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清十二铁帽子王之四,横扫湖广,正红首族-清.多罗顺承郡王系

多罗顺承郡王

多罗顺承郡王一支作为礼王的支脉,和他的大宗--礼亲王一脉保持相同的旗籍,均在正红旗。但是由于其作为入八分的王公,不与礼王拥有共同的佐领,这使得顺承郡王一系虽然出自礼王一脉,但有相当的独立性,可以视为独立的支脉。从细分上来讲,代善礼亲王后世子孙(七子满达海继承巽亲王)一脉属于正红旗宗室第四族,而顺承郡王一脉属于正红旗头族。(大哥岳託为克勤郡王镶红旗主,二哥硕託治罪处死,萨哈廉未出旗),同为正红旗的代表。

第一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1619-1652),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他在清朝入关后,受命为平南大将军,在攻打南明政权和李自成余部的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封多罗顺承郡王。

勒克德浑的顺承郡王爵为什么被确定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这应从他的父亲萨哈廉(萨哈璘)1604-1636)说起::

代善出类拔萃的几个儿子多短命,岁数不大便离世,长子岳託41岁,第三子萨哈廉33岁,第四子瓦克达47岁,第七子满达海31岁。代善的三子萨哈廉虽过早殒落,却和他的哥哥岳託一样已是清初政坛上一颗跟的明星。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辽东,是和硕礼亲王代善的第三子萨哈廉呱呱落地,关外当时是未经开化之地,一般的阿哥在成长的道路上深受尚武精神的影响,都争当巴图鲁,只知弓马杀伐,学习文化机会很少,其中有学问有思想的爱新觉罗子弟更是风毛麟角。

萨哈廉就是其中的“另类”,清朝官书中记载萨哈廉通晓满,蒙,汉文字,思路敏捷,出口成章,善于思考,文笔也很好。但至于他的师傅是谁无从得知,可能是他自幼不满足于舞枪弄棒,骑马射箭,虚心向学。文武双全的萨哈廉很快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年仅十八岁的萨哈廉就因军功被封为台吉,站在父亲代善的身后列席参与政事。

努尔哈赤天命六年,在上文书介绍过努尔哈赤率领萨哈廉的叔叔多尔衮和他的哥哥岳託等人攻打沈阳城,就在兵力装备处于弱势的八旗军刚刚战胜大明沈阳守将尤世功,于世贤和各方支援的七万明军,开始进军辽阳城之时,一直与后金互有征战的蒙古察哈尔部大汗(蒙古最后一位汗)林丹汗巴丹图尔得到了这个情报, 命令蒙古左翼三万户锡尔呼纳克杜陵等人率两千蒙古骑兵偷袭刚刚被后金攻下沈阳城,此时沈阳城防守很空虚,八旗主力大军全力正向辽阳进发,城中只有很少的部队守卫。 蒙古的轻骑兵旋风般的突然出现在沈阳城下,与守城的后金军发生激烈战斗,守军本就人少再加之刚刚结束前一场攻城大战很快便落入下风。这时萨哈廉闻讯快速率领骑兵支援,蒙古骑兵担心腹背受敌,慌忙撤退。

因为后金汗室与蒙古察哈尔部的敌人科尔沁部一直联姻并盟誓,努尔哈赤,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等人都娶过科尔沁部的公主,大家熟知的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同样后金的很多公主格格也嫁到科尔沁部,努尔哈赤拉拢科尔沁部的做法引起了察哈尔部林丹汗的不满,他下令攻打沈阳失败后,转而和明朝合作,不久后就转向攻击与后金联姻交好的科尔沁部。

天命十年(1625年)十一月,林丹汗亲自率领内喀尔喀骑兵,前往科尔沁奥巴洪台吉所在地格勒珠尔根城,围城问罪。努尔哈赤命贝勒萨哈廉率领5000名精锐骑兵(主要是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由农安塔前来援助奥巴,迫使林丹汗撤兵,并使喀尔喀一些部众归顺后金。

