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7)克里木半岛战役(3)

1941年10月16日,就在苏军最高统帅部疏散被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包围的敖德萨,并将残余的部队撤入克里木之际,德军汉森将军指挥的第54军正准备从伊顺地峡狭窄的颈部地段,攻入克里木半岛的北部。

第22步兵师第16团第2营的海因里希·韦泽洛下士和列兵扬·迈尔跟着队伍跑步前进,到达了进攻出发线。

1941年10月17日,夜晚降临在锡瓦什湖上,这片盐碱沼泽地将克里木半岛与大陆分隔开。

黄昏降临时,彼列科普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伊顺的房屋,看上去相当怪异,此刻,天很冷,还下着雨。

在这两名德军步兵的右侧,是一个炮兵前进观测员,他跪在地上,为自己挖掘着过夜的散兵坑。

在他们左侧,第2营里的一群士兵也在挖散兵坑,韦泽洛和迈尔也和大家一样,伏身于冰冷的地面,开始挖掘过夜的散兵坑。

他们的挖掘工具与地面撞击,发出了轻柔的声响,散兵坑越挖越深,随后,两人爬了进去。

“他们说,每年的这个时候,下面的海岸处还很温暖。”韦泽洛说道,扬·迈尔点了点头。他想起了远在德国汉诺威家中的农场,禁不住骂道:“这该死的战争!”

就在这时,一架苏军的伊-15战斗机掠过他们的阵地,机上的火炮发射了几枚炮弹,弹片四散飞溅。

此时,苏军完全控制了南部的天空,就连戈特哈特·汉德里克少校的第77战斗机联队—“红桃A”联队,对此亦无能为力。

苏军飞机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除了对地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外,他们还有两个编队的200架伊-15和伊-16战斗机,持续投入到战斗中,因此,德军士兵不得不充分利用他们的工具,挖掘战壕,避免更多的伤亡,这还是第一次。

挖掘散兵坑,这是德军在进行克里木战役中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指令。

在伊顺盐土草原几乎完全裸露的地面上,除了挖掘散兵坑,根本没有其他任何隐蔽处,没有遭到苏联空军袭击的地方,就是苏联炮火的射击范围。

克里木半岛示意图

苏军的炮兵阵地设在伪装得极其出色的掩体中,通常都有钢筋混凝土和装甲板的保护,他们会在远距离上,对一些精心挑选的目标突然施以集中性炮火袭击。

德军炮兵发现,他们很难逮住俄国人的炮兵阵地。

面对这种状况,保护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挖掘掩体,不光是步兵,还包括每一部车辆、每一门大炮、每一匹马匹,都被隐藏在数英尺深的地面下。

10月17到18日的黑夜,笼罩着伊顺地峡,在黑海与盐碱沼泽之间的阵地中,德军步兵等待着拂晓的来临。

苏军士兵也在等待,他们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并在这个重要的半岛上热火朝天地组织起防御。

两天前的10月16日,斯大林命令敖德萨的守军撤离,自8月初以来,这座城市就一直被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所包围。

由苏军Y.E.彼得罗夫少将指挥的滨海集团军将协防克里木,通过匆匆组织起来的海军运输船,彼得罗夫的滨海集团军将被调至塞瓦斯托波尔。

这是个正确的做法,因为,如果曼施泰因的第11集团军成功地杀入克里木,敖德萨无论怎样,都将失去其作为港口和黑海海军基地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守住克里木半岛更为重要,尤其是塞瓦斯托波尔,将整个集团军通过海路迅速撤出敖德萨,是个大胆的行动,没有多少人认为苏联能完成这一任务,因为苏联海军缺乏海战经验。

但在一夜之间,在未被德国空军发现的情况下,滨海集团军的主力,大约7~8万人,登上总吨位为191400吨的37艘大型运输船和各种大大小小的海军舰艇,被运往塞瓦斯托波尔。

