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麻城孝感乡”真相10|麻城孝感入川移民被安置在哪里?

纵观明初以来所推行的“移窄乡实宽乡”的政策,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被移徙的人口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区域进行开垦和安置。

明初被移徙的对象,在前往政府指定区域进行开垦和安置时,往往有着严格的规定界限。政府往往依照不同的原籍,将他们安置在各不相同的区域。

麻城孝感入川移民安置在哪里?

吴登启的《招民榜示文》,揭示出一段在全国其他地区广为流行的移窄乡实宽乡的史实——“移麻城孝感之民,以实富、荣二邑”。

这里的“麻城孝感之民”,显然不是自愿迁入的楚籍移民,而应理解作被政府强迫从窄乡移徙到宽乡来进行开垦和安置的对象;他们在迁入四川后,被严格限制在“富、荣二邑”境内安插定居。

“富、荣二邑”地区显然是明政府为这批移民精心规划设计的集中安置区。那么,明初政府之为什么选择此区安置“麻城孝感之民” 呢?

(一)此区地荒民稀,具有安置移民的基本条件

今日富顺。

从区域范围看 ,“富、荣二邑”中的“富”,指的是富顺县(今属四川自贡市);“荣”指的是荣昌县(今属重庆市)。在今天的地图上,富顺与荣昌之间隔着一个隆昌县,二者并未连成一片,吴登启何以将“富、荣二邑”并在一起呢?

这恰恰正是明初历史实际的反映,现在这个格局则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在明初,富、荣二县原本彼此邻界,隔在其间的隆昌县,是明代中期才设置的。

隆昌县未置县以前,名隆桥驿,系富顺、泸州、荣昌三州县所辖。隆庆元年(1567年),因“田野寥旷”,不便管理,经四川巡抚谭綸奏请,割三州县绣错地置隆昌县。

今日隆昌。

因此,明初所称之“富、荣二邑”,区域范围甚广,大致包括今川南地区的富顺、泸州北部、隆昌以及荣昌在内,而以今富顺、隆昌二县为主。

这一地区由于在元末战争中遭受破坏,人口流失严重,所以到了明初,在裁并州县时,元代的富顺也就改州为县了。富顺立县之初,兵燹之余,百废待举。洪武六年(1373年)锺铉就任知县,“立县之初,万事草创。铉早作夜思,陈立纲纪,自宗庙坛墠,下至市场廛民居,靡不规画周至,邑中政教自铉始。”

(二)此区盐业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和价值

作坊煮盐。

富顺县有着丰富的盐泉资源,“自晋唐及宋,盐井之盛”。宋代曾在县境立富义监,“元明间井泉枯竭。”元末,至元六年(1340年)前后,绍熙府曾经因为私开盐业,一时引起襄、汉流民在其境聚集,人数达“数千户”之多。

绍熙府所辖之境,处于沱江流域中段两翼之川中丘陵地带,就在本移民安置区域的东北。可见,无论从农业耕作条件还是盐业经济资源来说,此区它都和绍熙府一样,是极富开发价值的。元明之际,一些来自外省的移民家族,往往依靠煮盐为业,并因此致富。

盐井天车。

征发移民迁入此区,不仅有助于填补人口,改善地荒人稀现状,而经济开发的结果,也必然能为政府带来可观的财赋收入。

(三)此区位居战略要冲,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此区界连巴蜀,密迩叙泸,扼东西南北水陆交通要冲,军事价值显著,历来是兵家必守之地。宋人曾经用“南距戎泸,大江环其下;奠梁蜀之东,拟于列藩”的字句来形容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特别是鉴于明夏政权建都重庆,以长江上游的泸、叙为后方,在其政权覆灭后,这些地区仍存明氏余部影响的情况下,通过移徙湖广移民于此区,无异于在川西和川东重要城市和腹心地带的外围设置了一座的藩篱。

(四)此区明氏旧部影响犹在,对明朝统治构成潜在威胁

民国《王氏族谱》记载,洪武四年八月该家族迁入泸州安贤乡大佛坎的背景形势是,“其时,伪夏初平,天下甫定”。明氏政权覆灭后,明夏政权在泸州、叙州一带的影响犹存,依然对明玉珍的谋臣颇存怀念之情。

明玉珍雕塑。

四川民间颇有明昇后裔于大夏亡后,改甘姓逃亡的传说,是否与历史真实相合,有待考察。但将其作为是明氏旧部对于大夏政权的一种怀念应该是合理的。而被称为庆二公的明氏后裔之聚集富顺,则是值得关注的。

在富顺县之外,与之邻境的南溪县,居民祖籍素“以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为最伙”。与富顺接壤的隆昌县,情况也大体类似。

朱元璋对入川的麻城孝感移民如何安置?

