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史(先秦)(七)

公元前627年

秦晋崤之战:秦国最惨烈的一战

公元前632年,践土会盟,晋文公称霸中原。前627年4月13日,晋国在崤山大败秦国,秦军两万多人全军覆没,三名主帅被俘,这就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崤之战。

可是问题来了,在此之前,秦晋两国关系一直很铁,两国一起征楚、伐郑,晋文公还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成语“秦晋之好”就是用来说两国关系的融洽。这么亲密的两国,怎么就打起来了呢?

因为,秦穆公的野心!秦国偏居于物资匮乏的西北地区,这严重限制了它的发展。为了打破这个困局,秦穆公采取的战略是东进,占据中原的膏腴之地。前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一起讨伐郑国。晋国撤军后,秦国得到郑文公许诺,秦国以后可以将郑国作为东进的基地,秦穆公就背着晋国和郑国结了盟,并留下三位大夫帮助郑国戍守。可惜三年后,郑文公去世,从晋国归来的郑国公子兰继位,是为郑穆公。

郑穆公是在晋国的扶持下即位的,属于亲晋派。他即位之后,郑国就很有可能成为晋国的藩属国,秦国再想东进就难了。就在此时,身在郑国的三位秦国大夫派人来报,说他们掌握了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等的可不就是这一天嘛!

前627年12月,秦穆公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出兵仪式,发兵偷袭郑国。秦军一路高调行事,一个多月才来到滑国(都城在今偃师市东南)。就在秦国大军停留在滑国休整的时候,郑国大商人弦高正好从郑国出发做生意,在滑国遇见秦军。因为一路上秦军毫不遮掩自己的行径,弦高很快得知了秦军的意图。弦高大惊,立刻派人火速奔告郑穆公,他自己则假冒郑国使者,带着二十头肥牛作为犒军之礼,说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的打算,已经做好了抵抗的准备,特地派自己来见秦军主帅。弦高的意思很简单,你们来偷袭我国,这事儿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军情都泄露了,这仗就别打了。收下这些牛撤兵吧,你们也有台阶下。弦高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秦国的三位主帅惊得六神无主,只好收下牛,送走了弦高。

一次偷袭任务搞得天下皆知,附近的诸侯国,包括东周天子都下令紧闭城门,防范秦军。(人才啊!)秦国的三位大将眼看事情败露,不敢再打郑国。仓促间三人做了一个让他们彻底滑向深渊的决定:既然我们现在身在滑国,不如就灭了滑国吧!滑国国小民弱,一直以来都是依附晋国而生,自然经不起秦国铁骑。而晋国彻底坐不住了。

秦军在没到郑国之前,瞒着晋国偷袭郑国的意图暴露得人尽皆知,已经冒犯了晋国。这还不算,秦军还顺手抢劫了晋国小弟滑国,又狠狠打了晋国的脸。晋国作为中原霸主,这口气自然忍不了。

晋襄公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围而歼之。晋襄公亲自督战,领兵的是晋国中军将先轸,也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名将,足见晋国对这场大战的重视。可惜秦国这三位人才不知道自己捋了虎须,带着金银财宝大摇大摆地准备回国领赏。

公元前627年4月,秦军来到了崤山。此地树木丛杂,地势险峻,秦军又被沉重的兵车所累,队伍七断八续,完全没有了队形。先轸早就埋伏在了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上,在崤山两侧的高处布置好人马,秦军一来,立刻万箭齐发。一时间,崤山山谷烟雾迷天,秦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爬上左山坡的秦军全都摔下山崖;爬上右坡的都跳进了山涧的水里。最终,崤之战以秦军被全歼为结束,三位秦国主将集体坐在山崖中的岩石下,束手就擒。

结论: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全歼战,秦国第一次大规模向中原的扩张以失利告终,也直接导致秦晋之好断裂。

公元前623年

秦穆公称霸西戎:美人心计

崤之战的失败让秦国迫切需要一次胜利。公元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追击,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史称“秦穆公霸西戎”。

秦穆公时代,秦国是地位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秦穆公想趁晋文公逝世的时机挺进中原,却不料在崤之战中被晋国全歼,进军中原的计划破产。后来,秦穆公又进行了多次尝试,发现东进的阻力太大,于是调整策略,转战西戎。

此时,西戎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其实西戎在周刚建立的时候,是属于周的。周幽王时代,西戎中的犬戎打进周王朝首都,杀了周幽正和大批的官员,把都城搞成了人间地狱,这也就是所谓的“犬戎乱周”。周平正即位后,不得不将都城东迁洛阳,避其锋芒。

面对如此强大的西戎,秦穆公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犬戎国,拓地千里,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秦穆公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次第征服,首选的目标便是绵诸王。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王的驻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而恰好,绵诸王这个时候也对秦国非常感兴趣,派了一个懂汉语的使臣由余到秦国打探军情,企图对秦国国力一窥究竟。秦穆公看到由余既懂中原文字、又对西戎的情况十分了解,还满腹谋略,就动起了收由余为己用的心思。虽然已经把征服绵诸提上了日程,但其实秦国国小兵微,而绵诸战斗力强悍,秦穆公的胜算并不大。正缺由余这样的人才。于是秦穆公展开了西戎的第一步,收复由余。

