间生活在鉴湖边,与鉴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陆游的诗歌中,鉴湖诗占了相当的比重,成为陆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看到陆游生活的时代鉴湖的美丽风光和多彩的风俗人情,看到陆游对鉴湖的热爱之情,看到陆游隐逸与爱国、超然与忧民并存的复杂情怀。

  因为长期住在鉴湖边,陆游描写鉴湖风光的诗歌,比任何一个诗人都丰富。他的鉴湖诗极大地丰富了越中山水诗的内容,将越中山水文化在晋、唐的基础上发展出另一个高峰。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卜筑于镜湖三山,他深深地热爱着镜湖山水:吾庐镜湖上,傍水开云扃。秋浅叶未丹,日落山更青。孤鹤从西来,长鸣掠沙汀。鉴湖让诗人魂牵梦绕:五更欹枕一凄然,梦里扁舟水接天,红蕖绿芰梅山下,白塔朱楼禹庙边。” 

  鉴湖的风光,多姿多彩,让诗人看不够,写不尽。那水天相接的奇景是如此动人:我摇画楫镜湖中,碧水青天两奇绝。每一个清晨和夜晚,鉴湖都让诗人有新的发现。清晨的镜湖是露拆渚莲红渐闹,雨催陂稻绿初齐,晚上诗人揽衣独立镜湖边,看到的是风露万顷秋渺然的烟波浩渺之景,令诗人生出骑鲸便可追飞仙之想。月光下的鉴湖,格外迷人:新月纤纤淡欲无,时闻鱼跃隔菰蒲。篮舆小放湖堤上,信有人间白玉壶。

  鉴湖之迷人,不仅仅在山光水色,还因为鉴湖山水以及周围的名胜古迹如兰亭、大禹陵、禹庙、会稽山、龙瑞宫、云门寺等,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意味,让人在山水间流连时不免追怀缅想。如《小雨泛镜湖》曰:吾州清绝冠三吴,天写云山万幅图。龙化庙梁飞白雨,鹤收仙箭下青芜。菱歌袅袅遥相答,烟树昏昏淡欲无。端办一船多贮酒,敢辞送老向南湖。美丽的山水充满了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

  尽可能地恢复古鉴湖的面貌

  是绍兴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任何一个优秀的城市,都应具有独特的、其他城市无法模仿的文化特性。翻开绍兴的历史,其实就是翻开一部水的文化史、水环境的变迁史,古代优良的水环境孕育了绍兴丰厚的历史文化,如酒文化、桥文化等等,因此,尽可能地恢复古鉴湖的面貌,是绍兴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而鉴湖整治必然成为绍兴加快水城建设的重头戏。

  首先,鉴湖整治后将使绍兴的水城形态更丰满,特色更鲜明。虽然现在的整治范围已属城区,但无论是从框架结构,还是建筑风格来讲,这一区块尚未完全融入市区,鉴湖前街更是尚未改造的个别城中村棚户区,与城市发展的步调和风貌很不合拍和和谐,按照以人为本建宜居城市的要求,实施鉴湖整治规划后,将保护、保留鉴湖前街街河相依的特色风貌,与山阴道、马臻墓、马臻庙成为城市的特色街区、文化街区,成为水城绍兴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十里长河,近百万方水域,陆游三山故里,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无疑将使水城特色更加鲜明,神韵更加醉人。

  其次,鉴湖整治后将使绍兴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与彰显。一条山阴道,放浪过多少文人醉步;一泓鉴湖水,迷倒过多少诗人墨客;一曲鉴湖是狂客知章归乡的追求;一座快阁令多少名人驻足流连,畅怀抒情;三山画桥仿佛依稀回荡着放翁当年高歌鉴湖的诗韵。综合整治后,将会把鉴湖所蕴含的文化发挥到极致,使鉴湖所积淀的文化发出耀眼的光芒。

  目前,以一湖两段六景点为结构特点的鉴湖水环境整治工程正在进行当中。按照规划,该工程面积为268.62公顷,以鉴湖为主线,北至胜利西路延伸道路,东到偏门,西至壶觞大桥,全长5.35公里,其中水域69.5公顷。东段(鉴湖大桥以东)以保护鉴湖文化风貌为主,对现有临河空间进行风貌整治,形成绍兴传统特色的连续步行空间。通过水乡街市、传统民俗活动,再现绍兴水乡风情。西段(鉴湖大桥以西)以凸现鉴湖自然风光为主,保护现有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展现两岸秀美的自然生态景观。

  陆游故里真容如何?

  绍兴专家已基本还原诗人

  当年居住的大致建筑形态

  陆游故里的重建与恢复,也是鉴湖水环境整治工程中的一个重头戏。关于陆游在绍兴的住处,学术界唯一没有争论的是山阴的三山别业。而且大家一致认为,陆游卜筑三山别业是在公元1165年,当时他41岁。而开始卜居是在第二年,时年42岁。从此,这位执着的爱国主义诗人主要居于此处,直至86岁时与世长辞。

  根据史料还有他自己的诗词记录,陆游建造三山别业是用他在镇江任上的一笔官俸,地方是他自己选的,靠近祖业鲁墟,第二年被罢官后,他就开始定居镜湖三山。而根据陆游晚年经常提到的数字,他的房子大约总共有十余间,具体是这样布局的:

  南端为堂,也可称为南堂。代表诗句是《南堂卧见月》:河汉横斜星宿稀,卧看凉月入窗扉。这堂屋的东西两头都有小室,称为东斋、西斋。前面还有前庭,后面又有中庭。堂屋后面就是正屋,这正屋之前也有一堂,叫小堂,又名渔隐堂。代表诗句《渔隐堂独坐至夕》:中庭日正花无影,曲沼风生水有纹。小堂左右都有室,这里是陆游儿孙辈的栖息之所。其中东室就是陆游最小的儿子子聿的书房。正室上有楼,还有阁,从《醉中夜自村市归》:村市夜骑黄犊还,却登小阁倚阑干看,楼阁还有栏杆。另外,独立于堂屋和正室之外,陆游还在三山园建有小轩。其中一处在孝宗淳熙十六年又名风月轩,以自嘲的方式反击朝廷上的反动势力。同样独立建筑的,还有老学庵,这是陆游晚年读书和流连之地,因大量出现在诗文作品中,而广为世人所知。

  除了这些房子,陆游的别业里面还有很大的园林,且面积不止十亩。光是园圃,陆游就有东园、南圃、西圃、北圃,其中西圃又称药圃。陆游晚年尤其喜好医药,自己亲自种植草药,并为村里疾患者送药治疗。北圃又称蔬圃,晚年的陆游,基本跟周围老农一样,下田耕作,自食其力。另外还有溪池、小井、泉眼、假山、盆景、亭台以及大量花草、植物。

  可以这么说,陆游生前苦心经营的山阴三山别业,其体制规模在当时的绍兴堪称翘楚。这一点,陆游自己也颇为自信:数椽幸可传子孙,此地它年名陆村定知千载后,犹以陆名村他年好事客,过此访遗踪。千年之后的今天,陆游生前的这份自豪和心愿,终于要成真了。

  (记者 徐霞鸿)

  (特别鸣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徐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系副主任李建英博士,绍兴市水利局局长张校军,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高利华、邹志方。)

来源:绍兴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亚文都之风貌|品读风雅绍兴
“唐诗之路”前世今生
【鸿雪诗话】浙东唐诗之路 浙 东 启程
浙江绍兴,如何凭借一片湖成为千年名城?
谢善骁·乘著歌声的翅膀飞回故乡
宋韵绍兴看陆游,万首诗词润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