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泽无法阻挡金国第一次大扫荡,真是因为赵构贪生怕死吗?

在谈及宗泽坐镇汴梁时,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宗泽战无不胜,打出一个又一个漂亮而精彩的战役。

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但在宗泽节节胜利的背后,却是金军不断扫荡,渐渐打穿了整个北方地区。

公元1127年八月,宗泽开始正式出任汴梁留守之职。

同年十二月,金军开始第一轮大扫荡,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季。

在这轮扫荡中,金军并未以汴梁为主要攻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这才是宗泽连战连捷的基础。

宗泽的确保证了汴梁的安全。可问题是,汴梁之外的地区,显然被金军打成了筛子。如果不是金军把战线拉得太长,区区一个汴梁,估计还真不够金军打。

反过来说,如果靖康年间,如果金军也是兵分三路,一路横扫中原,一路横扫关中,一路横扫山东,徽钦二帝应该也有机会守住汴梁。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汴梁城面对的军事压力并不大。

在金军第一次大扫荡的过程中,南路军统帅完颜宗翰率军直取洛阳,洛阳军政长官集体逃跑,老百姓打开城门投降。

时孙昭远既弃河南去,西京残民无主,乃开门出降。

夺取洛阳后,完颜宗翰坐镇洛阳,牵制汴梁的宋军主力,然后命完颜银术可率军向南攻城略地,径直打到了邓唐二州。

宗翰入西京,以李嗣本知河南府,自屯西京大内,与泽相持。

所谓邓唐二州,就是后来宋金两国的边界线。

只要知道这个事实,大家应该就能明白,金军这一轮扫荡的深入程度。

许多人总喜欢说,面对金军的进攻,宗泽守住了汴梁城。问题是,金军大举南下了,一路攻城略地,径直打到邓唐二州,宗泽却无法采取任何有效阻击。

更夸张的还在于,金军攻克邓州后,把当地老百姓大举向北迁徒,宗泽依然无法进行任何阻击。

尼楚赫传令竭城北迁,士大夫许调官,缁黄归寺观,商贾使居市,农家给田种作。城中传闻,皆大恸。少顷,金兵四面纵火,尽驱城中人入大寨中,后四日,拥下而去。

宗泽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可他依然只能取得局部战役的胜利,却无法影响大局,可见当时的局势糜烂,也可见金军的强悍。

除了邓唐二州之外,被完颜银术可攻克的城池还有洛阳、郑州、颖昌、淮宁、蔡州、汝州和均州。

要知道,这些事情是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的。

说完南路军,再看金国的西路军和东路军。

在完颜娄室的率领下,金国西路军很快就杀入了关中,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先攻克长安,再一路向西攻克陕州、华州、陇州和秦州。

这就相当于,整个西北地区,都被完颜娄室从东到西直接打穿。

娄室既得长安,即鼓行而西,进攻凤翔府,陇右大震。

娄室既破同州,系桥以为归路,西下陕、华、陇、秦诸州。秦凤经略使李复生降,陕右大扰。

相较于收获颇丰的西路军与南路军,由完颜宗辅和完颜宗弼率领的东路军战果最小,但就这战果最小的一路大军,也一路向东攻下了青州和维州。

看完金国第一次大扫荡的全部过程,再回过头来看宗泽的十三战十三捷,实在是充满了苦涩的滋味。

大家必须明白,对于当时的金军而言,攻克一座城池,从来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大举进攻汴梁,显然是因为不想兴师动众。

还是那句话,宗泽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金军就算能攻克汴梁,必然也要付出一定代价,而攻克其他城池,显然用不着付出多少代价。

比如上面所说的攻克洛阳,政府军集体逃跑,老百姓开门投降。

类似的案例肯定有不少,金军的做法,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攫取最大的战果,而不是强攻汴梁城,用名将宗泽来磨刀。

很多人在谈及金军第一次大扫荡的时候,莫不痛骂赵构:“要是你愿意听宗泽老英雄的话,率军北上支援,整合当地义军和溃散的政府军,金军的第一次大扫荡肯定不会如此轻松。”

这话说得多轻松,却显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靖康年间,金军攻克汴梁,俘虏徽钦二帝,并在汴梁城内驻扎了四个多月时间,然后才带着大量的战利品和数万人口北撤。

在 这段时间里,北方也是遍地义军和溃散的政府军,他们为什么从没想过要救驾呢?

等金军走了,这帮家伙一拥而上收复了汴梁,然后放声大呼:“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我们马上踏平金国!”

所谓的“吹牛不上税”,大概就是这种表现吧?

再者,宗泽北上坐镇汴梁时,可是亲自打出了赵构的旗号,除了宗泽的亲信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赵构就在军中,这也是南路军统帅完颜宗翰亲自坐镇洛阳,牵制宋军主力的主要原因,他还想把赵构也抓回去。

在此期间,有哪支义军或溃散政府军,真正朝宗泽靠拢了?可以说一支也没有。后来是完颜宗翰发现上当,赵构并不在汴梁,所以他才不愿意啃宗泽这根硬骨头。

在这种背景下,再把金军第一次大扫荡的黑锅甩在赵构头上,是不是有点不讲理了?