一方面,秦穆公热情招待由余,香车美人双手奉上,并强烈挽留由余在秦国住下,逗留了一年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秦穆公也没忘记给绵诸王送去十六名经过精心训练的女乐师。处于偏远地区的绵诸王,骤然看到如此美色和曼妙的歌舞,从此堕入温柔乡中不可自拔。部落中的大小事务都抛诸脑后,导致绵诸戎迅速衰落。一年后,由余回到故土大吃一惊,曾经强大的国家现在摇摇欲坠,明白原委之后,由余屡次劝谏绵诸王,但是绵诸王根本不听,反而开始怀疑由余。在两厢隔膜之下,由余逐渐对戎王失去了信心,再加上秦穆公不断派人跟由余接触,由余终于下定决心,帮助秦穆公讨伐西戎。由余给秦穆公制定的策略是,派部队扼守住关陇古道,进兵重点攻击西戎里最有实力的绵诸,然后再逐步征服其他中小部落,收编成秦国的郡县,加强管理和控制,让西部的剽悍的部族成为今后秦国主要的兵源地,进一步提升秦军的战斗力。至此,秦国用美人计成功控制住了绵诸戎,用离间计换得了一个出色的人才。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亲自领大军,西征绵诸。这次的战争,秦国的三百辆战车在大将百里奚、谋臣由余的统帅下沿渭水而上,先到达祖地秦邑,祭拜祖先之后,再挥师西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出现在西戎王庭。绵诸戎王被秦军拉出来,“咔嚓”脑袋没了。秦穆公就这样拿下了绵诸戎,威震天下。周天子特意派人送来一面金鼓,表示祝贺,并正式册封他为“伯”。这个字在古代念作“霸”,就是诸侯霸主的意思。

结论:西戎一战,秦穆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三位霸主,秦国拓地千里,为以后一统中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21年

赵盾专权,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

公元前621年,赵盾跃居中军将之位,上台三年,排除异己,独断专权,走上权力巅峰。赵盾为什么能够在晋国独断专权?还要从晋文公时期说起。

在晋文公还没有成为霸主的时候,赵盾的父亲赵衰就一路相随,跟晋文公走遍了中原诸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逐渐得到了重用。不光是赵衰,与晋文公同行的一众贤士都得到了相应的赏赐和相应的地位。作为赵衰的儿子,赵盾一开始就身处权力斗争的核心。

后来,赵衰、先且居这些权臣势力逐渐做大,晋文公在世时尚能控制,但等到晋文公一死,晋襄公继位的时候,这些公卿士族的权力就已经隐然有了越过王权的趋势。晋襄公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苦于没有打压公卿的能力,他只好忍气吞声,等待机会。晋襄公的机会,在公元前622年悄然而至。这一年,晋国的四位创业大臣赵衰、栾枝、胥臣、先且居纷纷去世。霸着高位的老臣都死了,晋襄公终于迎来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按照惯例,晋国国君会在大蒐礼上(以田猎之名举行的军事演习)重新安排公卿的排位。重新安置的人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中军将和中军副将的人选。中军将位高权重,军政大权一把抓,是除了晋襄公之外的国家二把手。晋襄公当然想扶持自己的人坐上这个位置。这样,无论对自己巩固权势,还是对外打压卿族,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助力。所以他自己拟定的人选是大臣士穀任中军将,大夫梁益耳任中军副将。可是当晋襄公把这个方案拿出来跟大臣们讨论的时候,已故中军将先且居的儿子先克极力反对。他名为劝谏,实则威胁晋襄公,提醒晋襄公不要忘记当年狐、赵两人对先王的功勋!狐、赵,指的是当年晋文公流亡的时候一路相随的两位大臣,狐偃和赵衰。先克的意思是,如果不让狐、赵两家的官三代坐上中军将、副将的位置,那就等于否定了这两大政治家族为国家立下的赫赫功勋,而否定这两家的功勋,就有可能开罪追随晋文公的整个功臣集团。这么大的代价,晋襄公还真是付不起。所以,到了第二年春天正式举行大蒐礼的时候,晋襄公宣布由狐偃之子狐射姑接任中军将,赵衰的儿子赵盾担任中军副将。

赵盾又是如何完成从副将到主将的跨越的?这时候,当年赵盾放在晋襄公身边的一张牌开始发挥作用了,这张牌就是晋襄公的老师——太傅阳处父。在大蒐礼结束后,阳处父仗着自己对晋襄公的影响力,以狐氏家族式微,赵盾贤能为由,强力推动晋襄公重新举办大蒐礼,一举将赵盾推上了中军将的位置。

晋襄公憋屈,从高位上被生生撸下来的狐射姑更憋屈。恼羞成怒之下,狐射姑指使杀手刺杀了阳处父。赵盾的反应很迅速,不等晋襄公说什么,便自行下令处死杀手,还把狐射姑赶出了晋国。

阳处父一死,最高兴的人其实是赵盾。对赵盾来说,折一个阳处父,不过损失一张牌而已,但已经身为中军将的赵盾却可以借着阳处父的死,一举铲除狐氏家族。狐射姑倒了,赵盾提携先克接替了的他中军副将之职。可先克身上既没有军功,身份也不够贵重,根本没有资格担任中军副将,再加上他毫不避讳地投靠赵盾这棵大树的行为,招来了箕郑、先都等失势老臣的反击。

前619年,士穀、梁益耳等几位失势元老联合发动了叛乱,第一刀就插在了先克的心口上。赵盾故技重施,第二次借着平乱之机清除异己。两次大清洗过后,赵盾驱逐了狐射姑,斩掉了二卿(箕郑、先都),三大夫(士穀、梁益耳、蒯得)中与他同时为卿的其余五人,除了保持中立的荀林父以外,无一不遭厄运。赵盾从此在晋国建立起赵氏专政体系。

结论:晋文公、襄公两代霸主统治下的晋国看起来君明臣贤、尊卑有序;而在此之后,国家却突然沦入了赵氏专权的困境,并且这个卿权压倒君权的痼疾此后还一直困扰着晋国,直至三家分晋的终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古文不止 | 利令智昏!做事不能只想好处
“东道主”的来历?
《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晋灵公不君
晋国六百三十年兴亡史(三)三国争霸
晋襄公的儿子是谁?他死后谁继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