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喜马拉雅——听谢涛《两晋南北朝》转摘评论区(3)

   (1)  笔记:西晋户调制

户调制(有一个正丁的非偏远地区家庭)

田租:50亩,4斛

布:3匹

棉花:3斤

笔记:

【土地】一品:最多五十顷,九品:十顷,特权可延续三代到九代。

【人】一二品:50户雇农;三品:10户:四7,五5,六3七2,八九1

·自由农民(3类)

正丁(16-60岁)、次丁(13-15,61-65),其余

土地:男70+女30亩

做生意,没那么多生意可做。,自由农挂靠单位《世家官士》

     (2)刘毅(216~285),字仲雄,东莱郡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魏晋时期名臣,丞相掾属刘喈jiē的儿子。

少有孝行,节操清正,喜欢品评人物。曹魏时期,选为平阳(杜恕)功曹。举孝廉出身,授豫州从事,历任太常博士、相国主簿。

晋武帝即位,历任尚书郎、驸马都尉、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城门校尉、太仆卿、尚书,一度因事免职。咸宁四年(278年),担任司隶校尉,京师肃然,累迁左仆射、光禄大夫、青州大中正。太康六年,病逝,获赠仪同三司。

     (3)司马颙yóng(?~306),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三弟安司马孚之孙,司马炎的堂兄弟,八王之乱中之一。

咸宁三年(277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响应齐王司马冏起兵,因功授任侍中、太尉,加三锡之礼。

永宁二年(302年),李含假称受帝密诏说服司马颙讨伐司马冏、司马乂。后又废太子司马覃,立司马颖为皇太弟。

永兴三年(306年),司马越率义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接连挫败。同年,司马越以诏书征召司马颙入朝任司徒之职,司马越之弟南阳王司马模派梁臣将司马颙掐死,他的三个儿子也一同被杀。



        4.司马颖(279-306),字章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司马衷和司马炽的异母兄弟,“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太康十年(289),封为成都王。元康九年(299年),因结怨于贾谧,外放为平北将军,镇守邺城。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后,联合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302年,面对齐王司马冏专权,联合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反对。303年,联合司马颙合谋害长沙王司马乂,迫使东海王司马越退出,自领丞相、皇太弟,达到权力顶峰,遭到大将军王浚与司马腾讨伐,带着晋惠帝逃离冀州。太宰司马颙yóng执政,废其皇太弟之位,遣回成都。

光熙元年(306年),兵败,为刘舆矫诏赐死,时年二十八岁。


      5.司马遹(278-300.4.27),字熙祖,小字沙门,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之子,母才人谢玖。

司马遹自幼聪慧,颇有司马懿的风格。初封广陵王,长大后,不修德业,奢侈残暴。爱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太熙元年(290年),其父司马衷继位,司马遹被册立为太子。不久遭到皇后贾南风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被废为庶人并先后囚禁于金墉城和许昌宫。

永康元年,为小黄门孙虑所暗害,时年二十三岁,贾南风倒台之后,朝廷下诏追复司马遹太子名位,赐谥愍怀,葬于显平陵。



     6.司马颙yóng(?~306),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三弟安司马孚之孙,司马炎的堂兄弟,八王之乱中之一。

咸宁三年(277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响应齐王司马冏起兵,因功授任侍中、太尉,加三锡之礼。

永宁二年(302年),李含假称受帝密诏说服司马颙讨伐司马冏、司马乂。后又废太子司马覃,立司马颖为皇太弟。

永兴三年(306年),司马越率义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接连挫败。同年,司马越以诏书征召司马颙入朝任司徒之职,司马越之弟南阳王司马模派梁臣将司马颙掐死,他的三个儿子也一同被杀。



      7.太子司马遹即使小时候资质不错,缺乏好的培养或者贤能人员的教导,也是难当大任,庸才一个。


司马遹这是在自污以求自保,绝不是单纯的顽劣,试想全天下都知道贾南风要搞定太子的情况下,太子如果是一幅圣明储君的形象岂不是死得更快?

