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伯温的爵位分析(下)刘伯温的离世之谜与诚意爵位的延续

刘伯温之死

洪武八年正月下旬,刘基突感身体不适,头晕得几乎不能站立。消息传到宫里,朱元璋派左丞相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探望并抓药煎服,服药后刘伯温腹部如有坠石,痛到无法平躺。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并告知太祖,用了胡惟庸之药后反而病情更加严重。 朱元璋只是安慰了他几句后,就让刘伯温回去静养。

三月下旬,刘伯温身体情况极度恶化,叶落归根,朱元璋遣人送刘基返乡。回家后不久,洪武八年农历四月十六,刘基病逝于青田故里,享年六十五岁。

还有一种说法说,当年刘伯温服用胡惟庸所带御医开的药方后,身体不豫。他感觉命不久矣。于是来到京城觐见朱元璋揭穿胡惟庸的阴谋,朱元璋冷漠的回答让刘伯温明白这是皇帝的安排,刘伯温很寒心,回家不久拒绝再吃汤药,含恨而死。

很可能没有杀害刘基“凶手”。

关于刘基的死因,朱元璋洪武朝中后期召见刘伯温次子刘璟时曾多次提及,他父亲刘基和其长兄刘琏是死于胡惟庸毒害,话语皆出自太祖之口,也没有找翰林代笔写成谕旨,朱元璋也没有以“朕”自居,反应了朱元璋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语言风格,读起来很有意思。

洪武皇帝与刘璟口述: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在奉天门召见刘伯温次子刘璟时说:

我也常念他刘伯温,他在这里时满朝都是(胡)党,只是他一个不从。他吃他每(们)蛊(毒)了,他大的儿子也利害不从,他也吃他每(们)害了。这起反臣都乞我废了,坟墓发掘了。


洪武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朱元璋武英殿召见刘璟,再次提到了他父亲刘伯温:

“刘伯温是个好秀才,吃胡陈蛊了,那胡家吃我杀得光光的了(原文)。你每回去行着好勾,当休污了父亲的好名,你休道父亲吃他每(们)蛊(毒)了,他只是有分晓的。他每便忌着他(胡党忌惮刘伯温),若是那等无分晓的呵(若是刘伯温不明事理,同流合污),他每也不忌他里(胡党还不忌惮他呢。到如今,我朝廷是有分晓在,终不亏他的好名,你每大的教着那小(父兄教导子弟)的,学着父亲每行去。

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在奉天门召见刘璟时,对他满怀深情说了这么一段话:

(当年)我到婺州时,得了处州,他(刘伯温)那里东边有方谷珍,南边有陈友谅,西边有张家,刘伯温那时挺身来随着我,他的天文别人看不着,他只把秀才的理来断到强(原文),如他那等,鄱阳湖里到处厮杀,他都有功。

后来胡家结党,他吃他下了蛊(毒),只见一日来和我说,(刘伯温说)上位,臣如今肚内一块硬结,怛谅着不好。我着人送他回去家里,死了,后来宣得他儿子(刘琏)来问,说道胀起来紧紧的,后来泻得鳖鳖的,却死了,这正是着了蛊!”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奉天门左暖房内当着刘璟对众臣说:“刘伯温他父子两人都吃那歹臣每害,我只道他老病,原来吃蛊了”。

朱元璋从洪武二十年到洪武二十三年,年年召见刘璟,并留他在京过年,赏赐银两,随班上朝,还安排他做了合门使。他只要见到刘璟,必然提及刘伯温是胡惟庸毒害致死的。

朱元璋不会杀害刘伯温的原因:

其一是,刘基去世是在洪武八年,时间不符合洪武朝大杀功臣的两大时间节点:

一次是因为相权过重引发的胡惟庸案,从洪武十三年开始,历时十余年,被杀者多达三万余人,最终废中书省,永不再设立丞相。

另一次是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因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立长孙朱允炆为太孙。为防止将来骄兵悍将造反,朱元璋提前剪除威胁,从而引发了蓝玉大案,明朝开国功臣武将几乎被屠戮殆尽,被杀者达一万七千人,发配戍边者不计其数。

其二是,朱元璋虽说对刘伯温高傲和拒绝感到失望,但不至于痛下杀手,毕竟洪武八年时刘伯温已经六十四岁了,身体如风前烛、雨中灯。朱元璋还不时地派人去”探望“一下,否则也不会提前知道刘伯温的身体有恙,并派胡惟庸带去医药治疗。

