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卷(自然环境)第二章(地貌) 东洞庭山

 第三卷(自然环境)第二章(地貌)


  

第二章  地貌

 

吴县为太湖水网平原区的一部分,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湖荡众多。低山丘陵成岛状,分布在县内西南太湖沿岸的平原上或太湖之中,以阳澄湖为主的湖群偏集于东部,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微倾斜。全县平均海拔约为5米,穹窿山主峰海拔341.7米,为全县最高点(按吴凇零点起算,下同)。

山丘、平原、水域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5.53%34.16%60.31%。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与山丘。采矿、修路、建筑、兴修水利和围湖开垦等,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吴县原有的

第一节     

吴县的平原位于太湖水网平原东部,平原上水网稠密,湖荡众多,地势低平。地势自西向东微微倾斜,高度自海拔56米降至24米,平原最低点不足2米。根据平原地形形态与高度的不同,水网湖荡分布情况的不同,以及平原形成过程的差异,全县平原可分为水网平原、湖荡水网平原、低洼圩田平原、滨湖水网平原及山前冲积平原等次级平原地貌单元。它们相应地在地面组成物质、土壤、水系及地下水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一、水网平原    在县境北部望亭、浒墅关、通安和东桥一带,为苏锡平原的一部分。地面平坦,海拔56.5米,地面高度在河流洪水位之上。平原上大河较少,以浅窄的小河小浜为主,部分入村河道为断头河。大运河东西贯穿水网平原,水源充足,早涝无忧。水面约占陆地面积的67%,在整个太湖平原中水网密度属中等。地下水位较深,水井见水一般在地表下23米。地面组成为河流冲积相物质,以粘性土为主,质地紧实,表土下面盼下蜀黄土为其母质。

二、低洼圩田平原    布在县境东北以元和塘为中心的北桥、渭塘、蠡口、黄埭、湘城及太平一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成小型碟状洼地,以渭塘、北桥和黄桥一带为锅底。海拔一般在3米以下,大部分处在洪水位以下,边缘地势略高,在阳澄湖、漕湖沿岸高近5米。平原上水网密布,河道宽深,湖荡众多,河湖相通。这里有阳澄湖、漕湖、鹅真荡、盛泽荡和黄埭、黄桥附近的湖荡,河湖水面占陆地面积的22%(尚不包括阳澄湖面积)。地面由小圩、大圩、联圩层层套叠。地面高度在正常水位上下,地下水位高,在低洼地常年接近地表。地面组成为河流冲积、湖积相物质,土壤以湖相一沼泽相沉积粘性土为主。

三、潮荡水网平原   布在县境东部娄江—吴淞江—澄湖地区。地势低平,海拔35米,自西向东微微倾斜。西部及湖荡周围地势略高,在45米间,东侧及吴淞江沿岸在34米间,处于正常水位与洪水位之间。平原上水网稠密,湖泊众多,河湖将地面分割成许多小块,水面占陆地面积的31.9%。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镬底潭、沙湖、白洋湖、乍浦湖、澹台湖等湖泊.对蓄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本区为太湖洪水主要走廊,吴淞江、娄江是区内主要出水河道,运河仅对水流起调节作用。区内河港宽深,在河港交叉处常形成宽阔的河面。地面组成以河流冲积一湖积相为主,土壤以重壤土为主。

四、滨湖水网平原    位于七子山以南的横泾、浦庄、渡村、长桥、越溪等地,南部与洞庭东山相连,为伸入太湖中的长条状半岛。地形平坦,海拔45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地面由平田向圩田过渡。西侧滨临太湖,地势高爽,湖岸受湖流、风浪冲击,不断侵蚀后退;东侧沿湖低地淤积迅速,高仅3米左右,向太湖滩地逐渐过渡。平原水网西疏东密,河道浅窄,水面约占陆地面积的11.6%(太湖水面未计算在内)。地面组成为冲积和湖积相物质。大致在七子山—横泾—浦庄—线以西,地面由下蜀黄土为母质经再沉积而成,土质黄粘,主要呈冲积性特征;该线以东,逐渐向湖相沉积过渡。从长桥、越溪至木(渎)东(山)公路以东,先后由东太湖淤积成陆.大部分地面成陆仅数百年,沉积物为湖沼相,由灰黄色粘土夹粉砂组成。

