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越时空的文化缘续


   谈中国文化,不能不谈梁漱溟,谈梁漱溟,不能不谈山东邹平,在邹平谈梁漱溟,不能不谈郭蒸晨。

    
郭蒸晨老师,一九四七年出生于邹平县长山镇官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郭老师七岁入小学,热爱学习,兼之刻苦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二日,距毕业高考还有二十天,“文化大革命”开始,遂被裹进动乱之中。刚开始郭老师也参加过红卫兵组织,但很快就厌倦了这种没有意义的盲动行为。于是,他利用结识图书管理老师的机会,独自进入了学校的藏书室,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名著,开阔了自己的文化视野。其间,他跟语文老师学习了美术,在停课的三四年里利用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为许多机关单位绘制毛主席画像和语录,以填补家庭经济之需。一九七一年任官庄小学民办教师时,结识了邻村的农民书法家宋勉之先生。受宋勉之先生的影响,刻苦练习书法和绘画,技艺不断提高,并被借调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一年。一九七二年,以能写会画特长被邹平县电影管理站录用为正式员工,主要从事电影广告宣传和新闻摄影工作。一九七七年参加高考,被北镇师范专科学校政治系录取,后仍回文化部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以摄影特长,被调入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对于郭老师来说,调入宣传部是他与梁漱溟结缘的一个开始。以往,他对于梁漱溟的了解仍停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场对他的批判中。但是郭老师从小就是一位善学勤思的人,对于没有真正了解的人和事总不盲从。期间,他利用自己被借调做党务史志工作的时机,阅读了有关梁漱溟先生乡村建设的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也与很多人一样,开始发现并肯定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的价值。一九八六年,他怀着后学晚辈对梁先生的景仰,亲手把梁漱溟先生的头像刻制在一个瓷盘上,并写书信一封,委托一位进京的同志捎给梁漱溟。信中,除了表达对梁先生的崇敬之情外,还提出了请他题字的要求。几天之后,他收到了梁漱溟先生题写的书法作品一幅。题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时的梁先生已经九十三岁,很少再为人题字了。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郭老师被调入邹平县政协,任文史办主任,他与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商议:趁梁先生健在,应组织人员进京为其拍照、录像,进一步抢救有关史料。就在北京木樨地的梁漱溟公寓里,郭老师首次见到了梁漱溟先生。郭老师在回忆文中写道:我们被让到东侧迎面的一对沙发上,梁先生自己则坐在对面一张旧藤椅上,上面有一个棉布做的座垫,藤椅几个地方已经磨破。看来这藤椅是他的专座。梁老个子不高,头戴一顶兰呢瓜皮小帽,上穿一件兰灰涤卡对襟上衣,穿一双棕色毡靴。一双深沉的眼睛,闪烁着坚毅的目光。虽祖籍广西,但普通话讲得很好。他耳不聋,眼不花,腰板硬朗,真不像一位九十三岁高龄的老人。此次会见,郭老师和同事为梁漱溟先生录相三十分钟,记录了他谈话、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珍贵镜头,郭老师还为他拍摄了近百幅照片,而梁先生送给他们每人一册亲笔签名的挂历。这是郭老师和梁先生第一次相见。

 

郭老师和梁先生的第二次见面,是在一九八七年十月下旬召开的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郭老师应邀参会,并在会上发表乡村建设研究论文,梁先生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后郭老师等人通过预约,又拜访了梁先生。此次拜见正逢其弟子、沈阳市政协副主席、沈阳师范学院教授马秋帆先生前来探望恩师。当时马先生年近七十,但在九十多岁的梁老面前,既像一位小学生,又像一位晚辈,其关系之融洽,情感之真切,使郭老师深深感动,不由得用相机抓拍了几张他们师生谈话的照片。临近中午的时候,他提议拍一张梁老写书法的照片,梁老欣然同意,就题写了“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十四个大字。此次会晤之后,郭老师了解到马秋帆先生原打算让梁先生写字的,由于郭老师先提出而未成,所以深感遗憾。郭老师回去后,忙加洗了马先生与梁先生谈话的几张照片寄去,算作补偿。马先生收到后很高兴,并回信表示感谢,称这是他近十几年与梁老唯一的合影,因而倍加珍惜。
   