不过,只有人员撤离了敖德萨,马匹和车辆被遗弃,重型火炮被丢弃在港口,因为没有起重机,苏军炮兵第57团上了船,但却没带一门大炮、一部车辆或一件装备。

他们刚一抵达塞瓦斯托波尔,彼得罗夫的部队便通过强行军,来到伊顺地峡前线投入战斗,他们衣衫褴褛,装备极为短缺。

为了突破伊顺地峡,曼施泰因将第54军的三个师一字排开,实际上,这里6.4公里宽的通道,也缺乏足够的空间部署更多的部队。

从左至右,分别是第22、第73、第46步兵师以及第170步兵师的部分兵力,在他们身后,是辖第72、第50步兵师和第170师主力的第30军。

辖第132和第24步兵师的第42军此刻仍在路上,但随即将加入第11集团军的进攻部队。

元首大本营将该军提供给曼施泰因,条件是让该军辖内的师尽快从刻赤半岛进入库班,冲向高加索地区。

曼施泰因的6个师,面对的是苏军的第51集团军和滨海集团军的8个师,苏军的兵力还要加上4个骑兵师,另外还有塞瓦斯托波尔的要塞部队和海军陆战旅。

而位于战线最前方的,是彼得罗夫从敖德萨撤出的滨海集团军。

黑夜仿佛永不消失似的,前沿观测员蹲在他们的战壕镜后,步兵们趴在双人散兵坑中,他们靠在一起,瑟瑟发抖。

紧跟在德军前沿步兵阵地身后的,是中型火炮和烟雾迫击炮,这还是第11集团军防区内第一次使用这种武器。

这些火炮隐藏在战壕和伪装网下,在更后方的阵地上,部署着150毫米和210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

清晨5点,一声巨大的雷鸣撕裂了灰蒙蒙的黎明,第11集团军所有的大炮轰鸣起来,猛烈的炮击拉开了克里木半岛战役的帷幕。

爆炸的巨响,闪烁的火光,喷溅的泥土,硝烟,恶臭,伴随着轰鸣和尖啸,烟雾迫击炮射出的火箭弹拖着炽热的火焰扑向苏军的阵地,将冰雹般的钢铁与火焰,投向伊顺地峡的苏联守军。

5点30分,猛烈的炮击距离德军前沿攻击部队的阵地只有不到100米,炮击暂停了一会儿,随即再次响起,但这次,弹幕更远了些:炮兵火力已经前伸。

这是给步兵发出的信号,德军士兵爬出各自的散兵坑,他们向前冲去,机枪为他们提供着掩护火力,迫击炮继续压制着敌人的据点。

但是,德军炮兵的轰击并未打垮苏军长期以来精心布设的阵地,苏军机枪开火了,大炮的齐射也很准确,迫使进攻中的德军士兵,一次次趴在地上进行隐蔽。

正在准备攻击的德军步兵

步兵的进攻,只能一步步地获得进展,左翼,来自下萨克森州的第22步兵师,第65团团长哈库伊斯上校率领着麾下的几个营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并夺取了封锁着通道的筑垒山脊,但苏军猛烈的炮火也迫使他们不得不挖掘掩体进行隐蔽。

第47步兵团的作战区域内,战况进展不是太好,几个德军突击连被挡在一道强大的铁丝网前,遭到苏军火力的射杀,侥幸生还的德军士兵设法退了回去。

第22步兵师的第16团不得不从预备阵地前调,他们发起了侧翼攻击,打垮了第47步兵团前方的防御者,德军的推进得以恢复。

第47步兵团的士兵攻破了所谓的“阿西斯英雄墓地”,这是一个设在完全平坦的地形上的制高点,但苏军士兵宁死不屈,绝不投降,他们全都战死在自己的散兵坑和战壕中。

德军第73步兵师的作战区域位于第22步兵师的右侧,该师辖内的几个团也正逐渐获得进展。而第46和第170步兵师的右翼部队一路杀入了苏军防御的筑垒工事中。

德军正在通过被攻克的苏军阵地

进入之后,他们发现,苏军这些纵深交错的防御体系似乎永无尽头,铁丝网接着铁丝网,密集的雷区埋着木盒地雷,对工兵的探测器毫无反应,这里还布设了远距离操控的火焰喷射器。

另外,还有半埋的坦克和电引爆的水雷,德军工兵们必须予以清除。

于是,德军步兵不得不以代价高昂的战斗,一个接一个地夺取苏军的阵地,以通过这片纵深达1.6公里的防御区。

战况频频得以挽救,取得进展,完全是靠德军突击炮对步兵的支援,第190突击炮营那些笨拙的怪兽,迅速为步兵连突破了苏军多道铁丝网和碉堡线。

激战持续了8天共192小时,最终,德军进入克里木的通道在几个地点被突破,彼得罗夫的滨海集团军已无力阻止这一切。

据P.A.芝林上校说,在伊顺地峡最后3天的争夺战中,该集团军大部分人员和装备损失殆尽,他将这一严重损失归咎于“德军大规模的坦克攻击”。

但他说的不对!曼施泰因的第11集团军没有装甲部队,他们只有福格特少校率领的第190突击炮营的二十来辆突击炮,该营因其战术徽标而被称作“狮群”。

与此同时,第11集团军指挥部注意到,经过这些天激烈的战斗,突击部队的战斗力已开始下降,特别是在10月25和26日,出现了多次危机。

但是,10月27日,他们再度与彼得罗夫的滨海集团军进行了激烈的交战,随后,苏军的抵抗逐渐减弱。

因此,曼施泰因将10月28日定为达成最终突破性打击的日期,但这一打击并未实现,苏军第51集团军在夜幕的掩护下,放弃了他们的阵地,向东面撤退,而彼得罗夫滨海集团军的剩余部队,混乱不堪地向南面的塞瓦斯托波尔逃去。

