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将张辅:最后一战,他“败”得无可奈何

在战场上,胜败本是兵家常事。但是,明明有赢的机会却被迫失败,明明可以冲锋在前却被迫退场,这对于当事者而言则别有一番滋味,尤其这位当事人曾是一位常胜将军。

张辅是明成祖手下的一员大将。他一生叱咤疆场近半个世纪,打过无数场胜仗,可谓战功彪炳。然而,在人生的最后一战,他积累一生的军事才能却无法施展,最终在他熟悉的战场上死于非命。

他的人生曾经历过怎样的辉煌,为什么又会黯淡退场?他的战死,是英雄垂暮?还是另有缘由?

将二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辅是个“将二代”。

在朱棣还是燕王时,他的父亲张玉就从旁效力。之后,朱棣起兵对抗建文帝,张玉更是毫不犹豫地追随征战,成为燕王手下的得力战将。建文三年(1401),张玉不幸战死沙场。

张玉死后,身为长子的张辅继承了他的职位。张辅智勇双全、刚毅威严,又因早早地就跟随父亲征战,有相当的实战经验。靖难之役中,他继承父亲遗志,继续跟随燕王南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棣在登基之后,曾经感叹说:张玉靖难功当第一,只可惜战死得太早!在大封功臣时,他封赏张辅为信安伯,食禄千石。很快,又进封他为新城侯。张辅的妹妹也被召入宫中成为皇妃。一时间,张家可以说是满门荣耀。

虽然有父亲光环的加持,但是张辅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虎父无犬子”。在永乐一朝,他颇得明成祖的信任和重用,无论是北方战事还是南方战场,总有他的身影。一旦战事稍缓,明成祖就会把构建军事边防的重任交给他。比如,修建京城附近的军事据点:宣府、大同;训练边防士兵等。

对于明成祖而言,参加过靖难之役的这批将领是他能信任和倚重的核心力量。而无论从忠诚度、军事能力还是战略眼光看,张辅都是这批将领中的佼佼者。

常胜将:有一个非他不可的战场

张辅一生南征北战,但最大的军功是在南征中立下的。在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四次南下平定叛乱。史称他“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

第一次出征:永乐初,安南与明朝交恶。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派出八十万军队(号称)前去讨伐。主帅阵容堪称豪华: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然而,出兵后不久,主帅朱能死于军中。张辅临时受命,成为征夷将军。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顺利平定了叛乱,并在此设置交趾布政司。这一战,张辅因功受封为英国公。

交趾距离京城山高路远,虽然内乱被平定,但是仍然暗涛汹涌。永乐六年(1408),交趾叛乱又起。明成祖先派镇守西南的沐晟前去征讨。没想到沐晟出兵不力,大败。明成祖只得在永乐七年(1409)再次派出张辅。张辅迅速大破敌军,但因为北伐需要支援,他又很快奉命班师北上。

一个奇怪的“定律”产生了,那就是:张辅走,交趾反;张辅来,交趾平。张辅走后,留在交趾的沐晟无力应付乱局。于是在永乐九年(1411),张辅第三次奉命前往征讨。不同于前两次的速战速决,这次,他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平定了叛乱。之后,张辅在当地增设四个州,按照明军的规制设置了卫所,安排妥当后才返回北京。永乐十三年(1415),张辅到京还没站稳脚跟,交趾又传来余寇作乱的消息,朝廷旋即命他为交趾总兵官前往讨伐。次年,张辅在讨平叛乱后被召回。

张辅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用兵神勇,无论是陆攻还是水战都得心应手。就连对方的象军,他都能轻松用妙计攻破:他令人用彩绘的办法将马匹伪装成狮子,再用神机火器造出声响效果辅助,本来进攻力十足的象军被吓得翻身退走,敌军不攻自破……在当地,张辅在设置州县后,还增设了驿传递运系统,不管是征战还是管理,他都自有一套方法。对于明朝廷来说,交趾的纷乱迭起实在让人头疼;而对于交趾来说,张辅就是挥之不去的“噩梦”。

