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北朝传奇皇帝——萧衍(中)

本文为书友梁智伦投稿。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期内容。

年轻才俊,竟陵八友。萧衍年轻时,文名滔滔,像他的《江南弄》被明代才子杨慎称为“宋词的前身”,后来入竟陵王府,与沈约、范云等人并称竟陵八友,是当时王朝上下公认的才子。

智谋庙算,寥言定帝。在太子比老皇帝先死,老皇帝行将就木之时,萧衍庙算人心,果断投靠西昌侯萧鸾,助萧鸾独掌大权。之后计杀萧子隆、安抚王敬则、收服崔慧景,为萧鸾称帝扫清障碍。最后,成功帮助萧鸾登基为帝。

贤首山战,名动天下。出身皇族,拥有才名,官运亨通,深得皇帝信任的萧衍,此时就差战功来令他站稳脚跟。北魏孝文帝迅速在贤首山给萧衍送上了第一个人头。贤首山一战,萧衍以少胜多,偏师破主力,名震大江南北。

帝王之志,长驱金陵。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如此文武全才的萧衍自然不甘屈居人下。孝文帝第二次南下,让萧衍有了镇守一方的机会。而皇帝萧鸾和他儿子继位后,大杀王族、前朝老臣老帅,丢了淮南、人心尽失,最后萧衍趁机起兵,两封空函定荆州,加湖水淹十三军,下钟离,长驱直入首都金陵。在臣僚的拥护下登基称帝。此时的萧衍才38岁。开国皇帝如此年轻,能有几人?

萧衍即位不久,就爆发了钟离大会战。这场会战,规模空前,战况惨烈。名将对名将,挥剑争雄。


南北大战——钟离大会战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双方出场的将领。(排名不分先后)

北魏:元澄(打酱油)、元英(旷世名将)、傅永(百战老将)、刑峦(智将)、杨大眼(南北第一猛将)。

南梁:萧宏(菜狗!)、吕僧珍(实力躺输)、曹景宗(渣男名将)、冯道根(进可敢死陷敌阵,退可摇扇效诸葛)、马仙埤(疯狗)、韦睿(儒将)、王茂(打酱油)、昌义之(硬汉)。

元澄是皇族,北魏的任城王,在政治方面很有建树,在军事方面也还行,不过在这次将星璀璨的会战里,他就只能打酱油了。

元英,就是拓跋英,北魏旷世名将,当初孝文帝南下,成就了两个人,一个在贤首山一战成名,是为如今的南梁皇帝萧衍。另一个就是在汉中大放异彩、出尽风头的拓跋英,拓跋英撤军之后,因为汉化改革,拓跋英改汉姓元,所以此时的拓跋英叫元英。他回到北魏后,又参与了历次边境战争、镇压内乱,一路扶摇直上。不过因为他父亲南安王参加叛乱,被削去了爵位,人生蒙上了阴影。不过,元英这次将洗刷屈辱,赢回他们家族的荣耀。

傅永,是一位老将军、文武全才,钟离大会战的时候,老将军已经七十多岁了,戎马一生屡立战功,只可惜在这次南北大战中,只参加了前半段战斗,后来被刑峦接替。

刑峦,是一个智将。这个人和林彪很像,足智多谋,而且绝不打没把握的仗。所以他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输过。原来汉中是掌握在南朝手里的,刑峦趁南方内乱,以六千之众,破数万之敌,取汉中、入剑阁、攻梓潼、围涪城,获汉中十四郡,拓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土地。

杨大眼,猛将一枚。如果说武松打虎是小说虚构,那么他就是现实版的武松,担任太守时,听闻山上猛虎吃人,他赤手空拳上山,生擒猛虎,带到城里,斩首示众。在萧宝卷大杀老臣,裴淑业投降时,远在洛阳的杨大眼,却是第一个冲到淮南,接收土地,被封为开国子爵。而且杨大眼不是一个人,是他和他的妻子潘氏,无论走到哪,行军作战,陷阵冲锋,谋划定计,潘氏都一身戎装,陪在身边。士兵们皆称潘氏为“潘将军”。南北双方曾经评定过南北十大猛将,杨大眼排名第一。

