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4年邓小平来京探望张云逸,邓小平:45年守望相助,你要好起来

前言

张云逸将军照

我父亲这个人,一生重视实事求是,一直是个干具体工作的人。父亲为人处世十分低调,在长期的革命中,不管立了多大的功劳,父亲从来不炫耀自己。生活中,父亲也从来不对我们讲述他在革命中的丰功伟绩。为了更多地了解父亲,我开始搜集各种父亲在革命中的珍贵资料,父亲的一生几乎可以与中国的近代革命史同步。—张云逸的儿子张光东

1974年邓小平来京探望张云逸,邓小平:45年守望相助,你要好起来

1970年以来,张云逸的身体开始每况愈下。1973年,重病缠身的张云逸在妻子的陪同下住进了医院。长期深扎在四川大山沟工作的张光东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了请假申请,请求回家探望老父亲。上级领导深知张光东的情况,从哈军工毕业后,张光东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于是,他们批准了张光东的请求。

在回家的路上,心系父亲的张光东一刻也没有休息,他想起了父亲曾经对自己的谆谆教导。自己工作的这些年,一刻也不敢忘记。身为儿子的他没有尽到自己的孝道,张光东悔恨不已。

张云逸与妻子韩碧合照

张光东终于来到了父亲的病房,一进病房,他发现了在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张光东立即跪在父亲的面前,大声说道:“父亲,不孝子光东回来看您了。”也许是听到儿子的呼唤,长期昏迷的张云逸悠悠醒来。他一眼认出了多年未见的儿子。看到儿子的张云逸内心十分激动。他艰难的说道:“你能留在父亲身边,不要走了吗?

听到父亲的话,张光东立即背过身去,多少年了,父亲从来没有向自己提出过自己的要求?尽管父亲平时对他十分严厉。张光东知道,那是父亲对于自己的期望和鞭策。父亲把对自己的疼爱都深深地藏在自己的心里。

张光东深知:身为儿子,此时的父亲确实需要自己,然而,四川大山沟的工作也到了紧要关头,一时让张光东犯了难。张光东恨自己,在父亲病重的时候不能随伺左右以尽孝。张云逸病重的消息引起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重视,毛主席多次派人打电话,询问张云逸的身体情况,并且指示相关部门一定要治好张云逸的疾病

张云逸与少先队员时期的张光东

张光东的上级知道相关情况后,考虑到张云逸过去对党和人民所做出的的贡献。此时的张云逸确实需要张光东等亲人的照顾。经过上级批准,张光东夫妇最终调回了北京工作。

张光东夫妇的新工作单位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北10多公里的韩家村,这里的工作环境更加艰苦。单位分给他们的的住所是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厨房、厕所等都是与周围的邻居合用。为了照顾父亲,对于这样艰苦的环境,张光东夫妇没有丝毫的怨言。

除了日常工作外,张光东夫妇便陪在张云逸的身边。张光东夫妇从医生那里得知,张云逸除了有在战争中留下的疾病外,他们还发现了严重的脑血栓和胆石症。身体情况可谓是岌岌可危。

20世纪60年代张云逸与孙子辈儿孩子合照

张云逸病重后,除了毛主席、周总理以及邓小平的慰问外,他的很多老战友、老搭档不避风险、纷纷来医院探视。包括:叶剑英、谭震林、韦国清、莫文烨......

1974年2月,张云逸的脑血栓更加严重,严重的疾病导致他的身体半身不遂,口不能言。为了更好的救治张云逸,在医生的建议下,张云逸在家人的陪护下转入北京301医院。1974年11月,张云逸一生的最佳搭档——邓小平逐渐恢复工作。邓小平得知张云逸病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301医院前来探视。张云逸艰难的睁开眼睛,看到了邓小平这位老搭档探望自己,张云逸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艰难的说道:“走之前,还能看到你这位革命中的老搭档,真好。

1958年,张云逸和韦国清在一起交谈合照

听到张云逸的话,邓小平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随后,他紧紧地握住了张云逸的手,对着张云逸说道:“说什么丧气话呢,从百色起义开始,45年的风风雨雨,咱俩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相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咱俩45年的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老搭档,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随后,邓小平向张光东夫妇回忆起了他和张云逸在革命中的点点滴滴,大家一同见证了两人45年深厚的革命友谊。

邓小平生活照

邓小平回忆:张云逸险些成为革命烈士

邓小平对张光东夫妇回忆道:在开国的所有将军中,你的父亲张云逸可以算的上是资历最老的一批。1908年,年仅16岁的他成功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当时,国内革命风起云涌。张云逸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在校期间的他便秘密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随后和革命党人一同加入了推翻清王朝革命的浪潮中。

