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灭吴之战,东吴丞相亲自率军发动唯一一次反攻

三国的结局,有两点不少人容易搞错:第一,灭蜀的是魏,灭吴的不是魏而是晋;第二,魏灭蜀后并没有乘胜灭蜀,而是由晋在16年之后完成——为什么那么久?

晋灭吴战争经过示意图(图注)

司马昭通过灭蜀积攒了政治资本,但未及称帝即身死(265年),其子司马炎继之,以晋代魏。司马炎拟继续伐吴,但被迫一再推迟,一是蜀地新平,需要一段时间巩固;二是晋国西北部发生长达10年的鲜卑叛乱,威胁晋国后方;三是平吴需建水师,此非短期能够奏效;四是东吴有名将陆抗护国。因此,尽管伐吴几次提上朝会议程,名将羊祜也认为“吴平则胡自定”[1],但曲高和寡,应者寥寥。西晋的伐吴大计遂拖了16年。

279年12月,西晋终于消灭作乱达10年之久的树机能,水师建设亦大功告成。次年1月,西晋出动20多万大军,兵分6路向吴国发起进攻,自东向西是:

第1路:由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司马懿第5子,司马师、司马昭之同父异母弟)率领,自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攻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

第2路:由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浑率领,自寿春(今安徽寿县)向江西(今长江下游北岸)进军;

第3路:由建威将军、豫州刺史王戎[2](“竹林七贤”之一)率领,自项城(今河南汝南东南)进攻武昌(今湖北鄂州);

第4路:由平南将军胡奋(其弟胡烈曾破坏钟会、姜维造反密谋)率领,自江夏向夏口[3](今湖北武汉)进军;

第5路:由镇安大将军杜预率领,自襄阳趋江陵(今湖北荆州);

第6路:由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王濬率领水军,沿长江东下,自四川趋建业(今南京)。

南京鬼脸城(图注)

长江上游战斗(武汉以西):陆抗[4]去世前曾建言,“西陵(今湖北宜昌)、建平(今湖北秭归),国之蕃表”,“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5]。但吴国同时遭到6路晋军全面攻击,无法“倾国争之”,吴之西门洞开。杜预部袭占江陵后,一直杀到岭南,斩首和生俘吴都督、监军4人,牙门将、郡守120人,使晋军声威大震。由于杜预所取吴地广大,该路军此后基本退出伐吴,专事靖抚降地。王濬所部7万大军兵分两路,经陆路进击武陵(今湖南常德);主力水军沿江东下,连克建平、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东)、西陵、荆门(今宜昌西北)、夷道(今湖北枝城)。胡奋和王戎也分别攻克江安(今湖北公安县东北)和黄冈。至此,王濬、胡奋、王戎分别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对江夏(今汉口)和武昌(今湖北鄂州)形成合攻之势。江夏太守刘朗见大势已去,率军投降。

长江中下游的战斗(武汉至南京):王浑部向南进军。不料,吴丞相张悌竟率3万吴军渡江北上,逆势反攻。这是吴国最精锐的“中央军”,加之吴军主动进攻,大出晋军意料,致使晋军进驻今安徽和县东南的7000人的先头部队猝不及防,被迫投降。但当晋吴两军主力相遇时,晋军大胜,阵斩张悌[6],获首7800级[7]。张悌所率3万军队是吴国最精锐的部队,几乎尽失,东吴全国震动。同时,司马伷部也在长江以南俘杀吴军5万余。吴军全面溃败,吴国上下惶恐不已。

此役,吴军水师的表现颇失人望,完全看不到赤壁之战时的风采。长江上游靠铁链铁锥锁江,但部分被投降的吴国水军自行撤去,部分被王濬用“火烧法”[8]与“并筏法”[9]排除。当王濬率军从武昌沿江直趋建业(今南京)时,孙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万余水军抵抗,吴军竟望风而降。之后,吴将陶濬又主动请缨,要求率2万水军抵敌,结果这些吴国水军在出战的前一天居然全部逃散。反观蜀国,尽管刘禅已降,但姜维所率蜀军却以刀击石,不甘心不战而降;相形之下,虽吴帝尚在,吴军竟毫无战力了。

孙皓出降(图注)

东吴行将灭亡之际,吴帝孙皓使出了离间之计。根据司马炎制定的战略计划,王濬行至长江中游(武汉)需受杜预节制,到长江下游(南京西)则受王浑节制,以统一指挥,整合战力。王濬行抵武汉时,杜预非常大度,主动请王濬径自率军东下,成就不世之功。但下游王浑死守司马炎拟订的原计划,将所部作战地域严格限制在长江下游以北,拟等王濬到来后,统一指挥两军合力攻取吴都建业。王浑大败吴相张悌所率3万精兵后,本可乘胜渡江,直取建业,在王濬水师开到之前拔得灭吴头筹。但王浑是个“慎己免咎”[10]之人,若先自渡江作战而遭失利,他担心皇帝会治他不遵命令之罪,故未进取建业。王浑见王濬抵达三山(今南京西南),要其暂停舟师,上岸商讨战事。不料,王濬以“风利,不得泊也”[11]为由,直趋建业。

孙皓得知晋军几路将帅不和,决定利用其争功心理,同时向迫近建业的王濬、王浑和司马伷送出降书,企图诱其互相火并。不料,王濬利用自己顺风顺水的优势,抢先兵抵建业城下,迫使孙皓出降(280年3月15日)。

至此,东吴57年(222年~279年)的基业,4个月不到就告丧失。

注释:

[1] [唐]房玄龄:《晋书·羊祜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19页。

[2] 王戎父名“王浑”,但不是与他共同伐吴的“ 王浑”,不过是名字刚好相同。

[3] 夏口: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

[4] 陆抗:东吴名将陆逊次子。孙皓即位以来,陆抗历任镇军大将军等职,在江陵等地负责镇守吴国西大门,曾击败西晋名将羊祜。

[5] [晋]陈寿:《三国志·陆抗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257页。

[6] 张悌本有机会逃走,但他没有这样做,可惜吴国这样的人太少。

[7] [唐]房玄龄:《晋书·王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202页。

[8] “火烧法”: 晋军制作“超级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置于船首,遇拦江铁链即用火炬烧之,须臾铁链融化而断。

[9] “并筏法”:王濬命制造几十张大筏,并联成百步见方,筏上绑着草人,草人身着铠甲,手执棍棒。船队行进时,水性好者护筏走在前面,如遇到水下铁锥,铁锥就扎在筏上,然后被拔掉。

[10] 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5),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83年,第54页。

[11] [唐]房玄龄:《晋书·王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210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通鉴】18. 灭吴之战(下):孙皓庚子入洛阳
东吴政权为什么在西晋王朝的一击之下,就冰消瓦解?
西晋灭吴之战:刘备、曹操都铩羽而归,为什么司马炎能成功?
晋灭吴建业之战
两晋风云之,暴君孙皓的南征北战
西晋名将之王濬:三国的终结者,千年后古代名将仍位列其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