这是钟离大会战的北魏主要的几位将领,我们再看看能人辈出的梁朝。

萧宏,临川王,萧衍的六弟,人称萧跑跑。文学建树极高,但是军事才能全无,这把完全是给对面送人头的货,菜的一比。后来还干了一档子操蛋事,我们后面会再提到他。这把名将云集的会战里,他完全就是个身居高位的恶意送人头的货。

吕僧珍,这个人是跟随萧衍父亲萧顺之的老下属,当时萧衍在雍州砍木头,吕僧珍就猜到了萧衍要造船,于是偷偷了造了几百张大撸藏了起来。萧衍起兵的时候,抢先进军,拿下一血。从后面的会战来看,吕僧珍是有谋略和能力的,奈何碰上咱们萧跑跑同志,实力躺输。

曹景宗,一员猛将,从萧衍起兵时跟着萧衍混,屡立战功,在围攻金陵时看到禁军防线动摇,果断率兵反击,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虽然,曹景宗能力非凡,但是性格、人品上都很成问题。什么欺男霸女、杀人越货、拥兵自重、因私废公等等。但在之后的钟离大战中,他将是决定性的人物。

冯道根,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名将,也是跟着萧衍起兵的老底子,在钟离会战中开始崭露头角。

马仙埤,原本是萧宝卷的亲信将领,萧衍起兵的时候,马仙埤率军游击作战,给萧衍的后勤造成了很大威胁。最后萧宝卷被杀,大势已去,马仙埤遣散兵马,仅率亲兵结阵与萧衍的兵马对峙,结果萧衍亲自劝降,马仙埤痛哭流涕,归降萧衍,从此跟着萧衍混了。 马仙埤这个人,打仗以不要命著称,时人称其为“疯狗”。就是跟丫干!

韦睿,韦睿出身士族,但是因为母亲地位低,一直不被人看好,萧衍起兵的时候跟随萧衍,才获得重用,这时候韦睿已经63岁了,还没有建立什么功勋。但,就在这次南北大战中,韦睿将成为最耀眼的名将。他的能力,真正决定了钟离大会战的最终走向。

王茂,也是萧衍起兵的老底子,在围攻金陵时,亲率兵马将禁军撕开裂口,战功显赫。当之无愧的先锋大将。只可惜,他遇上了南北第一猛将杨大眼,所以这次他只能打一场酱油了。

昌义之,萧衍起兵的老班底,这次会战关键战役将是昌义之成名之战,他与他的三千甲兵共同谱写了一段铁血传奇。

好了,介绍完人物,我们正式开始。


1.宣武南下——先发制人

北魏宣武帝元恪亲政后,欲以南方内乱、梁朝立足未稳之际,发兵夺取淮南、江北,为统一铺垫。

元澄率领东路军进攻钟离,淮东防线。元英率西路军进攻义阳,豫南要塞。最后双方会师长江,共计四十万人左右。

北方突然发兵,梁朝立足未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元澄的东路军进攻顺利,兵围钟离,并且分兵南下。梁朝北方防线因为内战懈怠,短短一个月,魏军连下八城,实现战略突破,直逼长江,危及金陵。

关键时刻,必须有人站出来。阜陵太守冯道根站了出来。在元澄围攻钟离的时候,冯道根就开始四处派出斥候、挖壕沟、修城墙。当时阜陵很多官员笑话冯道根,阜陵距离前线四百多里,还远着呢,慌什么。

结果就在城墙修到一半的时候,两万魏军前锋便杀了过来。阜陵守军不足一千人。冯道根穿着睡衣登上城楼,下令大开城门,事先挑选好的一两百精锐敢死队杀了出来。魏军吓一大跳,瞧冯道根胸有成竹的模样,以为有什么阴谋诡计,率兵退走。

之后,冯道根联合其他城的兵力,亲率一千精锐,劫了魏军的粮道。南下的魏军不得已返回钟离前线。

阜陵距离金陵城(长江)只有一百里,大概就是北京房山到顺义的距离,如果魏军攻下阜陵,成为粮草中转站,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冯道根第一个站了出来,让魏军饮马长江的梦想变成了泡沫,给兵败如山倒的梁军打了一针强心剂。

东路军的战斗持续到第二年四月份,元澄击败了救援钟离的运粮船队,军事依旧占有优势。可惜一场大雨,东路魏军前功尽弃,没有船的魏军淹死冲散数千人,东路魏军被迫撤退。

与东路军先赢后输不同,西路魏军元英进攻义阳(萧衍贤首山之战的地点),先派人拿下了贤首山,围攻义阳一百多天。义阳是豫南要塞,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萧衍调派曹景宗和王僧炳这两位名将,率军援救。

