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汉战争

战争背景

秦朝灭亡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4]陈胜起义声势浩大,在他影响下,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在沛县[5]项梁在会稽(今属江苏省苏州市)[6]分别起兵。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响应起义的项梁等人继续反秦斗争。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之孙为楚王,仍称楚怀王(义帝),项梁自称武信君,并以楚怀王为号召招揽各部起义军,成为实际的起义军首领,以3000名起义军投奔项梁的刘邦则在其麾下。[3][7]
定陶一战后,项梁被秦将章邯在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西北)杀死。[7]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项羽夺取宋义的军队向北救援巨鹿城(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大破秦军,俘虏王离,击退章邯。二世三年四月,项羽继续进攻章邯军。到七月,章邯向楚军投降。[8]
在项羽进攻巨鹿,解救赵国的同时,楚怀王同时命令刘邦向西进军,直取秦国的关中地区,并约定先到达关中的封为关中王。[9]刘邦的西征,从秦二世二年后九月开始,前后只用近十二个月的时间,就突破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西南),逼近关中。[10]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进军关中,秦王子婴投降。[11]

项羽分封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二月,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因未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刘项两家表面上讲和。[12][13]
鸿门宴之后,项羽占据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火烧秦国宫室,杀秦王子婴。汉元年正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14]二月,项羽主持对反秦战争中的功臣进行分封,他违反怀王约定,立刘邦为汉王,领有巴郡、蜀郡、汉中。又把原秦国的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试图用他们监视刘邦,其它将领也根据战功大小一一分封。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领有梁楚地区九个郡,建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15]
项羽分封使得处于偏远地区的诸王心怀不满,为刘邦趁乱起兵创造了机会。[3]

战争经过

汉王起兵

平定三秦

刘邦前往汉中就封,刘邦听张良计,入南时烧毁栈道,迷惑项羽并无外侵意愿,实则采纳韩信计策自陈仓起进攻三秦。汉元年八月,汉军从故道(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迂回,进攻陈仓城(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大举进攻章邯、司马欣、董翳。章邯在陈仓城战败,退往雍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固守。刘邦派遣重兵包围章邯,之后分别任命诸将攻克关中地方。同月,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被迫向汉王刘邦投降,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废丘之外全部归汉。九月,刘邦派将军薛欧王吸从武关进入南阳郡(今属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借助王陵驻扎在南阳的兵力,迎接仍旧滞留在沛县的家眷前往关中。[16]
因项羽被齐、梁地区的反叛牵制,同时受张良计谋迷惑并未回军抵御汉军进攻。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十月,刘邦正式开始向东方进攻,攻略关东郡县。[17]到了十一月,刘邦的占领地已扩展至河南郡。为了巩固根据地,刘邦将汉都城迁到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设立汉社稷,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关中的生产生活和基层制度。[18]
巩固后方以后,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领军东出。从临晋关渡过黄河,会合魏王魏豹共同进攻河内(今属河南省)。殷王司马卬投降后,刘邦在当地设置河内郡,又南下到达洛阳。此时,项羽为进一步摆脱义帝控制,已经令九江王英布杀害义帝,正好给了刘邦讨伐项羽的正当理由。[19]

彭城战役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继续抓住项羽身在齐国无法及时回身的机会,以“项羽杀害义帝”为理由,裹挟原三秦王、魏王、韩王的军队向楚国进攻,到达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之后,彭越率军归附。随后,刘邦大军一举攻克彭城(今属江苏省)。[20]
项羽听说刘邦攻陷彭城,留下将领继续进攻齐国,亲自率领三万人向南从鲁地(今属山东省济南市)经过胡陵(今属江苏省沛县),到达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西北)。项羽乘刘邦陶醉于胜利,戒备松懈之际,率军绕至彭城西,于清晨时发动突然袭击,驻守在下邑(今属安徽省砀山县)的汉将吕泽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刘邦不得不撤出彭城,楚军追击汉军从灵璧到睢水,大量汉军死于河中。楚军同时捕获了刘邦父亲和吕后。[21]
彭城战败之后,刘邦收拢战场逃离的士兵,重新整顿。同时萧何征发关中地区士卒前往战场支援。汉军因而稳住阵脚,在京索(今属河南省)之间击败楚军。汉军驻军荥阳(今属河南省郑州市),控制粮仓,确保军队补给。[22]但是,此时诸侯看到汉军战败,陆续叛离刘邦,投奔项羽,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魏王魏豹相继叛逃。[23]

京索之战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项羽率师突破汉军防线攻至荥阳(今属河南省郑州市),刘邦任命灌婴为中大夫,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以骑兵应击,在荥阳以东大败项羽,又在于“京县”(今河南郑州荥阳豫龙镇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荥阳索河街道)之间击败楚军,将项羽楚军击退到荥阳以东。京索之战后,汉军稳住阵脚,楚军也无力突破汉军防线进攻关中。双方从来开始在荥、成一带拉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4]

