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54)鏖战斯大林格勒(10)

11月份的斯大林格勒,空中覆盖着昏暗的云层,一股暴风雪从草原而来,遮蔽了地面上的视线和空中侦察,这使得德军轰炸机和斯图卡都无法投入战斗。

天气再一次站到了斯大林那一边,德国空军绝望的行动中,甚至每次出动两架战机扑向突破地带苏军的先头部队都很困难。

11月22日夜幕降临时,苏军的北部前出楔子已到达顿河旁的高地,并通过一次突袭,夺取了卡拉奇大桥,南部的苏军攻击群也已到达镇外。

已在苏军包围圈中的第6集团军的补给单位、后方机构、陆军铁路连、高炮单位和空军地勤人员被仓促召集起来,他们沿着奇尔河费力地构建起一道防线,以阻止苏军的突破向西南方空白地带的罗斯托夫方向延伸。

卡拉奇陷落,包围圈在第6集团军身后合拢,现在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出现的大批著作中被一次次问及,而作出回答的则是许多互相矛盾的推测。

危机关头,保卢斯进入已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指挥作战

一旦某场战役打输,是个年轻的中尉都知道它是如何获胜的,这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军事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是:是什么导致了错误和判断的失误。

毕竟,大多数输掉战役是因为错误和判断失误,致使第6集团军陷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错误和失误并不仅仅始于11月初,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保卢斯,而要源于德军最高统帅部在夏末签发的指令。

11月19至22日这段时间,是纠正那些错误和失误的最后机会,这一点是正确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也许在11月19日就应该意识到威胁着第6集团军的危险。

如果当时命令该集团军离开伏尔加河,放弃斯大林格勒,也许还可以挽救形势,但第6集团军自身的权力无法承担这一决定。

司令官保卢斯将军对整体局势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他无法凭自身的权力作出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这个决定可能会威胁到整个南部战线,例如将第6集团军从其阵地上撤出,并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后撤。

另外,对形势冷静的评估会使人们不得不承认,19日、20日,甚至到11月22日,并未出现不可避免的灾难。

指挥第9高射炮师的德军皮克特将军于11月22日抵达下奇尔斯卡亚时,他的老朋友阿图尔·施密特用奥斯瓦尔德将军的老话迎接了他:“皮克特请作出决定并简述理由。”

皮克特立刻做出了回答:“赶紧离开这里!”

施密特点了点头:“这也是我们打算做的,不过……”随后,保卢斯的这位参谋长向自己的老朋友介绍了集团军的正式意见:

现在还没有必要采取惊慌的措施;尚未出现必须不顾整体形势而单独作出局部决定的战术情况。

最重要的是掩护集团军的后方。任何从斯大林格勒的安全位置所采取的仓促后撤都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这些考虑其实是合理的,几天后便证实了这一点。

但11月22日,就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施密特不可能知道,希特勒已决定让第6集团军留在斯大林格勒。因此,施密特与皮克特在下奇尔斯卡亚交谈之际,只有两件事可做:确保集团军受到威胁的后方——西面和南面,建立一道稳固的防线,然后做好向西南方突围的准备。

为此需要些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燃料,这也许可以由空军运入坦克和火炮牵引车所需要的燃料。

这个观点符合魏克斯集团军群的看法,集团军群司令部曾在11月21日夜里下达过命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防线,并做好突围的准备。

但皮克特怀疑空军能否为集团军提供补给,哪怕是短期,于是他再次敦促尽早突围,但是施密特指出,不能丢下仍守在顿河西岸的第14装甲军和第11军以及10000名伤员。“这将是一场拿破仑式的撤退。”他这样说道。

其实,保卢斯和施密特也下定了决心,经过适当的准备工作,最终将实施突围,接下来几个小时里所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一点。

11月22日下午,保卢斯通过电台接到了陆军总司令部及集团军群司令部发来的命令:“坚守,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和他的部下

很明显,这道命令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一切过于草率的突围行动。在此期间,保卢斯已对自己西南侧翼的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配备着100来辆坦克的苏军部队正在那里行动,于是,19点时,保卢斯给B集团军群发去一封电报,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顿河东面的南部防线依然畅通,顿河已全面结冻,可以渡过,燃料几乎已耗尽,坦克和重型武器很快将动弹不得。

弹药短缺,食物尚够支撑六天。集团军打算守住斯大林格勒通往顿河两侧的残余地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为此,封闭南部防线以及继续通过空运提供补给是绝对必要的。要求自由行动权,以免南面的刺猬阵地发生崩溃。

随后的形势可能会导致被迫放弃斯大林格勒和北部防线,以便集中全部力量,在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南部防线击败敌军,重新恢复与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联系……

