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6)德军最后冲刺莫斯科~B

11月27日,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皱着眉头,在地图桌旁来回踱步,莫斯科前线传来了灾难性的消息:

“德军第3装甲集群的部队已在亚赫罗马(就位于莫斯科北面43英里处)渡过了莫斯科—伏尔加运河,并在运河东岸建立起一个桥头堡。存在着敌人从北面攻入莫斯科的危险。”

由于苏军在运河后方没有其他的防御,因而“从北面攻入莫斯科的危险”这句话,无异于承认了这一事实,除非能阻止德军主力渡河到达东岸,否则,莫斯科就将失陷。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沙尔将军率领身经百战的第56摩托化军(战争开始时,该军是曼施泰因的打击力量)以其辖下的第6、第7装甲师以及第14摩步师在第5军的左侧行动。

11月24日,该军夺取了克林镇后,又很快又攻占了罗加切沃,他们从苏军第30和第16集团军之间的缝隙钻过,一直冲到莫斯科—伏尔加运河边,并立即在河对岸建立起一个桥头堡。

随后,哈索·冯·曼陀菲尔上校带领着获得加强的第6摩步团以及第25装甲团的一部,在莫斯科北面43英里处,通过大胆的突袭,夺取了位于亚赫罗马的运河大桥,他们冲过河去,建立桥头堡,挖掘战壕,进行全方位防御。

这时,苏军的一列装甲列车出现在战场上,立即遭到奥尔洛夫中尉带领的第25装甲团坦克连的攻击,这位中尉曾荣获过骑士铁十字勋章,随即,装甲列车被摧毁。

紧接着,位于亚赫罗马的莫斯科最大供电站被德军完好地夺取,曼陀菲尔上校所率领的德军因而占据了莫斯科前线的最东端,他们除了为第3装甲集群在运河东岸,构建起一个桥头堡外,还控制了克里姆林宫的电灯开关。

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不停地打电话给朱可夫、伏罗希洛夫以及突击第1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中将。

这些电话是斯大林影响战略乃至苏军前线指挥员战术决定的方式,他命令派出两个旅的预备队,不要考虑其他一切因素,立即对曼陀菲尔占领的桥头堡发起攻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他们。

直到今天,参加过此次战斗的汉斯·莱贝尔,仍清楚地记得二十多年前亚赫罗马附近的情形。

他说,气候对俄国人有利,11月27日下午,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温度下降至摄氏零下40度。

当时,面对这种极地般的严寒,曼陀菲尔的部下们只有简陋的羊毛包头帽,短大衣以及过紧的靴子。零下40度的严寒中,穿这样的衣服是无法作战的,哪怕是对付虚弱的敌人。

他们对俄罗斯的冬天毫无准备,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们没有毛皮外套,没有毡靴,更糟糕的是,德军最高统帅部不知道,或者说未能采用最简单、最切实可行的冬季作战规则。

如果需要什么证据来说明这场对苏战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做好精心准备的话(至少陆军总参谋部没有)那么,对冬季作战最简单的事实都一无所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战场上第一次降雪后,芬兰人看见德军士兵仍穿着带有钢钉的军靴,他们惊讶地摇着头:“你们的钉靴就是寒气理想的导体,走路时最好还是穿上袜子!”

战争临近结束时,在莫斯科军官俱乐部进行的一次讲座中,朱可夫元帅指出,他看见在冬季战役期间抓获的德军俘虏时,他对德军总参谋部的尊敬首次动摇了:

“军官和士兵都穿着太紧的靴子。当然,他们的脚都被冻伤了。德国人忽视了一个事实,从十八世纪起,俄国军队的士兵都已配发了大一码的靴子,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冬季时往靴子里塞入稻草或是现在的报纸,从而避免双脚被冻伤。”

那么,久经严寒的苏军士兵自然避免了冻伤,但在德军前线部队中,1941~42年冬季期间,许多师里,德军士兵脚部被冻伤的发病率高达40%。

被严寒袭击的还并不仅仅是士兵的双足,德军武器装备里的机油被冻结,步枪、冲锋枪和机枪不能使用,坦克引擎无法启动。

在这种情况下,曼陀菲尔上校的战斗群,无法守住亚赫罗马桥头堡也就不足为奇,尽管苏军突击第1集团军辖下第28和第50旅的士兵们,穿着冬季大衣和毡靴发起进攻时,他们还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雪地上发起反击的苏军士兵

