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润[工商业活动家]
家族成员

徐润的家族是一个买办世家。他的伯父徐昭珩是上海宝顺洋行的买办﹐堂族叔徐关大是上海礼记洋行的买办﹐季父徐瑞珩(荣村)在上海开埠不久即经营荣记丝号﹐估计也是一个为洋行服务的商人。徐润15岁来到上海﹐就在徐昭珩“总理行内办房事务”的宝顺洋行学艺办事。他之得以进入洋行﹐是由于买办的提拔﹐而其得以厕身工商界﹐则又是由于他自己的买办地位。“伯叔余荫”和“行中招牌”是他发迹的两大凭借。 

徐润,是中国近代海内外经济交往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商业的创始人之一;徐润之侄女、同盟会创始人黄兴夫人徐宗汉是闻名海峡两岸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巾帼英雄”,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写下了光彩的一页;如今,徐润之曾孙,现为徐润家族海内外后裔的代表徐希曾及其亲属,继承其祖辈的传统,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推进中外技术和文化交流,被上海人民尊称为“世博老人”。

徐润家族可谓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人物经历
 


 

徐润

 

徐润家族祖籍河南,五百多年前迁徙至广东省香山县北岭村(今珠海市北岭)。徐润家族发迹可追溯至徐润的父辈,其父徐宝亭曾任清政府官吏,叔伯均为洋行买办,徐润的叔父徐荣村从事丝绸外贸业,1851年所选的“湖丝”,送往英国伦敦举办的有五大洲许多国家参加的“世界博览会”荣膺榜首,英皇亲授金、银牌各一枚,引起全球轰动。 

洋行磨砺奠基业


15岁时,少年徐润随叔父徐荣村到上海,进入英商宝顺洋行当学徒。他极其勤奋好学,又有悟性,所以深得洋行上下看重,19岁已获准入堂帮账,24岁升任主账。不久,接任副买办之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增开中国北部沿海口岸和长江沿岸口岸,宝顺洋行随即在烟台、天津、镇江和芜湖、九江、汉口等地设立分行。这时,徐润已成为统领各分行的总买办。他预见到发展黄金水道长江的航运业将大有前途,于是购置江轮、船坞,组成一支实力雄厚的航运力量,将发展进口贸易和航运业作为洋行的主要业务。他还将贸易活动扩展到日本长崎、横滨、神户等埠。这个时期,宝顺洋行上海总行和各分行每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白银数千万两,盛极一时。徐润作为洋行的总买办,经手巨额进口生意,可以按上海洋商总会规定提取3%的佣金,由此,他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

1866年伦敦爆发金融风潮,很快波及上海,许多洋行破产,宝顺洋行也未能幸免。1868年,徐润脱离宝顺洋行,开始自立门户经商。这时,他在洋行时所学习和积累的进出口贸易经验,与各国建立的商务关系,所掌握的广阔的市场、货源以及积累的资本,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中国茶王

早在宝顺洋行上堂帮账时,徐润就自己经营茶叶等生意。他与人合作开过一家“绍祥”商号,从内陆收购茶叶、生丝等,转卖给上海各洋行,这既为宝顺洋行提供了合适的货源,又为自己赚取了差价。1868年,徐润脱离宝顺洋行后,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宝源祥茶栈,随后又在湖南、湖北产茶区增设了多处茶栈,并选用一批得力商友管理,从而形成了一个茶业网络。由此,他可以清楚地了解各茶区的收成,掌握多条供货渠道,并针对英、美、俄等国消费者的不同喜好,源源不断地向各国洋行提供合适的出口货源,而且根据行情随时调整茶价,谋取高额利润。徐润和唐廷枢等人一起创办了上海茶业公所,对上海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茶叶贸易进行控制。

茶叶是当时中国的四大出口产品之一。1868年至1888年正是近代中国茶叶输出最兴旺的20年,其中1886年输出量达268万担,创茶叶出口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个记录直到整整100年后的1986年才被突破。当时上海的茶叶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3以上,而宝源祥茶栈又是上海最大的经营出口茶叶的茶栈。因此,有人将徐润誉为“近代中国的茶王”。

