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57)库尔斯克会战(13)

苏军对德军出现在勒扎韦茨深感震惊,以至于根本没有实施抵抗。

第114装甲掷弹兵团第1营的摩托车传令兵格茨曼遇到一群带着马拉大炮的苏军士兵,他们立即端起步枪,瞠目结舌地举起了双手。

但是,第6装甲师在这场奇袭中遭遇到一次不幸的打击。

可悲的是,这一打击并非来自敌人,而是来自德国空军,一个He-111轰炸机中队没有收到夜袭已获得成功的通知,他们认为顿涅茨河北岸的队伍是敌军,于是发起了攻击。

库尔斯克会战示意图

当时,冯·许纳斯多尔夫将军正与各级指挥官在他的指挥坦克旁商讨战况,数枚炸弹落在他们身边,14名军官和相当数量的士兵负伤。

许纳斯多尔夫将军也负了伤,但他坚持留在师里继续指挥,而第114装甲掷弹兵团团长比贝尔施泰因少校和厄科尔上尉伤重不治身亡。

这是为打开通往普罗霍罗夫卡的大门所付出的糟糕的代价,但接下来的推进变得更为迅速。

但是,贝克却无法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加以利用,尽管他以突袭成功地夺下勒扎韦茨,第6装甲师的主力也已对东面6英里处,苏军控制的亚历山德罗夫卡重要制高点发起攻击,但苏军对位于德军进攻方向侧翼,顿涅茨河防线上这一重要据点实施了顽强的防御。

在亚历山德罗夫卡镇外,第4装甲掷弹兵团的各个营被苏军猛烈的火力所压制。

许纳斯多尔夫将军没有丝毫的犹豫,他搭乘贝克的坦克返回南岸,随即又亲率6辆豹式坦克从顽强防御的镇子旁冲过,夺下制高点,从而为掷弹兵夺取该镇,肃清了道路。

就这样,苏军位于顿涅茨河与科罗恰之间的防区在7月13日被德军突破,第6装甲师得以向北全力推进,第7和第19装甲师的坦克也涌过勒扎韦茨桥头堡,向普罗霍罗夫卡的战场而去。

但是,许纳斯多尔夫将军已无法与他们并肩前进。

德国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豪塞尔

7月14日,他从“贝克”战斗群驱车赶回自己的前进指挥部时,被一名隐蔽的苏军狙击手击中。

子弹射中他的头部,钢盔的碎片伤害到他的大脑,不省人事的将军被一架鹳式轻型飞机送往哈尔科夫。博士滕耶斯上校已在那里等候,这位脑外科专家专程飞到这里,以便为许纳斯多尔夫将军实施手术。

但是,三天后,年仅45岁的瓦尔特·冯·许纳斯多尔夫将军还是在医院中伤重不治身亡。

6个月前,在斯大林格勒解围行动中,许纳斯多尔夫率领霍特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冲至距离第6集团军前哨部队不到48公里处,现在,他死于这场战役到达高潮,胜利似乎已触手可及之际。

不过,这时候,整体态势以闪电般的速度发生了转变,在远离普罗霍罗夫卡的地方所作出的决定,将抹杀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获得的一切成绩。

德军元帅克鲁格

东线德军最重要的两个人,陆军元帅冯·曼施泰因和冯·克鲁格,于7月13日接到元首大本营的紧急电话,被招至东普鲁士的“狼穴”。

两位元帅登上飞机,飞过一望无垠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赶往东普鲁士的腊斯登堡,那座小树林再度成为作出关键性决定的所在地。

希特勒带着不耐烦而又愤怒的心情迎接了他的两位元帅,此刻,他的心情欠佳。

与12天前希特勒下达“堡垒”作战令时相比,这种变化实在太大了,那份乐观已消失不见,豪言壮语也不复闻。而对德军来说,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胜利的希望已烟消云散。

希特勒开门见山提及的主题,一切的一切,是意大利!