但是曹景宗这个人,性格缺陷就暴露出来了,他和王僧炳两人率三万兵马援救义阳,曹景宗不高兴,谁指挥谁啊?他就忽悠王僧炳率两万兵马先行。王僧炳一想,诶?我带的兵多,立功非我莫属啊。 曹景宗阴恻恻的笑,你是元英的对手么?行,打得过元英我佩服你。

王僧炳连元英的面都没碰见,在信阳被老将军傅永暴打一顿,损失了六七千兵马,逃了回来,王僧炳差点成了傅永的刀下亡魂。曹景宗乐了,瞧见没,不自量力的下场。两家合兵一处,这回曹景宗说了算。曹景宗知道打不过元英,就每天在信阳耀武扬威,就是不打。

曹景宗不着急打,萧衍急了,马上又派出一员虎将支援义阳。谁?马仙埤。

马仙埤率领三万中央军日夜兼程,气势汹汹的杀了过来。跟曹景宗招呼都不打一声,一路狂扫敌军,击溃了元英派来阻截马仙埤的军队,杀到了义阳城下,攻入元英的大营。

元英假装败退,马仙埤穷追不舍,追到一马平川之地,四面伏兵尽起。老将军傅永一马当先,冲入战阵,把马仙埤儿子斩于马下。马仙埤下令放箭,一箭洞穿傅永大腿,老将军傅永拔箭再战,大破梁军。马仙埤伤亡三千人撤走。

马仙埤退回营寨,整军再战,双方大战,马仙埤再次战败。

疯狗在于不要命,不服输。马仙埤再次集结军队冲锋。一日三战,三战皆败。士兵损耗殆尽,无力再战。马仙埤只能撤军。

傅永大腿中箭,但是却放弃治疗,追击马仙埤,追了整整一个晚上。

马仙埤兵败,义阳守军投降,曹景宗被迫撤军。

元英的西路军大获全胜!北魏皇帝论功行赏,封元英为中山王。元英重新拿回了属于自己家族的王爵,洗刷了父亲叛乱的耻辱。

第一回合就此结束,虽然元澄东路军未能全功,但是纵兵江淮,如入无人之境,逼近长江。而元英西路军大获全胜,拿下豫南要塞,魏军南下再无后顾之忧。

从军事战略上来说,北魏已经完全将梁朝压缩在长江一线,魏军铁骑随时可以威胁长江北岸。

为改变如此被动的军事格局,萧衍发动了百余年来声势最为浩大的北伐。


元英

2.天监北伐——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

既然要打,就要选帅、拜将、点兵。

国家新建,后方不稳定,萧衍不可能脱开身去前线主持作战。虽然麾下猛将如云,但萧衍是知道历史的,桓温、桓玄、王敦、刘裕这样的人臣功高震主,最后欲取而代之的数不胜数。

在刘裕之后的数次北伐,南方北伐军统帅大多是皇族,杜绝功高震主的现象。而且南朝自刘宋多是寒族称帝,士族在朝堂中势力不可小觑。只能由皇族出任、出镇、立功,皇帝才能有效的把控国家,防止被架空。

此时萧衍的子辈们还年幼,只能从兄弟们里选,而萧衍的十个兄弟,还有五个活着,一群舞文弄墨的文人。但是也只能从矮子里面拔高个。选中了他的六弟——临川王萧宏。


萧宏

梁朝倾全国之力,集结了三十万大军。

萧宏统帅东路军二十万,作为主力进军淮北并监视淮南寿阳的魏军,吕僧珍辅佐。

王茂率西路军数万人,作为别动队,从襄阳出兵洛阳方向进攻,威胁北魏后方。

梁朝东路军陆续集结于洛口(安徽淮南东北),梁将昌义之、张惠绍率领东路军前锋分别向寿阳、徐州挺近。

韦睿单率一支三万人左右的部队,进攻合肥。

此次北伐,声势浩大、舟舰云集、装备精良、兵强马壮,连北方人都感叹,百余年来从未见过南方如此强大的军队。(呵呵,不过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梁军初战顺利,萧宏是个文人,熟读通史,招降了北魏江州刺史陈伯之,梁军前锋昌义之攻克江州梁城、张惠绍攻克宿预,兵锋直指彭城(即徐州)。

