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异国扬军威 壮志立新功——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闽籍将星

——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闽籍将星

□王坚 整理

  在彪炳史册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必胜的信念和钢铁的意志,用滚烫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创造了人类战争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这支钢铁的洪流中,一大批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炮火洗礼的福建籍开国将星,遍布于志愿军总部、空军、炮兵、铁道兵、装甲兵、通讯兵、战地医院及各军、师、团部队,在异国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共同谱写了不朽的战争神话。

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紧急出动(资料图)

人民空军:雏鹰展翅反“绞杀”

  刘亚楼上将,武平县湘店乡人,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受命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于1950年12月,正式签署空军作战命令。最早驻扎安东浪头机场,最先在朝鲜领空与美军远东空军“空中格斗”的空四师,有一位来自上杭的师参谋长王香雄。

  王香雄少将,上杭县才溪乡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参谋长、副师长。因朝鲜境内暂时无法修建机场,中国空军只得先把基地放在国内。王香雄经常在指挥所直接指挥作战。在一次空战中,空四师在友军的配合下,和敌军进行了双方有200多架飞机参与的激烈空战,首创击落美制F—86战斗机的纪录。在随后的22天空战中,又击落击伤敌机30架。刘亚楼专门为空四师发出贺电,毛泽东主席看到空四师的战报后,当即提笔给刘亚楼批示:“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张雍耿少将,宁化县石壁镇人,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十六师政委,率部参加了空中反“绞杀战”。

  黄炜华少将,长汀县南阳乡(今属上杭县)人,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受空军党委和刘亚楼司令员委派,先后率部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速成”培训,在对付老牌美国空军的生死决战中毫不示弱,战绩辉煌。

  杨尚儒少将,连城县朋口镇人,1951年入朝作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后勤部部长兼机场修建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先后参加了5个机场的修建与保卫工作。当时志愿军空军的机场分布在东北辽阳、东平、公主岭等十几个地方,志愿军空军的机型又复杂,后勤供应更为困难。杨尚儒带领机关人员深入各场站调查研究,要求地勤人员坚决贯彻和落实刘亚楼司令提出的“一切为了空战胜利”的号召,要求千方百计做好后勤供应工作,保证前方战斗的需要。杨尚儒特别注意培养中国的“飞机保姆”,注重向苏联空军同行学习,培养了一支人数众多、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维修队伍,为保证飞机执行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云龙大校,长汀县城关南门街人,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第六十三师政委。部队到达朝鲜后担任保卫永柔机场的任务。1951年4月7日,部队进入阵地,当晚就击落了一架美式B—26轰炸机。首战告捷,士气大振。4月8日,六十三师又击落敌机5架,击伤2架。此后,为保护交通运输,六十三师调往中坪和阁岩一线执行防空任务。1952年3月,六十三师转战东线,再次与敌人的“空中绞杀战”展开较量,一举击落敌机13架,击伤95架。1952年4月24日,李云龙率部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参加“夏季战役”,击落敌炮兵校正机6架。随后,六十三师越打越强,取得了辉煌战绩。

  一连串的胜利,打出了中国空军的威风,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曾感叹说:“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先后有10个驱逐师和2个轰炸师投入战斗,共672名飞行员和近6万名地勤人员参加战斗。志愿军空军共出动飞机26491架次,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在战斗中,刘亚楼摸索制定出了世界空战史上著名的“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美国一本军事书籍中由衷地称赞“中国空军司令刘亚楼是个制定作战计划缜密的优秀将军”。

第二十兵团:创造日歼敌最高纪录

  杨成武上将,长汀县宣成乡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张南生中将,连城县新泉乡人,1951年入朝作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入朝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特地接见了杨成武和张南生,连举3杯酒下达三项任务:“要和朝鲜人民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为战胜共同的敌人而奋斗;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要注意战场上的局势,注意军事的和政治的形势”。领袖面授机宜,杨成武上将心潮翻涌。回到部队,即兴赋诗一首:“如火电令催东征,领袖召见紫禁城。一席妙语明方略,三杯美酒寄深情。热血滚滚翻激浪,豪气漫漫贯长虹。不负主席不负党,此去誓将敌虏平。”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阶段,杨成武、张南生率领的第二十兵团(下辖第六十七军、六十八军)奉命入朝。此时,正值敌人发动秋季攻势。初入朝鲜的第二十兵团面临着艰巨的阵地防御战的考验。9月底,志愿军第一线的6个军中,有4个军的阵地遭到敌9个师的攻击。抗击敌“秋季攻势”的战役成为我军战史上空前规模的阵地防御战役。

