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海一人谭鑫培(一)

戏曲艺术流派的产生,是戏曲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戏曲表演艺术走向成熟与鼎盛的标志。中国的戏曲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她具有艺术流派众彩纷呈、争奇斗艳的特点。从演员的表演体系中,这一点有着充分的体现。

在中国京剧的发展历史上,谭鑫培是做出了划时代贡献的艺术大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将老生这一行当的表演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以个人风格为主要标志的谭派。他的创造精神和方法震惊当世,启迪同行,大大地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地给予此后京剧的生旦净丑各行当流派艺术的创造形成以极为深刻的启发和影响。纵观其奋斗的一生及对京剧事业的贡献,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可称的上是四海一人。

  谭鑫培的艺术生平

谭鑫培(1847-1917),号英秀,原名谭金福,湖北江夏[2]人。其父谭志道,是著名的汉调演员,工老旦,因喜养“叫天”鸟,兼嗓音狭亢,被称为“叫天子”,谭鑫培也因此有了自己的艺名“小叫天”。

谭鑫培十一岁起,正式入金奎科班学戏。他所学的是以皮黄为主的昆乱武生和老生,当时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口传心授”而已。同治二年(1863年),谭鑫培随父进京在广和成搭班,拜当时的老生“三鼎甲”之一的余三胜为师。由于他当时是唱武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故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且这时他只是以属于借台练功的性质演出,没有工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

这时谭鑫培已然成家,且嗓子又在倒仓期,为谋生计,只得去跑乡班。在这期间,他不顾辛苦,仍然坚持练功。乡班的收入甚微,无奈之下,谭鑫培为人看家护院,从而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这为他日后在台上武戏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同治九年(1870年),谭鑫培重回京城,加入了三庆班,得到了老生“三鼎甲”之首程长庚的赏识,但是此时鑫培仍演武生,兼领武行头目,长期为程长庚配戏。利用同台相见的宝贵机会,他对程长庚的戏仔细观摩,用心研究,在艺术修养上,不知不觉的进了一大步。同时,京城老生行当名角甚多,如余三胜、卢胜奎、王九龄等,他利用各种接触的机会,向这些名伶探讨请教,集众人之长于一身。

在程长庚逝世前几年,发现谭鑫培的艺术水平已经大有长进了,便让他演一些老生戏。程长庚曾对谭鑫培说:“子唱武生所以不能得名者,以子貌寝而口大如猪喙也。今悬髯于吻,则疵瑕尽掩,无异易容,更佐以歌喉,当无往不利。惟子声太甘,近于柔靡,亡国音也。我死后,子必独步,然吾恐中国从此无雄风也。奈何奈何[3]!”谭鑫培听了,便问长庚:“弟子安能独步?不有孙菊仙在前耶?”程长庚解释到:“不然,菊仙之声固壮,然其味苦,味之苦者难适人口,非若弟子之声,甘能醉人也。子其勉之,三十年后,吾言验矣。”对话中虽然不无对谭鑫培的贬抑,但是在那个夸奖了对方便是夺了自己饭碗的年代,谭鑫培能让程长庚说出这番话来,可见他的艺术水平已经得到程长庚认可了。

程长庚逝世后,谭鑫培离开了三庆班,来到了四喜班,与和自己同列“后三鼎甲”的孙菊仙论唱大轴。长庚虽死,但当时名角颇多,一个个在台上精神足满,声腔高亢入云,而谭鑫培面容清癯,声腔委婉细腻,难以与别人在台上相比,于是,他扬长避短,根据自己是学武生出身,有身段的优势,多演一些文武兼工的剧目,而且在台上注重运用表情和眼神,使表演的人物饱含感情。然而,他的唱法仍未得到大家认可,不少人依然视他的艺术如邪魔外道,而谭鑫培不怕别人鄙夷,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见解。这期间,他到上海演出,结识了上海的京剧演员孙小六,得到了孙小六的帮助。孙小六本是天津人,在京城不被人认可,来到上海,他根据自己的声腔特点,与琴师鼓师一起切磋研究,创造了许多有自己特色的声腔。谭鑫培到上海,主动向他请教,孙小六赞扬了谭鑫培的创新精神,并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与谭鑫培分享,这对谭鑫培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同治十六年(1890),谭鑫培被招进宫中作内廷供奉,这对他本人,对京剧史,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页。在宫中,他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结识了不少王公大臣,在梨园的地位,蒸蒸日上。这段时间,他开始单唱老生,将诸家所长于自己的优点融汇于一身,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舞台形象,如《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闹樵问府》中的范仲禹、《失空斩》中的诸葛亮等。与官宦和文人的接触,提高了他的文化修养,使他扮演高官时有富贵之态,扮演文人时有书卷之气,扮演隐士时则超凡脱俗,唱念做打浑然一体,身段开打老到纯熟,举重若轻。一时间,红遍京城,有人曾作诗说:“歌舞编成内教坊,颐和日日奏霓裳。新来学得谭家调,小部声音独擅场。”

同治二十六年(1900),在干支纪年法上是庚子年,是年,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中国一片混乱。国变期间,人人目睹清王朝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心中多有感慨衰败之意,亡国之痛,而谭鑫培的唱腔既柔且婉,正反应出了这种心态,是故有人将他的唱称作“亡国之音”,维新派党人狄楚青亦有诗云:“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正是这种吐出大家心声的唱腔,使得谭鑫培在动乱期,没有受到干扰,依旧称红梨园。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时期,一些外国的戏剧开始影响中国,出现了所谓的“恶性海派”,严重的冲击了传统的戏曲艺术。此时,老艺术家们多已作古,谭鑫培身为菊坛领袖,可谓无出其右。他一方面在传统戏上下功夫,抵制“恶性海派”,另一方面,开始对传统剧目进行修改,增加了需要补充的剧情戏理,删去了戏中纯粹为了卖弄功夫的成分。在个人艺术方面,他达到了炉火纯青返璞归真的境界,发音凝练,运气流畅,举手投足随心所欲,收放自如,达到了自己的艺术顶峰。

辛亥革命成功不久,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北京城依旧如清末一般混乱。1917年,谭鑫培年事已高,卧病在床,谢绝所有的演出。而此时北京城的步军统领左堂袁德亮在金鱼胡同那家花园欢迎广东督军陆荣廷,办堂会要谭鑫培来唱戏。谭鑫培起初不允,袁竟派人强行拉至台上,一出《洪羊洞》演完后,谭鑫培病累忧愤交加,医治无效,于 1917510,含恨而殁,一代宗师,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1] 题目取自梁启超诗: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如今老矣偶玩世,尚有俊响吹尘埃。菰雨芦风晚来急,五湖深处家烟笠。何限人间买丝人,枉向场中费歌泣。

[2] 今湖北武昌。

[3] 此段中的对话均选自《伶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园汤武(二)谭鑫培
近现代文化名人 谭鑫培
闲扯京剧:大清与民国的“亡国祸根”谭鑫培
京剧名家有哪些
大气磅礴——京剧艺术漫谈
徐兰沅:前辈艺人努力革新的启示(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