五、山前冲积平原   于西南山地丘陵周围及东、西洞庭山四周,平原狭窄。从平地到山麓地带,海拔58米,地势高爽,呈平缓的波状起伏,山麓地段地面坡度为2°~3°。平原上,自然河道稀少短小,弯曲浅窄,水网不发育,环山河流呈放射状,水面仅占陆地面积的5%。地面组成为河流冲积相物质,山前冲积平原土质一般为棕黄色粘质壤土,成土母质为下蜀黄土,地表又接受地面河流的再沉积,同时承受周围山丘冲积物的影响。自山麓至平原,随着地势由高到低,沉积物的颗粒相应由粗变细。石英砂岩山丘周围的土质,以棕黄色粘壤土为主,呈微酸性反应;花岗岩丘陵周围的土质,以棕黄色砂壤土为主,呈酸性反应;石灰岩丘陵附近的土壤,则以棕红色粘壤土为主,呈微碱性反应。

 

第二节     

吴县山地系浙西天日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山体沿太湖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构成七子山—东洞庭山,穹窿山—渔洋山—长沙岛—西洞庭山,邓尉山—潭山—漫山岛和东渚—镇湖一带残丘等四组山丘岛屿群。东洞庭山、胥口渔洋山、光福潭山和镇湖一带之丘陵均三面环水,向西或西南伸入太湖中,形成四个半岛。山地丘陵分别由石英砂岩、花岗岩和石灰岩组成。穹窿山为吴县最高峰,西洞庭山是太湖中最大岛屿。吴县山地分为低山、丘陵与山坞三个类型。

一、低山

穹窿山、南阳山(主峰箭阙峰海拔338.2米)、西洞庭山(主峰缥缈峰为336.6米)、东洞庭山(主峰莫厘峰293.5米)及七子山(主峰294.6米)等五座低山均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组成,岩性以浅棕、紫灰及灰白色石英砂岩为主,夹杂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薄层泥岩。山顶成脊状长条形。山地坡度一般为20°~30°,其上部可达30°山脚在15°左右。坡形上凹下凸,在山麓与平原过渡处有明显坡折。山体200米以上,岩石裸露,土质瘦瘠,土壤为薄层风化残积层构成的粗骨土,植被为稀疏的马尾松一白栎灌丛和草本群落;200米以下,坡度减缓,土层增厚;50米以下,土壤为残积坡积层组成的山地黄棕壤,厚O.51米,土壤肥沃。在优越的地形部位,形成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适宜种植果木与毛竹。

二、丘陵

1.石英砂岩丘陵  分布范围最广,数量也最多.海拔在200米上下.主要有潭山(海拔253米)、玄墓山(231米)、玉屏山(192米)、清明山(191米)、渔洋山(171米)及太湖中西山石屋顶(144米)、阴山(87米)等。丘陵在光福一带较为集中连片,在其他地区则分布较为分散。20余座高仅十米至数十米的残丘,分布在镇湖一东渚一带。

丘陵山体较小,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坡度较缓,在15°~20°之间,在坡脚为10°~15°,坡形亦为上凹下凸。岩性及土壤性质与低山一致,土层除山体上部残积层略薄外,中下部残积坡积层较厚,土壤肥沃,保水性好,林木生长条件略优于低山。

2.花岗岩丘陵  集中分布在平原的中部,海拔100200米。主要有灵岩山(海拔182米)、天平山(201米)、天池山(169米)、观音山(147米)和鹿山(174米)等连片的丘陵,还有孤立于其东的狮子山(115米)。在城隍山(148米)和西山堂里有小面积的花岗斑岩组成的丘陵。

花岗岩为酸性岩浆岩,呈肉红色,质地坚硬,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如著名的金山石)。花岗岩丘陵山顶尖峭,基岩裸露,山坡为直线形坡,坡度在20。左右。岩石受球状风化影响,怪石矗立。山地土壤为砂质黄棕壤,山体上部为薄层残积沙土,颗粒以石英砂为主;下部以砾质黄沙土或黄沙土为主。土壤沙质重,结构松散,肥力差,呈微酸性反应。山体林木生长缓慢,立地条件差。