  10月,东线敌军6个师也向金城、文登里一线发动攻击。敌军采取逐步推进的战术,每攻击志愿军一个连、排的防御阵地时,都反复以飞机轰炸,并且一天内即发射炮弹1万至3万发,随后以20至60辆坦克引导步兵反复冲击。10月11日,我68军接防的第二天,美军第2师和韩军第8师在百余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文登川发动“坦克劈入战”,有十余辆坦克突入我某团纵深阵地。杨成武、张南生即令六十八军军长指挥刚组建的反坦克分队痛歼敌人坦克。12日,美军又组织78辆坦克向文登川进攻。我六一0团全体指战员以反坦克炮和火箭筒及手雷,尽量挨近坦克开火,先后击毁敌坦克10辆、击伤8辆。这次战斗被列为典型战例,还被拍成电影《激战文登川》。

  与此同时,六十七军27公里宽的防御正面,也遭受美军4个师和280余辆坦克发起的攻击。六十七军只有5个反坦克炮连,只得主要依靠轻便的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地雷进行反坦克作战,采取边打边补充弹药、边抢修工事的方式,白天失去的阵地夜间夺回,与敌胶着作战。13日至15日,战斗异常激烈,兵团指挥所也不时遭到敌机骚扰。杨成武、张南生一直守在电话机旁,关注着战况的每一步进展。紧要时刻,他们果断地将六十七军预备队二O三师投入第一线,同时从六十八军调一个师作为六十七军的预备队。经过3天恶战,六十七军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敌人付出了伤亡1.7万人的代价。这次战斗中,六十七军创造了日歼敌人的最高纪录。《人民日报》及时报道了这一伟大胜利的消息,志愿军总部也通报表扬了六十七军全体指战员。

袁子钦中将,上杭县白砂乡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六十军政委。六十军前身是太行分区和太岳分区的地方部队,曾获“光荣的临汾旅”称号。调整后的六十军辖一七九、一八O、一八一师3个师,韦杰任军长。1951年5月中旬,志愿军主力集中东线,发起第二阶段的进攻作战。中线的第三兵团担负实施中央突破,切断敌东、西线联络的任务。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作战任务、恶劣的战场环境等不利因素,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被誉为“儒将”的袁子钦,始终注重发挥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他要求各级指挥员深入第一线,了解部队官兵思想情况,积极做好战斗宣传鼓动,扎实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组织部队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困难,战胜严寒,最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在第二阶段反击战中,六十军以3个团的兵力向韩军第3师第27团发起攻击,只用50分钟即全歼该团,开创了阵地战阶段一次歼灭敌人一个团的纪录。

彭德怀嘉奖电:三十八军万岁!

  吴岱少将,长汀县南山镇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副政委、政委,参加了朝鲜战场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吴岱夫人何云时任三十八军军医,一同前往朝鲜战场参战。

  郭成柱少将,龙岩县龙门镇(今属龙岩市新罗区)人,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四十二军政委。这两位闽西籍的军政委都是首批入朝作战的将领。

  志愿军在西线的温井、古场、云山地区,部署第三十八军等部队;在东线的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部署第四十二军等部队,并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在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同时发起第一次战役。第三十八军、四十二军等部队经过连续13个昼夜的艰苦作战,以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歼敌1.5万余人,歼灭韩军第6师大部和第8师两个营,重创美军骑兵第1师,将敌人从鸭绿江边驱至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人企图于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战役中,三十八军在德川地区向韩军第7师,第四十二军在宁远、孟山地区向韩军第8师发起了猛攻,将敌两个师击溃。德川战斗胜利后,三十八军、四十二军又受命回西线进行双层迂回、穿插,陷敌于三面被围之中。

  美军为打通退路,南北夹攻三所里。三十八军被夹在三所里、龙源里一线,冒着头顶上数百架飞机的轰炸、地上近百辆坦克的南北对攻,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其中以龙源里、松骨峰的阻击战打得最为艰苦,战士们打完了子弹,就用石块、拳头、牙齿和敌人拼命。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再现了惨烈战斗的场面。我三十八军顶住了南北两面的敌人,对第二次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嘉奖电中特地加写上:“三十八军万岁!”

