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洋内阁人物:王士珍

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历任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政府总理。并荣获德威上将军称号,与段祺瑞、冯国璋一起并称为“北洋三杰”。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他的“强军救国”、“实业救国”的梦想未能如愿以偿,但凭着一颗正直的心,做了些亲民助民的事情,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王士珍

小档案:   
  姓名:王士珍   
  字号:字聘卿,号冠儒   
  籍贯:河北省正定县   
  出生:1861年7月14日   
  去世:1930年7月1日   
  曾祖父:王朝凤,精通医术,长于书法   
  祖父:王履安,精医术外,崇尚武术,人称“戎马书生”。   
  父亲:王如柏,兄弟三人   
  伯父:王如松,   
  叔父:王如云。伯父早逝,王士珍就过继给了长房。

一、阴差阳错入仕途
  
幼年时的王士珍是个苦命孩子,父亲早逝,他与寡母相依为命,寄居在正定城内东门里伯母娘家,靠母亲替人做针线活艰难度日。王士珍长到9岁时,进入家乡的私塾读书,他学习勤奋,聪明好学,15岁时被正定镇台叶志超看中,给叶当了勤务兵。17岁时考入正定镇的总兵学兵队,不久就跟随叶志超来到山海关驻扎。
  
王士珍命运的转折起自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由清政府出资所办,清廷大员荫昌任学堂督办,也即校长。王士珍是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的,关于他是怎样进入学堂的,还有一段趣事。

当时,学堂督办荫昌从军队中选调中下级军官集训深造,直隶提督叶志超部下有名叫黄世珍的福建籍军官被选入册,不知何故,临近入学的时候黄世珍却不辞而别。这突出其来的变故让叶志超不知所措,他正左思右想寻找良策的时候,勤务兵王士珍进屋端茶送水。看到气质儒雅、办事精明的王士珍,叶志超颇为赏识,便直接问道:“上报的武备学堂学员中黄士珍走了,我有心让你顶替,愿意不愿意?”
  
王士珍谨慎地说:“能有求学上进的机会,我自然求之不得,只是我不是军官,不够资格。”
  
叶志超说:“在南方口音中王、黄相来不分,我看你就顶替黄士珍吧。”
  
对突然而来的机会,王士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只是满口应承“一定好好学习!”
  
由此,在叶志超的运作下,王士珍顺利进入武备学堂学习。

王士珍从小就有刻苦努力的习惯,加之他珍惜难得的机会,更加刻苦用功。炮兵科的操练课很多,在练兵场上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一个学期下来,他拿到多个考核第一,成为第同届学员中的高才生,深得督办荫昌的赏识。
  
时光飞转,转眼间期满毕业了,王士仍仍旧回到叶志超部任职。王士珍在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3年,毕业后回山海关任炮队教习。他采用西法教学,学以致用,博得上司的称赞。荫昌升任两江总督后,点名推荐王士珍为江北提督。一个意外的机遇,成为王士珍步入仕途的跳板。
  
古往今来,英雄都是不问出身的。昔日勤奋小兵,日后军中英雄,都与王士珍后来的勤奋努力有关。把人做好了,做其他任何之事,都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历史之功过,口水之是非,乃不足道。

二、血战朝鲜军纪明
  
王士珍在天津武备学堂学习的知识很快派上了用场。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为了加快侵略的步伐,正寻找发动战争的机会和借口,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直隶提督叶志超奉命赴朝助战,王士珍带领随营炮队官兵随叶志超开赴朝鲜驻守在牙山。不料日本也出兵朝鲜,兵力不断增加,远远超过驻朝清军。
  
这年7月,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爆发了丰岛海战,结果清军遭到惨重损失。丰岛海战之后,王士珍随叶志超撤退到平壤,与入朝的清军左宝贵部会合,兵力达1.5万余人。清军英勇奋战,但终未能扭转败局。辽宁总督左宝贵在指挥作战中不幸阵亡,叶志超继任为平壤清军的总指挥,继续与日军作战。

9月12日,临平壤城下硝烟弥漫,大批日军兵临城下,情况十分危急,王士珍所在的驻守牙山清军,防守在大西门至七星门带的阵地上。王士珍观察地形后向叶志超提出建议,单纯的城防战难以有效抵抗,且处处被动,应把军队部署地城外山头上,出奇制胜,日方到来时方能主动应战。但叶志超认为王士珍年轻无实战经验,对其意见未予采纳。
  
