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夺泸定桥,红军突击队只有22人?老兵回忆道:还有一支奇兵

1935年5月28日至29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2师4团以一昼夜240里的行程,夺取横跨大渡河天险的泸定桥,创下了惊人的世界奇迹。然而硝烟散去数十年后,关于红军飞夺泸定桥这段史实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如果驻守泸定桥的国民党军真要置红军于死地,为什么不炸断13根铁索?

也有人说,泸定桥那么窄的桥面,红军又没有重武器,是如何冒着枪林弹雨以极少数牺牲的情况跨过去的?这就是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

红军昼夜兼程二百四,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不在此赘述。那么守卫泸定桥的国民党军实力如何呢?

早在红军向泸定桥狂飙突进的时候,大渡河对面有国民党军两个团向泸定桥前进,一个是正规军第38团,一个是地方军的自卫团。38团有一个叫饶杰的连长在事后回忆中说道,他自己在赶往泸定桥时,团长李全山曾经当面指示要炸掉泸定桥。但是要等那个自卫团过来后再炸。

大渡河北面的国民党军是川军刘文辉所部的第24军。刚刚经历了二刘大战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打得大败,退居西康一隅,部队的装备水平很差。军参谋长王靖宇曾说:“兵力虽然号称8个旅,但编制小、武器劣。每个连约有1/3以上的步枪是打不响的坏枪,兵员缺额也很多。”

刘文辉

的确,经历了二刘大战惨败的刘文辉部队的确是川军中最穷酸的一支。别的川军配的都是汉阳造、花机关,他的部队以四川本土制造的单发步枪为主战兵器。这种步枪没有弹仓,每打一发子弹就要重新装填。而且因为大多数步枪使用时间过长,性能大大降低。

但是刘文辉心里有个小九九。那就是红军转战万里而来,极为疲惫,而且前有天险,后有追兵。只要他自己能硬着头皮顶住,就可以趁机向蒋介石要武器弹药,扩大自己的武装。

然而这个绰号“多宝道人”的刘文辉却失算了,因为红军来得实在是太快了!

实际上,刘文辉说红军来得快完全是一种托词。当红4团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的时候,他手下的38团距离泸定桥只有40里。当时天下着大雨,团长不肯走,派出去一个营。营长也不想走,派出去一个连。最后,还是连长饶杰带着一个排去了泸定桥。

退一步想,如果38团全团到达抑或是一个营甚至是一个连到达,红军的危险系数都会陡然增加。

饶杰的一个排于5月28日晚上赶在红军前面到达了泸定桥,先是拆去桥面木板,然后在桥头构筑阻击工事、布置火力。等到天亮后饶杰发现,对岸的桥头已经被红军占领了。惊慌之余,饶杰命令向红军射击。

而在距离泸定桥头约一里外的沙坝村天主教堂里,红四团正在进行战前动员。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看着战士们争先恐后递来的请战书,决定从2营2连挑选出21位勇士组成突击队,由连长廖大珠担任突击队长。下午3点,红一军团的炮兵营和从各部收集的轻重机枪送到,夺桥之战正式开始。

突击队22名勇士在前,3连跟在后面拿着征集来的木板铺桥。在他们身后两侧的高地和河岸,机枪密集地排开,准备以严密的火力网掩护夺桥战斗。一张石质的八仙桌,成为红军神炮手赵章成的迫击炮发射架,他又一次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下午四点整,随着30个冲锋号一起吹响,22名突击队战士手提长短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跃出工事向北岸攀爬。在红军强大而准确的火力攻击之下,驻守泸定桥北桥头的川军很快被打得抬不起头。在泸定桥的上空,国民党的飞机在高空盘旋,扔下的炸弹在大渡河上掀起阵阵水柱。号声夹杂在炮声中,在山谷间回响。突击队在光溜溜的锁链上爬行,密集的子弹在战士们头顶飞舞,每个人都像是川军的活靶子。

但是在八九十米的高空,在呼啸的弹雨中,每个人一寸寸地向前移动。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胆气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

多少年来,几乎无数的艺术作品中都呈现飞夺泸定桥的只是靠桥上的22名勇士,这几乎成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

80多年后,一位当年参加过强渡大渡河的红4团3营7连指导员吴清昌讲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回答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对岸的川军崩溃的如此之快。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川军第38团也赶到了。

吴清昌

就在22位勇士攀爬铁索的时候,有一支奇兵悄悄地来到了泸定桥下游两公里的地方。大渡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河道相对比较宽,水流也比较缓慢。红四团3营7连用木门做的木排从这里偷渡成功,犹如一把尖刀,向敌人的背后插去。

守在泸定桥的川军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会有一支队伍撑着木排过河,7连的偷渡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就在38团团长李全山下令加强火力、死守桥头的时候,7连的60多名战士猛然从背后杀出。与此同时,从下游安顺场渡河的红1师也沿着河岸一路向泸定桥冲杀而来。红2团1个营、红3团5个连于当天下午两点一直打到泸定城,有利的配合红4团的夺桥战斗。

红军的冲锋号、枪炮声从未断过,李全山丧魂落魄,匆忙间留下一个营断后,然后带着两个营向天全逃去。营长见团长跑了,干脆也跑了,最后留下的还是饶杰的一个连。

这个时候,饶杰下令炸桥,桥头的煤油刚点燃,夺桥的红军战士就已经从熊熊烈火中冲了出来,手榴弹接二连三地扔了过去。7连也上来了,和刚过桥的2连突击队会合,与川军展开巷战。后面的红军陆陆续续地也过桥进城了。

很快,川军垮了,到最后,饶杰那个连只有十几个人活着逃了出去。

纵观整个飞夺泸定桥战斗,红军打的是组合拳,既有红4团22名勇士正面突击,又有他们身后密集的火力支援。既有从侧翼过河的7连60名战士,又有红1师给川军的背后一刀。

红军的密切协同、英勇无畏和川军的懈怠懒散、畏敌怯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0日凌晨两点,从安顺场渡河赶来的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来到泸定桥,在杨成武的陪同下往来泸定桥两头。扶着13根碗口粗的铁链、踏着脚下的桥板,刘伯承激动地说:“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了你费了多少精力、花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一向稳重的刘伯承,这时有些显得失态。

飞夺泸定桥的硝烟已经散去86年,泸定桥依然矗立在那里,依旧是连接大渡河两岸的交通要道。如今的泸定桥边也树立起一座红军纪念碑和一座纪念馆。纪念馆里有22根石柱,纪念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当年的22位英雄,截止目前已确认身份的只有12位,英雄的足迹依然在追寻,他们的功绩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大渡桥横铁索寒”。泸定桥上的13根铁索没能绞杀神勇无比的工农红军,反倒成为这支英雄部队高歌猛进的通途。用常规思维无法解释红军在大渡河上的胜利,只有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把怎样的军魂灌输到这支队伍里,用怎样的思想武器武装了这些将士,用怎样无坚不摧的战斗意志重塑了这些普通工农子弟,才会真正理解红军不是靠着侥幸和偶然闯过了生死关,也不是靠着神灵保佑和老天开眼,更不是哪支军阀部队手下留情。这是战斗意志的胜利,这是牺牲精神的胜利和理想信念的胜利。这样的胜利将在现代历史上一再重演,直到中华民族实现她必然实现的伟大复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泸定桥·大渡河/刘大敏
川军为何不炸掉泸定桥,断绝红军的道路?
国民党将领回忆:红军飞夺泸定桥
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分别是谁?
红军夺下泸定桥,刘文辉又惊又喜:惊的是红军速度快,喜的是什么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刘文辉为何没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