相持阶段

战略北围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至汉四年十一月,汉军自关中起逐步攻下北部诸侯各国,对项羽形成北围之势。
安邑之战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回到关中,攻克章邯据守的废丘,彻底平定关中地区。[25]八月,刘邦命韩信为大将,灌婴为骑将,曹参、韩信兵分两路攻打魏国。九月,韩信平定魏国,在魏国设置太原郡、上党郡、河东郡(均今属山西省)。汉军凭着占领魏属的河东、太原等郡,可以经略赵代,进攻燕齐,形成从北面包围楚国的优越战略态势。
井陉之战
为了实现对楚国的战略包围,刘邦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交予韩信三万兵力,继续进攻燕赵地区。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率领军队东下井陉关(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击败赵国赵歇以及陈余的军队,占领赵地,设置常山郡(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代郡(今属河北省蔚县)。[24]
潍水之战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进攻齐国,占领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项羽又派遣龙且前往齐国抵御韩信。十一月,潍水之战,韩信击败楚军,驱逐齐王广,控制齐国全境。韩信要求刘邦册封自己为王,刘邦听张良计策立韩信为齐王。[26]

成皋战役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四月,项羽加紧围攻荥阳。刘邦不能抵挡,派遣使者要求与项羽议和。项羽想要同意刘邦的建议,但是范增认为应该继续加紧进攻汉军,攻克荥阳。二人意见相左,陈平则利用时机实行反间计,促使项羽驱逐范增。[27]
五月,汉军断绝了粮食,项羽再次进攻,刘邦逃到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之后又回到关中。由于屡次被楚军击败,刘邦在袁生的劝说之下决定改变战略。袁生认为,刘邦应该避免与楚军交战,从南北两个方向袭扰楚军,这样一来,楚军受到多个方向的袭扰,可以让他们疲于奔命,同时又可以让荥阳地区得到休息。[28]于是,刘邦再次出关,向南到达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项羽因而领军向南进攻。同时,彭越适时从北方南下,进攻下邳。项羽不得不回军救援。刘邦则再次进攻,攻下成皋。[29]
汉三年六月,项羽击败彭越,率军再向西进攻成皋,攻下荥阳。刘邦再次逃走,到达修武(今属河南省焦作市),夺取张耳、韩信军队。命韩信北上赵国征兵。七月,刘邦再次派军援助彭越袭扰楚军后方,卢绾刘贾率军两万渡黄河,与彭越烧毁楚军粮草,攻下十七座城池。九月,项羽留下曹咎守卫成皋,率军返回进攻彭越。[30]项羽为彭越、韩信所牵制,刘邦于是再次率军进攻成皋。曹咎轻兵出战,被汉军击败,成皋易手。项羽于是回军荥阳,与汉军在广武(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广武山)对峙。[31]

战争后期

鸿沟议和

项羽到达广武之后,受到刘邦势力的包围,形势对楚军非常不利。在正面,楚军需要与汉军对峙,而彭越等人带兵驻扎梁地,来往袭扰楚军粮道。[32]汉军据有关中,粮食供应充足,刘邦据此可以占据主动权。同时,刘邦回到关中,斩杀塞王司马欣,对战死士卒给予抚恤,转送遗体回乡,进一步巩固关中民心。[33]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楚军粮尽,项羽被迫议和,刘邦亦未能调来韩信、彭越援军,于是双方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划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休兵罢战。[34]

固陵之战

汉四年九月,项羽领军东归,但张良、陈平则劝刘邦继续进攻。此时灌婴已攻克楚国的都城彭城,项羽对夺回彭城没有信心,只得离开荥阳向南撤退。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军追击楚军到达阳夏南(今河南省太康县),等待韩信、彭越二人率军前来会合。到达固陵(今河南省太康县南)后,楚军反击汉军,汉军战败,而韩信、彭越拒绝救援。张良为刘邦划策,认为项羽即将战败,但是刘邦未曾对功臣进行封赏,所以韩信、彭越等人有所疑虑。刘邦采纳他的意见,正式封彭越为王,又将陈以东到海的土地封赏给齐王韩信。[35]

垓下决战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会合诸侯攻四十万军队围攻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与项羽地十万楚军决战。刘邦以韩信率三十万汉军为前军,分左、中、右三路进攻楚军。[36]但项羽坚壁自守,汉军未能攻破。汉军将楚军四面包围,又用“四面楚歌”的计策,最终拖垮了楚军的士气。项羽只得败退逃跑,楚兵全军溃败。刘邦任命灌婴追击项羽,最终迫使项羽在乌江自杀。至此,楚汉战争结束。[34]

战争结果

楚汉战争结束后,项羽势力及楚国残余力量被消灭,刘邦封项伯等四人为侯,赐姓刘。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封赏功臣,册立诸侯王。众臣劝进刘邦称帝,二月,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汉五年五月,刘邦正式下诏要求复员军队,恢复生产。[4][37]
楚汉战争中,刘邦占据原秦国关中地区与项羽对抗,继续推行秦王朝的各项制度,因此,西汉王朝在代替秦王朝之后同时却继承了秦代的制度体系,就是所谓的“汉承秦制”。汉朝建立,中国由分裂再次走向统一,刘邦创建了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从公元前202年开始,至公元8年被“新莽”代替为止,共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3][6][11]

