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爽的无能和荒唐使司马懿顺利夺权 ——闲聊高平陵事变的前因后果之四

(紧接上期)

        上期说到第一个出洛阳奔高平陵而去的是大司农桓范,接着说第二个。

        第二个是鲁芝,西北望族之后,此时任大将军司马留守大将军府主事,听到政变消息后,立即率领营中骑士硬闯津门(洛阳四南门之一),奔赴曹爽所在。

        鲁芝走时,特地叫大将军参军辛敞一起。辛敞(辛毗之子)害怕不敢去,问姐姐辛宪英该怎么办?

        辛宪英是个奇女子,她判断司马懿此举是要诛杀曹爽,并且肯定能成功。辛敞觉得可以不去辛宪英却说:“怎么可以不去呢?职守是人之大义。你在曹爽手下任职却放弃职守,这是不祥的事情。况且你只是从众而已。”辛敞这才跟着鲁芝去了。

        忠于职守,不因成败、安危而放弃职守。这是至今仍然在提倡的职业操守。一个古代女子能深明其理,真是难得。(辛宪英曾准确判断过魏国短运,钟会谋反等事)

        司马懿控制住洛阳后,立即与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联名上表弹劾曹爽,要求立即罢免曹爽兄弟的军权,只保留侯爵,不得再跟随皇上,如敢逗留,军法从事。(司马懿表中所举之事并非全是事实,此处不便讨论,略过不谈,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研究)

        曹爽拿到司马懿的上奏,才知道司马懿起事了,完全懵了,既不敢把表奏呈送给少帝曹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暂时把皇帝留在伊河南面,简单修筑了防御工事,征调了附近几千名屯田士兵守卫。

        桓范建议曹爽带着少帝曹芳到许昌,然后征召各地武装来勤王,鲁芝主簿杨综等人也表示赞同,认为束手就擒的结果只能是被东市砍头,想做一富家翁是不可能的。

        桓范和鲁芝的建议是曹爽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最终胜负如何难以预料,但起码可以和司马懿抗衡,强过后来任人宰割的悲惨下场。

        看看桓范的建议有没有可行性吧?

        一、皇帝在手。这是曹爽最大的政治优势,以皇帝之名下诏指称司马懿叛逆,令各地勤王平叛,扭转局势。

        曹魏重兵主要分布在西北防氐、羌、匈奴;关中防蜀汉、淮南防东吴。西北郭淮、关中夏侯玄、淮南诸将都不是司马懿阵营中人。

        不算曹芳,曹氏政权已经延续三代,君臣名分早已深入人心。事变发生后,多数地方大员是在观望,如果曹爽以皇帝之名及时指证司马懿谋反,要求各地大员迅速表态,有可能争取到大多数地方大员的支持。

        忠于曹氏的正直官员反对曹爽专权,同样也会反对司马懿专权。高平陵事件连续发生淮南三叛、李丰谋反等反抗行为可以证实。

        司马懿的政治优势是太后皇帝的威权和号召力显然超过太后,何况魏文帝曹丕曾立下妇人不得干政的祖训,曹芳以此就可以指控太后乱政,让太后诏书失去合法效力。

        二、兄弟整齐。曹爽兄弟全体在外,这股力量异常强大。共患难时的兄弟阵营犹如铁板一块,很难分裂。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并非是句空话。

        三、许昌是五都之一,城池坚固,设施完备,武库充足,难以撼动。以所带禁卫军和桓范的典农士兵(各地典农官员归大司农管辖)完全可以坚守,然后迅速集结勤王队伍平叛。

        四、桓范大司农印在手,可以征集全国各地的粮食,保证许昌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和储备任何时代打仗打的都是钱粮,三国时期更是如此。

        少帝曹芳已经十九岁了,还没亲政,有人以此认为他会怨恨曹爽,不会支持曹爽。这话很搞笑。对曹芳来说,不论是曹爽辅政,还是司马懿辅政,都是傀儡。在曹姓家天下出现颠覆性危机时,他是选择支持同姓宗室的曹爽,还是外姓大臣的司马懿,还用得着说吗?