侵朝日军分四路猛攻驻守平壤的清军,叶志超指挥清军官兵奋起抗击,朝鲜军民也给予了有力支援。王士珍率领的炮队,坚守在城上顽强作战,给日军以重大杀伤。突然,一颗弹片飞来,击中了王士珍左手,无名指被削掉了一截,另一颗弹片击中了他的额头左上部,顿时划出了一道长长的伤口。
  
战斗更加激烈了,疯狂的日军四面合围,清军像潮水般溃退,平壤终于失守了。王士珍率领残余的炮队官兵杀出突围,连夜奔驰,由于天黑昏暗,南北不分,不知所向,幸亏王士珍携带一份地图,按照地图指导的方向,星夜疾行,抵达了朝鲜义州。

王士珍率炮队官兵到达义州时,已经是人困马乏,饥渴难忍,部队只好在一个村庄休息时。士兵忽然在农户的乱柴下发现埋藏的两个大缸,其中一个装着衣物,另一个是满满的一缸面粉。几天几夜没吃东西的士兵们纷纷围拢过来,王士珍严明军纪,命令不准动用老百姓的东西。这时,一个胆大的下层军官来到王士珍前哀求道:“王大人,咱们别的可以不动,是否可以取些面粉充饥,不然弟兄们都支持不住了。”王士珍望着疲惫的士兵沉思片刻,点头同意了。临行前,王士珍喊来勤务兵问道:“咱们还有银子没有?”勤务兵将剩下不多的银子双手捧上,王士珍数也没数,全部放进缸里,原样封掩好以作回馈,然后率队离去。

三、小站练兵露锋芒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从惨败中看到必须用新法训练军队才能维持其统治,于是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让北洋武备学堂督办荫昌为他推荐军事教学人才,荫昌即将毕业于武备学堂的高材生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一次提名推荐,袁世凯全部录用。王士珍被任命为督操营务处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不久升任工程营管带、德文学堂监督。
  
王士珍上任后,完全按照近代德国陆军的营制、操典训练士兵,聘请德国军官担任教官和督操官,全部使用外国造新式武器,在他的训练下,士兵个个虎虎生气,威风凛凛。1897年,兵部尚书荣禄奉诏到小站检阅新建陆军。王士珍将工程营设制的水雷、旱雷、踩雷及各种武器一一演习,再加上新建陆军比旧军军容整齐,荣禄大加赞赏。
  
1898年2月,荣禄再次到小站检阅新建陆军,路过海河时,虽然河面不宽,但是春寒料峭,水面上尚有没有融化的冰冻。王士珍用特制的帆布做浮桥,搭在冰面上上。步兵、骑兵、炮兵从桥上通过,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这种帆布桥稍加整理后,就可以成为一叶扁舟,可供游人渡河,还可以拆卸开来进行折叠收藏,也很方便携带。

荣禄身为军机大臣,看了以后非常高兴,检阅部队时也来了精神,等到检阅完毕回去再过海河时,王士珍仍然为他架设此种帆布浮桥。此时荣禄担心天气已渐暖,万一冰河解冻了会有危险。王士珍上前报告说:“不用担心,三天后冰冻方解。”
  
荣禄兴趣盎然地踏上浮桥,结果的确如此。荣禄被王士珍的料事如神而深深折服了,回到自己的寓所以后,特地准备了宴席,专门宴请王士珍,王士珍身价倍增,备感荣幸。
  
既然有了荣禄的赏识,袁世凯更是恩爱有加,此时清政府派袁世凯任山东巡抚,袁立即让王士珍率两名亲信去山东巡视。不到一个月,王士珍就将山东沿海各要隘、军营情况全部了解清楚,连驻兵计划也作了周密安排。返回后立即向袁世凯作了汇报,袁世凯听了汇报非常高兴,立即委派王士珍为小站留守司令官,指挥各军依次从小站开赴山东。
  
王士珍得到袁世凯的赏识与重用,为其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四、行事果敢得赏识
  
1899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王士珍任军事参谋。时局变化不定,济南、泰安、东昌、曹州等数十州郡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原山东巡抚主张安抚,而袁世凯主张痛加剿办,格杀勿论。
  
