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裴高才:赣南都城耀文星-赣州怀古之一

导读

裴高才在赣州凤石雕(上)与闽西新围古宅(下)

下为武汉作家团在赣州古城墙脚下合影

赣南都城耀文星

——赣州怀古之一

裴高才

十年前,为了撰写“程颢程颐传”“范熙壬传”,我曾两赴江西“打捞”史料,体验现场感。甲午初夏,适逢拙作“程颢程颐传”修订再版之际,武汉作协组织作家赴赣南采风,我又成为其中一员。一路上,与旧雨新知一起赏美景、访古迹、叙友情,倍感温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石窟不在大,有文星则名。老实讲,通天岩石窟与洛阳石窟、云冈石窟相比,不论是历史悠久程度,还是数量、规模,均无法比拟。然而,通天岩因有了宋代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苏轼,以及明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留下的人文掌故而名传千载。

5月7日上午,我们一行乘车穿过隧道,徒步进入“通天岩”山门,沿着片石铺就的石径,踏汀步、绕山塘、登石级,穿过一条幽静的山谷,眼前豁然出现一僻静的洞窟“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

当我们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处但见一股清泉飞流直入深潭,激起一排排水雾,蔚为壮观;随山势而下的溪泉,叠叠层层翻着欢乐浪花、唱着泉水叮咚响的歌儿,向飞瀑深潭旁的水车奔去,扬起万朵水花,在霞光下释出五彩斑澜的珍珠,与瀑布水帘画出七彩彩虹,勾画出蓬莱仙境,让人心潮澎湃。

当我们接近通天岩时,首先闪入眼帘的是纪念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此研究“心学”的怡心亭。此亭六角攒顶,亭的两边均是参天古木,亭内长长的靠背石椅连着亭柱,亭中有一圆形石桌。石椅、石桌均是花岗岩所磨制。对此亭的注解,则是红色圆柱上的黄字楹联:“碑碣铭文看赵宋鸿儒吟迹;草庐祠庙留朱明硕彦遗风。”此联既说明王阳明心学来源于宋代的“程(程颢、程颐)朱(熹)理学”,又视王阳明的学问可与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比肩。

我与宏量、任蒙诸兄在此瞻仰与留影后,再往前行,“忘归岩”三个竖式绿色繁体大字石刻特别显眼。这里巨石横空,状若雄狮,极为壮观。侧面还有一个约3米高、5米宽、10米长的扇形石洞。也许这里冬暖夏凉,令人流连忘返,故取名“忘归岩”吧。我走上前去,仔细看个究竟,发现在“忘归岩”岩壁左侧刻有一首王阳明的题诗(《通天岩》):“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跋云:“正德庚辰(1520)八月八日,访邹陈诸子,于玉岩题壁。阳明山人王守仁书。”伫立于此,再三品味,让我不禁想起了撰述《为民喉舌˙范熙壬传》时叙介的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是明代的一位集立德、立言于一身的文星武将全才。论武功,他为平息宁王朱宸濠的宫廷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论文思,他不仅与明代学者陆九渊(象山)创立了理学学派“陆王心学”,还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因其“心学”是继承发展宋代程朱理学的主要学派,故史称“宋明理学”。在史坛、文坛享有盛誉。明朝文学家徐渭曾赞曰:“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上面的《通天岩》五言诗,是王阳明的纪游之作。跋中的“邹陈”,即是指王阳明之弟子邹守益、陈九川。当年王阳明为追寻宋儒朱熹的足迹,专程来此隐居闭关修学,整理他一生探寻的理学经典——“心学”。并在此开庐讲学,向邹守益等23名弟子传授其心学。他因此与高足邹、陈等沉醉于这里“石床”,疑是蓬莱仙岛,以致于宾至如归,乐不思蜀,遂题诗壁刻,发出了“岂必故园好”的感叹。相传这首诗影响后世四百余年,历代文人墨客因仰慕王阳明之名,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纷至沓来,拜谒吟咏,而且所作诗篇多为步王阳明之韵而唱和。

如此独特的丹霞地貌与心学的人文景观,让人叹为观止。新民、鲁平二兄张罗大家在此拍摄了永远的定格。

导游告诉我们,王阳明在巡府赣南期间,还在赣州重修了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于斯创办的濂溪书院。

提起周氏,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的代表作《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你可曾知道,他与黄陂人还有一段渊源呢。

那是庆历六年(1046年)春,在湖北黄陂生活了十四五年的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兄弟,首度离开故乡黄陂,随父来到赣南开始了外出求学的历程。

二程的父亲程珦生长于黄陂三四十载,官至黄陂县尉,相当于现在的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局长。此时调入赣南,以兴国县令代行南安州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副市长。南安州原是虔州的一部分,于宋代淳化元年(990年)析虔州所辖之南康、大庾、上犹三县,即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大余县、上犹县,设置南安军,后改军为州或府,治所在今大余县。赣南一度为南安与虔州(赣州)并列的两个行政管理区域。

程珦走马上任后发现,在南安军有一名青年参军(古代官名,即参谋军务)周敦颐气貌非常。经仔细了解,原来周父辅成,赐进士出身,官至贺州(今广西贺县一带)县令,于敦颐15岁时去世。年少的敦颐随其母投靠在朝中重臣的舅父郑向,24岁时,因舅父的荫庇,他始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复任南安军司理参军。

一天,程珦特设家宴款待了青年才俊周敦颐,酒至半酣,程珦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叫出来给周氏敬酒,并希望周能收其为徒。

周敦颐是一位十分有个性的学者,时常有学子想拜他为师,他均婉言谢绝。当他听说二程兄弟聪明过人,且有良好的家教,又是衙门长官之子,便当场对二程测试了一番。

首先,他让程颢背诵《左传》中的《周郑交质》一文,并要他评述文中要义。此文内容是描述春秋时周、郑二国为了结好相互向对方送人质的情况,寓意很深。程颢不仅背诵得流利畅通,一字不差,而且还评论说:“两国交往当以信义为本,信义若不是发自内心,即使交换了人质也不起作用;如果明恕以礼,就是没有人质,也是谁也不能离间两国关系的。”

接着,周氏又让程颐对句,程颐也是对答如流。周敦颐听了之后,在兴奋之余,愉快地答应了程珦的要求。

周氏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现场观景、吟咏,让二程兄弟去寻找古代学者孔夫子与颜回为何能在艰难困苦中保持精神愉悦的缘故。一天,微风拂面,丽日当空,章水两岸的枫树、樟树随风摇曳,送来“哗哗”的树涛声。鸟儿不倦地欢歌,溪水不息地流淌,万物尽展无限妩媚。周敦颐循循善诱地讲解儒家经典,二程兄弟则在“吟风”“弄月”“观”的过程中“悟道”。

  王阳明为了继承周子与程子的学说,他亲自为赣州府学讲课,匡正风俗,宣扬“心学”。一时间赣州云集众多其心学门徒,培养了一批著名的赣南籍王门学者,对赣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在修葺了濂溪书院的同时,还创办了著名的阳明书院,在赣南的大余、龙南、于都等县都创办了书院、社学计有二十多所。如今,赣州一中校内的阳明书院已成标志性建筑,见证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学子从这里走进高校、走入社会。(待续)

(原载武汉作家)

相关链接

沐浴着“铸剑”先驱的光焰-皮明庥评裴高才《“铸剑”先驱·蔡以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摇篮”在赣南(客家文化篇)
落寞大余,人间再无南安府!
这座山在江西赣南,有着无法拒绝的天空之境,被称为“客家原乡”
王阳明在赣南
我心光明
周敦颐生平事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