3.石灰岩丘陵  石灰岩出露面积2l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洞庭山东侧,海拔仅数十米,山体范围小,分布零星。主要有乌峰顶(海拔89米)、元山(65米)、石公山、龙洞山(57米)、马石山、三山岛等。更小的有太湖中“龙床”、“石蟹”等出露湖面的灰岩礁石。灰岩呈青灰及灰白色,质地坚硬。石灰岩山顶浑圆,山坡为平缓微凸形坡,坡度为15。左右。山坡上溶蚀微地貌“石芽”、“溶沟”发育,西山龙洞山之“天下第九洞”,就是灰岩经溶蚀形成的。山体灰岩裸露,仅裂隙间有薄层土壤。山麓地带土层较厚,属石灰性黄棕壤,棕红色,质地粘重,夹有灰岩碎屑,呈微碱性反应。当地灰岩质纯而坚硬,主要作化工原料及建筑材料。少数受溶蚀形成奇特形态的灰岩,称“太湖石”,用于建园林假山。

三、山坞

在山丘形成过程中,山体受流水侵蚀形成一系列沟谷,后来山体基底下沉,沟谷沉溺,成为湖湾;或在谷底堆积较厚的冲积物,形成谷底宽平、向外微斜的谷地。其谷底与两侧山坡有明显的角度转折,而与后面山坡逐渐过渡,整个沟谷形态如若船坞,称为“山坞”。按其规模、形态特征可分为深坞、浅坞两类。

1.深坞  坞底长在500米以上,与周围山地的高差大于100米,坞底倾斜在5°上下。两侧坞坡在15。~25。间,坞头坡度可达25。~30。。深坞一般由一条主坞与数条支坞组成,平面呈树枝状,如东山俞坞、曹坞、西坞,西山葛家坞及藏书穹窿山茅蓬坞等。深坞坞口两侧和坞口外侧坡麓的地形部位,水土条件优越,利于柑橘、枇杷等常绿果树生长.但坞底、坞头的地形部位,极易积聚冷空气,不适宜种植常绿果树。

2.浅坞    如阳山白龙坞等。坞底长在500以内,一般300左右,与周围山体相对高差小于100,坞口畅开,朝坞里渐窄。坞底坡度7。~8。,两侧坞坡约15。~20。。浅坞环山分布较多,一般无主、支坞之分,分叉较少。浅坞地形荫蔽,冷空气不易在坞底积聚。东、南向的浅坞,小地形更为优越。浅坞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植被茂密,临近村庄,交通方便。是最适宜发展常绿果树及毛竹的处所。

 

第三节 主 要 山 丘

穹窿山    亦名穹崇山、穷窿山。位于藏书乡善人桥镇西。北西走向,长约7.5公里,最宽处4公里,绵延光福、藏书和胥口三乡镇。山体由石英砂岩组成,主峰笠帽峰高341.7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较高的山峰还有石碑坎(221米)、白马岭(191米)等。

本世纪30年代,穹窿山林木葱郁,被覆良好。后遭人为破坏,至今未复原貌。现林木、毛竹之类人工林长势茂盛,且有苗木、果树、茶树等经济林。其东南坡茅蓬坞植被为较典型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东南部香山嘴北坡已大部被开采。

阳山  《越绝书》谓秦余杭山,《郡国志》称万安山,又名蒸山、四飞山、白善山。《阳山新录序》谓:“阳山……背阴而面阳,故日阳山”。阳山座落在浒墅关镇南,山体呈南北走向,绵亘于浒墅关、通安及东渚三乡镇;长约5公里,宽约1500米,北部最宽处约3公里。阳山山势险峻,共有15个山峰,最高峰为箭阙峰,海拔338.2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第二高峰。山体南部为砂页岩,中南部为石英砂岩,北部为火山岩。本世纪30年代,阳山林木葱茏,植被良好,遭人为破坏后,岩石裸露,至今未能恢复原有生态面貌。阳山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矿,为我国著名的建材、陶瓷原料基地。

西洞庭山    位于县境西南太湖中西山岛上,因岛在太湖洞山和庭山以西,故称洞庭西山。西山四面皆为水所包,故又名包山。全岛东北狭而西南宽,港湾众多。岛上重岗复岭,地形复杂。缥缈峰,又名杳眇峰,为西山主峰,海拔336.6米,巍峨耸立在岛的中央,其支脉四向延伸,高低起伏,山体由泥盆系石英砂砾岩组成。北东走向,绵延11公里,最大宽度为8公里。旧称太湖有72峰,而西山就有41座之多。较高的山峰有大昆山(307米)、凉帽顶

222米)、野猫洞(215米)、笠帽山(213米)、北门岭(199米)和小峰顶(189米)等。四周山峰较低,岗峦起伏较大,切割较烈,周围有不少深浅不等、坐向不一的山谷。