搏击房地产业

在19世纪70年代,徐润敏锐地看到上海百业振兴,万商咸集,地价将日益腾贵。于是,他在经营茶叶的同时,开始放手投资房地产业。经营房地产业需要投入巨额资本,头脑灵活的徐润将已有房地产作为抵押,从钱庄和银行贷得资金,购置新产,再将新产作抵押借贷,以层层抵押的的办法获得资金,投资房地产业。他洞悉上海租界的拓展趋向,就在未来的交通要区以低价买进土地,待经营至半开发状态便以高价售出,然后再从其他地方购置更多的土地。至1884年,徐润在房地产上投入的资本已达200多万两银子,从而拥有地产3000多亩,其中300多亩已建房子,共建有洋房50多所、其他类型房屋2000多间,每年可收租银12万余两。他先后和华商、外商合创了上海地丰公司、宝源祥房地产公司、业广房产公司、广益房产公司、先农房产公司等。这时的徐润,虽然难与洋商相比,但在华商中已是个“地产大王”了。

中发战争的爆发,使徐润的房地产蒙受了巨大损失,但他并未丧失信心。他仍然关注房地产业的动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在上海、天津、塘沽、滦州、北戴河等地购地建房,炒卖地产获利甚丰,新建成的房产每年可收取大量租银,发展前景颇为可观。

奠定中国近代航运业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到中最大的经济实体,总局设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成败的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但到1873年,招商局资金尚不足20万两银。李鸿章只得将招商局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委任唐廷枢为总办,徐润为会办。随后,招商局开始进行新一轮招股,拟定首期招股100万两银,徐润本人首先附股24万两,又广招亲又入股,这在商界和社会上引起普通反响,入股者踊跃,100万两很快招齐。之后,招商局决定再招100万两。徐润又认股24万两,另外招徕亲友继续入股。这样,由徐润经手招集的股金占招商局全部资本的一半以上,使招商局资本充实,运作自如。

因总办唐廷枢兼办开平煤矿等其他诸务,一年中有大半年不在局里,招商局实际上由徐润主持。在主持局务期间,徐润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明确规定招商的经营以揽载为主,漕运为次;并开办保险公司,承担营运风险。这家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在它的草创时期,不仅受住来势汹汹的外商联合抵制与压价竞争,而且不失时机地收买了当时东亚最大的商业船队——美商旗昌轮船公司,使招商局的规模和实力大增,从而控制了长江航运、沿海航运的大部分经营权,奠定了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基础。

轮船招商局是今天香港、台湾等地招商局的前身,它的发展轨迹,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经济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在创业阶段中,徐润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首创中国保险业

1875年以前,招商局的船货只能向外商设在中国的保险公司投保,不仅保险业利润被外商赚去,外商还恃此联手排挤打击招商局。徐润于1875年仿照外国保险公司的做法,开办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仁和水险公司,集股50万两。水险公司不仅为招商局的轮船和货物作保险,而且还承担外商的轮船和货物,生意兴旺,获利丰厚。1878年,徐润又成立了济和水火险公司,集股50万两,扩大了承担能力和覆盖面。1886年,徐润又将这两家保险公司合并为仁济和保险公司。他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模式,创办自己的保险公司,以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仁和”、“济和”这两家保险公司,实为中国保险事业之滥觞。

筚路蓝缕办矿业


1887年秋,徐润首次出关塞堪矿,这时他已年届五十。在这以后将近20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天南地北奔波于各个矿区,北出长城。南至广东,东赴台湾基隆,或翻山越岭踏勘,或深入矿井验看,为寻找和开发中国的矿产资源,筚路蓝缕,其中在关外的热河建平金矿一住就是3年。

开平煤矿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徐润投资了15万两银,占总商股150万两的1∕10。他任开平矿务局会办,支持矿务局采用从英国订购的机器设备,聘用一批英国工程师,应用近代技术采掘煤炭。开平煤矿的建成,使开平煤矿迅速占领天津地区市场,将进口煤炭从天津市场挤了出去,并逐渐扩大了到国内其他口岸,为北洋舰队以及地方工业提供了必需的燃料。此外,为了将煤炭运输到天津,矿务局专门修筑了一条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成功的铁路线),还发展科焦炭、水泥等一批附属企业。

除开平煤矿外,徐润还投资过平泉铜矿、宜昌鹤峰州铜矿、孤山子银矿、三山银矿、天华银矿、潭州银矿、建平金矿、金州煤矿、贵池煤矿等10余处矿产,为创办中国近代采矿业做出了贡献。