希特勒告诉曼施泰因和克鲁格,1943年7月10日,从北非而来的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军队在西西里登陆,意大利军队在岛上的抵抗迅速崩溃。

除少数部队外,30万守军逃之夭夭。盟军沿着海岸公路疾进,遇到的唯一抵抗来自德国伞兵、装甲掷弹兵和各反坦克战斗群。

谈到自己的意大利盟友时,希特勒并未口下留情,他不仅仅是愤怒,还有一种对欧洲南部未来局势呈恐慌性发展的焦虑。

“考虑到意大利人的作战方式,他们在西西里的损失肯定微不足道。据我所知,艾森豪威尔很快将登陆意大利本土,或是进入巴尔干。对我们在欧洲的整个南翼来说,这将是个直接威胁。

我必须遏制这种情况。这就是我需要将更多的师投入到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原因。现在,我已将第1装甲师从法国调至伯罗奔尼撒,我已无处抽调部队,这就是不得不从库尔斯克前线调兵的原因。因此,我必须暂停'堡垒’行动。”

希特勒停了下来。

两位元帅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再次看见希特勒因一场危机慌了手脚,慌乱而又仓促地作出了决定。

出乎意料或不愉快的事情总会令他惊慌失措,然后,他会失去冷静,并以一种完全不切实际的观点来判断情况,这正是此刻再次发生的事情。

尽管通常说来他都会低估盟军,但现在,他却突然以鲁莽的计划和轻率的行动来对付他们。

德军元帅曼施泰因

实际上,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将表明,艾森豪威尔对意大利本土的进攻至少要在两个月后。

即便在入侵西西里后,艾森豪威尔打算立即登陆意大利中部或巴尔干,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德军部队尚在2000英里外,将是最后一股赶至战场去阻止这一事态发展的力量。

将这些部队调离东线需要数周时间,待他们到达意大利已为时太晚,而此刻库尔斯克触手可及的胜利则将被拱手相让。

但盟军登陆西西里的行动,似乎给希特勒灌了迷魂汤,令他感到烦恼和气愤的原因显而易见,是他犯下的错误,彻底的错误,这才造成了目前的混乱状况。

负责除东线外所有战区作战行动的德国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早在5月份便提醒过希特勒,地中海地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且还不止一次。

冯·曼施泰因元帅和蔡茨勒将军劝他不要将“堡垒”行动推迟得太晚,古德里安完全不赞同这一行动,莫德尔也多次提出过反对意见,而克鲁格也曾说过自己的疑虑。

希特勒犹豫过,踌躇过,动摇过,最终,与以往一样,希特勒想要获得太多的东西:他希望实施“堡垒”行动,获胜后立即将部队抽调出来,派至受到入侵威胁的那些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地区。

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赌博,一周接一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实力越来越强,防御越来越牢固。

希特勒也因此而被迫加强德军的进攻力量,这反过来又需要时间。于是,一次又一次,进攻发起时间被确定,随后又被取消。

最后,希特勒希望新式的重型坦克和超重型突击炮能确保德军的优势,但这些武器,尤其是豹式坦克和“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尚处在试验阶段。于是,他命令军工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些武器。

但制造和运输这些庞然大物又耗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数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

装甲部队总监古德里安已经意识到这一混乱的计划时间表的危险性。

5月4日,他恳请希特勒放弃“堡垒”行动,在慕尼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当着许多目击者,他说得非常清楚,他不赞同将太大的希望放在新式坦克上:

“我不认为新型的豹式和费迪南德已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它们仍有许多生产初期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式武器,这很正常——五六个星期里我们不太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就连军备部长施佩尔也赞同他的看法。

慕尼黑的这次会议,也是一起糟糕事件的发生地,在今天看来,这起事件就像是一部古典小说中的场面,唯一健在的目击者,沃尔夫冈·托马勒中将(退役)对此做出如下描述:

古德里安与克鲁格在这次慕尼黑会议上再度相遇,这是自1941年冬季,克鲁格让希特勒将古德里安解职以来,这两位的首次见面。

陆军元帅希望做出和解,并向古德里安伸出手去,但古德里安公然对这一姿态未加理会。

克鲁格气得满脸通红,对古德里安的参谋长——时任上校的托马勒说道:“请转告古德里安大将,我请他跟我到隔壁房间去。”

在隔壁房间,他气愤地质问古德里安:“您为何要作出这种不友好的举动?”

古德里安也气得满脸通红,他努力控制住自己:“元帅阁下,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两年前,您向元首告我的黑状。您令我被解职,并使我的健康受到损害。我认为这个理由足够了。您别指望从我这里得到同情。”

克鲁格没打招呼便转身离开了房间。

几天后,希特勒的副官长施蒙特将军给古德里安送去一份书面挑战:克鲁格要求跟古德里安进行一场手枪决斗。

由于希特勒原则上反对任何形式的决斗,于是他让施蒙特将克鲁格的挑战信送交古德里安,同时下令严禁决斗,并让施蒙特将这一命令通知两位主角。

就这样,二战历史中发生在两位高级将领间,为各自的名誉而进行决斗的奇特事件被阻止了,尽管个性完全不同,但他们俩却都是杰出的战地指挥官。

在之前的1941年,古德里安被解职,施蒙特是希特勒派去调查这一事件的参与者,对古德里安和克鲁格之间的矛盾心知肚明,并对古德里安抱以极大的同情。

希特勒现在派他去给古德里安送信,其目的不言而喻。

慕尼黑军事会议的6天后,古德里安再次试图说服希特勒放弃“堡垒”行动,这次是在柏林。装甲部队总监恳请希特勒:“您为何要在东线发起进攻?为何不让苏军发起进攻,待其王牌尽出后再将他们击败呢?”