作为袁世凯的幕僚,王士珍提出了一整套镇压义和团的策略:对义和团成员先行劝解,然后以武力相威胁,如果仍然不服从,先把首犯抓起来杀掉,一旦群龙无首,再把其余人员就地解散。
  
袁世凯认为王士珍的建议可行,便在山东全境推而广之,同时让王士珍参谋山东全省军务,此令一出,山东各路团民死伤惨重。
  
袁世凯、王士珍对义和团的血腥镇压,惹起了欲借义和团排外的部分清朝贵族的不满。1900年6月,满清贵族派了一个义和团的首领,去找袁世凯,称该首领偷了满清贵族的令箭,询问应如何处置?

这时王士珍挺身而出,应声说道:“请交给我来审问吧!”立即将义和团首领以盗窃满清贵族令箭之罪推出斩首。
  
袁世凯听说此事后,立即问王士珍:“审问得怎么样?”
  
王士珍回答:“已经处决了。”袁世凯顿时醒悟,佩服王士珍处事“明决”。
  
实际上,义和团运动因和清宫廷内部矛盾纠和在一起,让很多无辜的老百姓死在枪炮之下。对于义和团是镇压、是安抚,决定权都在清廷的上层,有时是慈禧一人说了算,况且王士珍当时只是一个巡抚的军事参谋,他没有任何处置人的生命之权力,一个军人只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王士珍对义和团的做法,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袁世凯的态度和行事风格,王士珍对待山东境内洋人的态度,也大体如此。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各国在华的传教士、商人,纷纷逃往山东避难。王士珍令手下士兵组成便衣队,沿途保护,并帮助租赁车船,资助粮食、衣服、川资,竭尽庇护之能事,赢得洋人垂青。这期间,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确比旧军操练精准娴熟,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
  
这所谓的“三杰”,又被人们称为袁世凯的“龙、虎、豹”,王士珍被推为“三杰之冠”,称“北洋三杰”之龙。在北洋军阀势力中,有人将善操权谋于腹中的王士珍称为“北洋之龙”,将常行凶残于外形的段祺瑞称为“北洋之虎”,将忠于北洋且善于打仗的冯国璋称为“北洋之狗”。此三人中,段祺瑞赴德国学习过炮兵,冯国璋曾赴日本考察近代军制和日本军事,王士珍并未出过国。王士珍是“北洋三杰”中年龄最大的,在政坛常以“名士”自居,潇洒超脱。在民国政坛上,段祺瑞、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心腹爱将。善于权谋的袁世凯对他俩并不完全放心,常常用王士珍予以制衡,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因此,王士珍时隐时现,一时出来主持大局,一时又隐没还乡,悠游山林,极为神秘。拟之为“龙”,大概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意。

1901年冬,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提拔王士珍为步兵第一协统领,兼理全军操防营务处。袁世凯为了扩张军事实力,大肆筹饷练兵。次年1月派王士珍、王英楷赴正定、大名、冀州各地,会同地方官,四处选募壮丁,集中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成立北洋常备军左右两镇,王士珍任左镇翼长,是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1903年,清政府根据袁世凯奏请在北京成立练兵处,王士珍被任命为练兵处军学司正使。在此期间王士珍极受袁世凯信赖,凡是重要军事要务,袁必问王士珍是否已经审核过,上奏或下发的文稿,袁世凯也一定让王士珍圈阅修改,临发前还要让王审阅。因此当时不少人称王为“龙目”,即袁的“眼睛”。袁世凯向慈禧太后保奏说:“王士珍多年随臣当差,知之最悉,切实可靠。”这个时候,王士珍与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一起,为北洋军编订常备、续备、后备各军章制,并编订营制、饷章,奠定了王士珍在政界、军界的雄厚基础。

1905年,袁世凯以北洋军左右两镇为骨干,拼凑了北洋陆军6个镇,王士珍为第六镇统制。同年 10月,清政府抽调两万余名北洋陆军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秋操,任命王士珍为总参议兼操练处军政司正使。在王士珍指挥下,秋操自始至终井井有条。各国驻华官员被邀前往参观,纷纷赞赏王士珍的组织管理才能和指挥能力。河间秋操在外国人面前为清廷争了光,慈禧太后发现王士珍是个人才,亲自召见,当面一一质询,王士珍不卑不亢,回答振振有词。自此王士珍深得清廷的宠信,破例授王士珍内蒙古副都统,赏一品顶代。
  