明初政府对于迁民抵达目的地后的安置,有一套完整而具体的规定。

首先是“领之有司”。明初移民制度规定:“移民就宽乡,或召募或罪徙者为民屯,皆领之有司。”根据这一规定,迁民在抵达目的地之后,必须首先向所在地的官府报到,并接受其安置和管辖。

其次是编入户籍。《明史·食货志》云:“太祖仍元里社制,河北诸州县土著者以社分里甲,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社民先占亩广,屯民新占亩狭,故屯地谓之小亩,社地谓之广亩。”

那么,迁入富、荣二邑的这批“麻城孝感之民”,是否也同中原地区的安置形式一样,即是否也采用“屯”的形式分开编制,而与土著居民相区别呢?

早于这批孝感迁民来到当地定居的其他民户,在迁入与富、荣二邑安置区相邻的内江、江津、荣昌等地后,一般是采取乡-里-甲的组织形式,在当地落户编制的。

我国古代县之下一直实行的是里甲制,宋、元以来四川地区也普遍推行里甲制,即在县下设乡、镇,乡是一个地理单元,镇是设在乡中的小邑,里、甲则是其下带有行政功能的基层组织形式。

明初以来,缘起于原南宋统治区内的“乡都之制”开始传入四川。明代泸州江阳下辖“八乡八里三十四都”。可见在明代四川也是普遍推行了乡都之制的。

湖广自发移民入川活动的兴起

明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分为军籍移民和民籍移民,民籍移民又分为自愿移民和强制移民两类。强制移民为政府行为,自愿移民为民间自发行动。

反映移民运动的浮雕。

明初湖广姓氏之所以自发兴起向四川的迁移行动,与以下两个因素不无关系:

首先是受全国移徙潮流的影响。明初鄂东、江汉平原以及鄂北地区,既然是政府鼓励移民迁入的地区,因此,在这一全国性移民政策导向的影响下,湖广姓氏自愿迁往地广人稀的四川地区的潮流必然不可阻挡。

其次是受湖广移民诏令的带动。朱元璋早在平夏之初,即利用地处前沿战略地位的湖广黄州麻城,发出了移湖广填实四川的诏令。

在明初政府的移民行动中,“孝感之民”是作为受首批移徙对象而被强制安置在蜀中制定地区。这一举措无疑会给湖广地区正在兴起的西进移民潮流带来示范效应。

既然孝感之民在政府诏令下,可以通过有组织的行动遣往四川安排,那么,与孝感之民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麻城百姓,也完全可以效仿这一榜样,通过民间渠道自行进入四川。

这样,一个以麻城孝感乡移民为牵引的湖广实川移民活动(包括强制移民和自愿移民),随之也就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明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无论军籍移民还是民籍移民,无论是强制移民还是自愿移民,均不见于正史记载。因此,有关民间自愿移民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些私家族谱的记载反映出来。

跋山涉水移民入川。

明初湖广实川的自愿移民类型的特点:

第一,持续时间长。湖广地区自愿移民活动,从明初一直持续到了明中叶。

第二,“结伴而行”。湖广地区自愿移民的形式,既有“结伴而行”,也有“偶行入川”,表明移民行动并非由政府统一组织行动。

第三,移民群体组合自由。参与上述移民行动的人员,既有相同姓氏,也有亲戚与异姓人士;既有夫妻家庭成员,也有襁负其子、手提细弱,更有昆季兄弟同行者。

第四,迁徙过程中行止不固定。同行人员有因“病足”中途而止,就地落业者

第五,落业安置之地分散。既有同祖安置于同县者,也有同祖安置于异县者。

明初湖广自愿移民群体,带有很大的松散性、随意性、机动性与分散性,不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因此,它同以军事编制为基本单位的强制性移徙“迁民”的政府行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区域文化整合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麻城孝感乡”现象的历史解读与认同建构》的最终成果——陈世松等著的《大移民:“湖广填四川”故乡记忆》一书的部分内容编辑整理。如需详细了解,请到书店购买此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探源-2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
麻城孝感乡——湖广填川移民之转运站
孝感与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
湖北寻根圣地:麻城孝感乡
麻城孝感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