事件评价

战争性质

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刘邦项羽的反秦战争与楚汉战争一般被认为是两个阶级的战争。林剑鸣认为,楚汉战争是地主阶级内部为争夺农民战争胜利果实而进行的一场厮杀。白寿彝则认为,楚汉战争是农民军领袖之间争夺政权的战争。[3][6]
秦汉史学家田余庆则强调了反秦战争与楚汉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秦楚战争和楚汉战争一脉相承的事实必须得到承认。张楚足以反秦,张楚也足以引发诸侯竞起。竞起的诸侯中,始终以楚的声势最大。由此演化为项羽、刘邦之争,而实际上项羽、刘邦皆楚,这个楚,又是继承陈胜张楚而来。[13][12]

成败原因

关于刘邦和项羽在战争中最终成败的原因,学界有诸多方面的解释,从阶级势力、军事策略、用人方面等方向进行解读。[14]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以刘邦、项羽的阶级划分来解释二人的成败原因。他认为当时三个革命首领,陈涉出身农村无产者,刘邦的兄弟妻子都耕田治产业,是中小农,而项羽出身贵族阶级。刘邦身处的中小农阶级是秦朝农民中最广大的阶层。刘邦之所以能够取胜,正是因为他有最大阶层的拥护。颜岸青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羽集团核心力量的演变》一文中认为,项羽缺乏核心力量支持导致了项羽最终失败。项氏起兵依赖于江东子弟,但项梁死后,项家势力受到严重打击,江东势力无从成为楚汉战争中项羽的核心力量。而刘邦则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丰沛故人为主的核心集团,正是这个集团对整个刘邦军事集团起到了稳定作用。[12][14]
《中国战争史》认为,楚汉两国的军事战略差异也是项羽败亡的重要原因。不同于刘邦集团对于战争的整体筹划,项羽则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缺乏长远的、通盘的战略策划,许多重大作战行动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尽管战役战斗上不断取得胜利,但在战略全局的指导上却一再失策。在地理上,项羽未能占据关中是他失利的重要原因。项羽进占关中之后,执意返回东方,放弃了地形险峻,土地富饶的关中地区。与之相反,刘邦则采纳韩信的“汉中对策”,以三秦为根据地“制天下之命”,为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38]
项羽在计策方面也多有缺失,清朝史学家王鸣盛则认为项羽在战争之中犯有四大谬误,第一是听信范增计策杀死楚怀王,第二是册封章邯于关中为王,第三是放弃关中返回彭城,第四是听信汉朝的反间计驱逐范增。[14][15]

典故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39]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破咸阳,根据楚怀王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暗中谋划称王。不久,北上援赵的项羽也率军攻入鸿门(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并准备消灭先行入关的刘邦,形势危急。在张良、项伯等人的斡旋之下,刘邦亲自到鸿门项羽军中赔罪,项羽摆宴招待。酒宴当中,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却迟疑不决。范增不得不找来项庄,想借舞剑之机刺杀刘邦,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以掩护刘邦。后刘邦托辞如厕、醉酒,逃回霸上(今属陕西省西安市)。[39]

分我杯羹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后谓从他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为“分我杯羹”。[17][5]
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之时,彭越军队在楚军后方袭扰,项羽对此感到非常忧虑。情急之下,项羽将先前俘虏的刘邦父亲绑起来,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则对项羽说,他与项羽曾经结为兄弟,他的父亲也是项羽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刘邦。[17][5]

衣锦夜行、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衣锦夜行即穿了锦绣衣裳在夜间走路,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沐猴而冠即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18][19][5]
项羽攻入咸阳之后,杀死秦王子婴, 抢夺宫中珍宝财物,放火烧了秦朝宫殿。之后,项羽决定率军回到东方地区。 这时候,有一位名叫韩生的人向项羽进言,要求项羽留都关中,充分利用关中的地理形势和丰富物产,足以称霸。项羽却表示富贵之后不回归故乡,就像穿着锦绣走夜路一样,根本没人知道。韩生听了后讽刺项羽,说楚国人没文化,而项羽就是没文化的楚猴子,洗个澡带个帽子就装上人了。项羽随后就把韩生烹杀。[18][19][5]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被团团包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40][5]
楚汉战争末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团团包围。夜间,项羽听到军营周围有人在唱楚地的歌谣,心中不安,以为汉军已经占领楚国的领地。于是,项羽率少量军队连夜突围,最终被汉军追至乌江自刎。[40][5]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20][5]
项羽兵困垓下之时,汉军以楚歌袭扰,楚军斗志锐减。项羽自知气数将尽,夜不能寐,于是在营帐之中摆设宴席,与爱妾虞姬对饮。项羽借酒慷慨悲歌,和虞姬决别,虞姬也以歌唱和。酒宴结束之后,项羽便率军突围,随后死于乌江亭。[2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汉之争中著名战役
五、楚汉垓下之战
楚汉战争时期的成语故事
决定楚汉战争成败的成皋、荥阳之战
楚汉战争中的消耗战,刘邦以自己作为“诱饵”,牵制项羽楚军主力
乌江自刎:浅析项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