而最令北魏丧胆的是率领偏军的韦睿,一举攻克了合肥。

如果说钟离是梁朝扎在江淮战线的一颗钉子,那么合肥就是扎在钟离上的一颗钉子。

合肥为魏军要塞,控制着淮河上游,如果合肥始终在魏军手里,钟离的陆军、水军顺淮河北上的要道被死死卡住,钟离这座要塞就失去了进攻性、南方的水军优势发挥不出来,只能是被动的防御魏军进攻。

三国时,孙权与曹操在合肥城下交锋十余次,每次孙权落败而归,逍遥津之战更是成就了张辽的威名。北魏在合肥设有重兵把守。

然而历史没有重演,韦睿一战取合肥。

韦睿58岁跟随萧衍起兵,到现在63岁,掌兵以来,深受部下爱戴。

他带兵有自己的原则:士兵的营房没有建起来,自己绝不休息。士兵们没有吃饭,他也跟着饿着。三更天必定起床,工作到天明。

而且韦睿的兵马军纪严格,就是军营构建、防御工事、构筑都有统一标准,不差分毫。

从历阳到合肥,昭关是必经之路,当年伍子胥为了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冯道根作为先锋久攻不克,韦睿亲自督战,到第一线视察。突然,关门大开,数百精锐魏兵杀了出来。

韦睿下令进攻,众将不同意:我们过来视察,轻装而来,要打也得回去传上盔甲来啊。

韦睿冷着脸:等你们传上盔甲,敌人岂不是已经跑回去了?昭关有两千地饼,攻则不足,守则有余。他们之所以敢出来突击,必是精兵强将,若能挫其威风,城池不攻自破。

昭关魏军采用的战术,和冯道根在阜陵用过的一模一样,趁梁军增援部队立足未稳,杀个措手不及,树立信心。可惜他们遇到的是韦睿。

这是韦睿第一次指挥作战,将领们对老头没信心,互相看看,迟疑不定。

韦睿用手指着领军节杖,冷冰冰的说:朝廷授我此物,不是装饰品,韦睿军法不可犯!

谁不上就砍谁脑袋。众将见老头声色俱厉,只得领兵冲杀,双方一场混战,魏兵败入城中。梁军趁机大举进攻,到了半夜,昭关攻克,过了几日抵达合肥。

合肥是北魏的军事重镇,要塞得当,兵强马壮,如果强攻会有很大伤亡,很难取胜。

但韦睿迅速发现了合肥的弱点。合肥为什么叫合肥呢?“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曰合肥”合肥周围有两条淮河的支流,施水和肥水,而合肥离肥水最近。

于是梁军趁着夜色修堤坝阻拦肥水,将肥水引向合肥方向,一点点淹没合肥城。是为水淹合肥。

合肥危险,北魏将领杨灵胤率五万部队增援。

梁军众将害怕,催促韦睿向朝廷求援。老头笑了:打仗不在人多,他们增兵,我们增兵,什么时候是个头?再说敌人已经到跟前了,我们现在求援不是晚了么?敌人敢来我们就敢打!

梁军打败魏军进攻,正沾沾自喜的时候,发现敌人是声东击西,主力部队全部杀到大堤下面,几万魏兵在那扛着家伙凿堤。

韦睿迅速率军杀到,并且将帅旗插在大堤下,以示与大堤共存亡之决心。

韦睿这个人,六十多岁了,年老体弱,每次作战都是纶巾长袍,手里拿个玉如意,坐着轿子指挥战斗。跟那个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挺像。

不过,这次老头真是被逼急了,亲自手提长剑率兵争堤。

杀退援军后,韦睿派兵坐船进攻合肥,合肥城被淹的只有船那么高了,一天之后,合肥城破。合肥守军5万人,杨灵胤援军5万人,共计十万人,均被彻底击败。

梁军北伐声势浩大,北魏皇帝大为震惊,委任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率军二十万南下。

并急召刑峦都督十万兵马与元英两路并进。另一方面,派出杨大眼率领禁卫军,进攻王茂。

首先是杨大眼,率兵迅速迎战王茂,杨大眼曾被评为当世第一猛将,王茂怎是对手?