“待其王牌尽出后再将他们击败”——这也正是曼施泰因的御敌之策,自斯大林格勒的惨败粉碎了德军在俄国迅速取胜的一切希望后,曼施泰因元帅一直主张采用这种对策。

等苏军放出杀手锏后再将其击败,这意味着己方不必实施代价高昂的攻势行动,对手先动手,然后抓住每一个有利之机实施反击,粉碎敌人的进攻。

这是个消耗性战略,曼施泰因希望整个东线都采用这种策略,苏军的实力将被耗尽。

1943年5月10日,古德里安又一次握着希特勒的手问道:“您为何要冒着风险发起进攻呢?”

希特勒凝视着古德里安,说道:“您也许是对的,发动进攻的想法令我作呕。”

不过,他最终还是下令发起“堡垒”行动。

现在,7月13日,他再次面对自己的将帅,过去发生的事情,已证明他是错的,而他的大将和元帅们是正确的。

可是,他再度犯下错误,这次,他违反了克劳塞维茨确立的战争基本原则:一旦作出决定,不应让任何危险或诱惑使你偏离既定的目标,但你必须确保行动计划基本纲要的准确。

曼施泰因震惊地发现,仅仅因为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希特勒便打算彻底中止“堡垒”行动,在他看来,此刻距胜利已经不远。

这时,克鲁格给曼施泰因的热情泼了盆冷水,他汇报了莫德尔北部战线的状况。

7月12日,这位大将并未在乔普洛耶发起一场突破,相反,他被迫暂停了进攻,并将他的机动部队从前线撤下。

因为在莫德尔身后,奥廖尔突出部的北部战线上,苏军已于7月12日在第2装甲集团军的防区达成纵深突破,并对奥廖尔形成威胁。

进攻第一天,西方面军近卫第11集团军为夺取主要防御地带与德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第二天日终前已突破德军防御的战术地幅,向纵深推进近25公里。

布良斯克方面军地带内的进攻十分艰难,德军竭力扼守博尔霍夫,因为这是从北面掩护通往奥廖尔集团后方的重要防御枢纽。布良斯克方面军所属第61集团军在2天的进攻中接连击退德军的反冲击,楔入敌防御纵深5~8公里。进攻第一天,方面军第3、第63集团军的部队未能突破德军主防御地带。近卫第1坦克军在第63集团军地带投入交战后,进攻速度才有所提高。

搭乘坦克的德军士兵

7月13日日终前,第3、第63集团军楔入德军纵深已达14至15公里。

7月15日,中央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第48、第13、第70集团军和第2坦克集团军)转入反攻,向西北方向的克罗梅实施主要突击。至17日,中央方面军完全恢复了自己在德军进攻前所处的态势。

克鲁格据此得出结论,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将无法恢复其攻势,再晚些也不行。在他看来,20000人的损失,再加上将机动部队撤出,以封闭苏军在奥廖尔北部的突破,这一切使中止“堡垒”行动变得不可避免。

曼施泰因反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战线的胜利已近在咫尺。敌人已将几乎所有的战略预备队投入战场,并遭到重创。现在突然中止行动,无异于将胜利拱手相让。”

曼施泰因对库尔斯克南部战线的情况判断是正确的,今天,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的回忆录清晰地揭示出这一点,现在他已是装甲坦克兵元帅,而当时,他是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员。

他证实,由于布赖特装甲军的逼近,顿涅茨河上游的苏军阵地已“岌岌可危”。

因此,曼施泰因的建议是有道理的:莫德尔的集团军应在北部战线集中起强有力的部队,以牵制敌军;另一方面,霍特和肯普夫应继续作战行动,歼灭库尔斯克南部的敌有生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继续进行的是半场“堡垒”行动。

就在德军向奥博扬和奥利霍瓦特卡的决定性突破初具规模之际,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面和南面发起攻势。

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被迫从“堡垒”行动的前线撤出其强有力的部队,调至奥廖尔地区堵截苏军的突破。

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同样被迫撤出一些部队,以消除苏军在顿涅茨河和米乌斯河形成的威胁。大有希望的库尔斯克战役不得不被取消。

