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找到喜欢的事情,选择适合的工作?

大家好,我是 Taka~

前几天,我有个朋友离职了,拉着我一边吃串一边絮絮叨叨。聊到一半我问她,为什么要离职,她说不太喜欢现在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了,想做点喜欢的事。

然后我问:那你喜欢什么?她一愣,还不知道,这么多年好像就是在被工作推着走,找找看吧。

不仅是换工作,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也同样在迷茫。

因为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让你生存下来的东西,而是涉及到「你是谁」,「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对待世界的看法」以及「你和社会的关系」等等问题。

之前 Taka 写过几篇文章,都在说要行动,培养一个持久的爱好,把喜欢的事情深入下去。然后底下很多人的留言是,我知道要行动,但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啊,我没有特别的爱好,好像都没什么意思。

因为寻找喜欢的事情,合适的工作,都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度过一段漫长和痛苦的时期。

你并不清楚自己的最终目标,很难马上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追求。就像开始了一段在海上的航行,拿着一张模糊的地图,甚至都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Taka 自己也是经过了好几年(是的你没看错,不是几天,不是几个月,是好几年)才慢慢找到点方向,甚至还在不断变化,不断寻找。

所以今天就讲讲我经历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下传统的方式是什么样的?《转行》里提到传统的观点是:

我们先要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通过对过去经验的反省,配合专业的咨询老师来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力兴趣,越清楚越好。其中可能要花点时间想想过去,你从哪些事情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成功。

一旦清楚了这些内容,就可以去寻找对应匹配的行业和职业。

再一步步根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比如查询阅读资料,了解相关领域,对专业的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工作内容,最后找到一份适合你的工作。

Taka 大概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才开始对未来的发展感到焦虑,慌不择路地用尽了当时我所有能想到的方法折腾:

看书,看电影;

咨询朋友,学长,老师,家人;

去咨询心理医生;

去做专业机构的职业规划(标准的职业规划几乎就是上面的步骤)。

然后你说效果呢,好像有道理,又好像没用的样子。

那时候老师给我的分析结果是我会更喜欢规则清晰,有序严整,需要耐心,和数据打交道的工作,比如会计之类的。

其实我家里有人做这个事,但是我并不希望从事这个「我应该可能更适合」从事的工作,那该怎么办?于是我又继续纠结。

所以后来慢慢发现,这种传统方法背后默认了一个前提——「真实的自我」(True self):

在成年之后,你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性格,爱好和能力特点,基本不会再改变了,所以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和分析,就能找到对应的工作。

但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我过去从来没碰过钢琴,是不是就发现不了「我可能擅长钢琴」呢?

所以心理学家 Hazel Markus 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ves),包括你预期,希望,恐惧成为的自我。

也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个「自我」,你的爱好、性格、能力,不仅仅由过去的经验决定,还有一部分是模糊不清的,是在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之中,一直在变化。

事实上,大部分人现在的迷茫就是因为过去经历的太少,所以发现不了自己的爱好。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反省来了解自己,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在我们无法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时候,应该怎样开始呢?

大胆假设

专门在一天里抽一点时间,把你想成为的「自我」,想尝试的角色列个表写下来,比如:

选项一,成为一名作家

选项二,创办一家公司

选项三,参与或组织一个公益项目

选项四,做一些和美食,红酒,咖啡相关的事情

......

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帮助你写下这个列表:

1.你有什么羡慕的人,有哪些人是你的榜样,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他们做了什么事情或者什么身份让你羡慕?

之前我们有介绍过目标管理的方法。《没有目标很迷茫?5步教会你标杆管理》

2.如果你现在已经财务自由了,你想做什么?

之前看过一本小书《101件事儿,死前要试试》,作者理查德·霍恩是一位英国的设计师,同时也是个冒险家,敢于尝试不同的事情,比如徒手抓鱼,体验失重,当群众演员...

其实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并不高,有很多人吐槽说不靠谱,不适合在中国实施。但是 Taka 一直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很受感动的是,它唤起了我早已丢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幽默感甚至冒险精神。

看起来天马行空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做到呢?不用火柴生火,午夜裸泳,追逐龙卷风...那些荒唐又不可思议的事情,通过拆分要点和窍门竟然都能完成,这里面大部分任务作者都做完了,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束缚了自己。

你可以让你的列表尽可能丰富,这些都是你可能成为的自我。

在假设过后呢,我们都可能幻想自己成为某个人,但大多数都没有付诸真正的行动,在无数的可能性里面犹豫纠结,不知所措。

最痛苦的就是,你一直没有放弃梦想,但也从没对梦想进行探索过。

所以在列好清单之后,至少将一个选项放到现实里进行认真考虑,哪一种是现在最吸引你的,哪一种是最容易去尝试的。

试错探索

《转行》中提到,我们在探索职业和爱好的时候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明确自己的最终目标之前,迟迟不愿跨出第一步。

先行动,再回顾和反思总结。

没有完美的方法和捷径,小步快跑起来,行动起来之后会自然出现更多的问题和可能。

通过一些小的探索和小的项目,来确认在上面的理想列表里,哪些是可行的,哪些并不感兴趣,哪些只是白日做梦。采取行动去看看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比较/对比

在多种不同的角色和对象中进行比较,大脑爱「找茬」,能很快发现其中的不同,然后排除和删减某些选项。

比如跟会计相比,我会更喜欢能直接帮助人的工作,比如和学术研究相比,我更想去影响别人......在不同的行为中,慢慢认清自己的目标。

▍上课/培训

上课,培训,考取证书也是一种探索的方法。

如果你现在想要尝试新媒体运营,网上就有很多相对系统的课程,一般也不贵,也有很多免费的在线资源。通过一两个课程的入门,就能大致清楚整个工作内容和需要掌握的技能。

大家想看哪个方面的课程或者领域的入门,可以在评论里告诉 Taka ,有时间就整理出来。

▍实习/兼职

这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更快速的探索方式了。不要着急做决定,尽可能去尝试不同的事物,用最小的项目和方式去参与和感受。

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不经意的兼职机会,开启新的领域。随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真实体会这些职业或者爱好是什么样的感受。

Taka 之前在咨询了职业规划还是迷茫的时候,也是无意中看到进化论在招人,误打误撞过来了,开始了新媒体的工作。

在实际行动过程中,我们尝试不同的身份和角色,通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你感觉好吗,和你想象的一样吗),以及外界的反馈,可能会放弃一些选择,也可能会对某些选择进一步探索。

但是在尝试中,需要注意几点:

1.积少成多,不要期望一次到位。

我们经常会希望有某个重大的事情改变,或者什么特殊的时刻一下子就能达到目标,找到终身的志向,其实往往采取「小成功」策略,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感觉到「甜头」,才能继续坚持。

小的探索往往是自发的,不成体系的,循环重复,甚至可能是进两步退一步的,但都是朝着改变的方向。

2.给自己足够的时间

有研究表示,大部分的职业生涯的转变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

同样,想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适合的工作,也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会充满了困难,挫折,焦虑,自我怀疑,不确定性,也是必经的阶段。

希望大家都能慢慢寻找,不断反馈和调整,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在迷茫的时候该干什么,5年后才不会后悔?
总是「无所事事混吃等死」怎么破?为什么明明想要改变就是做不到?
用这个方式找到自己职业规划
27岁,感觉人生好迷茫,该怎么办?
2017年我们的《人生规划》非常重要!!!——2017年8月8日——丁酉年闰六月十七日。
那个喜欢裸辞的年轻人,你敢招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