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68、宦官干政,唐朝又埋一隐患

在“泾原兵变”的危急关头,唐德宗没有得到禁军的护卫,而是由一群宦官拼死相救,保护他脱离了险境。相比之下,唐德宗认为,还是宦官对他忠心,以后就开始重用宦官了。

宦官,是专门侍侯皇帝、嫔妃以及皇室家庭的官员,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不过,那个时候的宦官,有许多是正常人,到了东汉,才改为由阉人担任。

宦是一个星座的名称,在帝座附近,所以称为宦官。唐高宗李治时期,让宦官充当太监的官职,以后逐渐又叫太监了。宦官日夜在皇帝身边侍侯,容易得到皇帝的宠信。他们地位显赫,狐假虎威,也容易专权乱政。许多帝王认为,宦官没有家庭,没有子女,不可能篡位当皇帝,比起大臣们来说,更加令人放心。所以,宦官专权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皇帝暗弱的时候。

唐朝前期,由于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等人,都是雄武之君,宦官干政很少。唐玄宗时期最有权势的宦官,是高力士。不过,高力士干政不多,他一生忠于唐玄宗,唐玄宗死后,他也吐血而死,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唐德宗在即位之初,对宦官并不感兴趣,他严禁宦官干政,还处死了几名心术不正的宦官。“泾原兵变”之后,由于宦官表现突出,唐德宗态度大变,开始重用宦官,培植宦官的势力。

兵乱结束之后,唐德宗重回京城。他立即着手整顿禁军,撤掉了在“泾原兵变”中表现不佳的大臣,提拔宦官担任禁军将领。唐德宗把禁军分成左右两军,由护驾有功的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别统领。

后来,左右禁军不断扩充兵力,负责保卫皇帝以及京师的安全,窦文场、霍仙鸣始终掌握军权。二人倒是忠于职守,史书没有记载他们有什么劣迹。与此同时,唐德宗还任用了一批宦官,去充当各部队的监军,有很大的权力。这样,宦官地位空前提高,逐渐形成了一个宦官集团。

在宦官当中,有个叫俱文珍的人,是鲜卑族。俱文珍幼年时就净身入宫,在宫中多年。他性格坚强,颇识义理,很有胆识,在“泾原兵变”中奋力保护唐德宗,立有功劳。于是,唐德宗提拔俱文珍担任了宣武军的监军。

宣武军统治着汴州,控制着南北漕运,位置十分重要。汴州形势复杂,不断发生兵变,局势很不稳定。因为汴河是朝廷一条重要的物资运输线,所以唐德宗委派自己信任的宦官去当监军。

监军负有监督军队的权力,而且身边还有千余人的亲兵队伍,有权有势。俱文珍协助节度使刘玄佐治理汴州,稳定局势,保障汴河运输,很有成绩,唐德宗十分满意。后来,刘玄佐病逝,其子刘士宁想接替父亲的职位,众将不服,刘士宁就杀掉与他做对的几个将领,企图发动兵变,武力夺取节度使的职位。

在这危急时刻,俱文珍果断出手,设计将刘士宁抓获,押送到长安,又以监军的身份,号令部队,使部队保持稳定,没有哗变。俱文珍立了大功。

后来,朝廷派陆长源来当宣武军节度使。陆长源为人刚烈,他见宣武军自由散漫,军纪不严,便想整治。不料,却激起了兵变,陆长源被杀,宣武军又处于混乱之中了。

由于事发突然,奏报朝廷已经来不及了,俱文珍立即给宋州刺史刘逸准写信,请他带兵前来平乱。刘逸准曾在宣武军当过大将,有很好的基础。刘逸准接到俱文珍的书信后,立即赶到汴州,很快稳定了局势,刘逸准便当了宣武军节度使。俱文珍又立了一大功。

人们普遍对宦官印象不佳,可宦官中也有能人,俱文珍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俱文珍能够擅自调动刺史,表明宦官权势已经很大了。

