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御驾亲征的危害之三回

看题目你就猜到是投鞭断流的淝水之战来了;抱歉让各位久等了。

这惊天地厉鬼神的一战就好比大象输给了小狗子;社会哥被外卖员秒杀;步子大了扯到蛋了。可问题是步子不算大啊,以十敌一的八十多万对八万。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怎么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把投鞭断流打成了浮尸百万。

虽然情节相对简单也是被文人雅士浓墨重彩。

空留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荒凉苍莽牵人遐想。

其中值得深究之处很多;

为什么符坚一个人坚持开打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以符坚的说法是寝食难安、夜不能寐,作为一国之君就没有其他的事做了,享受人生他不美吗?是为百姓谋福祉而如此殚精竭虑吗?似乎是为了一统华夏的虚名才如此吧;不然的话大可像后来的杨坚一样即便如囊取物的能拿下南朝也并没有亲自出征。

前秦苻坚将攻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八月,北方强大的前秦皇帝苻坚发出了进攻东晋的命令,志得意满地御驾亲征,声势浩大,调集了号称百万的大军——旗鼓相望前后千里,准备一举灭晋。哪想到,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因为一句悄悄话,大秦眨眼间就败亡,由此一蹶不振,于公元394年灭亡。现实就是如此难以想象的吊诡。

淝水之战的背景是十六国时期,苻坚灭了前燕国,降服成汉国。太元元年,也就是公元376年又灭了前凉,并且出兵攻晋,占了襄阳,统一了北方大部,海东诸国六十二王纷纷遣使朝拜。苻坚此时有点飘了。他经常宴群臣,尽歌舞,朝廷上下奢华之风渐起。

玩归玩,苻坚依旧念念不忘的是,我称王以来,已二十多年,只有南方的晋未被征服。一想到连饭都咽不下,决心兴师讨伐东晋。

实情大家可能都知道这里再复述如下: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体量庞大可能持久作战对秦军并不利。

战前大局是两军对垒相隔肥水;晋兵在淝水之东,双方都渡河不便。谢玄也看出了目前秦军的想要的是速战速决。于是谢玄主动遣使邀战,希望秦军稍稍后退,待晋军渡河后铺展开来一战定生死。

“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对于谢玄的邀战,大多数将领反对,“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但苻坚和苻融的意见是,“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即《孙子兵法》的半渡而击。

在苻坚和苻融坚持下,秦军开始后撤。不过谢玄并没有按约定的全部过河后摆好阵型再开始,而是在秦军后撤过程中,趁其阵形不稳之际,以八千精锐率先发动了攻击,随后谢石率领主力跟上。苻融在试图整军掠阵,被乱兵冲得坠下马来,结果踩踏而死;好比是本人已关队长受伤,主帅都死了造成军心大乱,苻融所部就首先溃败;最关键的奸细朱序趁乱又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百万大军一旦开始踩踏,那个状态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简直溃如潮水——比任何时候的踩踏事故都有过之而不及。


结果是晋军乘胜驱逐至青冈,秦军溃卒争相北逃,踩踏致死者盈野;苻坚身中流矢,只身渡淮;真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公元385年符坚被杀,394年前秦亡。

苻坚要伐东晋时,一群人都反对,唯独慕容垂却道:“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苻坚大喜,“与吾定天下者,其惟卿耳。”慕容垂的考虑是若前秦真平了东晋,他可以做功臣;前秦即便输了失去对他的管控后就可以独立复国。怎么都不亏,一代枭雄,事实也确实如此苻坚得以侥幸是被一支唯一无损的部队护送出的战区;正是鲜卑的慕容垂手下完好的三万骑兵。

战前其他包括太子在内的所有人反对莫非是未卜先知看到了失败的结果?

再来说说作为此战胜利者的东晋;

东晋部队谢玄是由组建并由谢氏家族人物指挥的,下面是谢氏豫州旧人刘牢之实际领兵的北府兵,可以说仍然是一支门阀士族兵,领兵者有的是前一阶段的北府旧将,有的是新应募而来没有根基的流民帅。

门阀的好处是抱团——一致对外,不好的地方像我前面文篇说的占位阻碍能者冒头;当然占位的门阀中水货泥沙是不可能没有的。

所以像王猛那样的底层人士,再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理想都无法施展不可能拥有取得高位的渠道实现得了抱负。只能是选择前秦。不然得像刘牢之、刘裕那样身先士卒浴血换取军功。即便勉强获得低级官阶无法到得枢纽地位。

即便后来有出现陈庆之那样的书生领兵;也纯属机会难得,即便武功了得,也是从来都没有获得真心的信任——吝啬的萧衍从来给的兵都不多,好比牌桌上撒出去的小钱——纯粹是娱乐,陈庆之后来回来后也没有走到中心位置——不可能会得以重用,如果侯景之乱时有陈庆之萧衍未必会败亡。

东晋以来,上游的门第较高者常居江陵,门第较低而有武力者大率居襄阳附近,下游的门第较高者居建康,门第较低而有武力者大率居京口附近。襄阳、江陵“步道五百,势同唇齿。”

王猛由于条件制约未能能效力于东晋,但是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王猛死前劝说过苻坚,让他不要急着打东晋。时他说,“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殁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的话除了私心以外我认为代表了当时大部分人以东晋为正统的人心所向。从古至今文化的影响力深入民心啊!

这还不是败的关键,关键是符坚充满信心,谢玄即便没有信心也装作信心满满——战时在神态自若优哉游哉的下棋,听说胜利后尽管喜形不露于色,可是连鞋子被踢坏了都没有发觉。


而下面的人,符坚的人反对打仗,肯定是即便兵多也不相信能获胜;而谢玄部从统帅的自信上被感染了必胜的信心。

最关键的是煽风点火;火大了被自己人踩踏误伤的远远大于被实际杀死的;所以人多才是惨败最大的因素。

慕容垂部怎么完好无损呢,这就在于素质了,比如煽风点火,点燃的都是不假思索盲目跟风的,好比我前天写的一篇无法通过的文章里说的(当然有趋于此这里也就只能简单说一句了),一旦整体素质上来了,相对都不需要严格都没有煽风点火的人兴风作浪的舞台了。

其次的原因就是亲征了,如果不是为了争功劳的亲自领兵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这么彻底。军心不动败也是局部。所谓是草绳缠死老母鸡啊。

还是要说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顺势人心最是重要,如果等到人心所向的归附自然得来全不费工夫。

自我膨胀的为了一己私利的名声好比当年失败的日军侵华和国民党败逃一样是不得人心注定了会失败的。

最后安定是每个平民百姓都希望的;不管是一国还是个人,首先要做好自己;自己不出错等到敌人出错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自然胜得容易。

追风筝的人——一旦线断了失控是灭顶之灾;即便结局是符坚胜利了最后的结果肯定于符坚的仁慈相去甚远,部下无节制的溃败可以想见胜利将会出现节制不力的滥杀生灵涂炭的局面,东晋并将覆巢无完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猛传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差一点统一天下的那场豪赌(上)
古代战争的大兵团作战中,士兵们为何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叹符坚
简述名将谢玄一生的故事
秦史: 后秦和西燕的联合攻击下,前秦大势已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