        曹爽要顾虑的不是皇帝的支持,而是随行百官的支持,因为这些人的家眷、财产都在洛阳,现在被司马懿扣在手中,吉凶难料。

        司马懿就知道曹芳不会支持自己,因此,自始至终都宣扬只针对曹爽等人,不针对皇帝。下面会说到。

        司马懿其实是在豪赌,并没有必然能够战胜曹爽的把握。

        首先是兵力、装备不足。除了那三千敢死队员外,就是兄弟、儿子,几个亲信的家兵、亲兵。从前面所讲的过程也可以看出来。

        如果兵力充足的话,就不可能冒险通过大将军府,而是先拿下大将军府,确保安全。司马懿亲率人马闯武库,也说明其急需装备。

        如果兵力充足的话,鲁芝的人马就闯不出去。

        其次是不知人心。城中军民究竟有多少人支持不得而知,只能采取一人感冒全家吃药的简单粗暴的办法,先关闭城门把人控制住再说。

        最后就是前面说的,司马懿知道皇帝不会支持自己,也知道曹爽完全有能力与自己对抗。

        看事态如何发展就知道了。

        桓范打马出城时,司马懿就对蒋济说:“智囊去了。”蒋济根本不以为然,认为曹爽就像匹愚蠢的劣马,不会听桓范的,只会眷恋马槽里的豆料。(《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里对这二人说的话的记载是反的,此处取《资治通鉴》的记载)

        司马懿嘴里是那么说,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他先告诉曹爽派来探听虚实侍中许允、尚书陈泰,承诺事情的结果最多是免除曹爽等人的官职而已。

        等二人一走,司马懿赶紧又让蒋济给曹爽写信,派曹氏家奴,曹爽平时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拿去交给曹爽,并一再嘱咐尹大目告诉曹爽只是免官,还要尹大目撒谎说自己以洛河为誓,绝不迫害曹爽及其兄弟。

        (请记住这个尹大目,以后讲淮南三叛时会提到他,他要为此事替曹爽报仇)

        这边桓范和鲁芝等人还在反复劝谏曹爽,苦口婆心,从半夜说到凌晨,曹爽一言不发天快亮时,曹爽终于下了决心,投刀于地,对跟随的群臣说:“我想太傅的意思,也不过是想让我兄弟几个听他的。我又何必和大家过不去呢?”

        桓范知道自己会受牵连而死,怨恨地说:“老子今天要因为你兄弟的罪受到连坐,要被族诛了啊!”曹爽还心存幻想,说:“我不失作富家翁。”气得桓范大哭不起,说:“曹子丹(曹真)这么贤能的人,怎么生出你们这几个东西,哪里是人啊,就是几头牛犊罢了!

        曹爽兄弟就这样乖乖地束手就擒。司马懿在曹爽兄弟的府第四角筑起高楼,派人在上面监视曹爽兄弟的一举一动高楼上的人大声地报出来。曹爽郁闷要到园子里去打鸟,高楼上的人就喊:“故大将军园子东南行走”……

        这种日子咋过啊,曹爽兄弟商量,不知道司马懿究竟要怎样处置他们,不如写封信去刺探一下,信中说:“贱人曹爽哀惶恐怖,没犯什么错却招来祸害,面临屠灭。前几天派家人出去拉粮食,至今没有回来,粮食缺乏几天了,麻烦您送点过来,以接济我们早晚吃饭。”

        司马懿拿到信后还假意吃了一惊,怎么会缺粮呢?回信说:“确实不知道你们缺粮,深表同情。马上派人给你们送去一百斛米,还有肉脯、盐豉、大豆。”曹爽兄弟不知道深浅,竟然还很高兴,认为不会死。

        这哪里还有一点大将军的脸面啊!