河南城一战,被杨大眼打的一败涂地。王茂自知不敌,弃城南逃。跑了。

杨大眼顺势连下汉水五城,一路率兵东进,支援刑峦。

刑峦、杨大眼会师之后,对梁军发动全面反击,七战七胜,斩蓝怀恭,收复宿预、淮阳。

与此同时,中山王元英率领主力避开淮河,发挥魏军骑兵机动性和陆战又是,击败梁将王伯敖,对洛口梁军形成半包围之势。

此时,梁军开始逐渐处于下风。

南北双方统帅,元英、萧宏,都是皇族。元英先打南方措手不及,占了便宜。萧宏也是打北方措手不及,占了便宜。北方遭到反击后,元英果断率军反击。而萧宏遭到反击后的反应。。。咱只能说同样是皇族,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萧宏这边你还有二十万大军驻扎洛口,韦睿还有三万人驻扎在合肥,曹景宗率领新的部队正赶过来支援。可以说你的军事形势还是蛮不错的。

但是咱这位爷就怂了。

萧宏这边开军事会议,将领们进来都琢磨着怎么跟北魏打呢。

咱这位爷,萧宏,发话了:将士们啊,咱们出来作战一年有余,战绩卓著,敌人援军到了,咱们是不是该退兵了呀?

此言一出,犹如当头泼下一盆冷水,大帐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看着吕僧珍,吕僧珍是萧衍派来辅佐萧宏的,大家都知道,都要看看吕僧珍是什么意思。

然后吕僧珍说了一句:当知难而退。

瞬间,就炸开了锅。群情激奋,军官们咆哮不已。

首先有几个老将站出来:北伐就是找敌人打,敌人来了正好,有什么好回避的!

马仙埤接话:殿下安得亡国之言。天子扫境内之兵以属大王,宁可向前一尺死,决不后退一寸生。

昌义之更是拍案而起大怒道:吕僧珍可斩!岂有百万之师出未逢敌、望风速退的道理?我们有何面目去见皇上!

更是有两个年轻军官说:要跑你跑,我独自率军取死!

说完,就提剑阔步离帐而去。

群情激奋,众将反对,萧宏没办法撤退,只好命令诸将按兵不动。

后来,吕僧珍跟一位老将聊天说:非我不战,咱们都是军人,军人除了打仗还能干啥?但是你看咱摊的这位爷,军事谋略全无,我跟他说咱怎么怎么打,他就是不听,死活要退兵,你看这情况,能打得赢么?对方的统帅可是元英!

此时江淮云集双方六十万大军,是百余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

胜者名垂青史,名扬天下。败则,身败名裂,为后人耻笑。

从元英的角度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萧宏的部队依托水军守洛口,而韦睿率军驻扎合肥,韦睿随时可以插到自己后方,将自己的大军分割成两段,曹景宗正在率军赶来。

元英得到萧宏想退兵的情报,于是派人给萧宏送了一样礼物,巾帼——女子的一种头饰。

并且派兵绕营唱着自己写的战歌,嘲讽梁军主帅: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

吕僧珍收到这个大为火光,跟萧宏说:派兵增援韦睿,命韦睿插到元英后方,分割元英的部队,利用水军优势,保卫元英主力,与元英决战!

萧宏怯懦的问:有几成胜算?魏军要是直接来打我怎么办?还是守吧。

气得吕僧珍出门后,跺脚大骂:我就是辅佐一个刘阿斗,不至于像现在这样!

没办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几日之后,风雨交加,魏军进攻洛口,萧宏从床上爬起来,骑上马一溜烟的跑了。

二十万大军群龙无首,全军溃败。尸体铠甲截断了河流,南梁主力溃灭。

元英的魏军损失不过几千人。


韦睿

3.钟离决战——一战定乾坤

北魏皇帝得到捷报大喜,命令元英全力南下,进攻淮东要塞钟离。

如果打个比方,梁朝是咱们住的房子,那钟离就是房子的大门。长江防线是咱们的卧室门(金陵即在长江边上)。如果钟离被攻克,院子里没什么能阻挡敌人的,那他就可以随时来敲你的卧室门了。