一年后本来已经投降后金的蒙古喀尔喀巴林部背弃了盟约,转而与明朝联合,这让太祖努尔哈赤大为震怒,亲率八路大军兴师问罪,萨哈廉随父征战,大军斩杀了该部首领囊努克,并掠夺了畜产,巴林部剩下的人一部分逃回了科尔沁草原深处,大部分人选择归顺了努尔哈赤。后金则对蒙古继续用兵。同年十一月,后金以札鲁特部台吉鄂尔齐图等阻止前往科尔沁的后金使臣为借口,由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和萨哈廉,率领万余兵马攻打左翼札鲁特部,俘虏了巴林部巴克为首的14个台吉及人畜。其中萨哈廉作战英勇,履历战功被封为贝勒。

努尔哈赤去世后,他和哥哥岳託劝父亲大贝勒代善支持四贝勒皇太极,父子三人对皇太极继位为汗建有拥立之功,皇太极即位后,对代善一门很是重视,这其中就包括萨哈廉。 而萨哈廉也对皇太极这位叔叔忠心耿耿,誓死效命。据《清史稿》记载:

天聪元年,皇太极率军伐明,以巴雅喇精骑为前队。过大凌河到锦州时明军败走,萨哈廉带伤“邀击歼之”。

“复率偏师塔山粮运,败明兵二万人” “攻宁远,击明总兵满桂,萨哈廉力战,被创(再次受伤)。”

天聪三年萨哈廉与岳託兄弟俩攻克遵化,兵峰直逼北京。

“十二月,萨哈廉略通州,焚其舟,次张家湾。复围永平,克香河。”

天聪四年,“永平既下,萨哈廉与济尔哈朗驻守。永平人李春旺言将屠城,斩以徇。”(这二货扬言要屠永平城,被萨哈廉斩杀)

贝勒阿敏赶来替换受伤的萨哈廉之时,他已经招降了迁安、滦州、建昌、台头营、鞍山堡等地,并击退了前来增援滦州的明军,可谓是功勋赫赫。

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命诸贝勒上疏之言时政,萨哈廉提出“图治之道,在乎用人,君主应该分辨人的正邪,臣下才能崇尚自己的名节,您应该任用有能力的人,不要顾忌出身(满汉)。这样在您率军出征之时,朝廷就可以按照您的方略运行。您在选择将帅的时候,要给他们权利,并赐予兵符,如有违抗或阻碍军令的,军法从事。他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满洲贵族中有许多无能之辈身居高位,且八旗旗主分权,与大汗权力相矛盾,主张改变所用大臣“未必尽得其人”和八旗各行其政的局面。

当时的八旗的八家大贵族(八和硕贝勒)牢牢控制本旗,彼此则分庭抗礼。在军事活动中八旗出兵各自摊派,军政大计由参战诸贝勒集议而定,不设统帅。这种局面造成的消极影响随处可见。比如天聪五年攻打明军固守的大凌河城,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发生激烈冲突,甚至拔刀相向的原因就是,他抱怨皇太极处事不公,每次军事活动,抽调他的兵力都比其他旗多。由于各旗利益不同,危难关头甚至见死不救。再比如天聪四年,明军进攻二贝勒阿敏驻守的永平等四城。明军兵抵滦州城,连攻三昼夜,城池危在旦夕。阿敏以守城兵无本旗的人,安坐永平不发兵往救。结果四城尽失,伤亡惨重。皇太极在追究阿敏罪责时斥责说:“如果是他的镶蓝旗,即使是救援的人血肉之躯堆得像城墙一般高,他也会去救援。”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军权不统,八旗各自为战的结果。

“后金国之八旗及两大贝勒(即代善与莽古尔泰)如没有大汗的旨意,则其他人很难驾驭”。萨哈廉此话真正说到皇太极所担心的要害之处,他马上采纳萨哈廉的建议,行成了统兵制度,在后来的军事管理上,兵权归大汗(皇帝)统管,兵部直接听命于大汗,凡遇出征则重新授予主帅以军衔印绶,这种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末,对于突破八旗间旗与旗掣肘,意义重大。后来的大将军允禵,年羹尧,傅恒,海兰察,曾格林沁等等都是出征之前才授予军衔印绶,无战事兵权则交归兵部。在这件事上萨哈廉为大清在选拔人才和军事制度的建立上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

