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谍」烽火连三月,忠诚比金坚-铜陵,毁不掉的红色秘密交通站

很多人对于学习党史,知晓党史都觉得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其实,当你开始真正去读党史,去追寻烽火硝烟中,那些怀着无比忠诚的老前辈们的故事后,你会发现,真正的党史其实并不枯燥,而真正的隐蔽战线斗争,远比现在电影电视里那些发际鲜明,西装革履的人物要朴素得多,更是危险得多,信仰之种子、精神之谱系、制胜之密码,那些先辈们血洒过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路”、他们的“影”,这就是红色基因,共产党人的“DNA”,蕴含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信仰信念、先进的制胜之道、崇高的革命精神、优良的作风纪律,比金石还要坚硬,比枪炮更有力量。

在党史上记载的那一座座丰碑式的人物,不少在今天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包括在隐蔽战线上的英杰们。如闻名遐迩的中共早期谍战英雄“龙潭三杰”。他们其中李克农,胡底是安徽人,而钱壮飞是安徽女婿。安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共最为传奇的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里,曾经就有不少安徽籍的“秘密战士”。“不怕牺牲”“无比忠诚”便是安徽籍(也是所有)红色特工的信条,一代代的传承。

就在安徽铜陵义安区西联镇兴桥村的杨坦孙自然村,就曾有过这样的红色特工先辈(烈士),就在这座并不起眼的小村里,曾经有着一座中共秘密交通联络站,从1939年至1949年这十年间,中共铜陵组织在这个村里,一个孙太(介绍上也有写泰)然(烈士)的家庭里,建立了一个敌后县委秘密交通站,建站伊始,该家庭便从此披上了红色征袍,前赴后继,先后有9人投身于中共隐蔽战线,他们用睿智、忠诚,甚至于生命书写了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塑造的英雄人物那样,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其中,这个革命家庭的领路人,也是该中共秘密交通站站长孙太然烈士,其事迹最为悲壮。

1919年,孙太然出生在当时在当地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天资聪颖,8岁读私塾,10岁考取小学,高小毕业后继续就读于铜陵县临时中学,在中学时期,他开始接受进步思潮和革命思想洗礼。因不满当时的反动校长向学生灌输“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主张,暗自离开学校,去寻找中共地下组织。不久,便积极投入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日寇侵占铜陵,新四军进驻皖南,二爷爷和一批进步同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民运工作队,在铜陵各乡镇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动员青年参军,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于1939年5月,孙太然被批准加入了中共。同年,新四军和中共铜陵组织决定在杨坦孙村设立秘密交通站,孙太然被任命为该站首任站长,主要负责传递文件和有关情报,接待皖南特委和敌前敌后县委同志来此工作和召开会议。

那段岁月,今人是无法体会的,铜陵,又是在一个最错综复杂的潜伏环境中,日伪顽对中共组织的严查和密剿连续不断,既要生存,又要完成组织所赋予的各项任务,孙太然在此期间,每一天都惊心动魄。但孙太然在担任站长期间,出色地完成了传递机密情报、护送同志奔赴战斗岗位的各项任务。

1940年,孙太然奉命到新四军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到犁桥乡任乡长。不久,又接任二区副区长、代理区长等职,成为铜陵敌后抗日游击队领导人之一。在他的带领下,游击队经常袭击日伪据点,打击日军,铲除汉奸,纵横在深山湖荡之间,威震四方,日伪到处张贴布告,以8000金票悬赏缉拿他。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孙太然紧急动员交通站人员帮助新四军开展突围工作,护送了约70名突围人员前往江北无为新四军游击区,这批干部战士后来都成为了新四军第七师的骨干,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后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也是从这里突围过去的。

1942年秋,铜陵敌后县委接到情报,日寇组织了一个联队有一千多人,将对铜陵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一次大“扫荡”。为了尽快布置反“扫荡”、反“清剿”的对敌斗争工作,孙泰然奉命从家中赶往设在民和乡的区政府。为了赶时间,孙泰然决定从杨坦孙村走小路,不料在途径石佛庙门口时,被躲藏在庙里的日军便衣特务和汉奸发现,将其押送到犁桥伪军据点,随后向投降日本人做汉奸的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叶茂华汇报。叶茂华见到孙泰然大喜,立即指使特务把孙泰然交到犁桥日军据点,被关在日军据点里面的一个地牢里。

