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门的荣光--高自立


记者李红娥康霞萍

▲这是1938年8月,毛泽东同志与参加井冈山斗争部分同志在延安凤凰山住地的合影(局部)。照片上“井冈山的同志们”七个字,是毛泽东亲笔题写。坐在前排毛泽东同志身旁的就是高自立。

高自立(1900-1950),江西萍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秋收起义。历任红三军政委、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兼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委员兼财经委员会书记等职。

一路青山含翠,桐花烂漫。我们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了高自立出生和成长的小山村——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

源头村美丽而宁静。高自立是村民们的骄傲——上了年纪的村民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

高自立的次孙高跃萍还住在村里。这是一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舍,最抢眼的是它那扇老旧的大门,朱漆早已在风雨侵蚀下完全脱落,“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十二个字却历历在目,十分清晰。

说起这扇门,高家人难掩自豪,给我们讲起往事——

一扇光荣之门

在高家人心里,这是一扇光荣之门。

“这扇门是我婆婆在世时立的。”高跃萍告诉我们。高跃萍口中的婆婆即高自立夫人杨竞成,本是他的外婆。因为高自立与杨竞成膝下只有一个有腿疾的女儿,便将高跃萍的父亲入赘高家,孩子们随母姓,按萍乡人的习惯唤杨竞成为婆婆,即奶奶。

1950年1月,高自立积劳成疾,在东北逝世。丈夫逝世后,杨竞成谢绝了在北京的延安老姐妹的邀约和省领导安排留昌的建议,毅然回到丈夫的家乡,带着脚严重残疾的女儿,在农村扎下根来。1951年,她带领家人盖起了新房,并特意请人在朱红的大门上郑重地写上“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十二个大字。

杨竞成老人把这12个字写在了大门上,更写进了子孙后辈的心里。

在高跃萍贫寒的家中,我们并没有见到多少高自立夫妇留下来的东西。高跃萍的爱人曾继华抱着一叠用报纸包裹好的物件给记者看,主要是一些老照片的翻拍件、高自立的烈士证、文物捐献证。1983年,高自立的女儿高馥英将50件父亲的遗物无偿捐献给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当时纪念馆的同志表示要给一点报酬,高馥英婉言谢绝:“父亲把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我怎么能拿他的遗物要报酬?!”

一边读着这些老照片,一边听高家后人讲述照片背后光荣的往事。“这是1938年8月,毛主席与参加井冈山斗争部分同志在延安凤凰山住地的合影。照片上'井冈山的同志们’七个字,是毛主席亲笔题写。坐在前排毛主席身旁的就是我爷爷高自立。他那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最令记者唏嘘的却是这样一张照片:杨竞成和女儿高馥英在东北高自立墓前的合影。这是高馥英与父亲高自立时隔20多年的团聚!而此时此刻已经天人永隔……1927年7月高自立接受党的委派,率安源路矿工人200余人赴武昌参加警卫团,为武装起义作准备。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武昌警卫团参加起义。自此,高自立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他离开家乡的时候,女儿8个月。他离开家乡的第二年,女儿身染恶疾,落下严重残疾。残酷的斗争岁月,有十几年的时间,高自立音讯全无,家人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直到1938年,高自立辗转通过长沙的地下党组织将一封家书送到县城河口下老丈人家,杨竞成才知道丈夫还活着,就在延安!她果断作出决定:去延安!通过地下党组织的帮助,杨竞成历经重重艰险,来到丈夫身边,从此陪伴丈夫左右,直到1950年高自立去世。

据高家后辈回忆,后来杨竞成和高馥英屡屡提及,高自立得知女儿因病致残、生活艰难的消息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高馥英曾经珍藏着解放初期高自立寄来的三封家书,信中高自立一再勉励女儿自立自强,永远跟党走,残疾人也可以作贡献。高自立也憧憬着全国解放后,能与女儿团聚。遗憾的是他伤病缠身,积劳成疾,终是没能等到那一天。

从东北回到家乡的杨竞成,历任萍乡县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她时常跟女儿女婿以及孙辈,回忆高自立的点点滴滴,讲述高自立参加秋收起义、红军长征的经历,讲述井冈山的斗争,特别是她亲历的延安岁月。她告诉孩子们,高自立抛却个人得失,舍了小家,不顾重伤后多病和疲劳的身体,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他生活简朴,一身棉衣穿好多年,膝头袖口全是补丁,却每每将积蓄捐公,支持党的革命事业。因而当新建的房子竣工时,杨竞成特意请人在门上写下“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十二个大字,希望孩子们记住这些。