太子当时他对贾南风极为防范,就怕被害,平时根本不离开东宫去皇宫,连正常的朝见惠帝都不去,怎么偏偏这次听说惠帝不舒服就连忙去了?这是太子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出了昏招以巫蠱之术希望惠帝和贾南风早死,所以一听惠帝生病以为巫蠱有效了,才进宫,这可以从后来太子被囚禁后给妻子王惠风的信里得到验证,信中说自己在东宫求神拜佛是为了给惠帝和贾南风祈福,但这和太子写反书的罪有什么关系?看来太子急于给自己辩白,反而漏了真相,贾南风是通过线报知道了太子行巫蠱,所以才设了这个陷阱诱太子自投罗网


司马遹的那个儿子,叫司马虨bin一声


司马家就司马懿、司马师厉害,司马昭马马虎虎,守成而已,司马炎守都守不好。晋朝搞成这样,根子在曹操的唯才是举,后面几百年朝堂上尽是些能力强、道德差的小人,确实就像资治通鉴所说,破坏力惊人。




     8.贾午(260年-300年),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省襄汾县)人,贾充之女,贾南风的同母妹,韩寿的妻子,贾谧的母亲。

与贾南风、赵粲密谋杀太子,最后被送至暴室杖毙。



     9.赵粲(?—300)晋武帝司马炎的充华(九嫔之九),武元皇后杨艳的舅舅赵俊的哥哥赵虞的女儿,杨艳的表妹。依附于贾南风,贾南风为太子妃时曾杀死数名怀孕的太子宫人,晋武帝想废掉她,赵粲和武悼皇后杨芷劝阻。贾南风失败后被杖杀。




      10.【狗尾续貂】

《晋书》记载,古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珍贵的貂尾作帽子的装饰。由于当时封官太滥,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来补 充。因此,民间流传有“貂不足,狗尾续”的谚语。后即以“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东西 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写文章)。 


        11.绿珠老家是不是现在广西玉林博白[疑问]博白这里有条江就叫绿珠江,听说是这里古代出了一个娘娘,所以这条江才得名,如果和这里的绿珠是同一个人的话,那看来博白当地的传说一直都错了[黑线]这里的绿珠是出自百越之地,现在的博白也是在古时百越之地[懒得理你]希望有了解的人能出来帮忙确认一下[太开心]




        12.司马冏(?~302),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昭之孙,司马攸次子,司马炎之侄,“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

其父司马攸死后,袭爵齐王,联合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为宠臣孙秀所排挤,出镇许昌。司马伦篡位后,拜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首倡大义,联络河间王司马颙等人讨灭司马伦,迎接晋惠帝复位。权倾朝野,骄奢淫逸,大失人心。

永宁二年(302年),拥立清河王司马覃为皇太子,自领太子太师,打算长期专政,遭到司马颙和翊军校尉李含上表反对,后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皇太弟司马炽即位为晋怀帝后,对司马冏予以平反,追赠侍中、大司马、齐王,谥号武闵。


      13.羊献容(?-322),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羊瑾孙女,羊玄之之女,先后为司马衷和刘曜的皇后。

羊献容出身泰山羊氏,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五废六立,在前赵刘曜即位后,立羊献容为皇后,深受宠爱,先后生下三子。

光初五年(322年),羊献容去世,谥号献文皇后,葬于显平陵。





14.司马允(272~300),字钦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九子,母为李夫人。

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濮阳王,出任越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迁镇军大将军、都督江扬二州军事,改封淮南王。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朝中有意拥立司马允为皇太弟。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政变后,迁骠骑将军、侍中、太尉公。受到孙秀逼迫,率军攻打东掖门,遭到司马都护伏胤杀害,年仅二十九岁。晋惠帝复位,追赠司徒,谥号忠壮。


      15.陈凖(?~300),颍川许昌人。西晋大臣,官至太尉,封广陵郡公。

早年居于乡里,被乡人称赞有声望,初任中书令,后因协助赵王司马伦废黜贾后党羽有功晋封海陵公,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时,陈凖设计诓骗惠帝打出督战的令旗白虎幡,可是却因传旨之人被赵王收买而导致司马允被杀,不知内情的司马伦在篡位成功后晋封陈准为太尉,录尚书事。改封广陵郡公。

不久,陈准病死,谥曰元。死后围绕其谥号的争执一直持续到东晋末年。




      16.张泓,西晋征虏将军。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新野公司马歆、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征讨。张泓等进据阳翟,与齐王司马冏战,屡破之。

司马冏退至颍阴。四月,广陵王司马漼、左卫将军王舆入宫,攻杀孙秀于中书省,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赐死赵王司马伦,杀其亲党。河间王司马颙遣赵骧、石超助齐王讨张泓于阳翟,张泓等降。



       17.司马囧发天下征讨令,标志着西晋的内部矛盾解决方式由政变上升到打内战了,全国老百姓卷入其中!非敌即我、非黑即白纯粹是毫无政治解决手段的农民思维,政治手段更落后军事实力更强大,意味着政治生态的崩塌和全国大规模动乱的到来!