28岁的萨哈廉谋划深远,建议把选用人才提到治国的高度,在当时有特殊的意义。后金人口太少,人才有限,汉族中虽有大量优秀人才却长期受到压制,得不到任用,甚至沦为满人的奴仆。萨哈廉强调重视选拔汉族中的人才,这对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看来多读书有文化是件好事,这个建议被皇太极连连赞许。在之后初步设立的后金六部之中,萨哈廉被任命管理礼部,负责后金国之典章制度与外交往来事宜。他起草设定后金国的典章制度,而且还发挥他的语言特长,前往蒙古诸部宣示后金国诸项法律礼仪,或着处理国内汉官纠纷等。

在他生命的的最后五年里,作为一个礼部尚书,和济尔哈朗一起攻下来河套的地区的归化城,削弱了蒙古势力。同睿亲王多尔衮迎接降将尚可喜,率军攻克明山西得胜堡,攻代州崞县,并击败代州的明军,在大同与皇太极会师,而后又提出了后金的针对大明的下一步军事战略规划。

天聪九年(1635年),萨哈廉随多尔衮等得到了林丹汗之嫡子额哲的元传国玉玺,认为乃是承天启运的大吉之事,便与众贝勒大臣劝皇太极上尊号,即皇帝位,但皇太极却以大业未成,受尊号恐上天降罪为由而辞而不受。萨哈廉深知皇太极不称帝的本意是怕人心不服,在他劝说下,以代善为首的诸贝勒各自立誓,均表示诚心拥戴皇太极称帝,皇太极感动的称赞萨哈廉:“善,萨哈廉为朕谋,开陈及此,实获我心。诸贝勒应誓与否,尔掌礼部,可自主之。”翌日,萨哈璘集诸贝勒于朝,跪焚誓词。在此基础上,他主持制订了皇太板改元称帝的事宜,并以礼部贝勒的身份主持宣誓,后金改国号为清,皇太极由汗位而登帝位,首功当属萨哈廉。

正当萨哈廉踌躇满志,准备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抱负和才华时,却在崇德元年突然患病,从年初就开始卧床不起,皇太极遣人前往探视,并传谕说:“在众子弟中,能够理国家,提高朕的认识,并为朕极力争取的,只有你啊。”并对他的政绩给予了很高评价。萨哈廉对太宗言:“您大业将成,我却不能尽力国家,只能终日辗转在床,我深感遗憾”。皇太极闻言更感心痛,又说:“国家哪有专靠甲兵来治理的?一旦疆域扩大,大业得成,懂得治国之道的贤臣却过早死去。谁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呢?”同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极不顾诸王谏阻,又一次亲临探望萨哈廉。久病的萨哈廉已羸弱不能语,君臣对视而泣,片刻后萨哈廉病逝,时年33岁。皇太极为此非常伤心,辍朝三日以示悼,皇太极痛哭多次,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追封他为和硕颖亲王,谥号毅,是为颖毅亲王。

皇太极很久不能从萨哈廉之死的悲痛中恢复过来,思久伤神。传说有一天中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的翔凤楼上打了个瞌睡,梦见萨哈廉向他要牛,惊觉而醒,连忙命人查阅《大明会典》,得知书中写有“亲王没初祭用牛”的定例。清朝当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制度,遇事先要从明朝官书中寻找依据。皇太极认为祭祀萨哈廉时没有用牛,所以他给自己托梦,赶紧命礼部准备了一头黑牛,按照会典中的礼节举行祭肥。祭文写得很有意思:“大清皇帝圣旨颖亲王尔(你)身虽没,天性犹灵,托梦于朕,恳求牺牲。朕察古礼,王没(死)初祭果用牛。先因不知,故未用之。今既见梦,又合古礼,朕甚奇之,遣大臣宰牛往祭,以慰尔心。”可以看出皇太极一直很惦念这个聪慧英武的侄子。