德军成功地杀入了克里木半岛,第11集团军现在可以展开追击。

10月28日,距离彼列科普东北方不到32公里的新阿斯卡尼亚集体果园的办公楼内,传令兵们不停地进进出出。

在一间大会议室中,曼施泰因第11集团军作训处长布塞上校摊开了他的作战态势图,箭头、线条、小圆圈和旗帜标识出苏军刚刚开始的溃逃。

快到中午时,曼施泰因和集团军参谋长韦勒上校走进会议室。“布塞,您对形势怎么看?”曼施泰因问他的作训处长,“苏军会放弃克里木吗?”

“我不这么认为,将军先生!”布塞回答道。

“我也不这么认为。”曼施泰因答道,“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就将失去对黑海的控制,并将丢弃他们威胁到南方集团军群侧翼的强势阵地。他们不会急于这么做的。另外,搭载两个集团军并将其撤离,这是个相当困难的工作。”

在前线指挥的曼施泰因

韦勒指着地图:“苏军肯定会试着守住塞瓦斯托波尔、费奥多西亚和刻赤。他们会挽救他们的溃兵,并将其纳入这些要塞中,他们会在那里得到补充,然后再次被投入战斗。只要能守住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要塞,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

“这正是我们必须防止的!”曼施泰因反驳道。

布塞点了点头:“可我们怎么能把步兵变成摩托化部队呢?要是我们有一个装甲师或摩步师,那就好了!事情会容易得多。”

韦勒上校抓住这一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把步兵师里所有可用的摩托化单位合并起来,从侦察营到高射炮和反坦克炮单位,再把他们作为一个快速战斗群派出去。”布塞完全赞同这个主意。

“很好!”曼施泰因作出了决定。“布塞,您去负责组建这个战斗群。派齐格勒上校带领。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克里木半岛上的重要城市和交通中心—辛菲罗波尔,通向塞瓦斯托波尔和南部海岸的道路就穿过该城。这条道路必须被堵住!”

曼施泰因拿起一支彩色铅笔,在地图上简单地画了几笔,勾勒出他的作战计划:

第30军(辖第22和第72步兵师)将跟在齐格勒的快速战斗群身后推进,经辛菲罗波尔和巴赫奇萨赖赶往南部海岸,直奔塞瓦斯托波尔和雅尔塔!

新赶到的第42军(辖第46、第73和第170步兵师)将冲向费奥多西亚和帕尔帕奇地峡。

第54军(辖第50和第132步兵师)将冲向南方,直奔塞瓦斯托波尔,也许,这座堡垒能被突袭所夺取。

这就是曼施泰因,大胆、迅速决策、对整体态势有着明确的理解。他的计划打破了苏军的意图。

库兹涅佐夫将军正将他的第51集团军撤往东南方,根据命令,他们将在费奥多西亚和刻赤实施抵抗。

彼得罗夫将军的滨海集团军已陷入彻底的混乱,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因此,他们没收到后撤的命令。

彼得罗夫把师和旅里的指挥官、参谋长以及政委们召集到埃基巴什的步兵第95师师部,他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每个人都害怕承担责任。

最后,他们做出了决定,撤往南方,去保卫塞瓦斯托波尔。

在新阿斯卡尼亚集体农庄,曼施泰因勾勒出的行动计划中,准确地预测到俄国人的这一应对。“先生们,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将军先生!”

“很好,布塞,这里的一切交给您料理,我到第30军去。”

布塞和韦勒立正敬礼,屋外的院落里,指挥车的发动机轰鸣起来,无线电台被搬上车,第11集团军的机动指挥部朝着前线驶去。

曼施泰因刚刚到达第30军军部,消息传来,沃尔夫少将的第22步兵师(该师原是一支空降师,因此在机械化车辆方面的装备要更好些)用工兵、反坦克炮兵、陆军高射炮兵、步兵和炮兵组织起一支摩托化先遣队。

这支先遣队由普雷茨少校率领,已经冲过塔甘纳什,直奔占科伊的公路和铁路枢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克里木战役(1941—1942)
战损比1比100!这就是战斗民族——42年的克里米亚半岛静悄悄
克里米亚会战---经典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之前:塞瓦斯托波尔围攻战
领导不好当,由克里木战役看曼施坦因的艰难抉择(上)
这个不起眼的弹丸小国,却让俄罗斯不惜与西方翻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