苏军的冲锋枪从厚厚的毛皮外套里伸出,机枪的枪机上涂抹了冬季润滑油,他们的武器既不会卡滞,也不会发生故障。

况且,拥有冬季作战服装的苏军,还能趴在雪地上,必要的话可以待上几个小时,然后选择适当的时机,摸近德军的前沿哨所,干掉他们。

同时,苏军步兵还得到了T-34坦克的支援,而德军第7装甲师的第25装甲团只剩下些40吨重、配备了37毫米主炮的 三号坦克,另外还有几辆配备了75毫米主炮的四号坦克。

因此,11月29日,曼陀菲尔不得不放弃他的桥头堡,撤回运河西岸,使得第56摩托化军在苏军的进攻下,呈防守态势。

曼陀菲尔防守阵地西南方的第6装甲师保护着第56摩托化军的右翼,该军的左翼则由第14和第36摩步师掩护,这样一来,从北面对莫斯科实施闪击的机会已然丧失。

但是,亚赫罗马南面32公里处的形势,却是峰回路转,在罗加切沃南面,德军第41摩托化军从加里宁调了过来,12月1日,位于第3装甲集群右翼的该军,对洛布尼亚北面的苏军防守的运河渡口发起了攻击。

首先,被围在费奥多罗夫卡南部的第23步兵师的一部得到了解救,再往南,洛布尼亚的西北方,法伊尔将军的第2装甲师又从西北方对莫斯科形成了威胁。

该师的一个战斗群,在德克尔中校的带领下,沿着罗加切沃至莫斯科这条布满了地雷的道路,穿过暴风雪和刺骨的严寒,直扑奥泽特斯科耶,夺取了这个村子。

“这是赶往莫斯科,踏入红场的路线,”最前面的德军士兵互相开着玩笑,在村口,他们站在莫斯科郊区路线的公交车站上,用手搂着身子,跺着双脚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第38师反坦克营第1连的施特劳斯少尉,沿着道路驱车赶往戈尔基,路过公交车站时,他的司机笑着对他说:“少尉先生,咱们干嘛不坐公交车呢?到克里姆林宫只要四十分钟。”

这位中士对苏联公交车的看法很乐观,因为,从这里到红场只有38公里。

这时,获得加强的第2摩托化步兵旅战斗群,在罗特上校的率领下,已更加接近他们的目标了。

11月30日,面对徒步作战的西伯利亚骑兵以及莫斯科工人组成的民兵部队所进行的顽强抵抗,该旅的步兵营和工兵还是夺取了红波利亚纳。

接着,他们又攻占了普什基,第二天,卡秋什基也被占领。现在,赖希曼少校率领的第304摩步团第2营已到达戈尔基,他们离克里姆林宫只有30公里,而离莫斯科郊区则只有不到20公里。

实际上,第38工兵营的一支突击队已攻入洛布尼亚火车站,他们随即将车站炸毁,以防被苏军战术预备队使用,这里距离莫斯科市郊只有16公里,距离克里姆林宫也仅有27公里。

危机四伏,莫斯科已成为战斗前线,崭新的T-34坦克从东郊的工厂内驶出,隆隆地穿过市区;卡车搭载着工人和共青团员组成的民兵队伍,叮当作响地驶往火车站,他们被作为战术预备队,投入到争夺卡秋什基和戈尔基的战斗中。

西伯利亚营的士兵们搭乘着出租车和征用来的汽车赶赴前线,弹药被征用来的货车和公交车运送至形势危急的地点。

在莫斯科东郊一家拖拉机厂,组织起来的民兵营,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投入到西面或西北面的战斗中。

这就是战略家们所说的内线作战,通过在关键地点,投入足够的战术预备队,苏联得以阻止了德军位于卡秋什基和戈尔基的先头部队。

从斯塔里察出发,经沃洛科拉姆斯克到达莫斯科的公路上,有一座名叫伊斯特拉的小镇,这座镇子已被选作是莫斯科第二道防线上的关键支撑点,由西伯利亚步兵团守卫。

第4装甲集群辖内的第40和第46摩托化军,不得不为每一个村庄和每一片树林苦苦奋战。

第5、第10装甲师以及党卫军“帝国”师的先头部队和战斗群穿过寒风扑面的田野和积雪覆盖的森林,挣扎着向前推进,11月23日,他们成功地到达了伊斯特拉河和伊斯特拉水库。

