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二、红六军团抢渡金沙江央广网2019-07-22

央广网云南7月22日消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大型主题采访云南省B线采访活动7月21日来到了石鼓镇沿线的五个渡口,实地探访当年红二、红六军团抢渡金沙江场景。

石鼓镇全貌(记者魏翥凡摄)

石鼓镇历来是滇藏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镇。1936年4月25日下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人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选择从此处的海洛塘渡口开始抢渡金沙江,到28日傍晚余化达渡口渡江结束,历时4天3夜,仅用7条木船、十几条木筏和28名船工,就将18000多人马运到金沙江东岸,将国民党部队甩在身后,实现继续北上的任务。这个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之所以能够发生,离不开沿江百姓当时对红军发自内心的帮助。当时在格子渡口,还发生过“一床红军被”的故事,至今被他们的后人传颂。


走进石鼓镇红军过丽江长征纪念馆,墙壁上写的“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的大字格外醒目。馆内放置着一组复原当时本地船工帮助红军渡江的蜡像,江面上一艘艘红军渡船开始抢渡金沙江的紧张感油然而生。



石鼓镇红军过丽江纪念馆(记者魏翥凡摄)




纪念馆内“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标语(记者魏翥凡摄)


复原当时本地船工帮助红军渡江的蜡像(记者魏翥凡摄)



再往里走,是当地红军抢渡金沙江前,贺龙挥鞭击过的石鼓。当年就是在这里,贺龙召开了渡江大会,并根据当地习俗,用马鞭奋力击响了石鼓。



石鼓(记者魏翥凡摄)


沿着小道继续往上走,来到纪念馆的另一处展区,庄严肃穆的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矗立在眼前,反映当时军民鱼水情的雕塑和红军亭,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加肃穆。



长征渡江纪念碑(记者魏翥凡摄)



军民鱼水情雕塑(记者魏翥凡摄)


红军亭(记者魏翥凡摄)


展区内一幅幅史实资料,也记录着当时红军抢渡金沙江的壮观场景。



展区内史实资料(记者魏翥凡摄)




展区内史实资料(记者魏翥凡摄)




展区内史实资料(记者魏翥凡摄)


采访团坐车来到了当时红军过江的其中一个渡口——格子渡口。当地向导告诉记者,家住格子渡口附近的木荫荣老人家里,一直珍藏着一件“传家宝”——一床由贺龙将军的女儿贺小明2016年赠送的军被。为什么会在红军长征胜利80年后送给他们家一床军被?木荫荣老人给记者现场讲述了这段发生在红军渡江期间的故事。


他告诉记者,1936年,红军来到格子渡口渡江时,用担架抬着个受伤的战士来到了木成癸家。当时的木成癸看到受伤的战士在担架上冷得发抖,就把家里的一床被子盖在了伤员身上。此后,这名伤员在木成癸家里住了三天三夜,随部队离开时他感激地对木成癸说:“等革命成功后,我一定回来还一床被子。”然而遗憾的是,这位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这段诺言也因此一直未能兑现。


多年后,当贺龙将军的女儿贺晓明在一次重走长征路时,听说了这个故事,于是,作为红军后人的贺晓明来到石鼓,替这位逝去的红军战士兑现了80年前的承诺。


这样的故事在记者采访途中还有很多,正是因为红军这种纪律严明、体恤百姓,才能在长征过程中不断播散革命的火种,一次次走向胜利。(记者魏翥凡)

格子渡口(记者魏翥凡摄)



木荫荣老人和那床军被(记者魏翥凡摄)


责任编辑:杨学静 袁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军长征:石鼓抢渡金沙江
【记者再走长征路】贺龙写给爷爷的一封亲笔信
谁帮红军赢得了抢渡金沙江的有利战机?
丹桂村,部署抢渡金沙江2
128.长征途中的曲靖三元宫
罗贵波回忆陈赓红军干部团抢夺皎平渡,七条船红军全军渡过金沙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