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清江扬帆 桃源耕田


  这是一幅山水画。


  一年前,我请一位擅长国画的朋友为我画幅山水,用来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以期为工作的环境再添几分文化的气息。至于画面的内容,我没有提更具体的要求,只说相信以他对我兴趣爱好的了解,一定会画出我中意的作品。


  朋友欣然应诺。一周后,先是将他为我“私人定制”的画作拍了张照片,从微信里发给了过来,并谦虚地附言:画得匆忙,少了琢磨,若不满意可重新另画一幅。我点开图片,只看了一眼,便十分的喜爱。这是一幅典型的彩色中国山水画。画面的主体是连绵的群山,山下是一湾清澈的河流,河面上有几只风帆高悬的木船,顺着水流驶向远方。河流两岸,有片片粉红的桃花在枝头绽放灿烂的笑颜。远景、中景、近景,都安排的十分细心、周到,整个画面可谓清新淡雅、动静相宜、赏心悦目。再细端详,画面的右上角,友人笔力苍劲的行书题款竟是“清江扬帆,桃源耕田”这八个大字!书画辉映,清新隽永,我不禁脱口赞叹道:“精品”!并急切地让他将原作快递给了我,不日便装裱入框,挂在了我的办公室里。工作之余,我每天都要仔细观摩这幅作品,不仅是在欣赏朋友的艺术,也更是在品味这幅画的意境。“清江扬帆,桃源耕田”,从那一刻起,这八个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时引发我生出些有关山川河流、人生岁月的联想。


  这也是一首言志诗。


  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中国画是最富诗意的作品。自古以来,诗中见画,画里有诗,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翻开一部中国文化史,历朝历代,有很多著名的大诗人,同时也都是画风独特的大画家,在他们的笔下,有的诗就是一幅画,有的画就是一首诗。诗画同源,诗画同味,画写意,诗言志,诗情画意,诗与画这两大艺术种类在他们高超的艺术素养调和之下而浑然一体,意蕴深厚,饱人眼福,动人情思。看朋友这幅画,也显然是有这样的特点。山,大笔勾勒、层层叠叠,尽显伟岸与苍翠、凝重与庄严;河流几乎不着一墨,却能让你仿佛看见水在流动,浪花翻卷;扬帆之舟,结伴同行,顺流而下,一日千里,引你心境顿开,极目远天;那片灼灼的桃花,静立河畔,目送风帆远去,是无声的祝福,有缠绵的挂念。想必舟中之人,此刻也正注目群山芳华,体味清风暖阳,或感奋,或沉思;或激昂,或坚定。而桃花掩映之中,点缀着几间农舍,房前屋后,若隐若现的农人正在耕耘忙碌。田园、山水,情思、念想,在这一幅不大的画面上尽显无余。正可谓方寸之间有天地,笔墨浓淡见乾坤。


  这更是一种人生。


  沧海桑田,芸芸众生。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不尽相同,但都少不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宁静平和的时光,这也就构成了人生大致相像的上、下两个半场。“清江扬帆”、百舸争流是人生赛场的竞技比拼,“桃源耕田”、稼禾茁壮是生命历程的自我圆满。常言道:没有奋斗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同样,没有归宿的人生同样也是不健全的。“清江扬帆”正是人生奋斗的姿态。这姿态是“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孟郊)的憧憬,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李白),是“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顽强(潘阆),是“放船千里凌波去”(朱敦儒)、“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的气度(张孝祥),总而言之,是努力与勤勉奏响的生命的华彩乐章。


  江流湍急,浪高水深,人生之舟要想不沉没、行千里,就要有勇气、有毅力,有胆识。“清江扬帆”的岁月是人生之动、人生之争、人生之闯的激荡;“清江扬帆”的岁月是对酒当歌、豪气冲天、舍我其谁的昂扬。有风悬帆,无雨作浪,手把人生之舵,犁碎万倾白浪,驶向渴望的远方,那是何等的壮阔、何等的潇洒!


