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滇越铁路 串联起中越友谊
越侨的中国生活:从“法式面包”到“小卷粉”

  三月底的云南省蒙自市十分炎热。正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街上各种冷饮小吃店生意十分红火。阮碧玉一边抱着自己的小重孙,一边还不忘招呼客人,儿媳妇邓娟正在忙着制作越南小卷粉。因为人特别多,虽然熟练,但邓娟还是忙得满头大汗。

  阮碧玉是一位出生在云南开远市的越侨,而这家生意十分火爆的小店是她经营了近五十年的“家产”。

  阮碧玉选择在蒙自做饮食行业,并不是偶然,而是继承了父亲的“家业”,虽然这一点她并不承认。因为她的父亲阮汶聚是一位出色的法式面包师,而这个技艺到了阮碧玉这一代就失传了,她仅仅学会了“越南小卷粉”。

  阮碧玉告诉记者,父亲是在滇越铁路修通后,被一家大公司请到中国的面包师。“滇越铁路开通,许多法国人、越南人在云南,他们希望吃到地道的法式面包,而许多云南人也学会并且喜欢上这种面包,正因为如此,我父亲被请来中国做面包。”

  阮碧玉说,“当时面包都是用明火来烤,而且一般制作流程需要四五天,做出的面包特别香”。

  在阮碧玉的记忆中,父亲做的面包除了自己最爱吃,在云南也十分有销路,“南到河口,北到昆明,只要滇越铁路有站的地方,都有父亲做的面包卖”。

  提起父亲做的面包,阮碧玉至今难忘,“现在都怀念那个口味,但是再也找不到了”。

  这点遗憾主要来自于阮碧玉并没有学会父亲的面包手艺。而阮碧玉却学会了另外一种越南小吃“小卷粉”。

  1967年,阮碧玉就开始给大伙做越南小卷粉。到了上世纪80年代,阮碧玉正式开起一家小店。因为技艺独特,口味正宗,小店生意十分红火,那时一度被当地人认为“能去这家店吃一次小卷粉是很奢侈的事。”

  为了能让自己的手艺不留下像父亲面包手艺失传那样的遗憾。她选择了儿媳妇作为自己手艺的继承人,现在儿媳也成为了这个小店的“当家师傅”。而阮碧玉的孙子也另起炉灶,在另外一个地方开起了一家小店,但生意远比不上老店。

  阮碧玉觉得现在云南市场“越南小卷粉”卖得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当地人和外地游客在云南必吃的特色小吃。但是口味却越来越不正宗。她干脆收起徒弟,教更多人来做正宗的小卷粉。

  年近70岁的阮碧玉经常牵挂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三个回到越南,一个在昆明,三个在开远,我就在蒙自。现在交通便捷了,我可以经常去看他们,哪怕是回越南也很便捷。”

  阮碧玉还经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有越南小卷粉,有父亲做的法式面包,还有一趟一趟的小火车在云南和越南之间“奔跑”在米轨上。(记者 保旭 马骞)

服务滇越铁路中国段的越南家庭

  进入4月,昆明的午后晴热干燥,阮金莲在阴凉处用略显生疏的越南话与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们拉家常。近日女儿韩佳出嫁,使得生活在中国和越南两地的亲人重聚昆明。

  鸦片战争后,法国取得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1910年,从中国昆明到越南海防的滇越铁路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当时铁路的管理运营除法国人外,也有中国人和越南人。1919年,阮金莲的父亲从越南河内到法国学习铁路管理技术,学成后被分配到滇越铁路中国段工作,曾在昆明老火车南站担任站长,后来又调任西庄站、小喜村站站长。

  昆明老火车南站的原址在塘子巷,在阮金莲的记忆中,当时的老站房是栋二层楼的法式建筑,黄墙红瓦,一座大钟镶嵌在屋檐下,地面铺设彩色图案的地砖,“那是我最喜欢的”。车站周围都是农田和水塘,但客流密集的很,米轨小火车鸣着汽笛频繁地进出站。如今,老站被拆除,铁轨改了线路,塘子巷附近已高楼林立。

  阮金莲的父母以越南籍在昆明工作生活几十年,家就安在滇越铁路旁的牛街庄。“父亲在法国留过学,所以家里平时的生活比较‘洋气’,咖啡、面包,他也总是西装革履,”阮金莲回忆说,“但父亲工作时比较严肃,因为铁路安全生产最重要。”

  阮金莲有五个兄弟姐妹,均入了越南籍,其中三人被送回越南河内生活,留在昆明的三个子女则与当地人结婚,阮金莲就是其中之一。

  越南驻昆明总领事馆领事裴嘉海告诉记者,越南和中国云南省毗邻,两地交往频繁,目前有近两百越南人长期在昆明生活,他们的父母大多是作为滇越铁路的建设者进入中国,并留在这里组成家庭,生儿育女。