我还是那句话,赵构杀岳飞该骂,但这并不代表,赵构的所作所为全都是错的,至少在南宋建立前后那段日子里,集中精力清理南方,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

在结束了第一次大扫荡之后,金军又率军撤回北方,于是大片失地又被义军和溃散的政府军收复,此情此景,是不是和当初收复汴梁很像呢?

第一轮大扫荡过后没多久,宗泽就去世了。

宗泽之后的汴梁留守是杜充,他在公元1129年六月率军南撤,当时岳飞也在军中。

在南撤前,杜充指定程昌和郭仲旬作为留守负责人,同年八月,程郭二人指定上官悟作为留守负责人,然后也选择了南撤。

上官悟可不是什么名将,也不是什么大人物,经过两轮南撤之后,汴梁的军力实在是不值一提。

在这种背景下,上官悟从公元1129年八月接手汴梁,一直到次年二月,也就是半年之后,汴梁才再度陷落。

当时的金军都已攻入杭州了,上官悟为什么能守住孤城汴梁呢?

原因非常简单,金军当时的军事任务,并不是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希望通过大扫荡,把越来越多的地区、人口,纳入金国的统治秩序。

赵构不在,宗泽已死,汴梁还有多大价值呢?金军自然不会集中火力攻打。

这一系列战争,自然以金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但依然折射出金军的弱点,他们当时最大的困扰就是:攻城略地之后应该怎么办。

如果前脚刚离开,相关地区立刻就被政府军、义军和流寇重新占据,那么折腾来折腾去,又是所谓何事呢?

这就决定了金军的攻城方式:没被攻陷的城池优先,然后试图建立统制,至于这颗种子能否生根发芽,他们暂时也管不了了。

当时宋军最大的困惑在于,面对强大的金军,如何才能改变一再被吊打的局面呢?

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哪怕再出几个宗泽也没用啊,因为宗泽也不是超级英雄。

赵构的应对策略就是,加紧整合南方,哪怕逃到海上也行,等你金军撤退,我再回来整合资源,一旦整合完毕,才有机会改变局势。

第一轮大扫荡结束之后,金国显然找到了一些破局方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池沦陷,北方抗金力量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最后在金军的挤压下,北方抗金力量只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离开大城市,不断向山区转移。因为金军主力总是有限的,只要金军主力离开,就有机会再杀回去。

第二种选择是率军向南转移,继续空间换时间。因为金军的主力总是有限的,他们绝不可能一直留在前线。

第三种选择是接受金国的诱降和统治。让谁统治不是当差纳粮?与金军一再敌进我退、空间换时间,只会遭到残酷报复。

不论哪种选择,都意味着金国对北方地区的控制越来深入了。

金军兵分三路转战几千里,攻克大量城池,让整个北方地区都感觉到,金军离自己并不遥远,随时可能杀过来。

在这种背景下,金军的各种政治攻势才会起到作用。

他们还会提到一个事实。那就是金军非常残暴,任何敢抵抗的人都会受到报复。所以,你们在抵抗之前一定得考虑好了。

当然了,他们在讲完这一切后,又会话锋一转,大讲亲善友好的道理,对于愿意和他们合作的人,金军也是非常通情达理的。

接下来呢,他自然又会现身说法的告诉大家,我们家乡因为积极与金军亲善友好,所以他们不但没有烧杀抢劫,还给我们减免了钱粮。只要投降,大家该啥还是继续干啥,只是记得以后,把从前给大宋政府交的税收,转交给金军就可以了。

类似的说词通常是有说服力的,所以各地军政长官一看这种宋奸到来,都是如临大敌。

如果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是主战派,见到宋奸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把他们折磨至死:好好的人你不当,非要当狗?

面对这种人,金军必然会大举攻城,并用满城人的鲜血,证明与金国对抗的惨烈下场。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金军攻城期间,这位主战派长官被手下出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主战。

如果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是主降派,见到宋奸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秘密与他们进行洽谈,并要求金军亲自出面,做出某些承诺。

在这种背景下,金军高层总会亲自出场做出承诺,自己绝不会扰民。

对于金军高层而言,接受宋军的这种投降,意味着当地人会把钱粮赋税自行打包给他们送过来,而且这样玩过的人想回头很难。

更主要的是,如果一路所过之处都是这种场景,那么金军就自然可以兵不血刃地席卷天下了。

问题是,金军所过之处并不都是这种情形,因为各种抵抗力量总是存在的。

更多地区是:金军来了他们表示合作,宋军来了他们照样表示合作,始终扮演者墙头草的角色。

远离历史情景,人们自然是一脸的正义凛然:我们宁死不屈。其实呢,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是在扯淡。

因为在现实中,不要说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就是面对一些蝇蝇苟苟的利益,也会让大多数变得毫无原则,更把各种亲善友好的理论说得振天响。

更主要的是,在抗金初期,宋奸们在宣扬投降有理时,也只会告诉大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与其做无谓的抵抗,不如退一步保留火种。

