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法中讲美术史


 主讲人:张法中    整理:世界知识画报

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伦勃朗的另外一幅作品——《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

《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1632年 现存荷兰海牙莫里茨皇家美术馆)

据说这是六个人联合定制的一张作品,可是我们在画里面看到的是八个人和一具尸体,很明显,伦勃朗觉得六个人难度太低了。这张画他还是运用当时流行的巴洛克风格,人物动作明快,画面活跃又不失庄严。不过这次伦勃朗又不经意间卖弄了他无以伦比的技巧,从这幅画的构图上看是典型的金字塔式构图,有最高点和对称的左右两条斜线,人物的高低非常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而伦勃朗,居然用一个躺着的人来担当金字塔的底边,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尝试,只有这个初生牛犊的天才才有胆量有自信这么做。因为躺着的这具尸体有很强的前后透视,身体被缩短了,这种造型无疑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很大难度,不过它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物的方向可以让画面显得空间感、进深感更足。这就是伦勃朗,但还不是他的全部。

他把整个画面画成了一个定格的故事,比达芬奇那个《最后的晚餐》更生动,因为他的人物是前后错位的,不是呆板的摆成一排,那个时期所有的群像基本上都在沿袭老一辈的习惯,人物整整齐齐摆成一排,没有先后也没有主次。只有伦勃朗打破了规则,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在每个角色都有内心戏的情况下,画面还是依然有序,最主要的教授和学生们呈对立状态,光线正好洒在他的脸上,无论如何他都是主角。而其他人则分成三两一组,每个人的表情或疑惑,或专注,或沉思,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听从教授的讲解上,只有一个人把目光投向离我们最近的那本巨大的医学书籍上,这是多么理想的空间处理方式啊。我们在看画的时候仿佛就走进这个课堂,和这里面的人一起,激动地聆听医学的声音。

西方绘画在某种形式上有一个可以遵循的轨迹,那就是试图在这张平面的画布上真实地展现空间。这是我们在手机上看画很难真正体会到的,所以我们要走出去,当我们走进美术馆,看到这些画作被又大又厚又繁琐的画框固定在那里的时候,就能体会到艺术家们的用意,从画框到医学书籍,到尸体的脚再到里面一个一个的人,这个空间看起来真实可信。虽然现在没人再注意这个了,不过在当时,创造一个可信的空间假象正是绘画的目的。

海牙莫里茨皇家美术馆中的《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是镇馆之宝

解剖课这幅名作一经问世,伦勃朗的地位就再也无人质疑。他成为了阿姆斯特丹最有名的人,不仅仅是画家圈,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荷兰现在有了一位可以媲美提香和卡拉瓦乔的大师,整个城市都以他为傲,当然也以藏有他的绘画而骄傲。他就像那个30年内突然暴富的阿姆斯特丹一样,并不是一个投机分子,而是一个真正的实力派。

在这之前荷兰一直都被西班牙统治,西班牙王室的压榨和掠夺让荷兰人苦不堪言,终于在16世纪后半叶,以荷兰为首的尼德兰地区爆发了革命,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尼德兰地区摆脱了西班牙,成立了自己的共和国,这也是自从西方有“国王”以来,第一个没有国王的国家。一个崇尚自由平等的新教徒国家,正需要伦勃朗这样的人为国家代言,让他们在欧洲扬眉吐气。

我前面提到过,伦勃朗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从来就没安心地做一个成功的人,在骨子里有一个和荷兰人更贴近的性格,那就是探索精神。在他成名之前他画过一幅自画像,我们通过这张画来感受一下他的激情。

伦勃朗自画像(1628年)

从面相上看这就是他很年轻的时候画的,那时候他还在家乡莱顿,刚刚创办自己的画室,那张坚定的脸上还没有一道皱纹。当时很少有画家能够像他一样那么爱画自画像,可能是因为他太喜欢自己,也可能是没有那么多模特给他画,所以他这一辈子都钟爱“自拍”。只有在他最辉煌的那十年间,“自拍”的频率才稍微低了一些。

这张自画像看起来也很另类。一束光从侧后方打过来,只照出一半的脸,大部分的面容都掩藏在阴影里面,就连最重要的五官都是若隐若现。谁这么大胆,敢这么画人物?