  1975年,阮金莲和兄弟阮德正继承父亲衣钵,继续在滇越铁路中国段工作。“戴一顶大盖帽,穿一身制服,上下班听钟声,按月拿薪水,”阮金莲说,那时的铁路职工是颇受人羡慕的。工作后,她在滇越铁路上管理了五年货运,每年都获得‘三八红旗手’的称号,后来调任其它铁路线路上工作。如今,她唯一的女儿也在铁路部门。

  阮金莲告诉记者,她跟丈夫婚后一直住在牛街庄,后来搬到昆明火车北站附近。“以前我们就依靠这条老滇越铁路来往于昆明河内两地省亲。”去年,昆河铁路准轨开通客运,从昆明6个小时就能到达越南。“这次,越南的亲戚们就是坐准轨来参加我女儿婚礼的。”

  昆河铁路准轨客运的开通让阮金莲一家的欢聚更加便捷,但老滇越铁路也随之“去运输化”,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对此,阮金莲有些难以割舍,“这条米轨承载了我们一家三代的生活和梦想,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样的人们,希望它能够保留下来,让人们记得曾经的历史。”(缪超)

百年铁路见证中越关系发展

  中越铁路大桥一端是我国河口站,另一端是越南老街站。桥上,车辆反复碾过的轨面在阳光下光亮耀眼。桥下,南溪河水滚滚奔流,仿佛在诉说滇越铁路百年沧桑,讲述由我国“南门”走向亚太对外开放之路的历历风云往事。

  1996年2月14日,中越铁路恢复货物运输典礼在山腰国际联运办理站举行,云南省“打通南门、走向亚太”对外开放战略付诸实施。

  有这样一组数据:1999年至2004年,我国通过滇越铁路进出口的货物总量年均增长17.2%,其中进口货物年均增长27%、出口货物年均增长18.8%。2003年,货物进出口运量完成7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对外开放后,滇越铁路发挥了巨大的交通运输作用,然而,这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铁路,不仅承载过途经“南门”的每一吨进出口物资,还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

  1978年8月底,越南单方面中断中越铁路联运。1979年2月16日至18日,越军向山腰车站地区开炮,2月17日,将南溪河中越铁路大桥越方1孔钢梁炸毁。这条曾于1940年为防止日本从越南入侵我国而拆除碧河段,中断过境运输17年的铁路,在于1957年修复通车21年后再度中断,时间长达18年之久。

  1991年,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发展,云南省政府于当年8月在开远召开边贸工作现场会,确定云南省“打通南门、走向亚太”的对外开放战略。同年9月,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石希玉、云南省副省长李树基、国务院口岸办主任唐筱光等领导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考察滇越铁路滇段,形成关于恢复国际联运现场决定事项的《纪要》。随后,由铁道部投资2000万元、云南省投资1000万元,修复滇越铁路滇段国际联运所需设施设备,为恢复中越铁路国际联运创造条件。1996年2月14日,中越双方正式恢复中越铁路国际联运。

  中越铁路国际联运恢复通车第二年,通过滇越铁路年出境货物达18.9万吨、入境货物达9.62万吨。1999年,根据中越双方议定,开通中越准、米轨直通国际货物联运,增加36个米轨国际联运办理站。2001年,中越双方达成使用越南空棚车辆在山腰站与中国车辆换装货物协议,减少中方车辆出境,缓解联运车辆不足的运输矛盾。2004年7月1日,山腰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方便货主并加快进出口货物运输。当年,中越铁路国际联运进出口货物总量达68.94万吨。

  与最初建成相比,这一数字整整增长了十几倍。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运营时,这条带有法帝国主义侵略性质的铁路迅速取代从前的古道运输,成为云南唯一的陆上出海通道。据26个有统计数字的年度计算表明,法营时期,滇越铁路平均每年进出口运量为4.8万吨。

  在客运方面,1997年4月18日,昆明北站开出首趟昆明北至河口633/4次国际联运旅客快车。此后,这趟列车每周五分别由昆明北站、越南河内站对开,每周日折返。1997年,中越双方各开行国际旅客联运列车34趟。2000年,中越双方先后开行92对国际联运客车。

  随着中越关系友好发展,两国旅游人数增多,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从2001年4月30日起不定期开行国际直通旅游专列,旅客可使用边境通行证代替出国护照购票乘车出境。2002年5月24日,因昆河线水害问题突出,为确保客车和旅客安全,滇越铁路国际旅客联运业务停办。虽然中越铁路旅客联运开办仅5年时间,但在方便中越两国人民过境和旅游、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交流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相信随着昆明至河口准轨铁路建成,中越国际旅客联运必将会有新的更大发展。(昆明铁道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第一条铁路 — 滇越铁路 是我国铁路发展的活化石!
6集纪录片《滇越铁路叙沧桑》
老照片:清末的滇越铁路人字桥工程
关于滇越铁路的一些图片
这条铁路运行了100多年,却直通国外不通国内
【分享】百年米轨,精典夹皮沟!(人物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