王士珍和袁世凯既是工作关系,也有共同利益,但是他们还是有根本区别的。袁世凯是一个权欲狂,他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利,他性格奸滑狡诈,最后落了个历史骂名。然而王士珍忠君爱国,性格谦让,锋芒不露。王士珍得知,慈禧曾密旨:“袁世凯这个人要用就用,不用就杀掉,以免后患。”袁世凯当总统后,王士珍退隐家乡正定。袁世凯曾多次函电交驰,请王士珍担任要职,随后又派袁克定等人来正定,但都被王士珍谢绝了。袁世凯称帝时,王士珍持反对态度。袁世凯曾多次恫吓,王士珍都不为所动。对于袁世凯的卖国行径,王士珍是坚决反对的。

王士珍的声誉远远超出冯国璋、段祺瑞二人之上,人称“三杰”之首。王士珍木讷寡言,办事认真,待人平和,气度深沉、毅勇,富于军事才略,在官场上也表现出与众不同。
  
清朝末年的官场上流行摆架子、比排场,每有官员出巡,往往搞得鸡犬不宁,百姓怨声载道,王士珍对此恶习深恶痛绝。清政府任命王士珍以陆军部侍郎衔外放江北提督,提督府驻地即现在的镇江市,王士珍只带了一名仆从轻装赴任。赴任途中,日落西山时分,王士珍见前方有一村镇就命随从前去找客店,准备休息一夜,明日再往前行。不料,这个随从找遍了所有大街小巷的客店,都说客满不能留客。王士珍感到纳闷,没有办法,吩咐随从到村边偏僻处找一找,看有没有可留宿的客店。

不一会儿随从回来说:“找到了,但不能住客房,只能住草棚。”王士珍询问其中的原因,回答说:“因为一有知府到江北上任路过此地,下戒严令,今夜不准任何过路人在此留宿。”王士珍听了说:“也罢,就住草棚吧!”想不到二更时分公差前来查店,发现草棚里有人就要拿他们主仆二人示问,王士珍万般无奈只好亮明身份,把写有江北提督的宫灯打了出来。这时把公差吓坏了,急忙回去禀报,知府得知是未来的顶头上司,马上前来表示谢罪。王士珍听那知府言谈粗俗不堪,便问:“你是不是捐的官呀?”回答说:“不瞒大人,下官是捐了银子。”王士珍说:“你还没有到任上,就这么骚扰百姓,像你这样到了任上,又怎能为民办事呢?”

五、治国治家均有方
  
王士珍被清政府任命为江北提督后,执掌军政大权,统辖现今的上海周边诸镇,兼理盐漕事务,成为赫赫有名的一方大员。王士珍经常告诫家人要低调勤俭,不要张扬奢侈。王士珍亲笔写了一幅对象贴在正定老家的屋门上,上联是“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下联是“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福”。他经常以此对联为题给家人和后辈们讲解其中含义,并告诫要去照办。王士珍的一个侄子在外面犯了错,王士珍知道后十分生气,严词训斥后,令其长跪前厅,家人均不敢近前讲情。最后王士珍说:“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抚不愧心。”要求儿孙要照这样做人。
  
王士珍任步兵第一协统领时,常有宗亲族人请求谋差,王士珍均婉言谢绝,从不任亲用人。有一次,王士珍的堂弟通过其夫人让文书私下写了一封推荐信,王士珍知道后大怒,痛斥夫人,同时告诫宗亲族人以此为戒。

王士珍是家乡正定职位最高、声誉最好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忠君报国、德威兼备、荣辱不惊,为正定历史文化增添了色彩。
  
时清政府有规定,地方库银要定额逐级上交。如库银亏损,加罪地方官,如库银有盈余,由地方官自己支配。王士珍在任上经营得法,库银充盈,于是就用剩余的库银,在正定城内西门里购置宅基地,建起相邻两套宅院。
  
