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中央禁军是什么状态?
userphoto

2022.05.09 江西省

关注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个朝代之一,其中尤其以唐朝前期和盛唐为甚,而在安史之乱后转衰。

唐朝前期的军队多为全国折冲府征调而来的府兵,唐在边地没有过多驻扎边军;到盛唐时期,兵力重心在边地,形成了十大节度使(内含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以至于安史之乱前,边军占到了唐军总兵力的八成以上。

那么当时唐朝中央军是个什么情况?所谓的禁军战斗力又如何呢?

一:北衙禁军

唐朝的中央禁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皇帝私兵性质的北衙禁军;另一部分是各地番上宿卫的府兵组成的卫军,也称为是南衙禁军。

北衙禁军最早是李渊太原起义时的老部下,也称为是“元从禁军”,这部分人老去后,其子弟充任禁军,号为“父子军”。

虽然唐朝时期是文武并重,贵胄子弟也多习兵事,但自玄武门政变夺得政权的唐太宗深知宿卫禁军的重要性,尤其是玄武门必须掌控在自己手中。

因此他从当年秦王府旧部的善战亲兵中抽调部队组成北门屯营。北门屯营部队就是唐初征战四方的悍勇之兵,后来的兵源也不按府兵之法则,而是采用高标准的募兵:

取户二等以上、长六尺阔壮者,试弓马四次上、翘关举五、负米五斛行三十步者。

简单来说就是出身良好,身高体壮,且有一定军事技能者。

后来太宗又在北门屯营兵中优中选优,选拔出了“百骑”:衣五色袍,乘六闲驳马,虎皮鞯,为游幸翊卫。

唐高宗时,又取府兵越骑、步射置左右羽林军;武后时期,则扩编“百骑”为“千骑”;唐中宗时,又扩编“千骑”为“万骑”成为独立于羽林军的一支禁军。

于是到8世纪初期,唐朝北衙禁军系统中有左右万骑军和左右羽林军。

唐朝前期的军事政变是非常多的,掌权者必须控制了禁军才能真正控制长安的朝局。

705年,太子李显凭借敬晖等人统率的羽林军发起了神龙政变,推翻了母亲武则天的统治,重新复位,是为唐中宗;

707年,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在李多祚率领的羽林军的支持下发起了景龙政变,诛杀了武三思等人,但在入宫诛杀韦后时,禁军在宫城前倒戈,太子败亡;

710年,唐中宗去世,韦后掌权,以韦氏子弟控制禁军。

但是韦家人出身权贵,却不知如何统军,其对禁军将士过于严苛,甚至多次鞭打万骑军士兵,使得禁军对其极为不满。

这时在长安策划政变的李隆基开始联络万骑军军官,其亲信王毛仲对万骑将士“待之甚谨”,亦“布诚结纳”;万骑果毅葛福顺、陈玄礼被韦氏呵责后经常对着王毛仲诉苦,到了李隆基决定起事的时候:万骑将士“皆愿决死从命”。

行动之时,李隆基命令葛福顺率领禁军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领禁军右万骑攻打白兽门,自己率羽林军压阵。

最终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全部被诛杀;李隆基迎其父复位,这就是第二次登上皇帝宝座的唐睿宗,这起事件被称为是唐隆政变。

万骑军在唐隆政变中诛杀韦后一派有功,但在唐睿宗上位后依仗着自己的功劳多有横行不法,惹怒了皇帝。

史载:万骑恃讨诸韦之功,多暴横,长安中苦之;诏并除外官,又停以户奴为万骑;更置飞骑,隶左右羽林军。

也就是说唐睿宗时期一度将“万骑”军的军官外放,并停止招募兵员,又从羽林军中招募精锐号为“飞骑”。

可万骑军并没有被废止,依然是北门禁军,不久后更名为龙武军,后来由葛福顺统一领导北门禁军。

唐玄宗继位初,太上皇唐睿宗仍在位,其称为朕,而唐玄宗只能自称予,而当时太平公主权势很大,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她的人,同时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代理右羽林将军李慈也是她的人,他们密谋除掉唐玄宗。

其计划是:令元楷、慈以羽林兵突入武德殿,怀贞、至忠、羲等于南牙举兵应之。

知道消息的唐玄宗决定先下手为强:

令王毛仲取闲厩马及兵三百余人,自武德殿入虔化门,召元楷、慈,先斩之,擒膺福、猷于内客省以出,执至忠、羲于朝堂,皆斩之。怀贞逃入沟中,自缢死,戮其尸,改姓曰毒。

太平公主掌军的这些人被诛杀后,自己跑到山中避难,后来被赐死。自此唐玄宗正式掌管帝国全部权力。

当年,唐玄宗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

二十万唐军都是各地军队的主力,唐玄宗以军容不整为由欲斩兵部尚书郭元振,经人求情后才将其免死,但杀掉了制军礼不肃故的唐绍。

其实这些措施都是唐玄宗在诸军前的立威之举,唐绍也不是真的就要杀,只不过金吾卫将军李邈下手太快,恼怒的唐玄宗后来再也没有重用过李邈。

骊山大阅兵显示了唐玄宗振兴唐军的决心,而在禁军系统内也进行了整肃。

在征剿太平公主势力的军事行动中,由于左右羽林军都被公主一派控制,因此玄宗动用的是在睿宗时期一度被打压的龙武军。

因此彻底掌权后,龙武军的地位要高于羽林军,由于唐玄宗更加看重龙武军的缘故,其宿卫之事情多由此军负责,同时龙武军兵士的选拔和待遇也是极高的。

史载:龙武官尽功臣,受锡赍,号为“唐元功臣”。长安良家子避征徭,纳资以求隶于其中,遂每军至数千人。

二:南衙禁军

唐朝守卫京师的禁军中,一部分是南衙的卫军组成的,有时也称为是南衙禁军。

唐朝初年改革了府兵系统,设有南衙十六卫,分别为: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这十六卫领的是各地到长安服役的府兵,其中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仅担任诸门禁卫和皇帝侍从、仪卫,而其余十二卫则遥领天下府兵。

左、右卫皆领六十府,诸卫领五十至四十,其余以隶东宫六率。

所谓的府指的是折冲府:

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隶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

每年府兵中会有一部分到长安担任宿卫任务,他们便是南衙卫军的来源,因为这部分在京府兵担负的是京城和皇帝的安危,因此也称南衙禁军。

唐朝前期,对外征战的大军主力皆为征发的府兵。

如唐太宗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兵——征讨高句丽,一共:发江、淮、岭、峡兵四万,另在长安、洛阳募士三千,而自己则率关中步骑兵主力六万人。

十万大军中,只有临时招募的三千人不是府兵。

大战完毕后,集合的军队“将归于朝,兵散于府”,其中将军则为各卫将军,而府兵除了回家之外,还有到京师番上宿卫的。

因此当时的南衙禁军除了将军有实战经验外,各地优选出来的府兵也大多具有实战经验,驻防京师的部队战斗力是十分强的,很多时候边疆征战,拉出去就能打。

到武后时期,均田制破坏严重,府兵制破败,各地府兵宿卫的数量和质量均极差。番上宿卫的府兵数量不足,不得不临时招募充数。

由于当时边境作战屡屡失利的缘故,优秀兵源补充边疆尚且不及,在长安的就更差劲了。

但尽管如此,在长安宿卫的府兵总数依然有约五万人左右,不过其中大多数只是充数维持治安罢了,难以担当大任。

武后末年到玄宗初年的神龙、唐隆、景龙、先天四次政变的主力军全都是当时还能打的北衙禁军,南衙部队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同时,由于边疆作战常态化的缘故,唐军宿将大多在边地建功,十六卫将军大多授予边将,而不再京师长待。

唐玄宗开元初年,鉴于府兵已经无法满足宿卫任务,于是正式在北衙禁军之外开启募兵,从体制上断绝了名存实亡的各地府兵番上制度。

开元十一年(723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二番,命尚书左丞萧嵩与州吏共选之。

长从宿卫从原有府兵及老百姓中招募得来,再加上潞州长从兵,一共有十二万人。这支部队后来更名为彍骑,分别隶属给十二卫(左右监门卫及左右千牛卫不在内),每卫一万人。

彍骑一开始选拔标准很高:

凡伏远弩自能施张,纵矢三百步,四发而二中;擘张弩二百三十步,四发而二中;角弓弩二百步,四发而三中;单弓弩百六十步,四发而二中,皆为及第。

诸军皆近营为堋,士有便习者,教试之,及第者有赏。

唐朝开元年间,国家极为富裕,杜甫有诗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试想小地方尚且如此,唐朝都城长安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而励精图治,且尤好武功的唐玄宗对中央禁军的投入也是极大的。

除了装备精良的北衙禁军外,这些招募的长从卫士均是鲜盔亮甲,待遇丰厚,其虽然实战经验不足,但是凭借严格的训练仍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三:外强中干