抓到了孙太然的日军欣喜若狂,知道这是一位掌握着中共在铜陵地区大秘密的干部。便想尽办法企图从他口中得到铜陵中共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从开始,日伪假装礼貌,试图用攻心战术,日军军官掘井亲自出面,端出好酒好菜,企图软化孙太然的意志,达到让孙太然叛变的目的。计谋在孙太然的严厉痛斥中被粉碎,图穷匕首见,日军恢复了吃人的本性,对孙太然实施了酷刑。皮鞭抽打、老虎凳、踩杆等种种。今天有种论调说,没有人能抗过残酷的刑罚,但中共党人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太多了,如著名的赵一曼烈士,江竹筠烈士,李白烈士都是在严刑拷打,身心备受摧残中坚守住了组织的秘密,将对组织的忠诚凤凰涅槃。孙太然亦是如此。他在狱中以惊人的毅力顶住了敌人的酷刑与饥饿,始终没有暴露中共组织的秘密,没有出卖一个同志,同敌人坚持顽强地斗争。

曾经,铜陵敌后县委通过内线关系设法营救他越狱,不料在逃脱时不幸又被日军发现,出兵追赶,他急忙在水塘边找了一个菱角盆(小木盆)划水到水塘对面的芦苇埂边躲藏起来。由于一个姓吴的汉奸出卖,大声对日本鬼子说:“在这里!在这里!”孙泰然见无法隐藏,孤注一掷地爬上芦苇埂,与日军展开徒手搏斗,一口咬掉了日军的一个手指头,终因寡不敌众,再次落入魔掌。凶残的日军当场就打断了他的脚骨,强迫周边农民找来凉床把他抬到犁桥日军据点监狱再度关押。

凶残的日军用铁丝穿透了他的肩胛骨,再将他悬空吊在屋梁上,用木棍敲打他的筋骨,孙太然仍然铁骨铮铮,从不屈服。敲打他一次,他就对日寇、汉奸高声呼喊一次: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打倒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万岁!敌人的木棒声不断,他的呼喊声也不断,最后筋骨被打断裂,至凌晨时,孙太然慢慢微弱地叫声到最后无声,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为了曾经的誓言,对组织的忠诚,孙太然在日本侵略者的木棒下被活活打死,牺牲时年仅24岁。

孙太然牺牲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却是长存,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哥哥、弟弟、妹妹和年迈的老母亲,都投身到抗战和为中国人民解放而斗争的大洪流中去,他的家成为中共铜陵组织安全稳定的红色堡垒。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十年间,这座红色堡垒屹立不倒。

孙太然牺牲后,其事迹由铜陵敌后县委逐级上报到皖江区党委,皖江区党委指派《大江报》记者来到铜陵敌后采访并刊登在《大江报》上,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及抗日军民学习孙泰然同志英勇献身的彻底革命精神,继承烈士遗志,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孙泰然的英勇事迹被选入安徽省“著名革命烈士纪念馆”永久陈列,供后人缅怀和学习。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安徽省出版的《红皖英烈》一书再度将孙泰然的事迹刊登,他也是铜陵唯一入选的革命英烈。

2009年9月,铜陵市委宣传部在铜陵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铜陵解放作出突出贡献人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铜陵人物”评选活动中,孙太然烈士被评为“为铜陵解放作出突出贡献人物”。

2009年12月,义安区政府修缮了孙泰然烈士墓和中共铜陵敌后县委联络站旧址,展示了孙泰然烈士和他一家人的英雄事迹,以教育和激励后人。

孙太然烈士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正是千千万万个曾经在敌区潜伏的“隐蔽战线斗士们”的写照,也印记着这个革命家庭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更是凝聚着战争岁月这个红色之家的家国情怀。“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优良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如何赓续红色血脉、争当红色传人,党的领袖、三军统帅念兹在兹,反复强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令员一拳砸出一本破书,却从中悟出破敌之计,上演传奇战例
【研学富阳】 走读常绿研学蒋忠及新四军两渡富春江研学中心
陈少敏侄女孙东平:关于陈少敏姑姑第二段婚姻的真相
无锡一段红色历史再受关注 抗日史上有支不屈的锡流
韶山,遍地英雄!
【说谍】中共情报保卫系统之“南通传奇”施亚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