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勋:品味需要的不是物质的贵,而是心灵上的自信与从容


“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塞满了,我们还有空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间,美如何进来呢?”


假期就要过了,许多小伙伴们都在感慨,又要投奔忙碌的工作生活了。


其实生活的苦闷与繁忙是无可避免的,不过放空、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今天十点君给大家推荐的是美学大师蒋勋的《给青年艺术家的信》,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作者从视、听、嗅、味、触的角度出发,娓娓道来,带领读者细细地感受那些朴素简单的事情。


在书中,作者想给青年艺术家传达的是,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严肃的训练,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作者指出,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将自己置于安逸、固定的生活环境,他必须不断地“出走”,只有这样,才能永葆活泼、健康而年轻的生命力,才能领路创造的愉悦,感受到真正的美。


其实,我们普通人又未尝不需要改变一下固定的生活模式,让自己怀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另一个环境激活自己的感觉呢?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蒋勋


如果我爱恋一个人,我凝视他,他是视觉的;我聆听他的声音话语,他是听觉的;我抚摸他,感觉他身体的体温,他是触觉的;我舔他,轻轻齿咬他,好像有一点味觉;但是,我最终发现,我是沉迷在一种嗅觉的气味里,像婴儿时依靠气味,找到了母亲。 假设我闭着眼睛,拥抱着一个身体,这身体的感觉、形状、体温,都是触觉的,而我,一定同时也还辨识着那身体中特有的气味。只是气味嗅觉的记忆不太明显吧。 你的记忆中,有几个忘不掉的身体的气味吗? 气味的记忆,一定是非常私密的经验吧! 敏感爱美的心灵,会非常珍惜这些私密的部分,小心翼翼,掩藏在最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成为个人生命最甜美或最辛苦的记忆。一个社会心灵粗糙了,才会把个人最隐私珍贵的部分拿出来廉价贩卖。


我相信,许多极纤细的嗅觉或触觉的记忆,的确是极隐私的部分,存留在记忆里,是最私密而珍贵的感官经验,不能也不应该随便与他人分享。 嗅觉像是一种注定的遗憾,它在现实里,都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记忆里。 但是,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 那么,艺术创作的美,是否更多来自遗憾?来自生命里不能长久存在,却在心灵记忆里永不消失的一种坚持?


我嗅着自己手中一杯浮荡着香气的茶,凑在鼻前,慢慢嗅着,因为是假日吗?我有足够的悠闲,从容地去感觉自己的身体。 那茶的防线贮存着许多许多记忆,阳光、雨水、雾霭或山岚、清晨的露水、上坡上的土壤、偶然飞来停留片刻的小甲虫。 在匆忙紧迫的生活里,感觉不到美。 当艺术变成一种功课,背负着非做不可的压力、负担,其实是看不见美的。 我喜欢东方古老的哲学家老子的比喻,他说,一个杯子最有用的,是那个空的部分。 白居易在一千年前写了一首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他说的是一种“遗忘”吗?我不确定。 我们是不是被“知识”塞满了,没有余裕的空间留给美?


生活可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生活还有其他的可能。 日子久了,一年过去,两年过去,日复一日,慢慢不知不觉,忽然发现,大部分的人,或者我自己也不例外,重复着固定的生活模式,占有一个职位,拥有一份薪水,害怕改换,害怕离开,职位和薪水变成生活的唯一的动机,你开始听到对工作的抱怨,你开始看到生活里充满疲倦而又怨恨的表情,你开始嗅闻到一种生命开始腐烂是发出的气味,你开始看到琐碎的斤斤计较与勾心斗角。生命在不能施展开创性的怀抱时,人变得闭塞萎缩,好像仅仅抱着一点霉味的食物,舍不得放下,仿佛庄子形容的鸱鸮,爪下抓住腐鼠的尸体,仅仅抓着不放,以为是天下的美味,贪婪又沾沾自喜。 因为年轻,这么勇敢,他们毫不犹豫,鼓励我出走。 答应我,永远不可以腐朽衰老,你要一直那么年轻,不论你几岁,不论你可能有多少职位与薪资,你生命里有真正的追求,就大胆的出走! 你要勇敢地怀疑你的老师、前辈,包括我在内,如果他们贪婪于现实生活的安逸,他们的生命已经开始腐败,不可能给你任何有生命活力的东西,你要大胆而勇敢地捐弃他们,离开他们,超越他们,孤独地走出去。


很多人试图留着历史,保留视觉和听觉的记忆。但是嗅觉呢?嗅觉是不是也是更真实的一种历史?