一九八七年,邹平要在县城中心位置树立范仲淹雕像,时任建委主任的李家康与郭老师商量,可否请梁老题写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郭老师很赞同,就给梁培宽先生写信征求意见。不久,收到由梁老所题的这十四个字,后得知是梁老病重在医时所写。可惜由于当时县个别领导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梁老的题字刻上后会招人非议,因而没用。其实,由新儒家代表人物的梁漱溟题写千载流传的大儒名句,将更具有精神象征意义。

 

一九八八年,梁老去世以后,郭老师与一位政协副主席专程去北京吊唁。此前,梁老病重时,郭老师就已向有关人士谈起梁先生及其墓地的重要人文价值,所以在梁老家中,郭老师向梁培宽先生提出能否将梁老骨灰安放邹平的事。邹平作为梁先生乡建理想七年实践的地方,在其一生的实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对邹平是有很深感情的。其夫人黄靖贤女士一九三五年病逝于邹平,灵柩一直存放在邹平县城西南角准提庵内,直到一九五零年梁先生到山东邹平视察时,才派人将妻子的灵柩迁往北京祖茔安葬。梁先生及其家人与邹平的渊源如此深厚,把骨灰安放于邹平无疑是很合适的。因此,梁培宽先生也说:“根据亲属和先父部分学生的意愿,认为骨灰安放在邹平更有意义。”郭老师马上说:“梁老的骨灰若能安放在邹平,那将是邹平人民的光荣。”回到邹平后,郭老师连忙向县领导同志提交了把梁先生骨灰安放在邹平的报告。但是当时左的思想还很严重,毕竟梁先生是毛主席在一九五三年批判过的人物,有的领导怕承担政治风险。所以,县领导虽然同意了这个提议,但提出安放骨灰的事不应由邹平县提出,而应由梁先生的家人主动提出,这样就变通处理了此事。梁培宽先生及其家人亦表示同意。据郭老师介绍,作为梁老祖籍的桂林市曾先提出了安放梁先生骨灰的要求,就因为当时的市领导犹豫才没有成功。直到一九九八年才在桂林穿山公园为梁先生建立了一块墓地,这已经是邹平墓建成十年以后的事了。经各方努力,一九八九年十月,梁先生之墓在黄山南侧建成,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老的墓地秉承了其一贯的质朴风格,整个墓地不足一百五十平方米,借用山侧原有的一块较为平整的采石坑整饬而成,墓与主碑石刻全部采用当地的花岗石。梁先生之墓修好后,县建设局又修了一条环山路,既方便市民休闲,也方便国内外人士前来拜谒。在二零零六年,梁漱溟之墓已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也成了邹平县的一个重要景点,每年都有很多人前去拜谒,缅怀这位为国家事业做出贡献的伟人。有更多的人开始更加深入地阅读、了解梁漱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关注社会。
    