俱文珍担任宣武军监军数年,在挫败叛乱、稳定局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显示出了他富有谋略、处事果断的政治才干,得到唐德宗的赏识。窦文场、霍仙鸣病死以后,唐德宗让俱文珍统领禁军,同时总管宫廷内部事务,成了权倾朝野的实权人物。

唐德宗起初重用宦官,主要是在军队方面,等到宦官们势力坐大,自然就要干政了。宦官干政,不光是靠皇帝宠信和溜须拍马,也要有真本事才行。俱文珍就有真本事。

俱文珍大权在握,但他并不专横跋扈,而是礼貌待人,千方百计笼络人心。他与朝廷大臣以及各地节度使的关系都很好,许多人依附于他。俱文珍着重发展宦官势力,许多宦官都担任了要职,不过,这些宦官就良莠不齐了。

人们对宦官干政,历来持否定的态度。宦官集团势力兴起,引起朝廷大臣们的担忧、不满和反对。但是,有唐德宗撑腰,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终年六十四岁。他的嫡长子李诵继位,被称为唐顺宗。

唐顺宗即位的时候,年龄四十五岁,光太子就当了二十五年,已经相当成熟了。唐顺宗经历过节度使兵变,又目睹了宦官专权,他认为这是朝廷的两大弊端,于是,他一上台,就打算清除宦官的势力。

唐顺宗重用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一批大臣,搞起了“永贞革新”,矛头直指藩镇势力和宦官集团,尤其是反对宦官干预朝政,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重振皇威。

“永贞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抑制藩镇,打压宦官集团,尤其是要夺取宦官手中的兵权。俱文珍政治敏感性很强,也有能力,他密令掌握禁军的宦官们,坚决予以拒绝。俱文珍对手下宦官们说:“如果没有军权,我辈皆死无葬身之地了”。

俱文珍感到宦官集团面临巨大危险,于是开始反击。他利用人脉广泛的优势,鼓动朝中大臣和各地节度使,纷纷上书,反对革新,给朝廷施加压力,同时制造各种障碍。这样,“永贞革新”只维持了一百多天,就进行不下去了。

俱文珍仍不肯罢休,他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便谋划了一个计策,打算扶立李纯当皇帝,把唐顺宗赶下台。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当时二十八岁,年轻有为。俱文珍善于笼络人,平时就与李纯关系不错,他找到李纯说:“皇上经常有病,您作为长子,理应为皇上分忧”。李纯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很高兴地答应了。

唐顺宗确实身体不好,有时不能处理政务。俱文珍便按照自己的计划,分步稳妥实施。他首先联络一批朝廷大臣,奏请立李纯为太子;然后,以皇上安心养病为理由,奏请由太子监国,主持朝政。从此,李纯掌握了朝廷大权。

公元805年8月,俱文珍见时机成熟,便让人写好诏书,宣布唐顺宗退位,当太上皇;李纯登上皇位,被称为唐宪宗。唐顺宗只当了一百八十六天的皇帝,就被赶下了皇帝宝座,第二年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有学者考证说,唐顺宗是被宦官们害死的。宦官厉害吧!

俱文珍拥戴唐宪宗上台,是为了保住宦官集团的利益,这个目的达到了,唐宪宗对宦官们很好,同时还有意外的成果。唐宪宗是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他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取得了削藩的重大成果。请看下一集,力主削藩,大唐宰相血溅街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唐史丨中唐宦官干政的本质:唐朝皇帝玩砸了权力的游戏
甘露之变的惨痛后果
这场兵变让皇帝太囧,哗变士兵抢劫皇宫,禁卫军丢下皇帝全跑光!
泾原兵变, 一次危害不亚于安史之乱的叛变
唐宪宗被刺杀,所谓的“元和中兴”,实际上是唐朝的“回光返照”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67唐朝—— 唐德宗李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