而且刘伯温的长子刘琏,一直在朝为官,即使刘伯温去世后,朱元璋还一直提拔他的两个儿子刘琏和刘璟,欲”大用之“。洪武十一年更是钦定刘琏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官居从三品。以朱元璋冷血的性格,“杀其父而重用其子”不符合他的逻辑。

其三,朱元璋得知刘基患重病,为什么派胡惟庸带着医生和药品去给刘伯温治病?不动声色地搞死刘伯温,锦衣卫有一百种方法,何必这么大张旗鼓地让一个中书省左丞相去干这种事?而且刘基从洪武四年就致仕修养了,一直老老实实呆在京城,何必非要等到洪武八年才杀他?杀他这样一个被朝廷淮西党排斥的“孤家寡人”,且政治生命已经完结的老人的必要性是什么?

胡惟庸似乎也不是杀刘基”凶手“。

胡惟庸确实恨刘基,因为刘基曾明确反对他接替李善长担任丞相之职。但到了洪武八年,刘基已经告老回乡四年了,胡惟庸也担任中书省(来去是梦)左丞相两年了,刘基不会给胡惟庸再带来多大威胁,胡惟庸非要把刘伯温毒死的动机是什么?

而且胡惟庸不可能不知道“瓜田李下”的典故,朱元璋的旨意是派他去,他避嫌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去傻到让全天下人都去怀疑自己杀了刘伯温?

所以当时的情况很可能是,诚意伯刘伯温病情发展的速度很快,又正好赶上胡惟庸被朱元璋派去送药,服用后发现自己的病情更加恶化了,使他怀疑是胡惟庸给自己下了毒,所以他用尽全力到朱元璋面前含蓄的告了胡惟庸一状。

而朱元璋轻描淡写地安慰刘伯温几句,是因为朱元璋根本就不相信胡惟庸敢这么干,更不相信被自己派去为刘伯温治病的大明丞相会傻到去干下毒这种勾当。

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逆大案爆发,一方面朱元璋太需要杀胡惟庸的理由了。(成败皆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抹去自己的嫌疑,并为当年自己面对刘基的诉求时冷漠的态度找个台阶下,从而认定为是“毒死”刘伯温的是胡惟庸。

当然,这只是个人一种逻辑上的推测,不能代笔真实的历史。


刘伯温长子刘琏之死

刘基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皆是继妻陈氏所生(原妻表妹富氏无出)。刘伯温在朝任御史中丞时,刘琏与刘璟常侍父入朝。太祖夸赞刘伯温二子曰:阿琏明秀,阿璟凝重,伯温有子矣。”

刘琏,性格温文尔雅,诚实本分,而且文学造诣很高。洪武十一年被朱元璋由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钦定升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绩阶至中奉大夫,官居从三品。洪武十二年,刘琏在江西被胡惟庸胁迫致死,年三十二岁。关于刘琏之死,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被逼跳井而死,一种是被胡惟庸毒死然后扔到井里。

关于刘琏之死,朱元璋曾对刘伯温次子刘璟说:“刘伯温在这里(朝廷)时,胡家(胡惟庸)结党。你父兄做一世好人,都停停当当(很安逸)的了。你父亲吃胡家下了蛊药,哥也吃(原文),他(胡惟庸)害了你老子。(你)虽然吃些苦么,你如今恰光荣”。

刘琏之死,胡惟庸是铁定跑不了关系的。

刘伯温次子,建文忠臣刘璟

刘璟少年聪慧,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事。父兄相继去世(被害)后,只剩刘璟与两个妹妹(刘基两女,三房章氏所生),虽然年青,但朱元璋很是器重他。

浙江叶丁香叛乱朝廷,朱元璋命延安侯唐胜宗提兵讨伐,战法和决策就出自随军的刘璟。朱元璋高兴地说:“璟真伯温子也,朕将大授,顾年少姑缓之,不虞速树”(还要历练)。

刘璟长得“伟貌丰髯,论说英侃,帝爱之”。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四日,在奉天门左暖房召见刘璟时,朱元璋对他说:“你如今休去(别回老家了),我也与你个小职名儿。与朝廷办些事,只着报喜的家人,稍著书子去着,他每来我考宋制除,尔做合门使,夜来翰林院考了,这衙门正似如今仪礼司一般,不着你管仪礼司事,只要跟着驾,但是我在处,尔便有着传旨意,发放事呵!我如今着你叔侄(刘璟和刘琏之子刘廌)两个都回家去走一遭,把你老子祭一祭,祖公都祭一祭,便来二十六日谢恩。