通过与梁老的会见以及种种活动,郭老师与梁漱溟结下了深厚的因缘。一九八六年十一月,郭老师被任命为邹平县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时,就把抢救、征集有关梁漱溟乡村建设的资料作为工作重点。在一九八七年四月,郭老师与邹平县政协负责同志,共同组织筹备在邹平召开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资料征集协作会”,之后专程去郑州、成都、西安、重庆等地,在全国范围内重点采访了乡村建设派骨干人物徐树人、范云迁、陈道传等人,并到部分图书馆、博物馆查阅了许多资料。十月,郭老师与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邹平县政协领导共同在邹平组织筹备了“全国梁漱溟乡村建设学术讨论会”。在会上,郭老师宣读了自撰的《乡村建设大事记》,提交了论文《一次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年底至十一月初,应邀去北京香山饭店参加“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上作了论文要点发言。会后不但拜访了梁先生,还采访了梁老学生、曾任邹平实验县民政科长的田慕周先生。同年,郭老师散文《情理能言喻,文章今世知——访梁漱溟先生》发表于《大众日报》并获年度好稿二等奖。一九八八年六月八日,郭老师利用县委党史审稿机会,召集十几名原在乡村建设时期上学后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召开座谈会,征集了许多资料。并通过这些老同志,为远住重庆的原邹平实验县长徐树人落实了政策。一九八九年春,郭老师陪同县府、政协领导去黄山为梁漱溟选择墓址。四月,以山东省政协文史办公室名义赴滕州、济宁、菏泽等县政协,专门征集梁漱溟乡村建设资料,筹编了《梁漱溟与乡村建设》一书。九月,参加了梁漱溟墓地的落成仪式。同年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十二日,动员并操办了梁先生研究部第一期学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范云迁先生向邹平捐赠五千余册图书的事宜,使大量珍贵图书资料存入了县档案馆,为丰富邹平档案馆馆藏和在省内升级起了重要作用。一九九一年七月,郭老师与山东省政协文史负责同志主编并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一书。本书获一九九六年山东省政协优秀文史图书一等奖。八月,参加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访问邹平的接待工作并向其提供了有关梁漱溟资料三篇。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郭老师应邀赴北京卧佛寺参加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召开的“中西印文化融合及其发展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梁漱溟文化重构思想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并在会上发言。该论文被选入论文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并于一九九七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标志着以郭老师为代表的邹平梁漱溟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郭老师应邀参加了桂林“纪念梁漱溟先生诞辰一百零五周年暨学术讨论会”,并参加了穿山公园梁漱溟落成仪式。二零零一年七月开始,应约为山东省政协《春秋》杂志撰稿《梁漱溟与毛泽东》,连续三期刊载。二零零二年十月,经过十七年的辛勤耕耘,专著《梁漱溟在山东》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计三十六万字,详细而生动地介绍了梁漱溟三十年代在山东的乡村建设运动,是研究梁漱溟活动与思想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本书于二零零三年十二月获得滨州市社科一等奖。二零零四年以来,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光明日报社、滨州日报、淄博晚报、邹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谈梁漱溟乡村建设。二零零五年,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又创立了梁漱溟研究室,继续征集、抢救、研究梁先生生平资料,每年接待大批国内外研究学者和领导。梁漱溟研究室,已经成为邹平对外开放的窗口。此外,继《梁漱溟在山东》之后,郭老师还出版了《邹平轶事缀英》、《醴泉寺史话》等书。

 

今天,郭老师的名字和成绩已为很多人所熟知,但我写这篇文章并不觉得多余。作为现代新儒学开山鼻祖的梁漱溟,是海内外人所景仰的思想和行动的大师,被很多人誉为“二十世纪的孔子”。这样的一个人,在邹平留下了自己辉煌的印记,并且和邹平结下了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说,当梁漱溟选择了邹平作为乡村建设实验县的那一刻,邹平,就注定要被写进历史,写下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一笔;当梁漱溟先生之墓落于邹平的那一刻,邹平,就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价值非常特殊的具有文化坐标意义的地方。梁先生新儒家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当海内外对梁漱溟的研究与纪念越来越热的时候,作为桑梓之地的邹平应该有更多的人,对这位文化伟人抱以学习和研究的敬意。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一个人,把自己一生最好的时光与梁漱溟连接起来,为搜集史料四处奔走,甘处寂寞奋笔疾书,为传承文化殚精竭虑,对这种为了人民的事业孜孜追求的人,我对他充满着深深的敬意!当我对黄山梁漱溟之墓拜谒时,就对梁漱溟之墓落在邹平的前前后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有了梁漱溟之墓,邹平,好像有了一个灵魂,有了一个能够与任何名垂青史的地域进行平等对话的灵魂,有了一个启迪后来者思考人生、探索社会的灵魂。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邹平人,我应当深深地感谢以郭老师为代表的这些乡人,感谢这些接续了历史,并且还会继续延续历史的乡人,因此而撰写此文,并表达我对这些乡土文化传承者们的深深敬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大师梁漱溟和邹平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
一生俯首拜梁公——梁漱溟先生逝世30周年祭 | 原创
梁漱溟资料简介 梁漱溟生平事迹 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第3页]
梁漱溟先生邹平墓地的大师书法精品
郭连贻先生二三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