东洞庭山    是太湖中最大的陆连岛,因其在太湖洞山与庭山以东而得名。宋代,东山是太湖中的一座岛屿。100多年前,因东北面一条连岛沙嘴和陆地相接而成半岛。现今,东、西山的东南,湖积平原和沙嘴成长仍较迅速。全境面积为63平方公里,湖岸线较为平直。从北到南,一条鱼脊背状的东北一西南走向山脉把东山分为前山与后山两部分。莫厘峰东为前山,其西则为后山。山脉北东走向,长约10公里,宽3公里。山体为泥盆系石英砂砾岩。

莫厘峰为东山主峰,俗称“大尖顶”,海拔293.5米,相传隋莫厘将军居之,故名。原名“胥母”,相传为伍子胥迎母处。主峰偏于东北端,向南绵延伸展的诸峰,海拔高度大体上依次递减。其北为二尖顶(248米),其东南为山茅峰,往南和西南方还有虾蝃岭(202米)、磨盘顶(196米)、鹰窝顶(202米)和阳山(141米)等山峰。其南端有一个深入腹地的东南向谷地——俞西坞。从湖边到山顶,植被良好,浓荫覆盖,为盛产橘子、枇杷和杨梅等亚热带水果的花果山。

天平山    位于灵岩山以北两公里处,海拔201米。因其山顶平正,故名天平山,别称白云山。又因范仲淹高祖葬于山的东坞,故俗称范坟山。天平山以枫、泉、石著名,并称三绝,为吴中著名风景区。

天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特别发育,经长期风化、侵蚀,岩石的裂隙逐渐向纵深扩展,岩体分割成岩块,部分岩块倒塌崩落,部分岩块则直立原地,从而形成了石柱矗立、“万笏朝天”的奇特景象。同理形成的“龙门一线天”,是登山必由之路。路侧双岩壁立.相对如门,挺拔高耸,势极险峻。其间一条窄径,斜铺着29级石阶,仅容一人援石侧身登攀。

天平山泉水属裂隙泉,含矿物质,且经岩石过滤,水质极佳,大旱不竭,半山白云泉有“吴中第一泉”之称。天平山麓有枫树380余株,大都为数百年的古树。其东南端即金山,其南即灵岩山。

灵岩山    在木渎镇西北,海拔182米,山坡较天平为缓.,山体也为花岗岩构成,岩石球状风化显著,故山上多奇石,其中尤以灵芝石最为突出,灵岩山也由此得名。又因远望灵岩如巨象伏地,故别称象山。因其西麓产砚石,故又称砚石山。

灵岩山奇秀挺拔,怪石嶙峋,松林遍地,殿宇雄伟,古塔耸立,又多吴宫遗迹,为苏州著名旅游胜地。

天池山    在吴县藏书乡,海拔169米,因山腰有池,横浸山腹,故名。山体由细粒花岗岩构成,山坡陡峻,岩石裸露,经风化侵蚀,大小岩块滚落在坡面、谷间和山沟之中,形成倒石堆。岩石经风化雕凿,形状奇特。山顶巨石高数丈,上宽下窄,兀立危如累卵,状似莲花瓣,故名莲花峰。天池山东坡习称华山,山道陡峭,长松夹径,十分幽静·天池山腰有元代建筑的寂鉴寺石屋,山上有钵盂泉、虎跑泉、盈盈泉、洗心泉等泉水多处。其东南即天平山,天平、灵岩、天池诸山实为一整体,均为著名的花岗岩地貌风景区。

金山    初名茶坞山,晋宋间凿石得金,故易名金山。海拔120米,以出产金山石著名。

邓尉山    在光福镇西南,南北走向,长2000多米,由石英砂岩构成。北峰高169米,相传为东汉太尉邓禹隐居地,故名邓尉山。南峰高231米,有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之墓,故名玄墓山;因明初万峰禅师居于此地,故又称万峰山。山上林木葱郁,梅树成片,初春花开,一望如雪,香风不绝,有“香雪海”之称。山中有圣恩寺。

白鹤山    位于浒墅关、枫桥两镇交界处,东西走向,长约1500米,呈马鞍形,海拔91米,西峰海拔80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大部分山体被开采。

何山   在枫桥镇,原名鹤阜山,后因齐太子洗马何求、何黠葬此,改称何山。北东走向,长约750米,海拔63.8米,山体由火山喷出岩构成。

狮子山    在枫桥镇。又名乍山、岝?山,形似卧狮,故名。南北走向,长约500,海拔114.5,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其东北6公里处为虎丘山.有“狮子回头望虎丘”之俗语。

