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551、正史记载的真实杨家将

#头条群星9月榜#

在宋朝与辽国对抗中,出现了一个英雄家族,这就是流芳千古的杨家将。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其英雄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在文学领域,小说、评书、戏曲、影视等,都大力赞颂杨家将的英雄事迹,虚构了许多人物和情节,形成了英雄传奇系列。那么,从史书记载来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

杨家将第一代英雄人物,名叫杨业,确有其人其事,虚构的成分不多。《宋史》专门有《杨业传》,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迹。

杨业,原名叫杨重贵,山西太原人,也有说是陕西神木或者山西河曲人。杨业的父亲叫杨信,是后汉的麟州刺史,早逝。杨业少年时跟随北汉皇帝刘崇,刘崇很喜欢他,让儿子刘钧收他为养子,改名叫刘继业。

杨业长大以后,身材魁梧,武功高强,善于骑射,成为北汉名将,多次与后周、宋朝军队作战,人称“无敌”。柴荣、赵匡胤几次攻打北汉无果,与这位“无敌”将军有着很大关系。宋太宗早就听说过杨业的威名,想悬赏得到他。

后来,宋太宗灭掉了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杨业也归降了宋朝。宋太宗大喜,专门召见杨业,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不久又授予他郑州刺史。从此,杨业忠心耿耿地为宋朝效力。

宋太宗灭掉北汉以后,乘胜进行第一次北伐,不料以高梁河惨败而告终,同时也暴露出宋军战斗力差的弱点。三个月之后,辽军大举南下,进行报复。宋太宗对此早有防备,调集重兵,在河北保定一带将辽军打得大败。宋军取得保定之战大捷。

第二年,辽军避开有宋朝重兵的河北,转而向山西进攻,宋军在山西的兵力不多。辽军十万铁骑,气势汹汹地扑向雁门关,大有黑云压城之势。

当时,镇守雁门关的,是名将杨业。面对强敌,杨业毫不畏惧,他除了命人坚守雁门关之外,还亲自率领数千精锐骑兵,绕到了辽军的背后,突然发起进攻。辽军正在全力攻关,没有提防背后,更没有想到杨业会主动出击,顿时大乱。杨业率兵横冲直撞,杀得辽兵胆战心惊,溃败而逃。从此以后,辽军知道了杨业的厉害,只要远远看见杨字大旗,就不战而退。

雁门关一战,杨业威名远扬,辽兵谈杨色变。宋太宗大喜,升任杨业为云州观察使,并兼任郑州和代州的刺史,委以重任。

可是,杨业前二十年都在为北汉效力,与宋朝为敌,刚投降宋朝不到两年,就升任高官,这引起许多宋朝将领的嫉妒和不满。有人向皇帝上书,说不该如此重用杨业。宋太宗不听,反而将这些奏章交给了杨业,以示宠信。皇帝的信任,令杨业感激万分,决心以死相报。

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北伐,兵分三路,任命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王侁为监国,刘文裕为护军,率兵数万,向朔州一带进攻。

杨业带领所部为先锋,一路攻城拔寨,勇不可挡,使得西路军进兵顺利,连续夺取云、应、朔、寰四州。不料,萧太后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击垮了东路军,随即马不停蹄向西进军,攻击西路军。宋太宗大惊,急令全线撤退。

辽军进兵神速,十万铁骑很快攻占了寰州,与宋军西路军兵锋相对了。杨业建议,辽军势大,不要与之交战,而在山谷埋伏弓箭手,掩护军队和百姓撤退。杨业的建议是正确的,也符合宋太宗的要求。

主将潘美还没有表态,一旁的监军王侁却冷笑一声,说:“将军号称无敌,怎么一见敌人就想逃跑呢?你难道有别的想法吗?”护军刘文裕也煽风点火,怂恿杨业出战。潘美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自然知道此时出战不利,但居然也同意了。看来,这几个人沆瀣一气,都不怀好意。