萨哈廉生前只是郡王,死后被追封为和硕颖亲王,但并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他的次子勒克德浑承爵后降一等,被封为世龚罔替的郡王。

勒克德浑天聪三年(1619年)五月初五日生,生母嫡福晋乌拉那拉氏,是萨哈廉的第二个儿子,父子俩才相差十六岁,萨哈廉去世时勒克德浑已经十七岁了。勒克德浑自小就像父祖辈一样,在金戈铁马、连年征战的是岁月中脱颖而出,成为爱新觉罗氏家族新一代的军事贵族,他的前程就像新兴的大清一样充满了希望。可是,崇德九年皇太极去世后,却发生令他意想不到的政治打击。

他的亲二叔和亲大哥---代善的二儿子硕託(克勤郡王岳託的弟弟)和萨哈廉的长子阿达礼(勒克德浑的大哥)犯了大事:早年代善分家产时,因为更喜爱小老婆所生幼子,将富裕的属人都留给了幼子,却把贫困的属人分给岳託和硕託。两人不满父亲对自己的虐待,曾密谋投明,事情败露后,父亲代善企图杀死二子,被查明真相的努尔哈赤制止,硕託后来累积军功封为贝勒。但在天聪四年,硕託随叔父阿敏放弃永宁等城大败而归,被革去贝勒,褫夺所属人口。

但硕託远远没有他大哥岳託的城府,也没有三弟萨哈廉的智慧,第二年参加围攻大凌河城的战役,他奋勇作战,激战中连伤腿、手,挽回了一些声誉,被封为固山贝子。但此后,他就霉运不断,不是僭越,就是离城久驻,要不就是遣卒私归,虽有战功但屡次论罪受罚。有一次,皇太极又被他气得要死,警告说:“你的罪太多了!朕屡次宽恕你,你屡次重犯,就好像与自己无关。以后你再犯事,直接交付法司处置,不再宽恕!”降为辅国公,皇太极生前,硕託虽屡次获罪,但对他总还是网开一面。谁曾想,皇太极一死,硕託就和侄子阿达礼走在一起,又开始疯折腾。

此时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刚刚放下争斗,双方妥协拥立小福临成为顺治皇帝,但诸王公贝勒人心还未定,铁了心支持多尔衮的硕託和阿礼达上蹿下跳的搞“多尔衮称帝大串联”,一会跑到多尔衮的睿亲王府“表忠心”,一会又跑到老爹代善的礼亲王府做说客。看没人理他们,就又跑到豫亲王府找多铎,豫亲王直接来了个闭门不见,他们又跑回礼亲王府找他老爹,代善很生气的说:“你们俩就作吧,再这么胡闹下去早晚出事”。结果两人硕託和阿礼达竟然拂袖而去,凉风之中气的代善直哆嗦。

代善索性亲自供诉出了儿子和孙子的阴谋,并逮捕交给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则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和豪格刚刚妥协,这两个烫手的山芋闹事也是真是会挑时候,两人审讯结束后直接办了个扰乱国政,企图谋反的罪名,被依罪夺爵处死。

此时,年少勒克德浑居功至伟的父亲萨哈廉早已人走茶凉,小小年纪的他受到了大哥阿礼达牵连,被废去了贵族的身份,贬为庶人。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此时已掌大权的多尔衮想起了萨哈廉的战功和阿礼达当初因支持自己而丧命的旧情,于是恢复了勒克德浑的皇族身份,册封他为多罗贝勒。顺治五年,豫亲王多铎统军南下,进攻南明,横扫湖广,占领江南。多尔衮命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接替多铎镇守南京,在征战中,勒克德浑显示出了出色的军事才华,逐渐成为满洲贵族的英雄。

当时,南明政权虽岌岌可危,可反清的势力仍然战斗不止,浙东的明朝旧臣,拥立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并逐渐控制了钱塘江以南的浙江全境,在还沿江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阻止清军南下,马士英和方国安率军渡过钱塘江,兵临杭州城。