这封电报清楚地表明了保卢斯的想法,他已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打算构建起刺猬阵地,但他也要求自由行动权。也就是说,如果形势需要,他就可以自由行事,迅速突围。

当晚22点,希特勒亲自发来一封电报。他拒绝了保卢斯要求的“自由行动权”,并命令该集团军留在原地。

电报中这样说道:“第6集团军必须知道,我将尽一切努力来帮助和拯救你们。我将在适当的时候下达相应的命令。”

就这样,从包围圈内突围而出的做法被明确而又坚决地禁止了。

保卢斯立即对此作出了反应,11月23日上午11点45分,他用无线电联络了集团军群:“我认为向西南方实施突围,第11军和第14装甲军向东渡过顿河,目前依然是可行的,尽管装备不得不被牺牲掉。”

魏克斯支持保卢斯的这一要求,在发给陆军总司令部的一份电报中,他强调:“通过空运来保证足够的补给是无法做到的。”

11月23日23点45分,经过仔细考虑,并与集团军的各级将领进一步商讨后,保卢斯又给希特勒发去了一封电报,迫切要求获得突围的许可。

他指出,所有的军长都支持他的观点,保卢斯在电报中写道:

“自11月22日夜,您的电报到达后,这里的形势已急剧恶化由在西南和西面封闭包围圈已不复可能,显然,苏军即将在那里达成突破。弹药和燃料即将耗尽,许多大炮和反坦克武器已没有弹药,及时和充足的补给亦无法做到,集团军面临着即将覆灭的危险,除非能集中起所有可用的兵力,果断击败从南面和西面发起攻击的敌军。

这就要求,立即从斯大林格勒撤出所有的师,以及北部防线上强大的兵力。然后,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向西南方突围,因为东面和北面的防线由于严重消耗而无法继续坚守。

诚然,将损失大量装备,但大批宝贵的作战人员和至少一部分装备能得以挽救,对这一影响深远的态势评估,我将承担全部责任,尽管我希望记录下海茨、冯·赛德利茨、施特雷克尔、胡贝和耶内克将军对这一态势判断的赞同。鉴于目前的形势,我再次要求自由行动权。”

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正在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况

11月24日上午8点38分,希特勒发来了回复,电文的标题是“元首命令”——这是级别最高、最严厉的一种。

希特勒下达了严格的命令:建立起包围圈防线,集团军仍在顿河西岸的所有部队,立即撤过顿河进入包围圈内。该命令最后指出:“目前的伏尔加河防线以及目前的北部防线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补给将由空运提供。”

现在,第6集团军被最高指令明确无误地钉在了斯大林格勒,尽管集团军群、集团军和空军指挥官都对空运补给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的呢?

被普遍接受的看法是,戈林亲自保证用空运为第6集团军提供补给,因而造成了希特勒灾难性的决定。但历史事实并不能完全证实这种说法。

与所有传闻截然相反的是,在贝希特斯加登“伯格霍夫”与希特勒进行这番决定性商谈的并非戈林,而是他的参谋长耶顺内克,一个可靠而又理智的人。

对能否通过空运为第6集团军提供补给这一问题,他向戈林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但附加了一些条件,例如必须守住前线附近的机场,以及可供飞行的气候等。

这个为第6集团军提供空运补给的有条件的承诺,成为了希特勒错误决定的唯一理由,它把希特勒应负的责任不合理地转移到戈林头上——也就是德国空军头上。

希特勒也准备抓住戈林这根救命稻草,因为他不想放弃斯大林格勒,他仍希望通过征服领土给苏联以致命的打击。

决不允许后撤!他提醒他的将领们记住,1941年冬季,在莫斯科门前,正是他下达的坚守令将“中央”集团军群从崩溃中挽救出来。

但他忽视了一点,1941年冬季在莫斯科门前的正确决定,并不一定适用于1942年冬季的伏尔加河,坚守不退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另外,冒着整个集团军被歼灭的风险坚守斯大林格勒,毫无战略必要性可言。

当然,第6集团军真正的任务是掩护高加索战线的侧翼和后方,至少,这一点被清楚地写在“蓝色行动”的计划安排中。

即便不夺取斯大林格勒,这个任务也能完成——例如,沿着顿河展开。

战后,在对德国联邦国防军军官的一次演讲中,霍特大将以如下方式阐述了斯大林格勒问题的这一重要方面:

“根据第41号指令,1942年夏季战役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夺取斯大林格勒,而是拿下高加索及其油田。

