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什么意思?只要个人理解,不要所谓的权威翻译。
一、理解:通过道德仁义礼之间的比较,形象鲜明地说明了道的基础和根本性作用,指出未能落实道乃是昏庸愚昧的源头:“道之华也,愚之首也”,而礼则是“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因此,必须去礼而取道。这里深刻体现出了对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提倡什么“刑不上大夫”等不平等礼遇的深恶痛绝。
二、翻译:
世人失去本来纯善的本体,所以圣人才教人以德。人心变迁世人失去善良德行,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仁。世人因失去了仁义之心,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义。人心不古,而义也失了,所以圣人为复古道,所以才教以礼也。
三、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簿,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四、赏析:
老子看来,社会偏离了大道,才有了提倡道德的必要,但这时的“德”已不是“ 上德”,而只能是“下德”。因为“上德不德”,其德在内而不在外,完全是出于内心之自然,而非自恃有德而表露于外。“下德”产生的仁已不是无心的自然流 露,而是有心如此,是人为的结果,这就是“失德而仁”。 “失仁而后义”是“上德”的进一步丧失,仁与义相比,前者重在内在观念,后者重在外在行为。仁义忠信虽然已经背离了自然道德的基本精神,但他们毕竟还是一些道德原则和观念,礼则不同,它是一些已经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当人们自觉的道德观念不足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时,统治者便制定出一系列客观具体的行为标 准——故曰“失义而后礼”。而礼的出现,则标志着仁义忠信等道德观念的失败,故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薄”即不足、衰竭之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语:“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和孔子的礼有没有冲突矛盾?
道德经圣解(五十二)
3-道德真经集解卷之三
《道德经》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
「38」失道后德·失义后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