        18.司马伦(?-301年6月5日),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19.罗尚(?-310),字敬之,一名仲,字敬真。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西晋将领,冠军将军罗宪之侄。

罗尚最初被荆州刺史王戎引为参军,晋灭吴之战时与刘乔一同协助王濬进攻武昌。历任尚书郎、武陵及汝南太守。太康(280—289)末年任梁州刺史。永宁元年(301年),益州刺史赵廞谋反,朝廷拜罗尚为平西将军、假节,兼领护羌校尉、益州刺史,率军入益州。后为流民帅李特所败,从成都退至江阳,在援军抵达后,与诸军突袭李特,将其斩杀。之后为李雄所败,退守巴郡。后被加授散骑常侍、都督二州,进封夷陵侯。

永嘉四年(310年),罗尚去世。



     20.李骧,字元龙,西晋末年巴氐人。成汉宗室大臣,李慕之子,李特之弟,李寿之父。

李特时为骁骑将军,李雄称帝后,封他为太傅。李骧生擒晋朝驻守涪fú城的将军焦登,使梓潼、巴西郡都成为成汉的国土,因功进封大将军,死后谥汉献王。李寿即位后,追谥为献皇帝。




      21.李庠(音“祥”)(247-301), 字玄序,巴西宕渠(今四川营山)人,西晋氐族流民首领,李特之弟。

少以烈气闻。仕郡督邮、主簿,皆有当官之称。元康四年,察孝廉,不就。后以善骑射,举良将,亦不就。州以庠才兼文武,举秀异,固以疾辞。

益州刺史赵廞欲利用流民力量割据四川,表其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后又忌其“饶勇、得众心”,将其子侄十余人杀害,促使李特、李流起义。




        22.陈恂,西晋大臣,陈群之孙,陈泰之子。

元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齐王司马冏政变,诛杀贾、郭等权臣。时益州刺史赵廞,贾南风姻亲,诏征为大长秋,使成都内史耿腾代之。赵廞闻之,甚俱,阴有据蜀之志。诏书抵达,耿腾欲至太城交接,陈恂劝其返回少城尽管其变,或退保犍为,西渡江源,以防未然。耿腾不听,率众入城,战亡于西门,其郡吏皆四下奔逃,惟陈恂面缚请求归还耿腾尸体,赵廞感其义,许之。



       23.赵模(?—300),蜀郡人,赵楠之兄,西夷校尉陈总主簿。

300年,益州刺史赵廞起义,击杀成都内史耿腾,并遣兵迎击西夷校尉陈总。赵模提议,急赴益州,助顺讨逆,陈总不从,且沿路走走停停。行至南安鱼涪津,遇赵廞军,赵模苦劝陈总,散财募军,若克州军,则益州可得,若不克,顺流而走,以可保命。陈总又不从。军溃,赵模着陈总服格战至死,陈总藏匿于草中,亦亡。


      24.陈总(?—300),西晋西夷校尉。

300年,益州刺史赵廞起义,杀成都内史耿腾,并遣军迎击西夷校尉陈总。陈总不听主簿赵模苦谏,不做抵抗。军溃,藏匿于草中,赵模着陈总服格战至死,陈总亦被搜得,杀之。



      25.陈恂,西晋大臣,陈群之孙,陈泰之子。

元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齐王司马冏政变,诛杀贾、郭等权臣。时益州刺史赵廞,贾南风姻亲,诏征为大长秋,使成都内史耿腾代之。赵廞闻之,甚俱,阴有据蜀之志。诏书抵达,耿腾欲至太城交接,陈恂劝其返回少城尽管其变,或退保犍为,西渡江源,以防未然。耿腾不听,率众入城,战亡于西门,其郡吏皆四下奔逃,惟陈恂面缚请求归还耿腾尸体,赵廞感其义,许之。