勒克德浑急忙调兵支援杭州,清军锐不可当,击败马士英和方国安部。之后二将又率兵渡江,被勒克德浑的副将梅勒额真济席哈击败,江中溺死很多人。顺治三年正月,进攻湖广,连克武昌,临湘,岳州,石首,并击败了渡江攻击荆州之敌,后来率军攻安远、南漳、喜峰山、关王岭,下襄阳,彝陵。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兵攻取湘潭,擒何腾蛟,移师入广西,又攻破全州,永安关,道州。顺治七年,班师归还。顺治帝赐金五十两,银五千两。顺治八年,名勒克德浑主管刑部,在此之前他进封顺承郡王,并世袭罔替,以战功被封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顺治九年三月,没想到不满三十四岁的勒克德浑黯然离世。康熙十年,追谥“恭惠”。是为顺承恭惠郡王从勒克德浑短暂的一生来看,虽然也曾建功立业,但也不可否认他与其他几家铁帽子王从龙于关外相比稍微逊色,他主要的战功集中在入关之后,平定南方。如果他的父亲萨哈廉以关外之功的传下来的颖亲王爵位再加上他的平南之功,就可以和其他铁帽子亲王平起平坐了。

这就是顺承郡王一系不是太出名和缺乏历史记载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关于勒克德浑顺承郡王一系的后辈子孙中,没有杰出的人才,历代顺承郡王除一两个外多以文职出现,虽然后代都挂上如鸟枪管理大臣、阅兵大臣等头衔,可从来没有人进入过朝廷的中枢,甚至连清中期以后恩封的四个铁帽子王都比他们要显赫得多。这也是顺承郡王一脉声名不显的主要原因。

勒克德浑有四子,长子哈尔哈无嗣,次子萨喇为庶出,后代闲散。爵位由第四子勒尔锦继承,但勒尔锦后被革爵,勒尔锦第三子勒尔贝、第四子延奇、第七子充保先后袭爵,分别以5岁、7岁、14岁早夭,只得由勒尔锦第五子穆布巴继承,后又革爵。最终爵位给了勒克德浑的第三子诺布罗一脉承袭。

1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2顺承郡王勒尔锦(后因罪革爵);3顺承郡王勒尔贝,早夭无谥;4顺承郡王延奇,早夭无谥;5顺承郡王充保,早夭无谥;6顺承郡王布穆巴(后因罪革爵);7顺承忠郡王诺罗布;8顺承郡王锡保(后因罪革爵);9顺承恪郡王熙良;10顺承恭郡王泰斐英阿;11顺承慎郡王恒昌;12顺承简郡王伦柱;13顺承勤郡王春山;14顺承敏郡王庆恩;15顺承质郡王讷勒赫;16顺承郡王文葵(承继子)。一共十六代顺承郡王。

顺承郡王一系和克勤郡王系差不太多,后代中建功的主要是清前期的王爷,比如说第二代顺承郡王勒尔锦,他是勒克德浑第四子,承袭王爵,康熙前期掌宗人府,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命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领大军讨伐。后因以劳师糜饷,坐失战机,削爵。康熙二十一年去世,子勒尔贝袭王爵,后边继位王爷都早早离世没有谥号子嗣也很少。郡王爵位又转回到勒克德浑的三儿子诺罗布一脉手里。

诺罗布去世后的四儿子锡保承袭王爵,雍正让他掌管宗人府事务,并在内廷行走。雍正认为他是为国效力的贤王,特赐亲王俸禄,授都统之职。其后因包庇贝勒延信而被定罪,又因迟迟不捉拿延信,遂被夺去其亲王俸禄,降职为左宗正。雍正七年大清讨伐准噶尔可汗噶尔丹策零,授锡保振武将军印,驻军于阿尔台。雍正九年,锡保治军勤劳,进封为顺承亲王。后锡保因战功再加加上疏报捷,得到圣旨嘉奖,并授靖远大将军之职。雍正十年,雍正批准他驻守于乌里雅苏台(外蒙),后因救援不力(暴雪受阻)罢其大将军之职,削去爵位。