        司马懿会让曹爽活下去吗?当然不会。他没有立即处死曹爽及其同伙,是因为没找到一个合适的罪名。以前指责曹爽的那些事情毕竟自己亲口许诺不再追究,只是免官。要置曹爽集团成员于死地,必须重新寻找一个罪名。

        这个罪名必须是个大罪名,大到足以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只能是谋反罪了。司马懿把曹爽任命的都监原来的黄门张当拿来做文章。

        张当作黄门时,私下选择才人张、何等人给曹爽。司马懿认为这里面有阴谋,就把张当抓来审问。大家都知道这种审问会得到什么结果。

        果然,张当招供曹爽与何晏等人谋反,还预先练习过兵马,要等到三月中旬时发动。司马懿以此为名,把曹爽集团的主要成员捉拿关押。还一本正经地召集公卿朝臣公开讨论,该怎么处理。

        最后决定,将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人全部斩杀,并夷灭三族。

        司马懿给曹爽集团安的这个罪名经不起推敲。曹爽没必要谋反,也没那个胆量。曹爽一支不是曹操嫡系,就算曹爽把曹芳废了,他也当不了皇帝,曹操的嫡系子孙还在。

        谋反是何等大事,曹爽会让一个小黄门知道吗?曹爽三个弟弟随时在皇帝身边,足以掌握宫中大事。他任用张当只不过是想让张当干一些诲淫诲盗事。

        司马懿必须要这么大的罪名才能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魏明帝曹睿制定的《新律》里有“八议”规定,一般的罪名曹爽集团的人可以凭“议亲”、“议贵”、“议功”等条令得到赦免。司马懿不敢冒这个险,一定要斩草除根。

        桓范本来可以不死,他随曹爽洛阳,在洛水浮桥北看见司马懿,下车叩头无语。司马懿说:“桓大夫何必这样啊!”

        少帝曹芳下诏恢复桓范官位桓范到朝堂谢恩,在宫门外等候传召。刚好遇到放他出城的司蕃到大鸿胪那里自首,一五一十地说了桓范出城前说司马懿谋反的话。

        司马懿知道后大怒,将桓范及三族也诛杀了。

        一百五十三年后,龙亢桓氏家族的桓玄杀东晋权臣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逼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于己,灭了东晋。也算是为本族祖先报了仇,一报还一报。(此时司马家族真实血统已经存疑,可参阅本号《不光有三马同槽,还有牛继马后 ——闲谈中国人的报应观》

        高平陵事变后,曹魏改元为嘉平,恢复丞相制,以司马懿为丞相,权力全部落入司马懿之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由此重演。

        高平陵事变得以成功,不是司马懿太聪明,而是曹爽太愚蠢。司马懿的成功全是曹爽拱手相送的。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给了司马懿清除他的理由;狂妄自负的集体出城,给了司马懿清除他的机会;连奋起一搏的勇气都没有,就是一个贪恋家财的庸人。

        司马懿诛杀曹爽,确实能够得到朝野很大的支持,但要专权弄政却并没那么容易,毕竟皇帝姓曹。

        蒋济之死,已经浮现出不信任司马懿的苗头。

        太尉蒋济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事后,朝廷(司马懿)封其为都乡侯,食邑700户。蒋济拒不接受,并在上表中将自己在事变中的行为推得一干二净,“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谋划和发动此事都与我无关)

        不到三个月,蒋济发病身亡,引发其病的就是对曹爽及其三族被诛的愧疚,因为是他听从司马懿的吩咐,亲笔给曹爽写信,承诺保全其身家性命。司马懿竟然食言,蒋济才拒不接受封赏,并因此郁闷发病而死。

        从蒋济一生履历来看,是个忠诚于曹魏的正直的人。为了曹魏天下安稳,要他参与扳倒曹爽可以,但要他投身司马懿,成为篡夺曹魏政权的帮凶,估计是万万不能。

        曹魏三代君王,可不止蒋济这一个忠臣,其他的还会做出些什么反抗行为呢?那就是后面会接着聊的淮南三叛(包括李丰谋反案),敬请各位看官耐心等待。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通鉴】13. 高平陵事变始末之司马懿绝杀曹爽
当天真的曹爽碰上阴诈的司马懿,华夏从此进入300年黑暗年代
司马懿和高平陵事变
曹爽伏诛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始末
司马懿起兵造反时,年满17岁的曹芳,为何一言不发呢?
历史上司马懿如何搬掉篡夺曹魏江山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