返回朝廷后,刘璟被授予正六品合门使,官小权大,专门负责朝会仪礼,司立于百官之上。赐第马、衣带、金书,并授予“除奸敌侫”四字铁简(原文简),百官敢有不法,持此简纠正。上朝时,刘璟持简立于朝堂之上。

后来,有个姓袁的都御史忤逆旨意,刘璟当殿以简击其项,朱元璋曰:“正当如此”!看到朱元璋为刘璟助威,于是满朝官员皆畏惧刘璟。

太祖十九子谷王朱橞十三岁时准备(成败皆空)就藩宣府,需要有一位忠勇敢直者辅佐幼藩,朱元璋就选定刘璟担任谷王府长史(正二品),并敕命其提调肃、辽、庆、宁、燕等王府事,权力相当大。

刘璟任谷王府长史后,修缮城池,厉兵秣马,让胡人不敢进犯。洪武癸酉,六塞王府羊马牛畜数目缺失,朱元璋大怒,肃、辽、庆、宁、燕五王府的官属被连坐处罚,唯独谷王府因刘璟为长史,才免于处罚。

刘璟每年要巡视六府,到达燕王府时,朱棣一直觉得刘璟偏谷王,便问刘璟:先生独不少让我耶?刘璟正色曰:“臣可让处则让,不可让处不敢让”!一句话把朱棣噎得半死。

靖难之役时,曹国公李景隆不听刘璟之策以致大败。大雪之夜,刘璟骑马渡卢沟河去搬兵救援,冰面开裂,马入水被溺毙,刘璟上岸后,浮冰踏雪一路走到良乡,脚趾都被冻裂了。第二天瘸着腿又步行三十里往涿州走。刘璟的儿子刘貘从大同(来去是梦)赶来寻找父亲,指挥使陈玉告诉他刘璟往涿州方向去了,这才找到了还在步行的刘璟。

建文二年春二月,刘璟在军中得了重病,谷王遣使到军前召刘璟回宣府,而刘璟却谢绝了谷王,请求回乡养病。康复之后,他来到京师觐见建文皇帝,建文皇帝并不准备再重用刘璟,命他回乡待命,自此刘璟闭门读书,默观天下动静。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进入南京,称帝改元。永乐皇帝朱棣希望刘璟能来京辅佐自己,但刘璟称病辞见。朱棣命人将刘璟抓捕进京,强行授予他官职(来去是梦)。刘璟坚辞不受,而且他对朱棣不称陛下,还是以燕王殿下称呼。朱棣大怒,将刘璟下狱,结果一日不到,刘璟便用自己的辫发做吊绳,自缢而死。直到嘉靖乙酉年,刘璟才被立像配享诚意伯之庙(永嘉郡祠)。

第二代诚意伯刘廌

在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接见刘璟时,太祖朱元璋实际上是想将诚意伯的爵位授予他。

太祖当着群臣说:他(刘伯温)大儿子(刘琏)在江西也吃他(胡惟庸)药杀了,如今把尔袭了老子爵,与他五百担俸。”

大家都正等着刘璟谢恩时,刘璟的回答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外。

刘璟大声回奏:臣出力气,事尽死,向前报本欲在袭封伯爵的事,哥哥(刘琏)有儿子在”。他毫不为己的将诚意伯的爵位留给了他的侄子,也就是刘伯温的长子长孙刘廌。

朱元璋大感震撼,激动地对群臣曰:他(刘璟)终是秀才,人家孩儿知理,熟大功,爵让与哥的儿子,好呵!当宣刘廌进见袭爵”(原文)。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十月二十七日,二十九岁(约)的刘廌入朝觐见,被朱元璋下旨恩袭(诚意伯本不世袭)诚意伯爵位。

