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沿袭二百余年的国策,明朝为何不让浙江江西苏松三地人士户部为官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在京师(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初期,曾设置过丞相(宰相)职位,有三人担任过丞相(宰相)职位,分别是是李善长,汪广洋和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正月,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并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后世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由皇帝直接掌管吏,户,兵,刑,工,礼六部,统领百司的政务,君主集权到达了顶峰。朱元璋以六部而处理朝廷事务,也使得六部的权利要远远的高于之前的朝代。六部之中地位最尊贵的为吏部,司百官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诸事。权利最重的则为户部,掌管着天下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诸事,如果说吏部是朝廷的大脑,那么户部就是朝廷的心脏,供支着国家机器的运作。

正二品的户部尚书、侍郎及在职官员的人选又是重中之重,因负责掌握王朝的经济命脉,惟有德有才者居之,如果一个学子能在一朝做到户部侍郎乃至尚书,那必定能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但在明朝的户部人事任用上边,却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地域限制”,明洪武二十六年,太祖朱元璋做出重大而诡异的决定,户部任用和选拔的官员和吏员一律不许任命浙江,江西(因朱元璋取消行省,所以称为布政司)和苏松地区(南直隶苏州,松江二府)籍的人士。之后的明朝皇帝也在《明会典》(弘治,正德,万历)中予以再次记录。

《明会典》吏部.诸司职掌中这样记载到: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明武宗朱厚照更是在《吏部一·选官》里强调:“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而《明史》中也多次提及此项制度,并一直贯穿明朝的始末,甚至直接影响了清朝。

在明太祖朱元璋颁布此令之前,曾任户部尚书的苏松人有两位,一位是苏州吴县籍滕德懋(洪武三年任,本年免),一位是苏州昆山籍顾礼(洪武十二年任,本年免)。而江西和浙江籍的户部尚书有吉水籍周肃(洪武七年任,八年忤旨死),江西鄱阳籍费震(洪武十一年任、十二年免),江西丰城籍徐铎(洪武十三年正月任,旋坐党逆而免),浙江常山籍徐恢(洪武十四年二月“试”尚书,年底除名)而这些人的任免全部发生于洪武十五年之前。

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颁布此令到思宗崇祯皇帝亡国身死,《明史》有记载的户部侍郎共44位,员外郎18位,无一人为上述三地籍贯人士。户部主事126位,也只有区区数四人来自江西,浙江和苏松三地。而颁布政令之后的明朝年的历史中(不记南明),只有三位出身自浙江江西苏松的人士当上了户部尚书,一位是来自江西吉安的经济学奇才,财税学家周忱,他是明永乐二年进士,直到明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他由工部左侍郎迁升至户部尚书,但周忱的户部尚书并非实任,而是“带衔”,八月二十九日就改调工部。

第二位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今江西泰和县)内阁学士陈循,正统十年(1445)年,晋升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年),升为户部尚书(带衔),仍兼其它职务。景泰元年(1450年),升为内阁首辅,景泰二年(1451年)升为少保、太子太傅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华盖殿大学士,夺门之变后,被徐有贞等诬陷,革职为民。

最后一位是在明朝末年浙江上虞人(绍兴)的大书法家倪元璐,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深的崇祯帝赏识,并充当侍讲。崇祯十五年四月拜其领户部尚书事(实授,仅此一位),此时的大明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但倪元璐却坚辞不敢任职,原因就是按祖制“浙人不得官户部”,崇祯不准,并为其违反祖制,并予以重任,他还兼着兵部,礼部职衔。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倪元璐拒绝投降,南向而坐,白帛自缢殉国。

明朝除了内阁学士之外,苏松江浙人不仅不得在户部任实职,而且不得带衔户部(内阁学士可以挂户部衔)。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让朱元璋颁布此项匪夷所思的制度,他为何如此忌惮三地出身的人士担任国家最高经济长官呢?

其一是根据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广西按察使谢肇淛所写《五杂俎》中吐槽国家立法太严,其中记载道:“户部一曹,不许苏、松及浙江、江右人为官吏,以其地赋税多,恐飞诡为奸也。然弊孔蠹窦,皆由胥役。官吏迁转不常,何知之有?

江西,浙江,包括南直隶历来都是比较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更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之地,也是国家税赋最重之地。如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两税米麦总收入为29442350石,其9707919中石来自上述地区,占比达33%。在明太祖朱元璋看来,苏松江浙的民风谲诡,地方豪强势力猖獗,担心此地户籍的户部官吏与当地刁民商贾或地方豪强势力勾结,徇私枉法,危害国家利益,阻碍国家税收,为保护国家税收的支柱地区,才出此政令。

其二,朱元璋颁布此制度实在明洪武二十六年,而在此之前的一年,也就是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精心培养并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便大明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其长孙朱允炆的身上,并册立其为皇太孙,指定为自己皇位的唯一继承人。

朱允炆在被册封为皇太孙后,和安徽籍的朱元璋不同,出生并成长在应天府的朱允炆明显的更加亲近江浙派人士,比如他的老师之一,支持削藩政策的黄子澄,他就是江西分宜澧源(今为大岗山乡大坑村)人,和嘉靖朝首辅严嵩是老乡。再比如明洪武二十五年被诏进宫廷侍讲的儒学大家方孝孺是浙江台州府宁海人。