潭山    位于光福、太湖两乡镇交界处,东南为长岐岭。北西走向,长约2250米,最宽处达2250米,呈团状。海拔253米,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

葛舍山    在光福镇,东西长约750米,南北宽约500米,呈“凹”字形。海拔58.3米,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

安山    在光福镇,长约1100米,面积o.5平方公里,呈团状。海拔103米,由石英砂岩构成,为伸入太湖中的小半岛。

凤凰山    在光福镇穹窿山西北端,南北走向,呈马鞍形。主峰103米,由石英砂岩构成。

凤凰山    亦名城隍山,在光福、东渚交界处,南北走向,长约1200米。北峰海拔148米,南峰海拔115米,山体由右英斑岩构成。

米堆山    在光福镇,走向北北西,长约1500米,海拔191米。由石英砂岩构成。

西迹山    位于光福镇与太湖乡交界处,东西走向,长约3000米,宽700余米,海拔245米。东为铜井山,高200多米。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

玉屏山    原名玉遮山,位于光福镇与东渚乡交界处,南北走向,长约1500米。海拔192米。北峰称查山,高155米。山体略呈纺锤形,由石英砂岩、砂页岩及石灰岩构成。

蒸山    位于光福镇与藏书乡交界处,走向北东,长约1500米,呈椭圆状。海拔126米,山体由砂页岩及粘土等构成。东坡已辟真山公墓。

大焦山    藏书乡与木渎镇交界处,南与灵岩山相连。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500米。海拔200米,由花岗岩构成,正在开采。

砚台山    在藏书乡,走向南北,长约1750米。海拔88.5米,由轻度热变质的砂页岩构成,被开采作砚石。

五峰山    在藏书乡,走向南北,海拔101米。北峰称银顶山,海拔111米。山体由砂页岩及花岗岩构成。

七子山    旧称横山、踞湖山,山有五坞,故又称五坞山。绵延于木渎、横泾、越溪及苏州市郊横塘乡等4个乡镇。大致呈北东走向,形似七子分叉,故名。长约6500米,最宽处约4500米,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94.8米,凤凰山256米,尧峰山224米,阿达岭206米。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其西北坡近木渎处一小丘即姑苏山,又名紫石山、姑胥山、合和山,有人认为即姑苏台旧址。

五龙山    位于东渚乡,南北走向,长约1800米。南峰五龙山海拔107.6米,北为青山。由石英砂岩、石英斑岩构成。

清明山    位于胥口乡,北西走向,长3000余米,东宽而西北部窄,最宽处达1500米,海拔19l米。胥山即其西端山坡。山体由石英砂岩组成,被开采作制玻璃原料。

渔洋山    位于胥口乡,走向北东,长约3500米,为伸入太湖中一半岛。海拔170.8米,超过百米的山峰还有双顶山(136米)、蚊子顶(123米)等,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

凤凰山    位于浒墅关镇,北西走向,海拔97米,由流纹斑岩构成。其西南峰为观山,向西即为通安鸡笼山(海拔109.5米),向南过唐家坞即为阳山。

真山    位于浒墅关镇与通安乡交界处,东西走向,长600余米。海拔约80米,由火山岩构成。

白豸山    在浒墅关镇苏州钢铁厂内,由火山岩构成,经多年开采,山高现剩40米。

支硎山    位于枫桥镇西南,晋时高僧支遁(号支硎)隐居于此,故名。因昔有报恩寺,故亦名报恩山。又因曾建观音禅院,故俗称观音山。走向北北东,长约2800米,海拔147米,北端为高景山,海拔107米;西为寒山岭,海拔99米。山体均由花岗岩构成。

鹿山    位于枫桥、浒墅关与藏书交界处,走向北东,长约2000米,海拔172米。西峰庙山,海拔85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正开采。

林屋山    在西山岛,海拔53米,由石灰岩构成。其下有石灰岩溶洞,称林屋山洞。蘸5公里处有石公山,海拔49.8米,也由石灰岩构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邢台太行山自然风光36景 - 环城美景 - 燕阵邢台
常熟地质地貌
《再说长江》解说词*第十九集 水映三千峰
游地质公园探地球秘密
143期【风情】《黎城地貌 太行之美》张越峰
江苏南京“江宁区”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