  然而,人生如同江河,有波峰也有浪谷;人生亦如草木,有丰荣也有枯萎。清江放舟、扬帆远航的豪迈之后,一切奋斗与喧嚣最终都将归于平静。功过得失,喜怒哀愁,都化作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痕迹刻印在生命的历程之中。而这时,“桃源耕田”便是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好的选择。“桃源耕田”的时光是人生之悟、人生之静、人生之稳的舒畅;“桃源耕田”的时光是率性而为、宠辱不惊、我思我在的旷达。


  “清江扬帆”是人生的急速行军,“桃源耕田”是人生的从容散步。如果把“清江扬帆”看作是一种“入世”的人生姿态,那么,“桃源耕田”就是在历经沧桑之后的“出世”风度。人生、社会的江河湖海,波峰浪谷、激流险滩,要让自己的生命之舟顺利远航,抵达一个又一个壮美、温暖的彼岸,需要有坚定的意志、执着的信念、切实的付出。而这样一个旅程又是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奋斗、努力之后,余生就再也没有劲头去云帆高悬、把舵摇撸,迎风斗雨,征涛搏浪,待彼岸已成此岸,你也许会在精疲力尽的同时又生出些失落和忧怨,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慨会涌上你的心头,这时,你盼望着能有一种让你平静的所在,向往着过上一段恬静安适的日子。这个所在就是桃源,这个日子就是桃源耕田,这是人生在闯过险滩、躲过暗礁,收获了时代的馈赠过后悄然而起的心境。今天的人们要感谢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先生,是他给了这个所在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我更相信是他心中的桃花源乃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地,这里波澜不惊、日月静好,万物生长、共享阳光,正可以修身养性、抚思来路,更可以疗伤怡情、细诉衷肠。他故弄玄虚地声称桃源只是其有幸偶入,再寻便“未果”且“后遂无问津者”,有意无意之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心欲往而不可达”的世间胜境,也留给了后人一种期待和追求的方向。


  其实,大好河山,又何处不是陶渊明所说的那个桃花源呢?无论是“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的远村,还是“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深山,都富有桃花源的静美与温馨,以我中华地域之辽阔、山川之多彩,要找到这样的所在是无需费什么周折的。告别刀光剑影的疆场,回归风调雨顺的田园,在沃土之上,植几株桃树,耕几亩良田,当是一种理想的归宿。回望历史的星空,陶渊明感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率性地过上了“晨兴理荒芜,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孟浩然期待“桑田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的随意和自得,欧阳修也盼望“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的无拘和松弛,这些或官或吏的前辈们都表达了一种历经喧嚣、享尽荣光之后,内心生发的那种对宁静的渴望和向往。真正让他们感到悠然自得、天人和谐的不仅是桃源的美景,更是他们栉风沐雨之后对人生真谛的彻悟。由此也可见,桃源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佳境胜地,更是心灵的向往与醒悟,没有心灵的渴望,缺少生命的认知,即使是走进了这片桃源,你也只能是一个走马观花的过客,迷失在柳绿花红之间。有意气风发、“清江扬帆”之后的大彻大悟、“桃源耕田”,才能少一些“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苏轼)的悲怆和孤独。


  当然,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纵然是悟透了人生的真谛,有心要在卸下社会的各种角色之后寻一种轻松的生活,恐怕也难以寻找到陶夫子描绘的那个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够化身为一个农夫,在样的桃源里伴日升月落,饮朝露清泉,荷锄培苗、田园耕作。然而,我要说,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这桃花源也许是你早年未能兑现的心愿,也许是你久未了结的一个规划,甚至是积压太久、无处释放的一声怒吼、一次高歌,那么,进入人生的下半场,你就可以去扣响心中桃源的大门,这扇门也许就在广场舞的旋律中、在饴儿弄孙的惬意里、在研墨舒毫的雅致间,在这样的桃源里,你尽可舒展地去耕种属于你的那一亩良田。因此,我更要说:桃源耕田,不只是耕作沃土良田,更是耕作你的心田。你一生的喜怒哀乐就是最富营养的底肥,能让你的心田生长出生命园林中又一朵炫烂的花朵、又一颗甘甜的果实。



清江扬帆万里路,

日升月落光阴短。

历经世间苦与乐,

有心处处桃花源。






阅读公社原创

作者 / 查理森

总监制 / 振华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张燕

制作 / 兰宇 跃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误桃源• 幻景今何处
刘希彦 · 尘世便是天堂
桃源依旧好耕耘?
王维19岁所作《桃源行》让陶渊明的桃花源流传于世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张旭《桃花溪》
陶渊明重回桃花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