对苏联所进行的这场战争来说,这片地区确实至关重要,对德军统帅部而言,其经济和政治重要性也很明显。

1942年7月底,就在德国两个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提前逼近顿河下游之际,也即就在苏军西南方面军的部队仓促后撤,渡过顿河中游之时,希特勒于7月23日下达了让A集团军群继续前进,进入高加索地区的命令,为此,该集团军群配属了四个集团军,只有第6集团军被用于继续进攻斯大林格勒。

陆军总参谋长从一开始就反对进入高加索这一目标深远的行动,他认为在穿越高加索地区前,有必要在斯大林格勒寻找敌人的重兵集团,并将其歼灭。

因此,他呼吁第6集团军应该获得两个装甲师的加强,就这样,从第4装甲集团军中调出了两个师。

不久后,尽管夏季战役的重点在A集团军群的作战区域内,但该集团军群还是抽出了第4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都被派至顿河,加入到B集团军群中。

夏季战役的重点就这样被转移到夺取斯大林格勒上,A集团军群因而被削弱,在高加索北部陷入了停顿。”

此时,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行动失去了其战略意义。根据战略规则,该集团军现在应该退出其向东面延伸的阵地,以避开预料中敌军的反击,并获得所需的预备队。

9月12日,保卢斯亲自飞赴元首大本营,试图劝说希特勒同意这一决定。但他徒劳无获,希特勒依然固执己见。

斯大林和保卢斯

不幸的是,总参谋部东线外军处的灾难性报告坚定了他的决定,这份报告的大意是,东线的苏军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预备力量了。

希特勒坚持自己的命令,斯大林格勒必须夺取,实力已被削弱的第6集团军就这样进入了城内由战斗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希特勒来说,拿下最后几座工厂和最后几百米河岸就越是成了关乎他声誉的问题,

尤其是他认为,在非洲和高加索地区遭逆转后,绝不能在斯大林格勒再翻船,出于声誉而不是战略上的考虑,他要求部队付出最后的努力。

保卢斯的观点也得到了魏克斯集团军群的赞同,该集团军群参谋长冯·佐登施泰因将军曾说:“斯大林格勒已被夺取,作为一个军备中心,它已被消灭;伏尔加河上的航运也已被切断。苏军在城内控制的几个战术桥头堡并非我们的目标,尽管它们牵制并消耗了德军可用力量的主力。

实际上,集团军群更加关心的是尽快将部队带入合适的冬季阵地,对快速部队加以补充,使他们能在冬季实施机动;另外,集团军群急于在防御作战几个关键地点的后方组成急需的战术预备队,尤其是顿河上德国盟友的三个集团军的后方。

这种预备队只能从第6集团军里抽调由这就是在9月底至10月初,发现初次攻击无法夺取斯大林格勒后,B集团军群司令官就提议应彻底停止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原因所在。

他还提出,撤出斯大林格勒前线的突出部,守住弧线,沿一条掩护着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地带的弓弦占据阵地;第4装甲集团军的左翼将向斯大林格勒西南方弯曲,一条新的防线将从西北方朝顿河延伸。陆军总参谋长同意这个建议,但他未能成功说服希特勒予以批准。”

这就是希特勒于11月24日给保卢斯下达灾难性指令的背景,他的命令中有两个关键性要求:

坚守,并等待空运补给。

戈林的保证仅仅是对希特勒反对陆军将领意见的一种支持,绝非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决定性因素。这道命令不是源自希特勒“圣骑士”之一的豪言壮语,而是来自他自己的意图。

斯大林格勒是他战略头脑的产物,他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场巨大的赌博,建立在不是胜利就是毁灭的基础上。

今天,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观点,因为希特勒关于空运补给的坚守令,对第6集团军来说就是一道明确无误的死刑判决令,所以,保卢斯不应遵从这一命令。

可是,身处古姆拉克的保卢斯和他最亲密的同僚又如何能判断最高统帅部这一决定背后的战略动机呢?

另外,去年冬季,近十万名德国士兵被困于杰米扬斯克包围圈约两个半月,只靠空运提供补给,难道他们最终没有脱困吗?难道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没有根据命令坚守勒热夫包围圈吗?霍尔姆又怎么样?还有苏希尼奇呢?