  彭德清少将,同安县新店镇(今属翔安区)人,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军长。在第一、第二、第三次等重大战役中,率部在长津湖地区歼灭美军骑1师一个加强团。1950年11月24日,志愿军第九兵团命令二十七军协同二十军首先歼灭美军陆战第1师主力于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地区。按照兵团的部署,彭德清指挥部队向当面之敌发起猛烈攻击。激战中,彭德清查明新兴里之敌竟然比原侦察到的数量多出几倍,他当即调整部署。30日,二十七军集中两个师的兵力和全部炮兵,攻击新兴里的美军第7师32团。美7师是美军的“王牌师”,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历史“辉煌”,可见其战斗力之强。彭德清下定决心后,二十七军突破外层防御,直插敌团指挥所和炮兵阵地。此次战斗,二十七军共歼敌1个团、4个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成团建制歼灭美军的模范战例。

模范战例的创造者们

  陈忠梅少将,永定县湖雷镇(今属龙岩市永定区)人,1950年冬入朝作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六军第七十八师师长。

  王培臣大校,上杭县才溪乡人,1951年入朝作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六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1951年初,志愿军转入机动防御作战。3月中旬,一线部队转入休整,第二梯队接替防御,各部在节节阻击中继续给予敌人以有力打击。第二十六军在第二次战役中留在二线作为预备队,没有打上仗,这次终于有了在战场上显身手的机会。王培臣和七十六师师长陈忠梅等闽西子弟,率部在七峰山、海龙山的防御作战中,与敌反复拼杀争夺,曾创造了一个班以反坦克手雷一举击毁敌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二十六军首次受到敌空降部队和直升机的攻击,双方发生遭遇战。这次战斗,二十六军歼敌1万余人,达到了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目的,为下一次反击战役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俞炳辉大校,连城县新泉镇人,1950年9月入朝作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参谋长。1950年11月27日黄昏,俞炳辉协助军长指挥各师向敌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从东、西、南三面形成了对下碣里敌人的包围,切断敌人南逃之路。29日,合围与反合围的战斗异常激烈。五十八师一七二团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连续击退数倍之敌的8次反扑,在仅剩2名伤员,弹药已尽的情况下,负伤的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俞炳辉获悉后,立即建议所在部队搜集杨根思的事迹,号召全军掀起学习杨根思、争当战斗英雄的热潮。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九兵团担任主攻任务,在东线分割包围敌军。部队采取多钳合击的方式向前穿插,首先在战线中央击溃韩军第6师和美军第24师之一部,将敌军的战线分割成两部分。随后,我二十军、二十七军实施夜间突破,于黑夜间向纵深穿插,天明实现合围的方式,于1951年5月16日晚渡过昭阳江,攻占敌前沿阵地,向敌纵深推进,沿途经大小战斗18次,按时抢占了要点,切断了敌人退路,为围歼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首长通电表扬。

  王直少将,上杭县才溪乡人,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志愿军第二十军第八十九师政委、第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平康、金化防御战,上甘岭防御战等。在第二次战役中,部队面临严重冻、饿等艰苦环境和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作战的双重考验,官兵思想比较复杂。作为师政委,王直亲临主攻团进行战前动员,一边稳定官兵思想情绪,一边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率部不畏艰险,英勇作战,将美军一个营大部歼灭。接着又指挥部队追击南逃之敌,胜利收复元山等阵地,给美军陆战第1师以有力的打击,配合了西线战场作战。特别是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创新经验,为此,全师受到嘉奖,王直被提升为第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家喻户晓的电影《英雄儿女》,影片中的师政委就有王直的影子。

“生命守护神”与“钢铁运输线”