26.耿腾(?—300),西晋成都内史。

时益州刺史赵廞xīn,贾南风姻亲,诏征为大长秋,使成都内史耿腾代之。赵廞闻之,甚惧,阴有据蜀之志,乃开仓接济流民,收买人心,并重用李特兄弟,以为爪牙。耿腾密奏朝廷:“流民刚悍,蜀人懦弱,宜将其遣归本郡,不然,则主不制客,必为祸根。”赵廞闻之,遂起杀念。诏书抵达,耿腾不听功曹陈恂劝谏,至太城交接,死于赵廞之手。



        27.司马荂fū(?~301.4),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温县)人,赵王司马伦长子。

司马伦称帝后被封为皇太子,公元301年4月,司马荂和父亲,兄弟一起被诛杀。



        28.司马威(270—301),字景曜,小字阿皮,河内温县人,西晋河间王。司马孚曾孙,司马洪之子。

301年,司马伦谋朝篡位,派遣司马威及黄门郎骆休逼宫,在晋惠帝手上强夺玉玺,司马伦其后任司马威为中书令。司马伦失败后,晋惠帝反正,对司马威逼宫一事怀恨在心,说:“阿皮强行掰开我的手指,抢夺我的玺绶,不可以不杀。”于是下令诛杀司马威。司马威使晋惠帝司马衷下诏禅让帝位于司马伦。



      29.满奋(?~304),字武秋,山阳郡昌邑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人。西晋大臣,曹魏太尉满宠之孙。

体态丰肥,身长八尺。清静平和,甚有才识。体量通雅,颇有祖父满宠风采。门荫入仕,授吏部郎,出为冀州刺史。元康年间,拜尚书令,持节奉玺绶于赵王司马伦,迁司隶校尉。

永安元年(304年),不满上官巳暴行于洛阳,联合河南尹周馥谋划刺杀,事泄遇害。



      30.金谷24友,有几人是无辜的?孙秀的变态,有没有潘安从小霸凌的一份功劳?石崇,年轻时是魔鬼,以地方大员身份而作案无数的抢劫杀人犯,年长后是层次低下精神空虚的炫富者,这个故事,似乎讲的有点偏了



        31.陈凖(?~300),颍川许昌人。西晋大臣,官至太尉,封广陵郡公。

早年居于乡里,被乡人称赞有声望,初任中书令,后因协助赵王司马伦废黜贾后党羽有功晋封海陵公,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时,陈凖设计诓骗惠帝打出督战的令旗白虎幡,可是却因传旨之人被赵王收买而导致司马允被杀,不知内情的司马伦在篡位成功后晋封陈准为太尉,录尚书事。改封广陵郡公。

不久,陈准病死,谥曰元。死后围绕其谥号的争执一直持续到东晋末年。




     33.八王之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34.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吴至西晋文学家、官员,陆逊之孙,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

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访得太常张华,得到张华赏识,并介绍给刘道真,日后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

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35. 陆机(261-303),字士衡,出身吴郡陆氏,陆逊之孙、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303年,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36.司马蕤ruí(?—301),字景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攸长子,司马炎之侄。出太康四年改封东莱王。

永康二年(301年),司马蕤之弟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篡位的赵王司马伦,司马蕤受到牵连被司马伦收捕治罪,适逢孙秀去世,司马蕤得以幸免。

永宁元年(301年),司马蕤向司马冏请求开设府署,遭到司马冏拒绝,司马蕤怨恨司马冏,与左卫将军王舆谋划废黜司马冏,但因事情败露而被废为庶民。不久封为微阳侯。同年,上庸内史陈锺禀承司马冏旨意杀害司马蕤。永宁二年(302年),司马冏被杀,朝廷诛杀陈锺,恢复司马蕤爵位,按王礼改葬。



       37.李特(?~303年),字玄休,氐族人 [1] ,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祖籍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羌猎将李慕之子 [2] ,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建立者李雄之父,亦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李特性格雄武沉毅,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徙居巴蜀。301年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起义,罗尚率兵三万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攻克广汉后,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其弟李流继统余众。其子李雄称帝后,追谥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



       38.李雄(274年~334年),字仲儁,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

建初二年(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建兴三年(306年),李雄称帝,国号为成,建立成汉政权,改元晏平,在位期间,爱护百姓、知人善任,颇有明君之风。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驾崩,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太宗,谥号武皇帝,葬于安都陵。