开发近代文化事业



徐润在推动中国文化事业走向近代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诸如创办格致书院、仁济医院、中国红十字会等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选派中国幼童官费赴美留学和创办同文书局。

选派幼童赴美留学,是中国最早的留美毕业生容闳向清政府提出的建议。容闳是徐润的同乡与宝顺洋行的同事。1871年曾国藩请容闳和徐润“办理挑选幼童出洋肄业”,拟选120名中国幼童,分4年赴美留学,每年30人。从1872年到1875年,容闳、徐润所选定的4批幼童,分批先到上海考试、预习,然后由徐润等人作担保送到美国留学。这些幼童,易于学习外语和接受西方技术,绝大部分选自沿海开放口岸,其中香山县籍共40人,占了1∕3。这说明香山县在近代西风东渐中,确实领风气之先。1881年清廷中止留学计划,将尚在留美的学生全部召回。被迫回国的学生一度受到冷落,后由徐润出资担保,留学生陆续被分派到政府部门和电报、铁路、轮船、矿务等近代企业服务。其中知名人物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专家吴仰曾、民国政府首任总理唐绍仪、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民初外交部长梁如浩等等。他们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1882年,徐润见英国出版商采用影印工艺来印刷图书,不仅字迹清晰,亦可随意缩小放大,甚为先进。于是,他从国外引进12台轮转印刷机,雇工人500名,在上海创办了同文书局。该书局搜罗善本,陆续影印了《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资治通鉴》、《佩文韵府》、《全唐诗》、《康熙字典》等中国典籍,发掘和保存了祖国的文化遗产。1891年同文书局因承接清廷传旨,影印了《古今图书集成》而声誉日隆。书局还出版了大量西学图书,广为发行流播。李鸿章赞其“掺罗海外奇书,彰阐中西新学”。

晚年的徐润组织编修《北岭徐氏族谱》,撰写《徐愚斋自叙年谱》,派人回故乡北岭村修建村道、祠堂,修筑“竹石山房”(即“愚园”),捐资办义学。1911年3月9日,徐润在沪逝世,终年73岁,其灵柩从上海运回北岭村安葬。

公益事业

徐润致富后,对于公益事业是极其热心的。除了与其他买办们在上海兴办的公益事业之外,还在许多地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

1884年唐山饥荒,灾民10余万,徐润筹款20万两,发放灾民,“中外巨商莫不尊敬而钦重焉。”光绪帝赠御书:“乐善好施”牌坊屹立于徐润的家乡珠海北岭。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渤海湾畔的宁河县发生由海啸诱发的全县大水灾,饥民八九万人麋集唐山地区与当地灾民合共有三十万之多,徐润在盛宣怀的协助下筹得赈灾款三十万,对灾民进行救济两个月之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倡议在天津建立广东会馆,徐润积极响应,认捐白银三千两,占建馆经费的十分之一。

徐润终身在外,极少返回故乡,但是对故乡的社会公益事业,只要乡亲提出,都是全力捐助的。当年珠海北岭修庙、平整地面,铺砌石板街,筑围墙,修村公所、族谱,救济贫穷;办义学、西学堂等都是“唯乡人之所欲者为之”。初期工程二万八千两,办学专拨三千两,均由徐润一人承担。据北岭村老人们回忆,原计划全村翻新重建,家家建新房,村庄筑石墙,村内修水泥马路,路旁开沟植树……把北岭建成一座花园式村寨。可惜计划实施不久,中法战争促发上海市场财情突变,徐润的事业毁于一旦,工程不久被迫停顿。今天,人们在珠海北岭村各处,仍依稀可见当年规划中的遗迹。 

发表著作


徐润一生的著述不多,仅有《北岭徐氏宗谱》,《徐愚斋自叙年谱》和《上海杂记》留存于世,数量虽少,但内容丰富,有极高的文史研究价值。

一是在《北岭徐氏宗谱》的编撰方面,徐润扼要简述了修谱的经过,说明徐族从明代迁居香山,到光绪朝已经历了五百多年,中间只进行修谱两次,一次是明崇祯年间(1628)、另一次是1662年。从康熙到光绪近两百年中,族谱散失,当时在上海经商的族人在集会间每每引为憾事。为了编好族谱,徐润特别聘请几位有专业知识的友人负责修撰工作。一方面把大量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鉴定、校订和编辑,另一方面继续向社会进行资料搜集……徐润为了表示对修谱工作的专诚,把修谱人员的居所取名为“心耕书屋”,以示尊重。

