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遇见了宋朝的清明,当然远不止'雨纷纷'一种解法

庚子清明,疫情稍毕;微风无雨,举国致哀;

逝者大勇,生者大爱;铭志不忘,多难兴邦。

今年的清明节,虽没有断人魂的烟雨,但是举国哀悼,一起缅怀为抗击疫情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全民族的情感得到集体表达,我们一起铭记那些爱和勇敢。

这一刻,我们应该能体会到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里的强大生命力,它们早已植入了我们的血脉。

所以我们从小就会传唱那些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还有'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重大节日,在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里占据了极高的地位,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大家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当然,清明最初只是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丰富内涵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它的传统也不止礼敬祖先,郊游踏青、享受春天是另一个重要组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千年之前的宋朝,在那个文雅风流的时代,不只是有《清明上河图》那样的恢弘画卷,诗词里的清明也值得追寻,那些诗词存储了时代的记忆,就如同今天的清明注入了时代的声音。

宋朝的清明风俗,与今天已经大致相同。一方面是它脱离了单纯的节气功能,整合了三月初三上巳节的祓禊求福、寒食节的禁火食冷,成为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盛大节日;另一方面,在代表万物生发的春天,宋朝人发展了各种各样的风俗,甚至还普遍选择清明节作为成人礼举行的日子,并放假七天,让全民参与。

集体信仰:扫墓上坟

情明节扫墓祭祀先人的习俗,其实对宋朝人来说,应该还是比较新,目前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清明扫墓兴起于何时,但至迟唐初已经有寒食节扫墓的风俗,唐玄宗时曾有诏令,'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说明清明寒食扫墓,并不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但是,礼敬先祖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表达情感,所以清明扫墓成为了一个主题,宋朝人自然就乐于传承发展了。

于是我们就能够读到,'何处不青青,青青是汉茔。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须溪先生刘辰翁在异乡看到添了新土的坟茔,看到道路上来往的扫墓人,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故里,以及先祖。

不能回家扫墓的心情,对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就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网住了那颗鲜活跳动的心。戴复古也有这样的心酸,他在《清明感伤》中这样表述:

一笠戴春雨,愁来不可遮。

清明思上塚,昨夜梦还家。

归同随流水,伤心对落花。

晋原松下泪,沾洒楚天涯。

人生轮回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命运,但是,在清明扫墓的时候会让人更加地沉浸到对过往和未来的思考,胡时中有一首诗《清明行》,读罢真是让人思绪万千,他是这样写的:

忆昔父母康健时,清明携我上丘垄。

如今清明我独来,却将小儿拜先冢。

凝情东风泪满衣,江山虽是昔人非。

儿儿问我悲何事,此意他年汝自知。

万物更始:取火插柳

寒食禁火的起源就比较早了,《周礼》中就有记载,管理火的官员司煊氏会在仲春统治人们禁火,季春再通知人们重新取火,这应该是来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火的崇拜吧。

到了宋朝,寒食禁火三天,清明节那天就要重新取火。

皇帝这个时候也会与大家一起过节,与民同乐,先安排内侍在宫内钻榆木柳木取火,先取得火的人会被赐予三匹丝绢,取到的火也会被赐给高级别的大臣,以示恩宠。

开封府取火

欧阳修曾经出任过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所以也在赐火之列,他的诗词里就有过记载。他的《清明赐新火》就专门讲这个事,'桐花应侯催佳节,榆火推恩忝侍臣'。

普通老百姓当然就只能自力更生了,皇帝赏赐轮不到,当然就自己取火,'昨者清明初,榆火始改钻',这是司马光在诗里写的,那时候他的级别估计还不高,要火之能自己动手。

还有更省事的办法,就是等邻居钻到火了,自己去借,张耒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清明不到旅人家,乞火邻船自试茶',漂泊无定,煮个茶都要去隔壁船家借火。

插柳

插柳这个习俗,在宋朝就非常流行了,一说是为了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因为介子推是抱着柳树被烧死的,另外也有说是插柳镇邪,不管怎么说,宋朝人在扫墓归去的路上,折一把新绿的柳枝回家插上非常普遍。

陆游在《春日绝句八首》里就写过,'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看到家家户户插着的柳枝,才突然记起今天就是清明了。

并且,柳树在古代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树种,它寄托了非常深厚的情感——离别之情,所以柳树和清明的结合,自然会有思乡之情的融入。姜夔在《春日抒怀四首》里就有'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异乡又清明了,当然故乡也同样是清明。

享受春天:踏青集会

宋朝人是爱玩的,甚至清明这样肃穆的节日也不会带上特别严肃的气质,因为清明郊游踏青的传统更久远,也更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清明是春天里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应该去拥抱明媚的春光。

两宋之交的抗金名将李纲,虽然一直仕途不是很得志,但是在汴京生活多年,对清明时节人们踏青郊游的盛况有过记录,他写过一首《清明日》

忆昔叨尘寓帝京,春光淡荡值清明。

赐来新火传红蜡,煮就香糜和白饧。

游女踏青寻苑草,戏童引线送风筝。

沙阳寂寞都无此,卧看山云听水声。

除了京城的盛况,全国各地都一起享受着春天带来的快乐。陆游在杭州游玩时,在《西湖春游》里写过,'清明后,上巳前,千红百紫争妖研'。陆游在绍兴时,同样是如此,'镜湖春游甲吴越,莺花如海城南陌。十里笙歌声不绝,不待清明寒食节'。

赏尽湖光山色,自然就有宴饮作乐,宋人的集会本就是一个时代文化,清明这样盛大的节日自然值得呼朋唤友来相聚。

蹴鞠

在宫廷的清明集会中,皇帝与高级士大夫们宴饮享乐,甚至连皇帝本人都会作诗为乐。多才皇帝宋徽宗就写过一首《宫词》,记下了清明节与臣下一起聚会踢球的快乐,'韶光明媚属清明,敝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角输赢'。

文人们自己玩的诗会,那就更加乐趣无穷了,丝竹管弦、轻歌曼舞,还有美酒佳肴,亲朋相聚共享,自然是人生一大乐事。

韩琦曾与友人们清明时相聚在压沙寺,以景入诗,作了一首《清明会压沙寺》,'时节清明府事闲,压沙高会敞禅关。妓歌沈席催莺舌,花影摇樽衔粉颜',趁着清明放假,呼朋唤友,享受闲暇,当然是一大妙事。

宋朝的文化对今天影响深远,当时的社会变革给予了中华文明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文化也不会例外。清明节不是个普通的节日,也不仅仅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风俗,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当然,它也是民族情感的一个集中表达点,并且,它要表达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情感。

在清明,我们应该通过情感去思考,思考生命的内涵与意义,在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去看到生命破茧成蝶的轮回。追思先人,不只是为了缅怀与感慨,更多的是为了继续前行,继续他们走过的路。他们希望,我们唱着他们写的诗歌,走到更远的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关于清明的二十首诗词,你知道几首?
清明文化三谈
古典诗词中的清明文化胜境
读一组古诗词,看诗人从五个方面写清明节
三首古代诗词名作,三个不一样的“清明”
唐诗宋词中的清明节, 有清明时节雨纷纷, 也有满眼蓬蒿共一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