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唐黔中北部地区的区域开发与州县设置系列之一
绪言
一、黔中北部区域
  所谓黔中道,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由江南道分置而出驻地在黔州的十六个监察区之一。下辖由黔州都督府统领,包括黔州、思州、费州、夷州、播州、珍州、溱州、施州、南州、涪州,由辰州都督府统领包括辰州、溪州、敘州、奖州、锦州等经制州(次年,罢辰州都督府,改由黔州都督府直属),以及所辖羁縻充、亮、晃、鸿、樊、应、矩、邦、勋、南平、延、峨、茂龙、抚水、劳、福、琳、那、鸾、逸、稜、双城、添、鼓、整、蒍、侯、卿、令、庄、牂、蛮、功、淸、晖、犍、羲、袭、宝、郝、普宁、前总、前殷、前敦、训、琰、明、儒、姜、悬、思源等五十一州。羁縻州中的牂州、充州、应州、琰州、庄州、矩州等6州是开元十五年(727)由经制州改为羁縻州。
  隋唐时期的黔中北部地区,指的是黔中道的北部地区,即上述经制州和开元十五年由经制州改为羁縻州的牂州、充州、应州、琰州、庄州、矩州等6州。以黔州为核心,包括今日的重庆彭水县、武隆县、黔江区、涪陵区、南川区、綦江区、酉阳县、秀山县,湖北的恩施州,湖南的湘西州、怀化市,贵州省的遵义市、铜仁市和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的局部地区。
二、周隋对这一区域的经营
  这一地区的部分区域,自东晋开始逐步成为“大姓”控制地区,中央王朝在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间渐渐的鞭长莫及,失去控制,大姓甚至北上抵达长江三峡地区一带,直到六世纪晚期的北周才开始转变。我在《重庆通史》中曾说:“到北周时,活跃在长江三峡地区已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廪君、槃瓠大姓向氏、田氏、冉氏在东晋南北朝历代君主的或剿或抚或剿抚并行的谋略之下,势力逐渐消退,汉人重新控制这一地区。但廪君、槃瓠民众早已广布在三峡地区,并与汉族民众逐渐融合,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逐渐汉化。蛮帅大姓或留居,或率众南下。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574年)改为黔州”1,奉(黔)州先后治于今彭水县郁山镇,“周武保定四年,涪陵首领田思鹤归化,于故枳城又立涪陵镇。开皇三年移汉平县于镇城,仍改汉平县为涪陵县,因镇为名以隶渝州。”2。建德三年(574年)向邹四兄弟率众内附,置施州,施州治今湖北省恩施市。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黔阳田氏亦内附,置彭水县。汉人势力进一步向南推进,为隋唐时期在这一区域开辟州县,对武陵山区及黔东北、湘西北、鄂西南一带实施羁縻统治奠定了基础。”
  周(北周)的统治只有24年,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对黔中北部地区,先后置奉州(黔州)、庸州、费州、施州,以及楚州的涪陵镇等,开始了对这一区域的经营和开发。

[1] 《元和郡县志》卷30《江南道·黔州》。

[2] 《太平寰宇记》卷120《江南道·涪州》。


 

北周建德四年(575)的黔中北部地区

隋朝建立后,继续了前朝对黔中北部地区的经营和发展,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黔州,后周置,开皇五年(587年)置涪川县。开皇九年,辖1县:涪川(治今贵州省思南县南);开皇十三年,置彭水县,州治彭水,辖2县:彭水(治今彭水县郁山镇)、涪川。大业三年改黔州为黔安郡,郡治彭水县,辖2县:彭水、涪川。大业十年,分彭水县置信安县(治今武隆县江口镇茶园坝村)。

后周宣政元年(578),信州总管龙门公裕、王述招慰生獠王元殊、多质等归国,遂肇立为费州,因州界费水,以立郡名。按:《九州要记》云:九邱之外有费州是也。按贾氏《县道记》云:隋开皇五年于州理置涪川县,属黔州。”(《太平寰宇记》费州条)

庸州,后周置,“《周书·王谦傳》:‘谦举兵,所管益潼十八州及嘉、渝、临、渠、蓬、隆、通、武、庸十州之人多从之’。”这里的庸州即此州。开皇五年(585年)置石城县。开皇九年,州治石城,辖1县:石城(治今黔江区联合镇东旧县坝)。开皇十九年(599)置务川县(治今沿河县和平街道城子头),仁寿四年(604),置扶阳县(治今德江县合兴乡扶阳古城)。大业三年,庸州及石城县废,务川、扶阳2县入巴东郡。

牂州,开皇初置(无郡,可以断定是开皇三年或以后置),开皇九年,州治牂柯,辖2县:牂柯(治今瓮安县草塘镇)、宾化(治今开阳县城关镇)。大业三年,改为牂柯郡。

南寿州,《太平寰宇记》载:隋平陈,分牂牁郡(牂州)立(置)南寿州,贞观中改为庄州。应为开皇九年分牂州置南寿州,因《隋志》不载,辖县不明。州治应在唐庄州石牛县(治今贵阳市云岩区)。大业三年,州废,省入牂柯郡。

明阳郡,大业七年置,同时置明阳、绥阳、高富3县,大业八年置宁夷县,大业八年,郡治明阳,辖4县:明阳、(治今凤冈县土溪镇)绥阳(治今贵州凤冈县龙泉镇三坝村)、高富(治今务川县涪洋镇)、宁夷(治今德江县复兴镇)。大业十二年,招慰牂牁蛮置都上(治今凤冈县永和镇)、义泉(治今湄潭县湄江镇)2县。都上因以为酋豪首领都集之所,故名。大业十二年,辖5县:绥阳、高富、宁夷、都上、义泉。

“都上縣,中下。西北至州五十裏。本漢牂柯郡地,隋大業十二年招慰所置。其處是酋豪首領都集之所,因以為名。”(《太平寰宇记》夷州条)

到隋末,隋在黔中北部地区已有黔安郡、牂柯郡、明阳郡三郡之地和巴东郡、巴郡的南部地区。已经通过涪陵江(今乌江)干流、洪渡溪(今洪渡河)深入黔中腹地,涪陵江干流上有巴东郡的务川县、黔安郡的涪川县,在其支流涪水上更有巴东郡的扶阳县、明阳郡的宁夷县、绥阳县、都上县和涪陵江(此段称内江水)支流支离水(今湄江河)上的义泉县;洪渡溪上也有明阳郡郡治明阳县和高富县,在涪陵江和洋水的汇合处也设置了信安县。更有牂柯郡牂柯县、宾化县越过了涪陵江,到达了牂柯蛮腹地。为随后唐代黔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业十六年(616)的黔中北部地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酉阳导游词
龚滩
思州田氏世系(一)隋唐黔州刺史篇
重庆一个区,建县历史近2300年,1995年设地级市,1998年撤市设区
贵州为什么叫贵州,贵州古时候叫什么,贵州历史的由来
彭水县历史沿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