     39.李荡,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字仲平。其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达州渠县东北)賨cóng民,后迁居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东南),号为巴人。西晋末年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次子。

永宁元年(301),父被六郡流民推为主后,任镇东将军。曾率军追击西晋河间王司马颙所遣督护衙博于汉德,并进攻巴西、葭萌,抚恤初附,百姓安之。太安元年(302),与父各领一营,追杀广汉太守张徵。

次年,父卒,与叔李流及弟李雄等收余众还赤祖(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与雄保北营,流保东营,拒击晋荆州刺史宋岱、建平太守孙阜及罗尚军,随李流等攻破深珊,追至成都,驰马袭击,受创而死。雄称王后,追尊为广汉壮文公。



     40.嵇绍(253-304),字延祖,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西晋时期名臣、文学家,嵇康之子。

嵇绍十岁时,父亲遭到大将军司马昭杀害,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在山涛劝解和举荐下走上仕途。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出任侍中。晋惠帝反正后,仍居侍中。后为齐王司马冏幕僚,司马冏被杀后返乡。长沙王司马乂执政,授平西将军,以安定军心。成都王司马颖执政,废为庶人。

永兴元年(304年),朝廷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时,恢复侍中。奔赴荡阴时,正值王师大败,百官奔走,嵇绍拼死保卫晋惠帝,最终遇害。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及琅琊王司马睿相继表奏其忠,累赠司空、金紫光禄大夫、太尉,谥号“忠穆”。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失。


     41.司马覃(295-308),司马炎之孙,司马遐长子,司马衷之侄。

太安元年(302年),皇太孙司马尚去世,晋惠帝立司马覃为皇太子。此后,司马覃屡遭废立。永嘉元年(307年),度支校尉陈颜等谋划再立司马覃为皇太子,结果事情泄露,司马覃被囚禁在金墉城。

永嘉二年(308年),司马覃遭东海王司马越杀害,时年十四岁,以平民礼节安葬。




     42.司马越(?-311.4.23),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司马泰之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与终结者。

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辅政期间不思团结官员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司马越自请出征石勒,永嘉五年(311年)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至此八王之乱终结。东晋年间追谥孝献。以晋元帝之子司马冲袭封。



      43.司马覃(295-308),司马炎之孙,司马遐长子,司马衷之侄。

太安元年(302年),皇太孙司马尚去世,晋惠帝立司马覃为皇太子。此后,司马覃屡遭废立。永嘉元年(307年),度支校尉陈颜等谋划再立司马覃为皇太子,结果事情泄露,司马覃被囚禁在金墉城。

永嘉二年(308年),司马覃遭东海王司马越杀害,时年十四岁,以平民礼节安葬。



     44.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西晋时期大臣。

少有才干,举孝廉出身,出任雍州别驾。举秀才出身,历任太保(卫瓘)掾,转秦国(司马柬)郎中令、始平郡中正。坐罪贬官,出任始平县令、东武阳令,累迁征西长史、龙骧将军,最终为长沙王司马乂所害。



      45.司马衷时代政变主要人员:杨骏-贾楠风-司马伦-司马囧


         46.李流(248-303)字玄通,略阳(今甘肃秦安)人,祖籍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西晋末年巴氐人,李特四弟,成汉建立者李雄的叔父。

李特、李流及其兄弟都精于骑射,以武略闻名,乡里纷纷归附。元康八年(298年),因齐万年之乱使得关中发生饥荒,李特、李流兄弟带领秦雍二州六郡流民至巴蜀(今四川省)谋生,沿途照顾贫病,颇得人心。

李流一向看重李雄有长者的德行,常常说:“振兴我们家族的,必定是此人。”告诚子侄们尊奉他。李流去世后,众部将共同推立李雄为首领。李雄称帝后,追谥李流为秦文王。




         47.李流(248-303)字玄通,略阳(今甘肃秦安)人,祖籍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西晋末年巴氐人,李特四弟,成汉建立者李雄的叔父。

李特、李流及其兄弟都精于骑射,以武略闻名,乡里纷纷归附。元康八年(298年),因齐万年之乱使得关中发生饥荒,李特、李流兄弟带领秦雍二州六郡流民至巴蜀(今四川省)谋生,沿途照顾贫病,颇得人心。