其中的一套宅院,平面布局为凸字形。按当地风俗,这种布局是最忌讳的。有人说王士珍有女无儿,是因为宅院不四整、缺角,这一个角恰是邻居的一块菜地,是邻家赖以谋生之地,无论王士珍出多少钱,就是不卖。有人给王士珍出主意,动用官府势力对邻居强行拆迁,王士珍并没有这样做,一再坚持买卖要坚持自愿,不能因为自己盖房子补上这个角,就对别人强拆强迁,这样不公平也不合理,再说了,邻家的菜地没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按理说,以王士珍当时的权力、地位和财力,他完全可以强买强卖,但是王士珍却迁就了,不“以强凌弱”,而“宁可王宅缺一角”。这在当时的官场,的确是很难得的。
  
1912年溥仪退位后,王士珍遂辞官回家,到家乡正定的王家公馆隐居。他茶余饭后常到城墙边走走。一日他发现几个新驻防兵丁正在拆城墙,即上前询问。拆城墙的兵丁属奉系军队,不知王士珍是什么人。只见王士珍平民穿戴且说话和气,就没放在眼里,只是粗野地骂了一句。王士珍好言相劝,不料被兵丁扬手打了一个耳光。他只好默默离去。时隔不几天,这些拆墙的兵丁全被调走了。原来王士珍回到家后,即与该驻军的上司联系,陈明城墙防洪及军事上的重要性,要求制止拆城墙。王士珍当时虽不在位,但资历声望较高,所以驻军上司得知此事后,为防止出现更大更多的意外,就急忙调走了驻正定的兵丁,保住了正定城墙。

六、潮起潮落居要职
  
清廷退位后,王士仍辞官还乡,不再过问政事,想着过几天太平日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后,急需得力人才,多次函电催促,力邀王士珍出山,都被王婉拒了。袁随后又派专人来正定请王士珍担任要职,再次被王士珍婉言谢绝。
  
1914年夏,袁世凯派其子袁克定及北洋僚友等数人专车至正定,临行前袁世凯对儿子袁克定说:“此次赴正定,责任重大,如果不能把王公请来,你就不要回来了!”

袁克定身负重托,率一行人直奔正定王府,毕恭毕敬转达父亲之意,坚持请王士珍出山,王仍执意不从。袁克定只得怏怏而回。
  
袁世凯铁了心要请王士珍出山,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袁克定回京后不久,段祺瑞去南方视察,回京时路过正定,段祺瑞预先打电报给王士珍称“拟在正定下车,前往王府登门拜访”。
  
闲居家中的王士珍,闻讯到车站迎接。
  
段祺瑞乘坐的专列徐徐开进正定车站,段派亲信下车,请王士珍上车会见。两人正在谈话间,火车已经悄然开走了,无奈之一,王士珍被骗到了北京。
  
袁世凯隆重设宴欢迎王士珍赴京,同时任命王士珍为模范团筹备处筹备员,授陆军上将。5月9日袁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任命王士珍为六大办事员之一,但在六人之中王的实权最大。
  
1915年段祺瑞不满袁世凯称帝行为,装病请假。袁派王士珍署理陆军总长。不久袁下令免去段祺瑞陆军总长职务,由王士珍正式接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府院之争”愈演愈烈,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职务。段祺瑞离开北京去天津,联络各省督军,要用武力赶黎元洪下台。黎元洪任命王士珍为京畿警备总司令。
  
在黎段之间的矛盾闹得不可收拾时,别有用心的张勋借进京调停之名乘机拥清废帝复辟。 6月14日,张勋的辫子军到京,王士珍命令步兵统领江朝宗用电话通知守城部队打开城门,辫子军像潮水一般涌进城内。
  
有不少人将王士珍下令打开城门,视为赞同和支持复辟的重要的举动。但也有这样的文献记载。张勋复辟时,王士珍任陆军总参谋长兼京畿警备司令,当时王士珍找到步兵统领江朝宗说:“复辟就在顷刻之间。”江说:“我们去报告总统吧。”他们上了汽车还未开动,迎面冲过来一辆汽车,全是持枪荷弹的士兵包围了他们。