关于伦勃朗的特别我们今天可能还要重复很多遍,请大家不要嫌烦。我们仔细看一下他的绘画技巧。在这个阶段,伦勃朗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大师级的成熟。柔和的光影,丰富的色层,精准的造型,以及收放的魄力,任何一个学绘画的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和大师之间的距离。我本人就是,这张画我至少迷了3年,每次看都激动到哽咽。伦勃朗的暗部处理来自于传统的晕染法,这个方法是由达芬奇开创的。这种方式讲究作画的程序,很复杂,类似于一遍一遍的刷油漆,而在亮部,伦勃朗大胆地采用了直接画法,甚至还在此留下很多笔触,让我们能感受到他画画时的那种痛快。强烈的亮部和温和的暗部对比起来,要比任何一个前人大师更强烈,画面的虚实更突出,把死气沉沉的古典画直接提升了一个台阶。

伦勃朗自画像(1630年  现存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我们看一下背景,他刻意留下的那些笔触,看看头发,用笔杆刮出来的那些发丝。一个没到二十岁的家伙,就这么挑战着二百年以来的权威,只有在尼德兰这个开放的地区才能出现。同时代在法国,宫廷里正在钻研享受的极致,在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仍然处于巅峰时期,大师们虽然能创造出杰出的作品,但没有哪位能够进入下一个时代,只有在这里,只有在伦勃朗这里。

即便是引领时代的大师,但伦勃朗也是个人,一些艺术家的天真有的时候也会影响他的判断,尤其是在他春风得意不可一世的时候。

我们再看一张画,这张画是伦勃朗盛年的一张自画像,从画里面可以看到他正意气风发,用自信镇定的眼神与我们对视。他的构图借鉴自威尼斯画派大师级人物提香的一幅作品,那张画画的意大利大诗人阿里奥斯托。画中人的胳膊拄在一块大理石上,显得画面的空间感很强。诗人穿着很华丽的衣服,目光深远。伦勃朗也想像诗人一样,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成为真正的贵族。所以他穿上了盛装,摆出和古代大师一样的姿势,向世人证明,他也是其中一份子。这属于伦勃朗的虚荣,每个人都会虚荣,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来责怪大师,他正是因为这份虚荣才能成为我们熟悉的伦勃朗。

自画像(1640年 现存伦敦国家美术馆)

提香的这幅《诗人阿里奥斯托》被伦勃朗“借鉴”了一下,我们对比着看。

除了在画上,生活中伦勃朗也是一样。这个出身低微的小伙子,现在娶到了一位贵族的女儿——萨斯基亚,这个女孩热爱着大师,同时为他带来了一份不小的嫁妆(遗产),以及那种贵族的生活方式还搭配了两个浪荡的小舅子。可能是钱来得太容易,也可能是长久以来穷人对富裕的那种渴望,这让成功之后的伦勃朗对于钱几乎没有概念。他经常跑各种展览会、拍卖会,购买一些古代大师的真迹或者雕塑,还热衷于购买一些奇艺的玩意,盔甲、动物标本、武器或者来自于东方的神秘器物。

伦勃朗第一任夫人萨斯基亚(1635年)

按照这种生活方式,妻子的嫁妆很快就花光了,好在他的画还是抢手货,这让他从不会缺钱。但是伦勃朗的生活并不是那么顺意,他和妻子相继失去了三个孩子。伦勃朗是个倔强的人,失去孩子的悲伤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外人面前他仍然是骄傲的大师形象,直到他亲爱的妻子萨斯基亚也病倒了,他才表露出紧张和恐惧。

这个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新的订件。一群布料商人,也是阿姆斯特丹市的民兵组织请求大师为他们画像,一个群像,有十五人之多(也有的说是十六个人)。群像比单人的肖像要难很多,人越多就越难处理。但是伦勃朗从来都不是害怕困难的人,相反他有的时候会觉得困难可能有点小了,挑战更刺激。这次也不例外,伦勃朗希望用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人物,比那幅解剖课要更加生动。

这批商人说是民兵组织成员,其实就是挂个名头,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打过仗,只不过就是一些有钱人崇尚英雄般的生活,如果战争真的打到阿姆斯特丹可能最先逃跑的就是他们。

伦勃朗知道他们的想法,所以他让商人们穿上军装,在画里为他们安排了一次真正的任务。当命令下达,“上尉”向“中尉”布置任务,其他人开始着手准备,提前进入“战斗”前的那种兴奋状态。我们能看到画面中的人,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应,有的擦枪,有的检查旗帜,有的敲起军鼓。整个场面相当忙乱,但是可以想象这些兴奋的士兵都在等待长官的一声命令,就马上组织成一个英勇而有序的队伍。