所以,钟离一旦被攻克,那梁朝就完全陷入战略被动,基本上是任人宰割的节奏了。

萧衍就琢磨,现在的情况肯定不能派皇族统帅了,必须派一个久经战阵的将领。王茂、萧宏那一拨人锐气已失,肯定不能任命为统帅。那么现在手头还有两个人选,韦睿、曹景宗。

萧衍在这算盘打的响,曹景宗这个人骄横跋扈,一副天王老子的样子,而韦睿与曹景宗正好相反,韦睿是一个儒雅之人,谦虚低调。那就让曹景宗担任主帅,韦睿担任副帅。集结了国内剩余的兵马大概十多万,北上援救钟离。

而另一方面,刑峦和元英会师,加上国内援军,元英坐拥近三十万大军。

这个时候呢,北魏军内部出现了分歧。

刑峦认为不能再打了,该撤军了。梁军野战不是魏军的对手,但守城的力量还是有的。

而且我们已经连续打了两年了,将士们该休整休整了,最重要的是钟离在淮河南边,我们没有水军,后勤粮草很成问题,一旦被梁朝水军掐断后勤,后果不堪设想。

刑峦在这唱反调,元英不乐意了,军事计划拟的好好的,怎么说否就否了?别废话,你是统帅还是我是统帅啊?

刑峦直接跟皇帝上书说,这仗我打不了,要打你们派别人去,我不干了。

刑峦是皇帝的亲信心腹,没办法,派了另一个人接替刑峦,继续和元英准备进攻钟离。


其实这一战的关键,就在粮草后勤,魏军没有水军,在钟离不远的淮河流上游一个沙洲,叫邵阳洲,邵阳洲是淮南魏军后勤的重要中转站。

萧衍制定计划,由曹景宗率中央军北上,收拢溃散兵马,然后与韦睿等人在道人洲集合,抢占邵阳洲,切断魏军的补给线。

邵阳洲位于钟离之东,邵阳洲位于道人洲之西,正好夹在中间。曹景宗出发时,萧衍特别叮嘱了曹景宗,要多造一些高大的楼船。

造楼船有什么用呢?魏军主帅元英很快给出了答案。

战局发展越来越不出刑峦所料,战事逐渐拖延,物资转运开始出现困难,一旦梁军水军赶到,控制淮河,后勤就真出问题了。

为了扭转后勤压力,必须将淮南和淮北连接起来,于是元英设计了一座跨淮大桥,以邵阳洲为中心基点,连接南北两岸。这座大桥横跨淮河,而且为了防止梁军破坏桥梁,元英将这桥架的非常之高。

曹景宗也清楚胜败关键在于邵阳洲,当他先行率军赶到后,也不管萧衍的指令,直接乘船突击邵阳洲,一旦攻下邵阳洲,魏军后勤被切断,只能被迫撤军。

你们都打了败仗,就我曹某人立了大功,国家救星啊。

可能是曹将军天文学学的不好,当夜刮起了反向风,本来曹景宗是要去邵阳洲的,结果把曹景宗的船给吹回来了。

这一阵风不仅吹醒了曹将军的脑子,更救了曹将军的命!事后,曹景宗派人勘察,元英早有防备,日夜设下伏兵,并且做了很多军事设施、船只障碍,曹景宗只要去,必然有去无回。

而且通过详细的观察,元英设计的跨淮大桥坚固无比,大军把守,保卫大桥的栅栏、木桩障碍物数百步长,战船无法靠近。而且大桥之高高出想象,萧衍提前预备的楼船还是不够高,够不着怎么发动火攻?

曹景宗倒吸一口凉气,幸亏没突击成,元英早有防备。自己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驻扎在道人洲,两军对峙。

战争有时候拼的是意志力,当你感觉困难的时候,敌人更困难。

号称百万的魏军,打了钟离小半年,就是打不下来。

用土填壕沟、作土山、作箭楼、挖地道,无所不用其极。从一开始是魏军架梯子往上爬,到后面伤亡惨重,直接就是人踩人、踩着尸体往上冲,昼夜不停。

原来洛口之战,梁军二十万人顷刻灰飞烟灭,这怎么到了钟离,梁军变了个人,这么抗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兵马?

答案是三千人!守城将领就是当初在洛口,萧宏想退兵,拍案大骂的昌义之。墙坏补墙,人入杀人,哪里危险哪里就有昌义之!