开元年间,北衙禁军和彍骑的兵员招募和训练尚且能保证,京师周围多达十多万人的中央军系统比任何一个边镇的军事实力都强。

但随着开元后期边疆募兵彻底代替了府兵,内陆精悍之士多远赴边疆成为“长征健儿”,而边镇也招募当地勇敢之士为劲卒,于是边镇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再加上频繁实战的锻炼,和长期任职节度使的武将们调教,边镇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军事实体,同时掌握两个或三个边镇的节度使手中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中央军。

如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同时担任范阳、平卢和河东节度使,手中掌握了约十八万人的边军。

当时除了安禄山之外,朔方镇安思顺、安西镇高仙芝、河西陇右镇哥舒翰等皆为蕃将。

这主要是李林甫的“功劳”,他对玄宗说:

以陛下雄材,国家富强,而夷狄未灭者,繇文吏为将,惮矢石,不身先。不如用蕃将,彼生而雄,养马上,长行阵,天性然也。若陛下感而用之,使必死,夷狄不足图也。

实际上李林甫的心思是,唐朝有出将入相的传统,文人统节度使后往往入朝即为相,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蕃将根基浅,无法威胁到自己。

但是玄宗却认为没有问题,以至于:禄山得专三道劲兵,处十四年不徙,天子安林甫策,不疑也。

而在边军逐步势大的同时,中央禁军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早在开元年间就有大臣提醒:关中常宜充实,以强干弱枝。自顷西北二虏寇边,凡在丁壮,征行略尽,岂宜更募骁勇,远资荒服。

这种情况到了天宝年间真成了现实。

由于内陆悍勇之兵大都被征募为“长征健儿”远赴边疆,北衙禁军和彍骑的招募质量大大下降,而内陆承平日久,京城中连政变都没怎么发生,禁军系统中的将军们也都是没打过仗的样子货。

以龙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为例,其最初是唐中宗时万骑军的一名果毅都尉,是当时禁军中的中级军官,此前可能有过作战经历;但之后的话除了参加过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外,便再无任何作战经历。

禁军最高指挥官尚且如此,可想中层和基层的军士们该是何等情况了。

而无论是彍骑还是北衙禁军的招募和训练也都流于形式。

至是,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骂辱必曰侍官。而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为角牴、拔河、翘木、扛铁之戏,及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

这些招募来的中央禁军地位严重下降,到了京师人都看不起的地步,而且禁军都开启了小差,要不就是做买卖,要不就是卖力气,这种兵实际上已经到了难以作战的地步了。

而且其兵额也在逐步缩水,彍骑曾有十二万人,但到了天宝末年就剩下了八万人。

可想而知一支要数量没数量,要质量没质量的中央禁军又怎么能肩负起压制边镇,捍卫中枢的担子呢?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切,手握三镇精锐的安禄山才有胆子起兵造反。

当时唐朝十大边镇中,只有他手中的范阳三镇假想敌不太强大,其余各镇兵额总和虽然比他手中的边军要多,但当面之敌也都非常强大,短时间内无法抽调大批兵力回援。

只要他安禄山以幽州精骑沿着河北平原南下,先打下东都洛阳,截断朝廷自东南地区获得财税的通道;然后挥师西进,在其他诸镇援军主力到来前拿下长安,即可大功告成。

而这条通道上的障碍只有没落的北衙禁军和彍骑而已,通过多年的侦察,安禄山早就摸准了这支中央军的底子。

结语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范阳兵十五万反唐,叛军果然一路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拿下了整个河北,进入了黄河以南地区。

为了抵御叛军,唐中央只能临时招募士卒来抵御,当时在朝的安西名将封常清上书:

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这位安西将军显然是高估了内陆募兵的质量,结果其虽然募得了数万部队与叛军战于洛阳,却是累战皆败。

发出了“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的感慨。

随后,当时也在朝中的高仙芝率中央军临时拼凑起来的主力及临时招募的长安士卒抵达陕郡,封常清言叛军不可当,只能退保潼关。结果堂堂中央军竟然“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

不久之后,潼关失守,唐玄宗深知北衙禁军和彍骑难以守住长安,于是率精锐数千人西逃,此后遂有马嵬坡之事,而玄宗行至成都时,随行人马仅千三百人。

如果有一支强有力中央军的话,恐怕就不会有安史之乱的发生,一代雄主恐怕也不会是这个狼狈的结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十二时辰》高度还原唐军形象,银盔银甲的龙武军为何最牛?
揭秘:唐朝禁军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家到底有多少警卫力量
唐代军事制度的变化(四):北门军的发展(上)
东汉军制浅论(二):光禄勋统领的禁军
中国古代兵制13-唐朝兵制
龙武军、旅贲军、右骁卫,如何分清《长安十二时辰》中各支军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