许多艺术工作者,是带着这些气味的记忆,去写诗,去跳舞,去画画,去作曲,去拍摄电影的。没有生命的气味,其实很难有真正动人的作品。


美,不会使人自大骄傲,真正的美,使人谦逊。 咸味太平凡了,平凡到容易被忽略,但是深思起来,“甜”、“酸'有时都可以不用,都有一点装饰性,咸味好像才是踏踏实实的生活,不可或缺。


大部分时候,美是心灵上的感受,“忙”是心灵的死亡,生活一忙,心灵粗糙了,也就难以感受美。 我想“淡”这个味觉,与浓烈相反,“淡”没有刺激性,像东方文化里的豆腐、笋、茶,味觉很淡,却又十分长久。 宋代的美学尝尝提到“平淡”,认为是最高的美的已经的领悟。有点像苏东坡的句子:“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吧,生命经历了风雨的凄楚,经历了晴日的欢欣,也许最后回头,回想一切,就有了“淡”的领悟吧! 所以,浓烈过后,才能品味“淡”的悠长隽永吗? 许多人误会,以为“品牌”就是“品味”。 “品牌”肯能价格昂贵,但是,“品味”可以很朴素简单,“品味”需要的不是物质的贵,而是心灵上的自信与从容。 “品牌”尝尝只是盲目地跟从流行,“品味”却需要自己细心的学习与感受。 “品牌”是附庸风雅,“品味”是发现自己。 那么沉重的苦味,你会忽然觉得,甜味太轻浮浅薄了,酸味也只是琐碎,你可能会觉得连辣的激动都没有,只是一点咸,一点苦,好像不知不觉泪水流到嘴角,知道也累也是有味的。


声音的学习,或许是从寂静开始吧!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没有听过万物的声音,是不会懂乐器的。


美在理性的边缘,使我们冥想,使我们可以凭借一点心事,飞向尚未被科学证明的辽广领域。 艺术里的视觉,通常并不只是视觉,而是心事。有点像东方宗教里说的“静观”吧!“静观”,并不只是“看”,至少是“凝视”,“凝视”里此案有思维和心灵的专注。 王维之后,东方绘画里的“留白”变成极重要的部分,“留白”正是“江流天地外”的领悟,不是在绘画里表现视觉的自大,相反,是在领悟自己视觉极限之后才可能出现的谦虚和宽容。


我们的视觉是否太骚乱,找不到焦点,找不到关心的对象,我们的视觉好像塞满了杂乱的图像,失去了“观想”的能力。 写完信之后,我或许会吹灭烛火,我或许会看到最后的火光,带着一缕袅袅上升的细细的白烟,消失在黑暗中。 而我相信,并没有真正的黑暗。 生命是不会有真正的黑暗的。


有一个电影导演说过,看一部好的作品,好像剥洋葱的经历,总觉得一层一层剥开,最后会突然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局,但是,其实并没有结局,结局也就在一层一层剥开的过程本身。

只有真正的创作者才会有这样的领悟罢。

一支乐曲、一首诗、一部小说、一出戏剧、一幅画,其实往往并没有什么最后的结局,他们只是想不断剥开的洋葱,一层一层打开我们的视觉、听觉,打开我们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记忆,打开我们生命里全部的心灵经验。


十点读书微信号:duhaoshu

回复“晚安”,送你一张晚安心语,好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蒋勋:气味其实是有生命的
【美的沉思】蒋 勋:美的觉醒
如果你的情绪有气味,那么你身上会有多少种气味?
蒋勋:美的觉醒
英报:最新研究揭示梦中为何没有气味
品一款好茶,可以唤起很多美好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