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的作战指挥中心里,自11月25日以来就有一名见证者,他对斯大林格勒的观察报告直到今天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他的名字叫克勒斯汀·冯·齐策维茨,当时他是陆军总司令部的一名少校参谋。

11月23日,他和一个通讯分排被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派入斯大林格勒,作为蔡茨勒的私人观察员,他得到的命令是每天将第6集团军的情况向陆军总司令部做汇报。

11月23日上午8点30分,齐策维茨被蔡茨勒将军叫去,获知了自己的这一任务。

齐策维茨从陆军总参谋长那里接受命令的方式揭示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陆军总司令部是如何对形势作出评估的。

以下是齐策维茨的记述:

“没有任何开场白,蔡茨勒将军走到摊放着地图的桌子前:'今天早上,第6集团军已被包围。今天,您将跟随作战通讯团的一个通讯分排飞赴斯大林格勒。我希望您直接向我汇报,尽可能全面,也要尽可能快速。您不承担任何作战任务。我们并不担心,因为保卢斯将军统率得非常好。有问题吗?’'没有问题!’'请转告保卢斯将军,我们正在尽全力恢复联系。’说完,我被允许离开了。”

11月24日,冯·齐策维茨少校和他的通讯分排(一名军士和六名士兵)从勒岑起飞,经哈尔科夫和莫罗佐夫斯克进入包围圈。

齐策维茨说:“见到保卢斯将军后的第一个问题是,陆军总司令部打算如何救援第6集团军。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他说自己最担心的是补给问题。为一个完整的集团军提供空运补给,这是个过去从未完成过的任务。他已告诉集团军群和陆军总司令部,要让集团军生存下去并保持作战能力,他需要每天300吨物资补给,这个数字后来又被他提高至500吨。上级已答应了这个数字。”

“这位集团军司令的观点在我看来完全合乎情理:如果在一段可预见的时间里无法期待获救的话,只有获得所需要的补给物资,集团军才能坚持下去,尤其是燃料、弹药和食物。这需要最高统帅部对补给工作和救援任务进行必要的研究和计划,然后再下达恰当的命令。”

“保卢斯将军本人的观点是,撤出第6集团军对整体形势将是有利的。他一直强调,将第6集团军沿沃罗涅日与罗斯托夫之间被突破的战线部署,比留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更为有益。另外还可以腾出铁路、空军以及整个补给机构,服务于整体作战态势。”

“可是,这不是靠他的权力所能决定的。他也无法预见自己关于补给和救援的要求最终无法获得满足;对此,他缺乏必要的信息。这位集团军司令与他属下的将领们商讨这些问题(他们都和他一样,倾向于突围)然后给他们下达了实施防御的命令。”

从此看出,保卢斯是德国总参谋部训练出来的典型产物,换做是赖歇瑙、古德里安或霍普纳,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做法,保卢斯没有反抗,他是个纯粹的战略家。

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还有一位将领的观点与保卢斯完全不同,他不愿接受元首令所造成的状况,他就是第51军军长,炮兵上将瓦尔特·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他敦促保卢斯不顾元首的命令,发起一场突围,责任由自己来承担。

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士兵

在11月25日的一份备忘录中,他向第6集团军司令官陈述了在11月23日一次全体将领会议上他已强烈表达过的观点,当时,他的观点未能获得贯彻。

赛德利茨的建议是:立即突围!

赛德利茨提议,打击力量应由从北部和伏尔加河防线上调离的部队组建而成,这些部队应沿南部战线攻击前进,放弃斯大林格勒,朝抵抗最虚弱的方向发起突围——也就是科捷利尼科沃方向。

如果第6集团军每天能获得一千吨补给,大概就能逃脱了。

尽管如此,保卢斯还是将这份备忘录上交给集团军群,他还在备忘录中添加了符合自己看法的对军事态势的评估,并再次要求获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自行突围。

不过,他拒绝了违反集团军群和元首大本营命令的突围建议,集团军群司令冯·魏克斯大将把这份备忘录呈交给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

保卢斯没有获得突围的许可,赛德利茨会因此而要求抗命吗?先不谈这件事的道德和哲理问题,关键在于这个抗命的建议是否切实可行。

10月初,苏军的洛帕京将军想把他的第62集团军撤离斯大林格勒,因为想到部队遭受的可怕的损失,他所能预见到的只是彻底的毁灭,对此,赫鲁晓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洛帕京甚至还没部署后撤,已被赫鲁晓夫罢免了职务。

同样,保卢斯根本无法走到公然违抗希特勒命令的地步,在这个无线电和电传打字机,超短波发射机和信使飞机盛行的时代,指望一名将领能像腓特烈大帝麾下的要塞指挥官那样,在自己的权力无能为力之际,作出违反最高统帅意愿的决定,这实属荒谬之极。

只要保卢斯敢这样做,不用一个小时,他就不再是集团军司令官,他会被解除职务,他所下达的命令也会被撤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卢斯 帝国元帅之殇
保卢斯:用元帅的虚名换来囚徒生涯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战争研究论坛--[转帖]曼施坦因并不是德国最好的将军
一座来了就不想再来的城市,斯大林格勒
二战决定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