二人无可奈何被劫持到南池子张勋的住处。进入张勋的密室,张轻蔑地瞟了江朝宗一眼说:“你怎么不开城门?”江说:“非有总参谋长的命令,不到时候不能开城门。”张问王士珍:“聘老,你怎么样呢?”王士珍没有办法,只好下令打开城门,在复辟既成事实以后,才放了王士珍和江朝宗。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事件中,王士珍实际是被迫下达命令的,似乎谈不上支持张勋搞复辟。
  
7月1日,王士珍随同张勋等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清帝复辟,张勋、王士珍等7人为内阁议事大臣,授王士珍参谋部尚书。7月3日段祺瑞誓师讨逆。各省军阀也由拥护复辟变为保卫共和了。复辟分子纷纷东逃西散,只剩下了王士珍和陈宝琛。段祺瑞又重新当上了国务总理,王士珍因维持京城秩序有功,继任参谋总长。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就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出兵北伐,开始了护法战争。段祺瑞气势汹汹地要武力统一南方,而冯国璋则主张和平解决,提出“和平统一”排斥段祺瑞,段不得不于11月15日辞职。由于王士珍赞成冯国璋的“和平统一”政策,冯于19日任命王为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此时王士珍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七、退出政坛还故乡
  
王士珍组阁后,段祺瑞通过报纸对王内阁大肆攻击,又唆使他人进行倒阁活动。王士珍被迫于1918年2月“引疾告归”,冯国璋封其为德威上将军。两年后,王士珍辞去所有职务,退出了军政界。
  
王士珍生在家乡正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乡,对家乡怀有浓厚的感情。尽管官于高位,但仍然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出现在父老乡亲面前,对此,他的亲属及乡邻都很乐意回忆与他相遇的往事。
  
王士珍每次回老家,不管是骑马坐轿,一过五里铺便来步住,一是因为村东口立有梁阁老神的神道碑,他对梁阁老十分敬重;二是因为自己在王氏家族辈分较低,所以逢乡亲们便热情打招呼,问长问短,十分亲切可敬。有一次王氏家族要举行一个隆重典礼,邀请王士珍参加,届时为欢迎王士珍归来准备了盛大的乐队和欢迎人群。到了那天左等右等,不见王士珍归来,过了午时还是不见踪影,其实王士珍得到消息后便从小道悄悄进村了。

族长找到王士珍责问道:“你当了大官,是光宗耀族的事,我让人迎接你,也是理所当然,不知道你这么不给面子!”王士珍连忙赔笑道:“你老人家别生气,都是我的错。”王士珍接着又说:“您老人家有所不知,没做官的人想当官,当了宫才知道官场险恶,就像我,说不定哪天会变成乞丐呢,又有什么值得张扬、显摆的呢?”族长闻言连夸王士珍明事理,有出息。
  
一次,王士珍在回老家的路上遇到几个士兵,要强行征用他的轿车,车夫不肯,王士珍示意拉他们一程,说:“我一生带兵,知道他们也不容易。”上车后走了一段,车夫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车吗,这是王大人的车。”吓得几个当兵的马上就跑了。

一次,家乡一位村民推着独轮木车吃力地前行,上面装有瓷盆、沙壶之类的易碎品,走到一个小小土坡前,由于人单力薄,好长时间也推不上去,王士珍正好走到此处,上前帮了一把,谁知村民没料到有人助力推车,车子微微倾斜,险些失去重心,急得大喊:“你这人怎么搞的,连车也不会推,尽帮到忙。”王士珍急忙道歉:“是我不好,是我不好。”于是重新调整姿势,帮村民推过了这个坎,推车人停下来休息,旁人问他,你知道刚才帮你推车的人是谁吗?是王大人,王士珍。推车的村民先是愕然,后感激万分。
    
诸如此类,在王士珍的家乡,还有许多传闻,似乎都是正面的。比如,回乡不坐轿不骑马,外放赴任途中住草棚,在正定隐居时替老乡推过车、帮老乡找过牛等。如此看来,王士珍在北洋军阀林林总总的人物中,还是有一点好名声的。
  
王士珍晚年在正定老家隐居,从不过问政事,1930年7月1日,王士珍因患肠癌,病逝于北平,终年70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洋三杰”之王士珍(一)
冯国璋家族与保定军校的故事
北洋“士官三杰”之张绍曾
历史碎片:聊聊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
北洋三杰分别是谁
民国军阀(20) 张怀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