《夜巡》(1642年  现存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伦勃朗为了这张画费了很多心思,他努力地想取悦这帮商人,同时展露自己的才华。等到幕布揭开那一天,也许是伦勃朗再一次轰动全城的时刻。

然而事与愿违,这次伦勃朗可能是走得太远了,把追随者也落下很远。幕布揭开,民兵们看到这张作品,马上就有人脱口而出,太棒了,不愧是大师。这个人的恭维就像提前练好的台词,因为不懂艺术的人有很多,他们不愿意让人看出他的肤浅,所以才要第一时间表现出领悟力。尴尬的是,好像附和的人并不多,然后更多的人开始摇头。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给的钱都一样,却把我画到最侧面,我的脸都快看不见了……接下来其他人也开始了抱怨。因为除了两个主角以外的其他人确实没受到平等的对待。

伦勃朗大声地和他们辩论,告诉他们这才是艺术,我是为了更好的结果才特意这么安排的。但是这帮粗俗的商人很明显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上尉”想帮伦勃朗说几句话,但是他不好意思开口,毕竟他站在最显要的位置上。在所有闹事的人里面有一个人闹得最欢,就是上尉右上方戴高帽子的这个人,他叫格拉夫,他也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物。这个有野心的年轻人不能接受自己的位置,于是他带头拒绝为这张画支付酬金。

伦勃朗自从来到阿姆斯特丹这还是第一次被金主质疑,拒收。他不想看着这场争斗无休无止,于是他留下一句话甩门而去——我们组织一个评委会,让你们这帮土鳖看看谁才是不懂艺术。

回到家伦勃朗没把这件事告诉病重的妻子,但是妻子从他的脸色上看出了大师的愤怒和不安。他想劝慰丈夫,但不知道从何开口。沉重的家庭负担已经让伦勃朗身无分文,他只能靠定金维持生活,他已经在这张画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假如这张画最终没能拿到钱,那对妻子的病都是一个打击。

市政厅为伦勃朗组织了一个由10名画家组成的评委会,其中还有一名画家是伦勃朗的学生。这些人将会负责评定这张画的艺术价值。很快评委会给出了结果,他们认为伦勃朗的画太过粗俗,脱离了主流的趣味(价值观),民兵们有权不支付报酬。但是,他们将会帮助伦勃朗去协商,促成这张画的正式交易。

结果是每个人都把钱付给了大师,但是,伦勃朗的“艺术粗俗,偏离主流”的舆论也被悄然传播。从那之后上门求画的人越来越少了,伦勃朗的生活很快就维持不下去了,一开始他还靠借债能够支撑,可是后来连给他放贷的人都没有了。当他妻子去世的时候,仅仅是用一张席子包裹起来,埋到了公墓里面。

伦勃朗的妻子萨斯基亚的名字最终留在斯帝廷德教堂(Oude Kerk)公墓里

这张画虽然被买走了,但一直沉睡在民兵队的仓库里,没人打理,和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摞在一起。当人们再次发现这幅杰作的时候,其已经因为 “受虐”而变色严重,本来一幅白天的出兵场景看起来像夜晚一样灰暗,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夜巡》。

而那位曾经坚决不付钱的格拉夫,后来当选了阿姆斯特丹的市长,他和伦勃朗之间的纠葛也一直流传在江湖,让想购买伦勃朗作品的人望而却步。

>未完待续<

延伸读图:

荷兰海牙的莫里茨皇家美术馆外景,这里收藏了众多大师的名作。而其镇馆之宝你一定非常熟悉。

莫里茨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另一幅镇馆之宝《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  1665年)

这是一幅模仿作品,你能看出来有什么不同吗?作者来自爱丁堡美术学院

Oude Kerk 教堂外景。伦勃朗的几个孩子都是在这个教堂做的洗礼,他的妻子死后也葬在教堂的公墓。

葬在Oude Kerk教堂的还有这位绅士,你认出他了吗?他就是《夜巡》中的“上尉”,他真实的名字叫Frans Banninck,但如今教堂的墓碑已经找不到他的名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3位巴洛克时期艺术家,100多副高清巴洛克绘画
梵高油画全集(中)
回望伦勃朗用自画像书写的传记
17世纪欧洲代表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看,伦勃朗的那束光
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1:光影大师伦勃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