但这个构思也被克鲁格所拒绝,他觉得不太可能将第9集团军留在作战区域内,因此,他认为必须中止战役,并将所有部队撤回到出发阵地。

希特勒赞同他的看法。但他也同意曼施泰因以现有部队在南部战线继续其作战行动。但这微弱的希望将是短暂的。

在战壕里据守的德军士兵

霍特恢复了他的攻势,冒着倾盆大雨,与“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相配合,他发起一连串成功的打击。没多久,苏军第69集团军和另外两个坦克军便陷入到勒扎韦茨、别列尼希诺和戈斯季谢沃之间的包围圈中。

但南部战线上随后也响起收兵的哨声。7月17日,希特勒下令将党卫军第2装甲军从前线撤出,因为他打算将这支部队调往意大利(实际上,该军的主力仍留在东线达数月之久)。

他还下令,鉴于奥廖尔危急的形势,南线的两个装甲师将转隶于“中央”集团军群。

这道命令,意味着曼施泰因在库尔斯克作战行动的终结,凭手头剩下的兵力,他无法守住已获得的阵地。

八月初,他不得不将部队撤回到最初的出发阵地。这一后撤伴随着严重的损失,主要是武器和物资方面。

苏军部队一直饱受着重压,随着德军后撤,这才获得了喘息空间。8月初,他们在德军身后全力跟进,对苏联红军来说,失败的威胁已变为一场胜利。

曼施泰因抓获了34000名俘虏,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部战线上,苏军损失了85000人,这与6个月前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实际损失同样多。但苏军迅速收复了他们被迫放弃的领土。

在北部的奥寥尔方面,苏军以第11近卫坦克军团为主,向摩德尔的第9集团军的阵地突破,其火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150~200门,坦克密度也达到每公里15~20辆。

尽管苏军此次反攻规模堪称世界之最,他们却仍然无法重演斯大林格勒的大包围,摩德尔利用数道预备好的防线,巧妙地迟滞苏军的攻势,从容地将德军撤出了奥寥尔。

苏军用在奥寥尔的兵力达到128万人,此外还有2万门火炮及2400辆坦克、2000架飞机。

德军方面,摩德尔除了49万部队外,还有1000辆坦克及1000架飞机,直到8月5日苏军才终于收复奥廖尔。

最后,长达2个多月的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大胜、德军惨败而告结束。它不仅演出了一场世纪坦克大会战,而且也是苏德空战的一个转折点。

整个战争中,德军损失坦克近2000辆,飞机损失更达2000多架,经库尔斯克一役后,德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阻止苏军前进。不过德军的防御仍然可圈可点,减缓了苏军的前进。

德国人在苏联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就此结束,对德军来说,这场战役打输了。

还有更糟糕的是,德国人费时数月辛辛苦苦拼凑起的预备力量,特别是那些快速部队,融化在库尔斯克这座火热的熔炉中,并未实现其预定目标,在这场历史上最大的坦克大会战中,德军耗尽了几乎全部的坦克师。与此同时,双方空军作战之惨烈也是历次战争中绝无仅有的。

对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而言,德军的进攻力量被消耗殆尽,从这一刻起,德军再也无法拼凑起他们的战略预备力量。

正如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结束其统治并改变了欧洲的面貌,苏军在库尔斯克的胜利预示着战争转折点的来临,并直接导致两年后希特勒与德国的败亡,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从这个角度看,“堡垒”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决战。苏联官方的战争史中,准确地称之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战役”。

苏联军队已从1941-1942年的灾难中幸存下来;他们克服了危机,掌握了主动权,现在,战争如何进行将由他们来决定。

我们在苏联官方记录中第一次看见他们充满自信的说法:“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部队在兵力和物资方面超过敌人两至三倍。”

毫无疑问,苏联红军的面貌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他们对坦克部队进行了改编,并能依靠庞大的坦克产量——这一产量远远高于德国的军火工业。

另外,苏军的Su突击炮也出现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这是一种搭载在自行式车辆上的新式重型火炮。

当然,库尔斯克战役中,大批美国标准的军用卡车也使苏军获益匪浅。自1942年夏季以来,美国向苏联提供了434000部重型车辆。

因此,苏联在库尔斯克获得的胜利,美国功不可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二战 |“反手一击”筑造“堡垒”,抓住时机上高地
空前绝后的战略转折
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国早已埋下了失败的伏笔:战前缺乏预备队和坦克
二战德国名将击败苏军战神,但却被人为隐瞒,连希特勒都要学他
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之分析(1)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