而另一方面韦睿从合肥率兵星夜兼程赶到钟离附近,仅仅用了十天。

合肥到钟离大概得一两个月,丘陵、沼泽、山谷特别多,韦睿见山开山、见河架桥,工兵这个兵种,就是韦睿发明的。一路赶过去,只用了十天。(项羽垓下兵败之后,曾误入沼泽,就是在这一片地方)

韦睿为人谦虚低调,是德高望重的老者,年龄比曹景宗大了十几岁,曹景宗十分尊重韦睿。

他们俩会和以后,就看元英的布防。

曹景宗说:你看大桥上那些障碍物,还有邵阳洲的堡垒障碍,我们的船根本过不去,皇上让我们用楼船火攻,但是对面桥造的更高。

韦睿低头沉思,过了一会说:这几天阴雨绵绵,淮河必有洪峰。我们可以借助洪水,楼船度过障碍进攻邵阳洲,而用小船布满油脂焚毁桥梁。

小船坐人,楼船作战,元英也是这般设计的障碍,结果韦睿反过来用,借助洪水的水线,让元英设计的障碍毫无用处。

随后曹景宗问韦睿:韦公欲安营何处?

韦睿手指前方,淡淡的说:将军营前二十里。

曹景宗瞬间和他的小伙伴惊呆了,营前二十里?那可是元英的大营啊!

韦睿笑笑说:我就是要把营地扎到魏营。

一天黑夜。

趁着夜色,韦睿部将冯道根率领兵马摸到距离魏营一百步的地方,构筑工事。

冯道根有一个绝活,就是不需要标尺测量,仅仅根绝马的步数,就可以确定距离,分配工作量,不差分毫。

三万梁军一起动手,一夜之间,一座坚固的大营拔地而起。

第二天,在魏军的惊呼声中,元英慌忙出营查看,大惊失色说:哪来的神仙!竟然从天而降一座大营。

元英毕竟久经沙场,瞬间冷静下来:必须把这个营寨毁了,否则我的大桥就完了。

元英咬牙下令:调杨大眼,攻下此营!

杨大眼是南北双方公认的第一猛将,在河南大破王茂,东线击败张惠绍十万梁兵,威名赫赫。江淮一段的小孩哭,大人们就吓唬说:杨大眼来了!

杨大眼率兵身先士卒,横冲直撞,杀进韦睿大营。

韦睿指挥梁军结战车为阵,弓弩手万箭齐发。

杨大眼率兵将战车团团围住,反复冲杀,结果杨大眼右臂中箭,大批骑兵当场毙命。

魏军开始退却。

曹景宗在另一边看呆了:行啊这老头!

于是赶紧率领自己兵马乘船进攻淮北的杨大眼的营地。趁着杨大眼受伤,就搞人家后方,够损的。

但是南北双方谁也不承认曹景宗真正战胜了杨大眼,杨大眼迫不得已率兵退却。

曹景宗赢的轻松,韦睿十分艰难。

第二天清晨,元英亲自指挥兵马攻打韦睿,韦睿已经大袖长袍,坐在小车上,拿一根如意指挥作战,泰然若定,装逼范儿十足。

韦睿的大营十分巧妙,离元英大营不足一百米,魏军再多的人都施展不开,只能采用添油战术。而韦睿守营,却可以将所有的兵力发挥出来。

这样即使在总人数上元英占极大优势,但在实际战斗中,双方的兵力是不相上下的。

双方恶战一天,到了傍晚魏军退走。

韦睿大营关乎大桥安危,元英不会就此罢手。半夜,当一部分梁军开始休息的时候,大批魏军再次进攻。漫天箭雨从天而降。梁兵们慌乱起来。

韦睿登上城墙,大声呵斥士兵,士兵们听到主将的声音开始镇定下来,各司其职,顽强抵抗。

由于魏军的箭雨过于密集,韦睿的儿子请韦睿下来避箭。韦睿不为所动,负手立在城墙之上。

指挥官是军队的灵魂,你在最前线,士气必定高涨。

“不畏萧娘与吕老,但畏合肥有韦虎”想起来这首魏人谱写的战歌,鲜卑人的豪气在韦虎面前荡然无存。

韦睿大营屹立不倒,元英失去了胜利的信念,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和韦睿预言的一样。

春汛到来,波涛汹涌,曹景宗率军乘小船攻桥,魏军泡在水里无还手之力,跨淮大桥就这样被一把火给烧了。

冯道根率领敢死队破除障碍,统领楼船烧了魏军大营,魏军大乱。

魏军将士弃甲投水、淹死十万余人。

韦睿、曹景宗乘胜追击,斩杀魏军十万人,生擒五万余人,尸体延绵百里。


曹景宗

4.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歼灭敌军近30万人,这是自淝水之战后,南朝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魏军主力尽灭,梁军一举收复了整个淮河、豫南防线。

战争结束,最高兴、最激动的不是萧衍,也不是立了大功的韦睿、曹景宗。

最高兴的是钟离守将——昌义之。

得胜后,昌义之喜不自禁,激动的说不出来话,半天,仰望苍穹,大喊:我特么活下来了!重生了!