这座水库有11英里长,平均宽度1.5英里,水库与伊斯特拉河相连,这条河宽约100英尺,径直流入莫斯科。

伊斯特拉河东岸布满了又高又密的树林,苏军在这里构建了地形有利的阵地,西岸冰雪覆盖的田野被他们尽收眼底,对他们的任何攻击都必须跨过伊斯特拉河或伊斯特拉水库。

尽管如此,德军第11和第5装甲师还是在11月24和25日,成功地渡过了伊斯特拉河和伊斯特拉水库,并构建起桥头堡。

第11装甲师辖下的第61摩托车营,在冯·乌泽多姆少校的带领下,大胆地冲过了伊斯特拉河上的冰面,苏军的大炮开火了,弹片和冰块四散飞溅,但摩托车营的士兵们还是冲了过去,并在对岸的冻土上获得了一处不太稳定的立足点。

德军还在洛帕托沃附近渡过了伊斯特拉水库,那里是水库最窄的地方,有那么一刻,奉命夺取水库大坝的士兵们有些紧张。

水坝上肯定安装了炸药,如果突然发生爆炸,水库里的水就会奔涌而出,那将发生些什么?

但第11装甲师的突击队很幸运,他们的袭击成功了,苏军根本来不及按下起爆按钮,布赖特舒中尉的工兵从大坝上拆除了1100颗地雷和2吨高爆炸药。

在南面,渡过伊斯特拉这条重要河流的行动同样获得了成功,冯·德·切瓦勒里中校率领着得到加强的第10装甲师第86摩步团,夺取了布沙洛沃上的桥梁。

他们的行动得到了一场猛烈暴风雪的掩护,切瓦勒里的战斗群是第10装甲师的残部,现在,第7装甲团剩下的坦克也已不到28辆,第69和第86摩步团也已缩减为四个虚弱不堪的营,每个营只剩下120人。伯林格的炮兵营只剩下一辆拖车和十门大炮。

据一名参加过此次战斗的士兵所记载的日记显示,苏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并投入了他们手上所有的一切,苏军士兵大无畏的战斗意志令人钦佩,但此刻却无济于事,尽管困难重重,“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击部队仍在不停地涌向莫斯科。

冰天雪地中的德军装甲部队

11月26日,寒冷多雾,温度为摄氏零下20度,第10装甲师的战斗群从北面对伊斯特拉镇发起了进攻,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战斗,他们进攻者遭到了苏军多管火箭炮的轰击,伤亡惨重,但他们成功地将苏军(从哈巴罗夫斯克调来的部队)赶出这里的森林,并凭借着最后的努力抵达了伊斯特拉的北郊。

与此同时,党卫军“帝国”师也赶了上来,克林根贝格率领的摩托车营首先必须突破紧挨着伊斯特拉西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斯科公路的森林中的一道防线。

守卫这道防线的,是著名的苏军西伯利亚步兵第78师,该师的士兵以既不抓俘虏也不允许自己被俘而著称,在手榴弹和工兵铲飞舞的白刃战中,苏军的碉堡被一个接一个地夺取。

伊斯特拉镇外的河弯是镇子的一处要塞,控制着由西而来的道路,党卫军“帝国”师通过突袭夺取了这座城堡。

该师“德意志”团和“元首”团在师属炮兵团的支援下,从南面达成突破,随即杀入布满了障碍物的街道,西伯利亚来的苏军士兵最终被迫后撤。

伊斯特拉——莫斯科最后一道防线上重要的支撑点,落入到德军手中。

11月27日,波列沃失陷。当天,苏联空军对伊斯特拉开始了持续的轰炸,苏军下定决心不让莫斯科门前的这一重要交通枢纽,完好无损地落入敌人之手,拥有洋葱式圆顶的教堂塔楼被炸得粉碎,房屋一座接一座被夷为平地,2000多颗炸弹被投入这个小镇,已经没有一座屋顶完好的房屋。

11月28日上午,武装党卫军攻占了维索科沃,并继续向莫斯科推进。此时,突击队距离克里姆林宫已不到30公里。

现在的温度为摄氏零下32度,德军士兵不得不在露天过夜,他们把所有的衣物都穿在了身上,但这远远不够。

他们没有羊皮袄,没有毛皮帽,没有毡靴,也没有毛皮手套,他们的脚趾被冻僵,手指在薄薄的羊毛手套里被冻得发白、发僵。

莫斯科郊外挨冻受冷的德军士兵

1941年11月与12月交替之际,漆黑、怪诞而又恐怖的夜里,整片大地似乎被霜冻所冻僵,德军容克轰炸机掠过头顶隆隆地飞向莫斯科,天际被苏军高射炮照亮时,德军士兵们便会打开收音机,调至贝尔格莱德的德军广播电台,聆听拉莉·安德森用她低沉的嗓音所演唱的“莉莉·玛莲”,对任何一个参加了那年冬天的莫斯科战役并生还下来的士兵来说,都将永远记住这首引发了他们思乡泪水的伤感、满怀乡愁的歌曲。