《北岭徐氏宗谱》由光绪八年(1882)动笔,到光绪十年(1884)始告完成。内容包括序言、后记、图片(像)注解,重要人物传记等十多个篇目,其中“先德录”篇,是为徐润家族十多位知名人士单独立传,并附有画像。族谱中收集了历代皇朝特别是清皇朝给予徐族仕宦人士、著名人物的封衔、诰典,满汉文字并列,对研究近代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徐愚斋自叙年谱》,它是徐润在友人鼓励之下,从六十岁时开始执笔,以徐润生平所为按年谱形式撰写的。在自叙年谱中,他将一生经历中的“成败利钝”如实地做了记录,文中多处声明是希望藉此教育下一代。《徐愚斋自叙年谱》一书,对于今天从事“洋务运动”研究的人们来说,其贡献已经远远超过徐润的意愿。在十余万字的文史资料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1、对当时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有关的“国际事件”述说颇多。
2、关于“留美幼童”,《年谱》有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每一批的领队官员,出发日期等等。
3、关于轮船招商局,《年谱》记载了招商局创办以来的许多史料。
4、关于矿务,在《年谱》用了很大的篇幅记录了他亲自勘察建平金矿、永平金矿、承平银矿、平泉铜矿和南票、台吉、台湾基隆煤矿等过程。
5、在《年谱》中,徐润详细记载了他从学徒时代参与茶业买卖的经过,从事房屋、商业经营的概况,描述他“资本积累”的全部历程,为今天研究从“买办”到“民族资本家”提供了一个典型事例。

从徐润描述自己一生的事业活动情况,可以从侧面了解中国近代史时期(1840—1920)民族资本发展的轨迹,也就是说《年谱》已经超过一般日记形式的“自叙传记”,而是研究近代史的文献性资料。

三是《上海杂记》,该书文字虽然不多,但对中国近代史时期列强侵华、上海开埠等历史,都有简要而忠实的记载。

晚年生活

当年李鸿章延揽唐廷枢、徐润入主招商局时,冀望“唐藉徐之财力,徐藉唐之才力”共创大业。这是否就是日后招商局事业蒸蒸日上的原因呢?事实说明,李鸿章的眼光固然有独到之处。但如果徐、唐两人内心没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事业的责任感,彼此间毫无芥蒂,和衷共济,那么徐润就不可能专心致意策划招商局的一切事务,让唐廷枢得以有更多时间去做更多的事,要知道徐、唐二人主持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与上海织布局(不久失火焚毁)是当年中国的三个最现代化的大企业。

徐润虽出身商人、买办家族,但在处理招商局、仁济和保险公司等一系列经济事务中,却丝毫没有“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惟利是图”的市侩恶习,而是深思熟虑,处事决断,以大局为重。在收购旗昌轮船公司时,明确指出“不重船只,只重码头,定期归并”。

唐廷枢逝后,徐润不但继续参与开平矿务的工作,而且不避年老体弱,深入勘探、开发建平银矿、承平金矿等十多处矿山。徐润从“记地亩股票合业始终兴败事略”和“宝源祥结赔招商局各数事”的经验教训中,对自己招致失败的原因作了深刻检讨。同时,他在开平煤矿、池州煤矿发展中,体察到能源与国家实业的关键性和广阔前景,尽管自己年近六十,仍然到外勘察,开发矿产资源。

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去世,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袁氏为了从盛宣怀手中夺取对招商局的控制权,再度起用徐润为“招商局代理总办”,但不久又被袁氏怀疑而撤差。遭此冷遇,徐润已无心恋栈,称病回家,晚年咳嗽病发,曾两度晕厥,宣统三年(1911)春天去世,终年七十三岁。[1]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绝对堕落创建, zhs2472、袋鼠康康、绝对堕落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央视《文明的脚步》「全九集」
悲壮自救的洋务运动(3)
李鸿章说中国离不开他,这位广东人牛在哪里
“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他” 140年前 撬动唐山开埠的人
唐山开埠:探寻那个比李鸿章重要的男人
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位商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