昌义之大开城门,迎接钟离大战的两大功臣。一手拉着曹景宗,一手拉着韦睿,来到官衙,设下赌局。自己取出二十万钱作为赔资。

掷骰子,一局定输赢,昌义之大方,只有阎王殿里爬出来的人,才知道钱是身外之物。

曹景宗先掷,三个六、两个五,甭提多高兴,八九不离十,赢定了。

韦睿随手一扔,五个六,掷出了满堂彩!不等众人惊呼,韦睿极快的反转了一枚骰子,反成的四个六、一个一。说了一句:怪事。

曹景宗也不跟他客气,抱起二十万钱就颠颠的赶回大营。各路将领都在军营里写捷报,选军中最快的马,报往南京。

萧衍看着一封又一封汇报钟离大捷的奏章,喜形于色,唯独没有发现韦睿的报捷书。

第二天,韦睿的捷报才送到,他是最后一位,萧衍什么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朝廷大封有功之臣,曹景宗封公爵、韦睿封侯爵,其余诸将各有封赏。讲起来,韦睿功大于曹景宗,但封赏不如曹景宗。

世上的事儿有时候就这样,淘气的孩子多吃糖。


昌义之

梁军凯旋,萧衍在华光殿大宴群臣,庆祝战功。

萧衍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朝臣多才子。众人喝到尽兴之处,萧衍下诏连句赋诗,让沈约负责分配韵字(就是沈腰潘鬓消磨,竟陵八友那个沈约)。

众人分完了,曹景宗没分到,大为不满!今天谁是主角啊?怎么搞得?于是站起来大大咧咧的说:我要作诗!

萧衍笑了,摆摆手“坐下坐下,卿技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在乎一首诗呢?”

知道你识字不多,一个武夫,做哪门子诗啊?别丢人了。

曹景宗呢,这人好面子,他识字不多,有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宁愿自己创造一个新的出来,也不去问别人。

曹景宗不行,就要这面儿,给不给!

沈约很难堪,诗韵发的差不多了,简单的都发给水平一般的人了,只剩下“竟、病”两个字,这是险韵,是沈约留给自己的,自己是大诗人嘛。

既然非要丢丑,沈约想那成全你吧!

曹景宗听闻诗韵,略一思索,挥毫泼墨,赋出一首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竟。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曹景宗大声朗诵,此诗一出,震惊四座。诗句阳刚壮美、气魄雄浑。在南朝婉约文风中,很是难得,文人们自叹不如,萧衍叹息不已,让史官将这首诗记入国史。

公元508年,钟离大战后的第二年,志得意满、自诩为霍去病的曹景宗病逝。

元英虽然后来再度被启用,南征北战,镇压叛乱。但是钟离大战的耻辱一直困扰着这位名将。与曹景宗同一年,元英抑郁而终。

曹景宗、元英不在了,萧衍的路还长着呢。

自从钟离大战后,北魏中央开始衰落,英雄四起,同是也成就了陈庆之的威名。

而萧衍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徒,信奉佛教,规定和尚戒荤腥、戒女色,就是萧衍尊崇佛教,开始规定的。

萧衍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见过佛教达摩祖师的皇帝,他们的一番对话,揭穿了萧衍尊崇佛教背后的目的,

下次,我们来好好聊一聊,梅长苏的原型陈庆之,以及萧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

(本文作者梁智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梁儒将 韦叡
南北朝名将系列:比陈庆之还厉害!北魏畏之如虎,坐骑非同一般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投巨资装备了一支号称百年未见的最强大的军队,并任命他的亲弟弟临川王萧宏为统帅。
敕勒悲歌 第03集 江南“韦虎”
《南北朝九史》笔记 8 萧梁(一)
钟离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