  叶青山少将,长汀县河田镇人,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叶青山是中央苏区红军中最早的“医官”之一,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卫生工作的创始人。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伤病员需送回国内医治,叶青山组织指挥收治医疗工作,在鸭绿江北岸的丰盛、宽旬沿线收治从前线运送回来的志愿军伤病员。后来已有的医院容纳不下,医务人员也不够,他又动员组织唐山、天津、北京、呼和浩特、太原、张家口等城市的全部医院和医务人员,随时作好接治准备,全力保证志愿军伤病员的救治和护理。1951年1月13日至3月30日,叶青山参加了抗美援朝医院巡视检查团,在硝烟弥漫的朝鲜前线穿梭忙碌了近3个月。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挽救志愿军伤病员的生命做出积极贡献。

  林茂上校(后升为大校),上杭县才溪乡人,1953年入朝作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后勤第一分部副部长兼卫生处处长、志愿军医院管理局局长。

  罗寿林大校,上杭县丰稔乡人,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伤包扎总院政治委员。这三位从闽西苏区走出来的志愿军“医官”,昼夜不停组织指挥医护人员抢救治疗伤病员,成为千千万万志愿军将士的“生命守护神”。

  蓝庭辉大校(后晋升为少将),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人,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兵师政委。

  梁思久,武平县湘店乡人,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部通讯科科长。

  刘凯夫大校,长汀县南阳区(今属上杭县)人,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在极度惨烈的战斗中,这些闽西子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何凌登:抗美援朝第一位烈士

  何凌登,福州市人,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参谋处长。1950年9月17日,美军仁川登陆的第三天。周恩来总理紧急召见何凌登等“入朝先遣小组”成员,详细部署任务:深入朝鲜北部前线,观察美军的作战实力,了解整个战局。先遣小组于9月20日上午到达平壤。此时,美第8集团军以9.5万人的兵力,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供给线,并从背后向人民军猛击。腹背受敌的人民军损失严重,被迫节节后退。何凌登一行有时扮作人民军军官随部队一起行动,有时穿上便装在各地侦察。10月上旬,中央军委电示,着重在清川江以北的方山、妙香山、宁远、姚德等区域勘察地形,对有军事价值的山川河流绘出详细地图。先遣小组提供的各种情报,为中央最后决定出兵朝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10月15日先遣小组奉命撤回,何凌登等人结束了在朝鲜25天的战地考察,返回部队。10月19日下午,何凌登从沈阳回到军部所在地辽阳。当天,三十九军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已从辽阳乘火车向安东进发,军指挥部定于下午6时出发。何凌登顾不上回家,争分夺秒向军首长汇报了三十九军行军路线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并从战术上加以具体说明,而后匆匆回家与妻子告别。

  10月22日晚8时,三十九军指挥部车队到达鸭绿江边,为防美机轰炸选择晚上过江。部队通过鸭绿江大桥,向前方目的地龟城挺进。考虑到残酷的战场环境,何凌登主动向军首长陈述理由,请求换乘1号车。部队继续前行,在上一个山坡时,前方路面一片漆黑,1号车司机只好开了一下大灯,借助灯光冲上了山坡。就在亮灯一霎那,美军飞机发现目标,立即俯冲扫射,何凌登不幸中弹牺牲。他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中国军人。

  慷慨赴国难,生死寻常事。在异常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刘亚楼、杨成武、张南生、袁子钦、张廷发、吴岱、王直、王香雄、丁甘如、刘禄长、杨尚儒、邱相田、张云龙、张水发、陈忠梅、陈茂辉、范阳春、罗洪标、钟池、郭成柱、黄炜华、黄鹄显、蓝文兆、蓝庭辉、赖光勋、彭德清、刘凯夫、沈仲文、陈桂昌、林茂、罗寿林、俞炳辉、俞清标、梁思久、黄立功、赖富、胡成放、阮文炳、王培臣等一大批福建籍开国将星,延续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为和平和正义而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在人类战争史上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壮歌。这些闽籍将星的光辉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电影《长津湖》才知道,闽西英雄儿女,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在19个兵团中,下辖三个军没有变动就入朝参战的兵团,是哪一个?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27个军 (2013-04-08 17:42:45)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建制汇总,在大授衔时,第九兵团各级领导授予军衔的汇总。原属于第三野战军有十五万...
【红色记忆】我所经历的抗美援朝战争 ‖ 孙跃荣
新中国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双方参战的兵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