刘廌袭封诚意伯诰劵

皇帝制曰:昔者,皇元运末,豪雄鼎峙,海内瓜分,当是时士夫之众,数莫知其几然,而泛泛从人者亦何量哉。所以曩古贤智之人,务必择人而树,以善天下奠安万民,士岂易从人而轻灭姓氏者耶。所以当不可从之时,虽死士节亦也不移,何为若是噫是唯死也名彰矣。朕曩与群雄并驱数年之间,异声教而擅烝民者不可胜数,熟辨真伪者谁。尔刘廌祖父诚意伯刘基,乃栝苍之士。居勍敌之陲,迩山贼之寨,间道兼程,星驰来附。陈朕历数之有在议戡定之机,措安黎庶之道,其为人也士气凛然,奸邪莫可犯,所以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欤初授伯爵以终身,因节弗移今,特以前爵,授尔廌为诚意伯,增禄二百六十石,共食禄五百石。子孙世袭,朕与尔誓,若有非为除谋逆不宥,其余杂犯死罪免尔一死,以报尔祖父之功尔其敬哉。

自此诚意伯的爵位成为世袭爵位,岁禄五百石,并赐铁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刘廌因“坐事贬秩归里”,他被革去诚意伯的爵位,在西鸡山下盖房,名为“盘谷”。并在此著书立说,著有《盘谷集》十卷、《盘谷唱和集》二卷,并将祖父刘伯温的事迹写成了《翊运录》,洪武三十年年底(1397年),被谴戍甘肃。太祖去世后,赦还回籍。建文及永乐两朝皆欲用之,但刘廌早已厌倦了政治,以奉亲守墓为由,拒绝了邀请,以山水、诗书结伴终生。

刘廌去世后,因“太宗文皇帝北征沙漠,定鼎燕都,而廌子孙幼弱,不能赴阙,伯爵遂停。至景泰年间刘伯温七世孙刘禄授翰林院五经愽士,弘治年间九世孙刘瑜授处州卫指挥使。”

直到明嘉靖朝,贵州清吏司主事李瑜于嘉靖十年三月十九日奏请朝廷(成败皆空)“崇元勋以正祀典”,商议袭封诚意伯爵位。经过朝议与世宗嘉靖皇帝的恩准,诚意伯爵位由刘伯温九世孙(处州卫指挥使)刘瑜袭封。

嘉靖十年三月二十九日,大明开国功臣刘基也终于配享太庙,嘉靖帝下旨将“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谥文成、护军、诚意伯”牌位捧赴太庙庑殿,列于六王之下奉安。

嘉靖十二年正月正式命刘瑜袭封诚意伯,妻徐氏封夫人。

袭封诚意伯并夫人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基启运人臣竭佐命之忠,崇德报功国家隆延世之赏,实惟公议。匪出私恩,咨尔浙江处州卫指挥使刘瑜,乃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赠太师谥文成刘基九世孙。粤尔先人,辅我圣祖运筹帷幄,迅扫胡元乾坤再清,纲常复正功业勒诸,鼎彝文章传于海宇。初封伯爵,用报元勋,中遇多虞久停承袭。顷因廷议,遂兴继绝之思。

简在朕心。特复象贤之举,惟尔夙承家学,绰有祖风眷兹后裔之良。宜食前人之报,今特命尔袭封开或翊运守正文臣承袭于戏。懋赏懋已订山河之誓,世臣世美毋忘忠孝之箴。尚与国以同休,庶垂名于不坠钦哉。

封诚意伯夫人吴氏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朝廷录翊运之功,举推恩之典,爵命既颁乎茅土封章必及于闺门礼备情文章关风化,尔吴氏乃诚意伯刘瑜之妻,出自名家,嫔于世冑,恪勤主馈,曾无自遂之心。顺正承夫,每有相成之益。爰因夫贵,特锡褒章,兹特封为伯夫人,尚敦儆戒之心,祗服休喜之命。

嘉靖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

诚意伯刘瑜谢恩表(礼部尚书夏言撰)

诚意伯臣刘瑜,伏蒙皇上深惟。创业之难,追念先臣与有赞襄之力,行取臣瑜,赐袭伯爵。

臣瑜诚惶诚恐,稽首顿有伏。念先臣刘基,放迹江湖识真主于未遇,决机帷幄翊丕运于方开,言听计从,功成身退。既投簪于绿野,实追轨乎赤松。进爵伯封锡名诚意,允儒臣之极卓哉。