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在一座城被攻破前,主和派说,我们应该开城投降;主战派说,我们应该坚持抵抗。

主和派说了,我也知道应该抵抗,问题是,全城老百姓的利益,你有没有考虑过?主战派无奈,只得同意投降。

金得穰县小吏格某,使入城招谕曰:“尼楚赫大王兵十万,今日巳时攻城。城破,鸡犬亦不留;惟速降可以免祸。”有士曹参军赵某者,欲投拜,操不可,曰:“当死节。”赵曰:“岂不知尽节为忠!顾死无益,奈一城生灵何!”操许诺,乃偕见尼楚赫于城外。

这个城池的主战派之所以被说服,显然是因为他的态度不坚决。问题是,就算主战派的态度非常坚决,常常也因为有说不出的孤单,只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气节,却无力组织任何有效地抵抗。

一座城池被攻破前,这座城的最高军政官,看到下面主和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于是亲自出面,与金军谈拢投降条件后,回头领着全家自杀了。

不试又曰:“约降如何?”众虽凄惨,然亦有唯唯者。不试乃登城,遥谓金人,请开门投拜,乞弗杀,金人许之。不试乃具降书,启门,而纳其家属于井,然后以身赴井,命提辖官实之以土,人皆哀之。

一座城池被攻破前,高级官员全逃走了,这座城的最高军政长官,看到下面主和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于是自杀了。接下来,大家拥戴一个主和派,去跟金军洽谈投降条件了。

金人乘胜径至城下,通判以下皆遁,骧独曰:“我为太守,义在效死。”闭州门,赴井死。众推前知沙苑监周良立青盖于城上,军民犹守御。金人谕降,良曰:“苟无杀戮,当听命。”许之,即授良定国军节度使、知同州,惟遣十数骑入州学,取书籍而归。

这些人很勇敢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在金军第一轮大扫荡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比他们更勇敢的主战派,许多军政官员常常是坚持到城破,然后宁死不降,甚至还是死于巷战;更牛一些的将领,还抓住金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大举出击重创金军。

陕西转运副使、直秘阁桑景询、判官曾谓、提刑郭忠孝、主管机宜文字王尚友及其子建中与宗闵俱死。提举军马、荣州团练使陈迪,犹率馀众巷战,呕血誓众,敌大入,死之。

兵未至,城破,子韶率众巷战,力屈,为所执。金帅坐城上,欲降之,酌酒于前,左右案令屈膝,子韶直立不动,戟手骂,遂杀之。其弟新知唐州子褒等,与阖门皆遇害,惟一子鸿得存。

金兵自入陕西,所过城邑辄下,未尝有迎敌者,故恃胜不虞。黎明,军进,短兵相接,杀伤大当。会惟辅舞槊刺其先锋将哈番堕马死,敌为夺气。

当我看到上面的内容时,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类似情景让人清晰地感觉到,他们当时是多么孤单和绝望,否则,他们怎么会做出这种选择呢?

有一个高级军政长官看到将士都是一路溃逃,于是就大骂溃兵。总而言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在关键时候,只顾逃命,这叫什么事?溃兵们一看他敢这样骂自己,当时就把他杀了。

初,金攻西京,昭远率麾下南去,行至陈、蔡间,溃兵满野,昭远犹欲安集之,而麾下单弱,乃欲拥这以行,昭远骂之曰:“若等衣食县官,不以此时报国,南去何为!”叛兵怒,击昭远,死焉。

一个人处于当时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做呢?

对于愿意且敢于抵抗的人,我永远是心怀尊敬的。

问题是,如果当时遍地都是愿意且敢于抵抗的人,只是因为赵构胆小怕事,所以金军才能如何如之何。我觉得,这也把赵构说得太神奇了。

总的来说,当时的大宋帝国已成了一盘散沙。

南宋最初阶段,据说有国军、义军上百万、几百万,但谁能指挥这些军队呢?更主要的是,这些军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协作。

有人说宗泽能指挥,问题是,如果宗泽能指挥,怎么会让金军的大扫荡进行的那样迅猛呢?

所以南宋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构建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否则,大宋名下的军队再多,也会让金军吊打的。

如果这些军队能实现大规模的协作,如果这些军队抗金意志非常坚强,根本不用赵构下令,宗泽一声令下就可以了。

反过来说,不是说宗泽下令不行,就算赵构下令也不管用。因为,叛军在逼赵构退位时就说了,徽钦二帝还活着,你坐在皇位上算怎么回事?

事实上,南宋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是以刘、张、韩、岳、吴五大集团军构建完成为标志的。在宗泽时代,虽然空有数以百万计的国军、义军,但他们能做到的,就是暂缓金军南侵的时间表,仅此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最终连半壁河山也为金人所占——收复幽云梦一场(四)
一口气看完南宋152年历史
秦桧是如何逃出金国回到南宋的?他真的是金国的奸细吗
南宋文臣虞允文:客串前敌总指挥,为什么能取得采石之役全胜?
北宋到南宋之间,还有一个朝代,有没有人了解?
南宋九帝,每位皇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