朱元璋担心朱允炆继位后,会改变他对浙江,江西,苏松人不得官户部的政策,从而官商勾结影响国家财政税收的稳定,所以在洪武二十六年将此政策写进“祖制”,并颁行天下。

事实证明在朱允炆即位后,的确改变了太祖时期的这一决策,不但允许三地人士出任户部官吏,而且政策还十分宽泛。明末清初史学家在百卷编年体明史《国榷》中记载:建文二年乙丑,诏(下诏)江西,浙江,苏松人仍得官户部”。并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方孝儒的影响,相对于太祖时期对江南地区实行的重赋,建文帝在诏书中所说:“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悉去明太祖苛酷专滥之政,减轻江浙百姓的压力。之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且在黄子澄与齐泰协助下,实施削藩政策,史称建文改制。

随着建文削藩失败,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攻下南京,成功夺取了大明帝位,年号永乐,他下令废黜建文帝的改制,恢复祖制,永乐北征之际,明皇太子朱高炽监国,官员举荐给事中王高(江西籍)为户部侍郎,答案是“上不许”。之后彻底的关闭了对三地人士刚刚打开的户部大门。

其三,朱元璋对苏松地区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性”,不允许苏松地区人士出任户部官吏的政策的另一种说法是当年浙东、苏松地区是张士诚的地盘,当地百姓们支援配合张士诚抵抗朱元璋的军队,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一代传奇巨商沈万三(祖籍浙江湖州,松江人),这让明太祖陷入苦战,朱元璋胜利后,对苏松地区形成了强烈报复心理,对苏松地区征收重赋。

郑若曾《郑开阳杂著》所记载的:“我太祖高皇帝乘乾御宇,嗣因张士诚负固坚守,苏松久攻不下,怒民附寇,遂没豪家,征租私簿,准作税额,一时增加,有一亩征粮至七斗以上者。于是苏州府共计二百八十余万石,松江府共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到了洪武七年,知道当地百姓实在被重赋压迫的承受不住了,朱元璋才下诏“苏松嘉湖等府田如每亩起科七斗五升者减半”,但依然很重。

以至于万历时代的军事家郑若曾(昆山人)愤然抱怨:“太祖怒吴民不即归附,故以加赋示罚。一罚至二百余年,抑亦不忍言矣!”

而江西是因为当年朱元璋军队与陈友谅的军队在南昌(洪都)袁州(宜春),瑞州(高安)陷入血战,“终明之世,故籍未改。特命永除数郡浮粮,著为令典。”

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明太祖命户部向浙江、江西二布政司及府州县颁布一份榜文:“近来两浙、江西之民,多好争讼,不遵法度,有田而不输租,有丁而不应役,累其身以及有司,其愚亦甚矣”……并要求速改过从善,否则不溶于国法天道……”。并“永为遵守”。正德《瑞州府志》记,洪武十四年,明太祖令于江西瑞州府丈量土地,而且“倍增正粮”。

直到清顺治时,江西巡按吴赞元称:“窃照江西一省于天下为至贫,而南、瑞、袁三府于江右为尤苦。 何者?以土瘠而粮重也。”

总之,明太祖朱元璋废黜中书省后,皇权高度集中,为达到专制的统治目的,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平衡朝野力量,不断推行任用官员的籍贯地域和亲疏血缘限制政策,设立官员的回避制度。不仅不让浙江,江西,苏松地区籍贯的官吏进入户部(内阁学士仅挂衔,不实授),而且还推行“北人官南,南人官北”的政策,甚至还有“广西的监生吏员除州县正官外,不许在广西做官”这种规定。

所以明会典所记载的:“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是朱元璋及其创立大明王朝为了长期坚持对这些富庶地区实行重税的一项强硬政策,但这并不是完全的地域歧视,仅仅只是在户部任职上予以限制,而其他部门并没有此要求,比如权利远高于户部的内阁首辅,比如来说江西的严嵩,来自浙江的徐阶等人,明朝276年的统治时间首辅一共八十多位,来自浙江的有十一位,来自江西的有十位。而在明朝科举考试中,仅江西丰城一地考中进士的就有三百多少。

为了尽可能防止江南士大夫集团势力垄断朝廷权利和经济命脉。北方政治集团也极力的维护自身的利益,明政府也不得不采取类似“地域黑”的“歧视政策”,实行防范、打压的方法。而表面上这种政策贯穿明朝,实际上也没有完全限制住三地籍贯的人士进入户部,谢肇淛的《五杂俎》还记载道:“今户部十三司胥算(文书小吏),皆吴、越人也,察秋毫而不见其睫,可乎?祖制既难遽违,而积弊又难顿更,故当其事者默默耳。”

明朝这项国策也延续到了清朝,顺治17年5月顺治帝谕吏部:“户部司员不用苏松常镇杭嘉湖之人,原有成例,以后著照例行”。后来同治帝任命翁同龢为户部尚书,翁同龢入主户部后他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忧虑”。笔者没有任何地域黑的色彩,仅叙述和分析明朝这一奇葩的国策。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

参考资料《大明会典》

《明代户部选官的地域限制》徐皓

《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官户部》方志远,李晓方

《明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朝状元大全,看哪个省状元最多?
明朝的奇葩地域歧视:这四个富庶地区的人不能当户部官员!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是公元几年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一
266明太祖(洪武)朱元璋71岁1328年-1398年267明惠宗(建文)朱允炆26&nbs
明代户部为何不要“江浙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