杨业军令难违,只得率兵出战。临行前,杨业流着泪对潘美说:“此次出兵必败。我杨业本是降将,承蒙皇上不杀之恩,还给予厚爱,固然应该以死报国,只是可怜了手下众多将士。”

杨业说完,停了停,又遥指陈家谷口说:“我兵败之后,必然经过此谷,请将军在那里安排军队接应,这样,有些将士还有生还的机会。”潘美答应了。

杨业率部下数千人向辽国十万铁骑发起了进攻,这无疑于是羊入虎口。萧太后见状大喜,她素闻杨业威名,传下命令,不得伤害杨业性命,务必活捉,打算为已所用。

辽军铁骑将杨业军队团团包围,杨业率军奋力死战,激战一天,伤亡惨重。到了傍晚时候,杨业逐步撤退到陈家谷口,身边只剩下百余人了。杨业松了口气,觉得身边士兵还能活下来。不料,陈家谷口并没有宋军接应,潘美食言,早就撤兵走了,这等于把杨业拱手送给了敌人。

杨业陷入了绝境,拍胸大哭,对身边士兵说:“你们家中都有父母妻儿,不要跟着我白白送死,赶快逃命去吧。”

杨业平时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们相拥而哭,但没有一个人离开。杨业只好带领他们做最后的拼杀,结果士兵们全部阵亡。杨业的次子杨延玉也战死了。因为有萧太后的命令,杨业才没有被杀,但身受十余处重伤,最后力竭被俘。

萧太后听说生擒了杨业,十分高兴,命人轮番劝降。杨业心如铁石,毫不动摇,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不喝一滴水,直至绝食而死。真是悲壮,可歌可敬!

杨业之死,本来可以避免,完全是潘美、王侁、刘文裕心怀歹意,联合陷害所造成的。宋太宗自然清楚这一点,下令将王侁、刘文裕罢官,流放外地。对功勋卓著的老将潘美,宋太宗却网开一面,只是将他降职三级了事。

潘美是文学作品中奸臣潘仁美的原型。潘美是宋朝开国功臣,一生战功赫赫,对宋朝的贡献远大于杨业。然而,他对杨业之死负有重要责任,这个抹不掉的污点,使他名声扫地,甚至遗臭万年。

宋太宗对杨业之死非常悲痛,举行了隆重的典礼,表彰他的忠烈。杨业有七个儿子,除了次子杨延玉战死之外,其他六个儿子全部封官。此后,杨业的儿子们继承父亲遗志,继续为宋朝尽忠效力。

杨业的长子,名叫杨延昭,原名叫杨延朗。他自幼跟随父亲征战,有勇有谋,父亲死后,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多年,成为抗辽主将之一,功勋卓著。杨延昭在文学作品中被称为“杨六郎”,其实他是长子。杨延昭死后,儿子杨文广又继承了父志,保国抗敌,继续延续杨家将的威名。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人,是正史中记载的杨家将的主要代表人物,名声显赫,受到百姓爱戴。佘太君是杨业的妻子,也确有其人,但作用没有那么大。杨业的其他儿子,没有特别突出的事迹。

至于文学作品中大力渲染的穆桂英、杨宗保以及杨门女将等,大多是虚构的。奸臣潘仁美迫害杨家将的故事,历史上也是不存在的。

杨家将的故事,虽然虚构的成分很多,但是,以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为代表的杨家人,其英勇顽强、忠心保国的精神,是真实的。这种精神,是需要永远继承和大力弘扬的。

在宋太宗时期,国内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就是蜀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看下一集,宋朝初期爆发蜀地起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史上冤案我来洗:潘仁美是奸臣吗?
杨家将杨业到底是怎么死的?他死后宋太宗为何暴跳如雷?-今日头条
靖康之耻犹未雪(7)
读书摘记(2016-03-31)
【长安万年】之三百一拾五:杨家将,北宋永兴军路的赤胆忠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