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机,历史上鹤唳华亭的真正主角,比电视剧更凄凉的真实人生
陆机的人生远比电视剧要悲惨
陆机出身江南陆氏。他的祖父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公元221年,吴蜀夷陵之战中,作为吴军主将,陆逊行火攻之计,焚烧蜀军连营40余寨,大破蜀军。此战,蜀国精锐部队损失惨重,陆逊也因此名动天下。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拜陆逊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公元244年,又拜陆逊为丞相,总领朝堂。陆氏成为吴国顶级豪门之一。
陆逊是陆氏家族崛起的领路者
陆机自少年时起,就富有才学。他潜心研究学习儒家典籍,以儒家礼法约束自己,心怀济世之念。陆机成长的时期,正值三国后期,整个天下都在经历着巨变。
公元263年,魏国灭亡蜀国;公元265年,掌握魏国实权的晋王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称帝自立,建立西晋王朝。短短两年,整个天下从三国鼎立,变成了晋与吴国隔江对峙的局面。
晋武帝司马炎的灭吴战争,击碎了陆机进入吴国朝堂的梦想
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立志统一天下的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前279年派大军渡江,正式发动灭吴战争。此时的吴国朝堂混乱,君臣离心,国力衰落,根本无力抵抗晋军的进攻。公元280年5月1日,吴国国主孙皓,抬着棺材,自缚双手,向晋军投降,存在了52年的吴国,就此灭亡。这一年,陆机二十岁,他刚刚接替去世的父亲陆抗,担任牙门将,正准备摩拳擦掌,进入吴国朝堂,却不曾想到,梦想还未开始,就已破碎。
史载: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在避世十年之后,陆机与弟弟陆云一起,来到洛阳,拜访太常张华。张华将陆机推荐给朝堂大臣,太傅杨骏征辟陆机为祭酒,陆机就此开始了在西晋的仕途。他屡获升迁,不久之后,便担任了太子洗马和著作郎的职务。
蛰伏十年之后,陆机最终踏进西晋朝堂
陆机进入西晋朝堂一年之后,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于洛阳,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心智不健全,大权被皇后贾南风所把持。贾南风把持朝政以后,引起司马氏皇族成员的不满,西晋上层围绕着对最高权力的争夺,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对抗,最终演化成一场持续16年的之久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让陆机的政治抱负再次破灭
在历史的洪流中,陆机犹如一叶扁舟,随波浮沉。他先是在吴王司马晏手下担任郎中令,随司马晏出镇淮南。随后又被赵王司马伦征辟为参军,他帮助司马伦铲除贾氏集团,控制朝堂,并因此被司马伦赐爵位为关中侯。然而,好景不长,控制朝堂之后的司马伦妄图篡位自立,被齐王司马冏带兵诛杀,西晋朝堂大权就此落入司马冏之手。陆机因为曾辅助司马伦而被收押入狱,最后在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的营救下,才遇赦免罪。
史载: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既感全济之恩,又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将军贾棱皆死之。
陆机以为司马颖是明主,却看走了眼
陆机获释以后,感激于成都王司马颖的救命之恩,加之司马颖礼贤下士,素有贤名。陆机便认定司马颖是结束西晋动荡局面的最好人选,便主动来到司马颖麾下效力。晋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长沙王司马乂杀死齐王司马冏,控制朝堂。司马颖闻讯后,与河间王司马颙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乂。
陆机被司马颖任命为后将军兼河北大都督,统帅大军二十余万人,进攻司马乂。然而,陆机兵锋虽盛,却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被司马乂在鹿苑击败。二十余万大军,损失惨重,深受司马颖宠爱的宦官孟超死于乱军之中。而孟超之死,也最终让陆机的人生走到终点。
陆机因宦官而走向人生终点
史载: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
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将军王阐、郝昌、公师藩等皆玖所用,与牵秀等共证之。颖大怒,使秀密收机...机释戎服,著白帢,与秀相见...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在宦官与同僚的构陷下,陆机死于非命
孟超生前,曾经倚仗司马颖的宠爱,在联军与司马乂大战之前,纵兵抢劫。陆机将抢劫的主犯记录在册,准备在战后对其进行处罚。孟超得知后,带领一百余名精锐骑兵,不遵军规,直接来到陆机的帅帐前,称呼陆机为"貉奴"(西晋时期,北方士族对南方士族的蔑称),讥讽他没有资格担任大都督。
面对孟超的挑衅,陆机没有采纳部下孙拯将其处死的建议,而是选择退让。然而,陆机的退让并没有换来孟氏兄弟的和解。孟超死后,他的哥哥孟玖怨恨陆机,就向司马颖进谗,与依附自己的将领王阐、郝昌、公师藩、牵秀等人一起,构陷陆机心怀异志,意图背叛司马颖。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
司马颖听到孟玖等人的构陷之言,勃然大怒,命牵秀率兵将陆机秘密收押处死。陆机看到前来逮捕自己的牵秀,自知难以生还,发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的悲叹,以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踏入西晋仕途的悔意。之后,陆机便与二子陆蔚、陆夏一同被司马颖杀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岁。陆机被冤杀后,天空昏暗,大风折木,平地尺雪,军中士卒无不痛哭流涕。
这段出自《晋书·刘颂传》中的记载,隐藏着陆机之死的深层原因,即江南地区与北方中原地区的融合问题。
经学由儒家《六经》和对《六经》的诠释构成。它虽是从儒家学术中演化而来,但却与传统的儒学不同,是两汉时期的官方学术思想,是政府维护统治的重要依据,体现着统治者的意志。
西晋灭吴之后,北方士族对江南士族采取了打压的策略
同时,西晋北方士族,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江南士族,既看不起他们,又对他们即将在西晋朝堂上争夺权力心有忌惮。他们采用打压、分化,零星吸收的措施,来瓦解江南士族的集团势力。这些行为,加剧了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才让作为江南地区士族代表的陆机,在西晋的仕途中屡遭挫折,并最终被冤杀而死。
陆机之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偶然事件,他的蒙冤遇害,展现了江南士族在吴国灭亡之后,第一次融入西晋统治集团上层时的无奈和挣扎。
参考资料:
《晋书·列传二十四·陆机传》《晋书·列传十七·刘颂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元帝司马睿
1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318-323年在位,终年47岁)
鹤唳华亭| 西晋南北方士族矛盾
陆机:组团出游开趴体,一言不和就写诗
【读通鉴】12 “八王之乱”第五王:长沙王司马乂死得有点可惜了!
司马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