辛亥革命失败后,张云逸并没有丧失革命斗志,继续跟随孙中山的队伍进行革命。1911年4月27日,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起义。这次起义被后世称之为黄花岗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张云逸奉命担任革命军炸弹队队长。起义爆发后,张云逸率领革命队伍与清军进行激烈的巷战。

黄花岗起义照

由于敌众我寡,张云逸和革命党人苦战一昼夜后不得已进行撤退。他们隐藏在一所民宅中。为了了解清军的动向,次日凌晨,张云逸按照组织的要求佯装到城里买菜,张云逸一边买菜,一边注意周围动向,同时向菜贩子打听清军情况,以便为剩余的革命党人寻求突围之路。

张云逸摸清敌情后,他准备回去向同志们报告情况,然而,当他到达附近时,革命党人的住所已经被清军团团包围,清军逮捕了住所内全部的革命同志,随后将他们残忍的枪杀于路口。清军撤退后,好心的广州市民为这些革命党人收尸,一共收敛了72具革命烈士的遗骸,并把他们葬于黄花岗,这就是黄花岗72烈士

说到这里,邓小平特意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继续说道:“你的父亲告诉我,他是十分幸运的,在清军枪杀革命党人的那天,如果他没有出去买菜,摸清敌情,他就会成为黄花岗第73

位革命烈士。你父亲每次对我讲述这段历史,事后都心有余悸。可以这样说,在我军的将帅中,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除了朱德元帅外,就要数你父亲的资历老了。

同盟会会员照

邓小平:广西南宁,我成为你父亲的好搭档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张云逸决心继续进行革命。在孙中山的建议下,张云逸继续回到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两年之后,他来到革命军驻海南部队进行历练。1915年,张云逸率领革命队伍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1924年,张云逸帅不参加平息商团叛乱,一度引起蒋介石的关注,他的部队被称之为“胜之旅”。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过程中,张云逸在号称铁军的第四军中担任师参谋长,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顿时被共产党的革命信仰所吸引。他决心跟随共产党干革命,随后,张云逸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阴谋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让张云逸再一次看清了国民党的独裁与腐败。张云逸更加坚定了跟随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随着蒋介石的叛乱,大革命最终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央决定派张云逸到苏联学习。

左一:张云逸

然而,当时的国内斗争十分复杂。红军前期的革命力量弱小,需要有斗争经验的同志发展革命。同时,中央考虑到张云逸曾与国民党上层的关系密切,他的身份也没有暴露,希望张云逸能够暂缓去苏联学习,留在国内发展革命,壮大红军的革命力量。

张云逸同意了中央的要求,决定不去苏联学习,留在国内搞武装起义。1929年7月,根据中央的要求,张云逸来到广西南宁做兵运工作。他利用国民党上层关系成功打入由俞作柏、李明瑞掌握的广西军阀部队。随后,他成功接管了广西省军械库等重要军事单位。也是在广西南宁,邓小平结识了张云逸,从此成为他革命中的好搭档。

南宁分别后,邓小平带着当地的革命武装跟随广西军械库的船前往右江地区。张云逸则带着他接管的广西军阀部队一路向西挺近,两队人马到平马镇会合后,之后一路前往百色。此时的广西百色,经过多年的农民运动,当地有着良好的革命群众基础。这些革命群众为日后百色起义取得成功,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百色起义

1929年10月,张云逸三十七岁,邓小平二十五岁,尽管两人相差12岁,但是两人一见如故,丝毫没有一点隔阂,张云逸就像一个老大哥一样,事事照顾着邓小平,在革命过程中,张云逸也没有因为邓小平年轻而轻视他,反而对邓小平十分尊重 ,邓小平虽然年纪小,但是却十分有晚辈的礼节,对张云逸也是十分尊重,二人会面仅仅两天的时间就对起义的各项工作达成了一致

张云逸深知,百色起义要想取得成功,除了有群众的支持外,军队的数量和武器装备显得更加重要,于是,张云逸利用自己在广西和国民党的关系,为起义部队筹集了四万多块银元,这笔钱极大的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为了更好的训练队伍,张云逸和邓小平商量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张云逸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支旧式军队,如果其中工农成分不占优势,那么它的坏作风、坏习气就很难改变,这支部队很难为我们掌握,很难得到巩固。