后人传说锡保由于军事失误获罪后,被雍正皇帝责罚,雍正正因为军费天天发愁,便要求顺王一门赔偿军费。顺王将家中财宝和大部分旗地都典当还债,直到高宗时期才被原谅,于是成为了清代最穷的王府。由于贫穷,夏天将冬天的衣服抵押在当铺,换出夏衣,然后冬天再去换冬衣。,当然这是一个传说,并没有依据。

乾隆七年(1742年),锡保逝世,依照郡王品级进行殡葬。其长子熙良,初封为世子。因锡保之罪,并夺去其世子之位。后来朝廷又命熙良承袭为顺承郡王。

最后一任多罗顺承郡王名叫爱新觉罗.文葵,号仰辰,1911年出生,他的的叔叔顺承郡王讷勒赫37岁时去世,因为无嗣。人们就用马车把六岁的文葵接近府里继承了王位,但是他继承王位时大清早亡了。1917年六岁的文葵悠悠然做起了没有俸禄的“大清””顺承郡王。阖府上下上百口人的嘴得喂养,但朝廷没了也就没有了俸禄,民国政府还派“保安队”来保护王府,就住在顺承郡王府的东西阿司门,钱也要由王府出。就这样短短三年,顺承郡王府就破败了。

活不下去了怎么办,那就和其贵族一样,开始卖古玩字画,金银玉器,土地田产,都卖完了最后只能卖王府了,在贝勒载涛的作保下,张作霖以七万五千大洋从文葵手里买下了顺承王府。文葵一家老小搬到王佐胡同住。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卖宅子的钱并没有让他用多长时间,钱花完了所以他就投靠“满洲国康德皇帝”溥仪,跑到到伪满洲国的时候,可能运气好,伪满刚成立一个陆军训练处,他还顺利考入了炮兵科并担任“少尉”。但是后来发现满洲国也没有希望,便借故回到北京,闭门谢客,勤习书画,以贩卖字画为生。

文葵是满洲国成立之前,最后一个真正袭封的王爷。故而被称为清代“事实上最后一个王爷”。另外,在大炼钢铁运动的时候,文葵曾主动将自己袭爵时候的郡王银册上交给政府,这也使得这枚银册得以良好的保留下来,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价值。末代顺承郡王文葵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个王爷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位王爷,1992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顺承郡王府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府邸布局自外垣以内分三路,中路是主要建筑,和其他王府形制一样,也是前殿后寝,有正门宫门、正殿和两侧翼楼、后殿、后寝,原后楼现已无存。东西两路为生活居住区。西路和东路,各分别由不同的大小院落组成。其中顺承郡王府院内,种植有四株高大的楸树。克勤郡王府银安殿面阔5间,东西配楼各5间,后殿3间,后寝5间,后罩房9间。东西各有数进的小院(图阙西半部)。民国时,末代顺承郡王文葵将王府卖给张作霖,成为大帅府,后来张学良也曾在此居住。建国后归属全国政协。原府保存良好。1994年,全国政协想在王府原地盖办公楼,拟将王府拆除。单士元等学者极力反对,最后决定将王府建筑按照1:1比例迁到朝阳公园内。结果在拆迁之后,完全舍弃了王府格局,添加了如人工湖、廊、亭等园林建筑,整体成为了仿古建筑,后挂牌“郡王府”,成为了四星级饭店。

顺承郡王共有三块坟地,祖王萨哈璘坟在辽宁本溪平顶山。北京的两块坟地分别位于房山长沟乡西甘池和房山岳各庄乡二龙岗。顺承郡王坟虽然经过一次土匪盗发、一次起灵,和一次国民党破坏,但是在当地村干部的保护下,宝顶和驮龙碑还是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在诸王坟茔之中极为难得。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正说清朝十二王》

《新宾满族名人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脚步丈量美丽北京(105)
清朝初期的代善家族有多厉害?八大铁帽子王他家拿走3个
清“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
三顶铁帽 几世戎马 一家运筹清朝社稷
“铁帽子王”最近火了,关于它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大清12位铁帽子王系列(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