一份质朴传承

这十二个字,引导高家后人坚守着一份质朴的传承,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高自立用生命换来的光荣。

在长孙高建萍的记忆中,婆婆杨竞成特别节俭。那时候,婆婆经常去县里开会,她从来不肯让车接,60里地,硬是走路去。出差时,人家吃剩的馒头,婆婆会把它晒干,带回来给孩子们吃。婆婆总有自己的坚持和固执,县里要给她装电话,她不要;县里要在县城给她安排住房,她也不要。时任省长邵式平多次来看望她,见到她家的实际困难,劝她举家搬至南昌。杨竞成婉言谢绝。她说女儿女婿没什么文化,只适合呆在农村,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孩子们对此十分理解,毫无怨言。当初选女婿的时候,杨竞成的唯一标准便是吃苦肯干,人品忠厚。女婿高承信靠着自己的勤劳撑起一个家,无论多苦的境遇都不向组织开口,“我们自己有双手”是他的口头禅。从小残疾的女儿,秉承高自立“自强自立”的家训,努力抚养两儿一女,操持家务,即使在晚年也坚持自己洗衣服,而因为腿患,她必须跪着洗。

“婆婆说,公公高自立总是说要一身正气,心里装着他人。”次孙高跃萍说。当年婆婆杨竞成就喜欢为村民解决困难,东北的战友送别时给了她几棵高丽参,家里人谁也没吃到,婆婆全送给村里身体不好的村民。此后,母亲高馥英也一样,她看不得人家苦,紧着自己也要接济乡人,当年村里老人都说,高馥英和父亲高自立是一个样。而今,高跃萍和爱人曾继华又接过了这个好传统。村里有个孤寡老人,一直得到高跃萍夫妇的帮助,送吃送喝,生病了还去照顾。邻居有个单身汉,患有精神病,高跃萍夫妇经常送饭给他吃。

说起次孙媳曾继华,村里人都赞不绝口。2006年源头村党总支成立广场社区党支部,曾继华全票当选支部书记。她担负起三个村民小组的党建工作以及村民之间邻里纠纷的处理,而每年的岗位补贴只有300元,她却干得开开心心。曾继华多次被评为镇、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还被选为镇党代表。丈夫高跃萍身体不好,左肾衰竭,右肾结石,先后两次动大手术,全家的重担就落在曾继华身上。她每天早晨五点不到就起床,骑着一辆小电动车,风雨无阻,一年无休,带着自家种的蔬菜到菜场换钱。曾继华一家至今住在婆婆杨竞成建的老房子里,如今已成了危房,镇村多次表示要帮助他们新建,被他们婉拒了;家庭贫困,丈夫体弱多病,符合低保政策,他们也谢绝了。

长孙高建萍是高自立的孙辈中唯一一个跳出了“农门”的。1969年,16岁多的高建萍参军,当了12年的兵,多次立功,1982年从部队副连职干部转业,被安排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其爱人是市属企业下岗工人。无论是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一名法官,高建萍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没想过要凭借爷爷的身份“沾光”,革命家庭给予他的荣誉感促使他努力学习发奋工作,“不能给爷爷抹黑”。在部队,他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多次立功;在地方,他勤恳敬业,刻苦钻研,从书记员做起,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法官。3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一线,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他作风严谨,公道正派,多次拒收或上交当事人礼金。曾荣获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荣誉天平”奖章,荣立最高人民法院三等功,获全省法院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高建萍为自己的独生子取名“高洁”,希望儿子有高洁的品格。年轻的高洁已经是湘雅萍矿合作医院骨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也是医院的先进工作者。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心里面就有一份荣誉感,作为老革命的后代,绝对不能给先辈抹黑。最近,他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来源:中国萍乡网-萍乡日报

记者李红娥康霞萍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萍乡.老萍巷 厨子探店¥323
萍城即景
杀妻藏冰箱105天:什么都给不了她的男人,拿走了她的命,婆婆还在给她泼脏水。
厉害了,我的大萍乡!这“二百零八韵”见证您熠熠生辉亮赣湘
萍乡现我省最早的农协票币
【温柔雨丝】| 钟伏萍作品:女儿,你别长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