百色起义纪念碑

为此,张云逸改变了旧式军队的组织,吸收了大量的工人、农民以及进步学生,使之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除此之外,张云逸十分重视士兵的思想教育,他在各个连队中秘密建立中共党组织,在军队中大力发展中共党员。士兵除了日常训练外,这些党组织定期向士兵们进行革命思想的渗透和灌输,让士兵们全部接受共产主义信仰,让他们从思想上成为人民的队伍。

张云逸在士兵中建立了士兵委员会,通过士兵委员会对士兵进行革命的民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发动他们与国民党的恶势力作斗争。通过斗争,一方面揭发了反动军官的罪恶,打掉他们的威风;另一方面,群众的革命觉悟也在实际的斗争中进一步得到提高,更加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从而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在张云逸和邓小平的努力下,这支部队彻底成为人民的军队。

右江苏维埃政府

1929年12月1日,随着军队的训练和部署工作相继完成,张云逸和邓小平等人商量后,决定在广州起义两周年那天正式发起百色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军又一次主动对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红色起义。这次起义之后,中国革命最南方的一块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成。根据地成立了苏维埃政府,苏区人口达到100多万,拥有20多个县,除此之外,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张云逸和邓小平将率领的这支部队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

邓小平:强渡乌江,毛主席盛赞张云逸

1934年,由于王明、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中央率领红军被迫进行战略战役,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

血战湘江后,国民党看到了歼灭红军的希望,为了进一步围剿红军,蒋介石派遣40万大军对仅剩的三万红军进行围追堵截。长征中,张云逸与邓小平积极听从毛主席的指示,在对抗国民党的战斗中立下大功

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军的生存空间所剩无几。中央经过多次开会,认为红军只有顺利通过乌江,才能暂时摆脱国民党的追击。为了取得乌江战斗的胜利,毛主席亲自派刘伯承到前线指挥战斗。同时,考虑到张云逸丰富的斗争经验,毛主席派张云逸副参谋长协助刘伯承指挥战斗。带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嘱托,刘伯承和张云逸立即来到乌江前线进行实地考察。

为了防止红军渡江,国民党联合当地的反动组织将乌江附近的船只全部摧毁。面对如此窘境,张云逸审时度势,亲自派200多个战士就地取材,砍伐竹子、编造竹筏。竹筏编好后,张云逸又安排战士们架设、投锚、救护、预备等作业组安排渡江

然而,在渡江的过程中,对岸的国民党反对派对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红军第一次渡江以失败告终。张云逸深知,现在必须和敌人抢时间,一分一秒都关系着红军的生死。为了稳定局面,张云逸与渡江技术指导石长介商议,用大石头做大石锚把门桥拖住。

强渡乌江纪念照

随着红军伤亡人数的上升,张云逸和石长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石长介要求自己亲自参加战斗。临行前,张云逸紧紧握住他的手,告诫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张云逸的话还没说完,石长介和其他红军继续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最终,我军赖以过江的门桥成功搭成,红军经过顽强的战斗,顺利占领了乌江对岸。在这次战斗中,石长介不幸牺牲。张云逸多年后回忆:石长介是替我牺牲的,他牺牲的样子我永远忘不了

乌江战役胜利的消息很快被毛主席得知。张云逸在这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刘伯承与毛主席的极大称赞。对于毛主席的称赞,张云逸没有丝毫喜悦。张云逸说道:“在乌江战斗中,我没有丝毫功劳,功劳应该属于牺牲的将士们。”随后,张云逸和毛主席等人一起向乌江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们脱帽致敬。

强渡乌江纪念遗址

在随后的战斗中,尽管邓小平与张云逸两人分处不同的队伍,但是,两人依旧保持着联系。邓小平回忆道:建国以后,老搭档张云逸依旧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身为广西省委书记的他,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匪患十分忧心

为了解决广西匪患问题,张云逸多次召开会议,亲自制定清剿广西土匪的计划。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广西地区的匪特被我军歼灭的数量达到47万之巨。为了改善广西落后的基础设施,张云逸为当地架桥修路,建设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自此,桂南地区逐渐摆脱掉了曾经交通闭塞的尴尬局面。广西地区的经济得以发展,这种转变为当地百姓生活的稳定发展创造了非常良好的条件

回忆着自己与老搭档在革命中的点点滴滴,邓小平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泪。他再次握紧张云逸的手,说道:“老搭档,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继续为人民服务,实现祖国的富强与繁荣。”仅以此文缅怀伟大的邓小平与张云逸大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千里路云和月
李明瑞,倒在自己警卫员枪口下的红军军长
莫文骅回忆录(5)——百色揭竿
信仰战旗(40)|一杆红旗出百色
“小长征”:红七军转战千里
入党前他就是少将,建国后成开国大将,毛主席特批:享受元帅待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