圣祖之知故在军则称之曰子房,其命词至比之为诸葛。始终完节,上下交孚,厚泽深仁赏巳延于来世,功微祚薄禄宜夺于后人。偶尘丹书铁劵之盟,久谢金蝉玉貂之贲,于兹九世迨越百年过。

蒙敬皇之茂恩,授以指挥之世,袭据分亦己足矣。于他复何望哉,讵烦廷论之上,陈仰荷圣恩之误及式逢,今日再沐休光,召自青田递宠沾于七命,瞻依紫禁极荣被于万分。蔼枯枿之再春,然死灰而复炽,恭惟皇帝陛下(成败皆空),一德格天,百灵效顺,制作比隆于三代,礼乐必兴于百年。舞干羽以格有□谦,兹受益听鼓鼙而思将帅安,不忘危悯翊运之功臣。念承家之末裔,悉为录用特示表扬,光昭带砺于山河,直拔涂泥于霄汉,兴灭国继绝世庶,几存召伯之甘棠。

正祀典崇元勋,奚止念郑公之故笏臣敢不笃先人烈冀免诮于弓裘,为邦家光誓捐躯于介冑,伏愿始终典于学,益充尧舜之资,左右惟其人懋建唐虞之治。本支百世永歌穆穆皇皇,胡越一家乐覩熙熙皞皞。臣无任瞻天仰圣激功,恐惧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第四代诚意伯刘世延

刘瑜去世后,他的孙子刘世延袭爵。嘉靖末年,南京振武营发生兵变,刘世延掌右军都督府事,抚定之。万历年间,刘世延恣横妄为,隐瞒军情政事。于万历三十四年,坐罪论死。

第五代诚意伯刘荩臣

刘荩臣,刘世延之孙,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袭爵,碌碌无为,于天启二年(1621年)去世。

第六代诚意伯刘孔昭

刘孔昭,刘荩臣之子,天启三年(1623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任武操。明亡后,受马士英贿赂,支持拥立王朱由崧为帝,与马士英、大铖一党,倾朝野。清兵南京时,逃至太平,乘隙海,举兵抗清。顺治十一年(1654)随张名振攻入镇江,后遇风浪,死于海上。

大明诚意伯之爵位就此断绝。

刘伯温后代

据网上统计,诚意伯刘伯温的后人遍及国内外,共有六万余人,以温州刘系最大,有2万多人,据说每年到永嘉祭祖的后裔达四五千人,后人亦是中人才辈出。

总结,大明诚意伯刘基

后人对刘基的评价是不同的,民间百姓视其为神人。刘基为道,姚广孝为僧,一道一僧通阴阳,识五行,有未卜先知之神通,一个助洪武靖外难,一个助永乐靖内难,辅助两代帝王弓马得天下。

民间更有谚语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到:“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节,建竖伟然,洵不负弓旌之德意矣。”

刘伯温文韬武略,运筹帷幄,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但同时也固执高傲。

他既不畏权贵,威武不能屈,但也不善变通,因此与同僚和上级(皇帝)关系并不融洽,他既不愿意趋炎附势于淮西勋贵妥协,也不愿背离自己的初衷而臣服皇权(来去是梦),却又因各种困难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能选择弃官而去,负气告老还乡。所以在朱元璋眼中刘伯温是个不世之能臣,但他却不是个顺从自己的忠臣。

明代开国,刘基的功劳在文臣中数一数二,但诚意伯的爵位和俸禄在功臣中又是倒数第一,这不得不感叹太祖朱元璋对刘基的不公。也许明史大家王世贞对刘基的评价比较中肯:“人们将刘基比作张良,刘基在谋略上确实不逊于张良,但说到做官或不做官的气节,却差得远了”

大明诚意伯刘基的事迹也给了后人一个警示:情商(如汤和)高了没敌人,智商(如刘基)高了没朋友,情智双高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本文一家之谈,博君一笑耳。

(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伯温在临死之前说出了几句神秘预言,准确预测了他子孙的命运!
朱元璋封爵150人,李善长被封为国公,为何只封刘伯温伯爵
明」刘伯温究竟是怎么死的?罪魁祸首是胡惟庸还是朱元璋?
徐达刘伯温是铁哥们 谁知百年后子孙却个个反目成仇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王佐之术,那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如何?
刘伯温有后代吗 刘伯温的后人今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