李流一向看重李雄有长者的德行,常常说:“振兴我们家族的,必定是此人。”告诚子侄们尊奉他。李流去世后,众部将共同推立李雄为首领。李雄称帝后,追谥李流为秦文王。



       48.张昌(?—304),义阳(今河南新野)人,出身于汉化的蛮族。

张昌年轻时在平氏县担任县吏,武力过人,喜欢议论攻战谋略,同伴们全都嘲笑他。

太安二年(303年),当时李流侵犯蜀地,张昌潜逃半年,聚集数千人,盗窃得到旗帜仪仗,谎称自己接受朝廷的命令,招募兵士讨伐李流。正逢荆州根据朝廷颁布的壬午诏书,征发武士乡勇到益州讨伐李流,号称“壬午兵”。百姓不愿去,江夏粮食又大丰收,于是张昌欺骗迷惑百姓,自己改换姓名为李辰,开始谋逆。

次年为陶侃所擒获,将其斩首,并把他的首级传送到京师,同党全被诛灭三族。



     49.陶侃(259~334.7.30),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东晋时期名将,陶渊明曾祖。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

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50.司马歆(?—303),字弘舒,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之孙,司马骏之子,母为臧太妃。

司马歆谨身履道,颇有孝名。太康十年(289年),封新野县公,拜散骑常侍。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后,迁南中郎将。支持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时,晋爵新野郡王,出任使持节、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治理荆州时,刻薄少恩,引起各族人民怨恨。

太安二年(303年),讨伐张昌反叛,战死于樊城,获赠骠骑将军,谥号为庄。因无子嗣,由侄子司马劭袭封新野郡王爵位。


51. 范长生,一名延久,字元。涪陵丹心(黔江)人,“蜀之八仙”之一。

出身土著豪族,西晋时成都一带天师道首领,西晋时流民起义军成汉政权丞相,封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

在范长生“清心寡欲,敬天爱民”的涉世宗旨影响下,在其“休养生息,薄赋兴教,切莫穷兵黩武”的劝导下、大成宽和政役,轻徭薄赋,建官学,兴文教,端风化,罚不妄举,刑不滥及,恩威远播。来称臣依附的人增多,大成一度昌盛。

318年四月,范长生卒于成都。其子范贲被李雄封为丞相。



52.刘弘(236-306),字和季(一作叔和)。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人。西晋名将,刘馥之孙、刘靖之子。

刘弘有治世之才,少年时与晋武帝司马炎私交甚厚。后为张华器重。后出任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于任上颇有威名,以功封宣城公。太安二年(303年),率部将陶侃等击斩流民帅张昌,平定荆州。陈敏反叛时,刘弘又率兵抵御。永兴三年(306年),进位车骑将军,同年于襄阳逝世。死后获赠新城郡公,谥号“元”。有文集三卷,今已佚。

刘弘在荆州时,劝课农桑,宽刑省赋,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都嗟吁痛惜,如丧考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称赞他道“晋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



53.周玘(音“起”)(258-313),字宣佩,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周鲂之孙,周处之子。

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主武装,配合朝廷军队,三次平定叛乱,史称“三定江南”。

琅琊王司马睿任命周玘为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乌程县侯,但对他也颇为疑忌。

周玘不满北人执政,心怀怨望,与江东士族密谋发动政变,事泄忧愤而死。时年56岁。追赠辅国将军,谥号忠烈。





54.夏侯陟(音“志”),西晋东平郡太守,荆州刺史刘弘女婿。




55.邵续(?―320),字嗣祖,魏郡安阳人,邵乘之子,晋朝大臣。

邵续少年时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志向远大。早年,他在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任参军,司马颖准备讨伐长沙王司马乂,邵续进谏不听,遂离开司马颖,到苟晞部下担任参军,升任沁水县令。

司马睿晋升邵续为平原乐安太守、右将军、冀州刺史,再进平北将军,授予讨伐职责,封爵祝阿子。

320年,富平城最终陷落,邵续也被后赵的石虎杀害。





56.丘沈本是山都县小官吏,张昌将他改名为刘尼,假托说是汉朝皇室的后代,尊奉为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冏的故事
「西北胜族」 凉州刺史礼遇姑臧李氏,前凉李弇的确是唐朝李氏皇族始祖
两晋之益州兵变(十二)
中华宰相之三十三:河南焦作市宰相数量全国第三:27人
司马允
第六十二战:八王之乱(6)“精满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启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