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等到“退费难”才想起规范押金管理丨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网评论员:最近,不少打着共享旗号的企业,大浪淘沙后都“领盒饭”去了。


共享充电宝退市了,共享单车陆续倒闭了。而近期,酷骑、小蓝等多家共享单车用户在申请退还押金时遭遇“退费难”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出现“退费难”,一方面是由于共享单车押金本身定位不够清晰,用途不够规范;另一方面各地共享单车平台增长过于迅猛造成的供过于求,也为一些平台经营企业带来了压力。


潮涨潮落,有盈有亏。从群雄逐鹿到折戟而归,就像千百家互联网企业才“进化”出BAT巨头一样,共享单车在市场的物竞天择下“几家欢喜几家愁”,自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不过,企业吃肉也好、喝西北风也罢,消费者连押金都退不回来,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第一,押金不是融资,理论上与盈亏风险没有半毛钱关系。第二,宣传起来都是“专款专用、专线管理”,怎么出事儿了押金就“雨打风吹去”?


事实上,有案可稽的是:自今年9月份开始,酷骑、小蓝相继传出运营困难的消息。消费者很快发现,按这些共享单车公司的“规矩”退钱十分困难。据媒体报道,由于酷奇单车在线退款渠道已经关闭,用户只能去其位于北京通州的总部退押金,甚至还出现了黄牛“代退押金”的服务,要价50到150元不等。于是问题就来了:即便相关企业在押金问题上挖坑设套,金融及市场监管部门在明知其可能出现破产危机之前,为何不能冻结相关资金池、优先保障消费者的押金权益呢?


秋后算账,却至凛冬。消费者哑巴吃黄连,大概也只有自认倒霉的份儿。不过,故事至此仍未终结。因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到1.06亿。按用户平均超过百元押金估算,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数量或已超100亿元,其中还不包括用户提前充值的各类未消费余额。倒闭的、关门的,固然一地鸡毛;运营中的,扩容着的,果真就零风险了吗?


换个更直接的问法——面前“退费难”的前车之鉴,制度设计与职能监管能保证共享单车行业中的暂时性“优胜者”能永远不蹈覆辙吗?这个问题,大概会让所有共享单车用户心有戚戚。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今年5月,交通部等10部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企业对用户收取押金、预付资金的,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在企业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不过,面对押金沉淀的巨额利润、面对监管阙如的宽纵现实,无论是直接作为金融杠杆,抑或投机成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恐怕很难自律地自绝于诸般“操作空间”。


眼下来看,亡羊补牢犹未晚。一则,可以选择借鉴第三方支付般银行监管,安排好法定比例的备付金,或者如《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中规定的那样,“须在本市开设资金专用账户”。二则,须在制度安排上将用户押金形成的“资金池”公开、透明、规范化广而告之,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总之,业态再新、产业再好,不能僭越市场公平的权责底线。


当然,如果更长远考量,一切押金类行当都该在正轨上运行,千万不能再把消费者的押金当唐僧肉随意啃噬了。于此而言,清场中的共享单车“退费难”,也算给我们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文章来源:光明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号单车宣布停止运营押金2月12日前退还完毕
别等到退费难才想起规范押金管理
营销策划:如何设计1种商业模式,借力赚钱?「35」
共享单车押金管理:该行政干预还是交给市场?
共享单车“押金盈利模式”何以遭质疑?
小鸣单车一审宣判 广州法院:10日内退还押金并致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