很多明朝人都曾因为张辅不能镇守交趾而感到遗憾。然而,明成祖宁肯不厌其烦地让张辅来回奔波平叛,也不愿意让他安于此地镇守。这样的安排,或许是惜才,或许另有深意。

香饽饽:被争夺的英国公

张辅战功卓著,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朝廷中都很有声望。所以,对于皇权来说,他就是一个必须争取的“香饽饽”。

永乐二十二年(1424),明成祖在北征的归途中突然驾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军权托付给了张辅,下令“诸军悉受节度”

明成祖此举算是“临终托孤”,而张辅也不负所托,坚定地站在了太子一边,配合阁臣的谋划,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传承。

在仁宗一朝,张辅因为有定策之功,受到了更多的优待。仁宗命他掌管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封他为太师,并且给他发放两份俸禄。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百官支取俸禄都要到南京,但是仁宗特许张辅就近在北京支取,这也是仁宗给张辅的特恩。虽然享受特恩,张辅仍然恪尽职守。成祖丧满后,仁宗上朝时仍然戴素冠、穿麻衣。他发现群臣之中只有张辅和杨士奇仍旧身着麻衣,因此对张辅的“知礼不逾矩”更加敬重。

张辅不仅是皇帝倚重的对象,对于觊觎皇位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笼络对象。比如,汉王朱高煦。仁宗临朝不到一年就病逝了,汉王朱高煦想趁机武力夺取皇位。对他来说,如果能够争取到张辅的助力,那么此事几乎就成了大半。朱高煦和张辅都是靖难功臣,有一起征战的经历,平日里也有书信往来。如今,朱高煦已经下决心起兵谋反,第一个要拉拢的自然就是张辅了。

他迫不及待地派人秘密去到张辅家中商议,没想到张辅迅速扣押下秘使,并且向宣宗举报了汉王造反的图谋。之后,宣宗亲自领兵征讨汉王,张辅受命扈从。因为此次平叛有功,宣宗赏赐张辅加禄米三百石。

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张辅不光在战场上立功无数,而且在几次皇位交接的过程中,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这些功劳,他已然成为明廷群臣中的领袖人物。

老英雄:谁决定了他的退场?

张辅纵横大半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必然会在朝堂上逐渐隐退。然而,有一种退场,是他没想到的。

首先是交趾的问题。宣德年间,因为交趾反复叛乱,耗费了朝廷太多的精力。明宣宗和大臣商议后决定放弃交趾布政司。这让张辅大为不满。因为对他而言,交趾这个地方花费了他太多的心血,也并非不能战胜。但是,虽然他极力争取,最终也没有改变宣宗的决定。

第二,兵权被夺。宣德四年(1429),宣宗下诏解除张辅都督府的职务,在解除了兵权后,又晋升他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命他朝夕在左右侍奉,谋划军国大事。这番操作明升暗降。即使如此,张辅仍然和朝廷中的其他大臣同心辅政,促成了“仁宣之治”。

第三,在朝廷中受到排挤。英宗时,太监王振仗着皇帝宠信,在朝廷中只手遮天。朝中文武不敢得罪,纷纷噤声。只有作为四朝老臣的张辅尚能制衡王振一二,但他也因此受到王振的记恨和排挤。

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率军入侵。王振唆使英宗亲征,张辅奉命从征,却没有领兵之权。这里,史书中用看似平淡的语气写出了一句扎心的话:老矣,默默不敢言”。张辅,这位叱咤疆场多年的老将,一生中亲历无数战火,此时身在战场却不能指挥将领拼杀,这于他会是怎样一种滋味?

在之后的土木堡之变中,明军惨败,75岁的张辅殉身兵难

战场上的或胜或败、高歌凯旋或是马革裹尸,本来都是将士的宿命。然而,张辅这位战场上的老英雄,却在最后一战中,败的有些无奈,又有些潦草。无论如何,这样死去,一定不是他想要的结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高煦效法朱棣发动叛乱,为什么被明宣宗朱瞻基迅速平息?
(35)自比李世民,却因造反失败后被烧死的朱棣次子朱高煦
朱棣的混账儿子,诬陷兄长并图谋毒死其父,为何最终能得以善终?
征战一生的朱高煦,为何起兵仅20天,就被朱瞻基轻而易举给平定了
明朝王爷的权力变迁:前期带兵打仗为国分忧,后期吃喝玩乐醉生梦死!
明朝那些造反的藩王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