12月2日,“帝国”师先头部队到达列宁诺村外,魏德林上校第128炮兵指挥部的传令官韦伯少尉,给汉堡的母亲写了一封信:

苏联似乎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他们每天都在这里卸下从西伯利亚抽调来的新锐部队;他们拖来了新的大炮,还在各处布设了地雷。30号,我们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一座被我们称为“梨山”的山丘和一个名叫列宁诺的村庄。

在大炮和迫击炮的支援下,我们夺取了山丘和半个村落。但到了夜间,面对敌人不断发起的反击,我们不得不把它们放弃,以便实施有效的防御。只要再前进八英里,就能把首都纳入我们大炮的射程内,但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

但是,第4装甲集群再也无法做到这一点了,该集群的攻击部队最后只推进了几公里。

第10装甲师的情况非常典型,在师里最后几辆坦克的支援下,艰苦奋战的第69摩步团战斗群于12月1日到达了列宁诺村。

但是,他们无法从俄国人手里夺取村子的西部,村东部,一条小溪将德军隔开,苏军牢牢地守卫着阵地,就像铸入地下的混凝土。

双方对峙了四天,苏军的大炮不停地轰击着德军阵地,第69摩步团为数不多的士兵变得越来越少,他们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

这里距离克里姆林宫仅剩34公里,距离莫斯科西北郊只有22公里,距离其北部的河港只有不到18公里。

但德军的其他部队仍在穿过冰雪,朝莫斯科不断挪动,在伊斯特拉南面,鲁扎—兹韦尼哥罗德公路的两侧,沿着莫斯科河,第9军军长盖尔将军想让他麾下的第252、第87和第78步兵师,再试试运气。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兹韦尼哥罗德—伊斯特拉公路,包括兹韦尼哥罗德市,这座城市是莫斯科西部防御的一个武器弹药库。

兹韦尼哥罗德坐落在一片冰雪覆盖的原始森林中,森林里构筑了无数经过精心伪装的防空壕和混凝土碉堡,据守在此的是苏军第5集团军的几个团。

妨碍德军夺取该城的第一个障碍是洛科季亚,来自符腾堡的第78步兵师被困在这里的泥泞中,一直耗到十月底,现在,他们打算穿过苏军的防御阵地。

在一次大胆的迂回运动中,默克上校率领着他的麾下,已得到加强的第215步兵团,采取了“悄然前进”的方式,排成单路纵队,沿着小径,偷偷地穿越积雪覆盖的原始森林,穿过林间空地,来到了苏军阵地的后方,随即将他们打垮,11月20日,德军夺取了洛科季亚。

11月24日,再次得到工兵加强的这个步兵团,抵达了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堡垒,经过几天的激战,他们夺取了这里。

12月2日中午,他们到达了叶尔绍夫的东端,但是此刻,该师已耗尽了力量,未能成功地夺下兹韦尼哥罗德。

在第78步兵师的左侧,第87步兵师(第9军)、党卫军“帝国”师(第40摩托化军)和第252步兵师向前推进,他们攻入到苏军的防线内。

激烈的战斗随即在根本没有道路的森林中展开,德军的各个团随即发现,自己遭遇了极大的困难。

第461步兵团被敌人切断,接下来的两天里,不得不依靠自身的物资支撑下去,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狠狠地轰炸了苏军阵地,直到他们的抵抗崩溃为止,接着,第7步兵团到达了普罗科夫斯科耶。

12月1日,针对苏军反复的攻击,第2营的一个战斗群将战线越过普罗科夫斯科耶,又向前推进了几公里,然后,他们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

因为面对着积雪、严寒、疲惫以及苏军的拼死抵抗,他们被迫停了下来。

苏军证明了他们是迅速进行临时防御的高手,特别是在冬季的森林和沼泽中。

若在四个月前,他们部署在莫斯科城外的部队,很可能会被德军歼灭。但现在面对过度延伸、衣衫褴褛、冻得半死的德军先头部队,缺乏坦克和重型武器的苏军部队已经足够强大。

一句老话再次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决定胜败的是最后一个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辅会战》
二战时德军为何那么猛并非德国士兵有多神,主要得力于重型装备
党卫军第三“骷髅”装甲师成名一役
基辅会战:第三章 向会战地区进军
二战交战国陆军编制概况|二战西线战场
详细解析机械化步兵和摩托化步兵-陆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手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