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转载]难忘那油灯摇曳的时光散文


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


  难忘那油灯摇曳的时光   散文

   童年村庄街角的旮旯里,有一扇的门,门是篱笆做的,每到秋季,那篱笆墙爬满了牵牛花,藤蔓掩住了篱笆墙,家乡人叫牵牛花为打碗花,那红红的,紫紫的花儿,开得耸入云天,对孩子们来说,就是遮天蔽日的花世界。我们常常和伙伴们采集打碗花玩,有时候,把打碗花片揉碎,染在指甲盖上,从没见过指甲油的我们自制了指甲油。被大人看到这一幕,就会吓唬我们说:“打碗花不能随意采摘,否则打碎了饭碗,将来没有饭吃,要讨饭吃的!”说的我们心里怯怯的,唯恐将来吃不到饭,到处讨饭吃。

那时候,篱笆门都不上锁,也没有锁,民风淳朴,人都身无长物,家家都穷,夜不闭户是经常的事情。

“吱扭”一声推开篱笆门,就进入了一处小院,走过小院,推开屋门,昏黄的灯光亮了起来,抬头看去,正屋左边的墙壁上,留有一个一尺见方的拱形窟窿(叫灯窝),窟窿的一边,钉着一个钉子,上面挂着一盏油灯。油灯的灯碗是圆柱形的,里面盛有煤油,上面带有螺旋状的盖子,盖子的中间位置是一个铁皮卷成的油筒,油筒里有棉线制作的油芯。

当夜色渐浓,鸡鸭鹅归于圈的时候,乡村的煤油灯便会次第点亮,灯火如豆的光,便摇曳在乡村的胡同里,街道边,这摇曳的灯光,是乡村里最静谧最具有诱惑的景色。

无数个夜晚,我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看的灯苗的跳动,火苗映着外祖母消瘦而白皙的脸庞,映照着外祖母的慈眉善目,这时候,我感觉这是世上最温馨最安静的时光,我安静地偎依在外祖母的身旁,感受着外祖母对我的爱。这时候外祖母就给我们讲故事,外祖母讲故事的语气舒缓而吐字清晰,故事里的主人公名字,她从来不会张冠李戴,她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岳母刺字的故事,也讲白娘娘的故事。我最早的启蒙教育来自我的外祖母;我对文学的爱好,来自外祖母;我的想象力的培养,也来自外祖母。外祖母边讲故事,边飞针走线,外祖母会借着灯亮,把针线活一样一样的做完。记忆中外祖母一年到头在忙碌,白天忙碌田里的活,夜晚忙碌老老少少的穿戴用。

那时候,买布要凭票据,一丝一线,外祖母都视为珍宝,在油灯下,外祖母用零零碎碎的布头,给我拼凑起来,做了一个四角形的书包,那书包花花绿绿的,颜色搭配,边沿设计,背带装订,都费尽心计,也透着外祖母的心灵手巧。那是我的第一个书包,从那年的夏天开始,我背着这个书包,走进了村里的学堂,从简单的一二三学起,吱吱呀呀地读着课文,我也背着这个书包,走到了镇里的高中学堂,背着这个书包,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至今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梦中常常摇曳着外祖母的灯光,那是世界上最温馨最安静的灯光,这灯光的摇曳或许会陪着我走过一生,从故乡到异乡,从少年到中年,或许还会到老年。

夜幕降下来了,邻居家的灯光亮了,我们从贴着窗纸的后窗上看到了,我们着急的盼着母亲收工归来,远远的,看到母亲沿着弯弯的山路走来了,我们一片欢呼声,近了近了,年幼的妹妹扑到母亲的怀里,头儿拱着母亲,以示撒娇和亲昵。年龄稍大的我们,就着急地翻看着母亲挎着的篮子,母亲的篮子里,有我们期盼的宝贝,她带来了我们喜欢吃的青玉米,黄豆粒,还有小妹的喜欢的芋头,三妹喜欢的地瓜。母亲刚把篮子放下,我们边蜂拥而至,拿着母亲带回来的宝贝,吵闹着要吃。母亲嗔怪地轻拍着妹妹的脑袋:“傻瓜,等锅里煮熟了再吃!”。

母亲走进屋里,拿起一盒火柴,抽出一根,在火柴盒的一边轻轻地擦亮,顷刻间,屋子里亮了起来,由于计划用油,母亲不回家,叮嘱我们不得不随意点灯,否则,浪费了煤油,就要摸黑几日。

屋子里明亮起来了,那油灯高高地挂在灯窝里,我们一边帮着母亲刷锅刷碗,洗地瓜芋头,抱来柴草,等一切收拾停当,母亲手持一折柴草,走进灯窝,然后凑近灯盏,引来明火,点燃柴草,锅灶里的柴草开始噼噼啪啪的燃烧起来。

那火苗映红了母亲的脸庞,母亲专注地烧着柴火,不时地逗引着年少的妹妹,问妹妹这一天有没有想妈妈,肚子饿不饿之类的话?母亲并不漂亮,是世界上最普通的母亲,但是母亲却拼着全力,照顾着我们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让我们粗茶淡饭的得以果腹。

不久,锅里冒出了丝丝缕缕的热气,在灯光的映照下,那锅盖里冒出的热气,氤氲着我们简陋的房屋,香味飘出来了,急得我们围着锅灶转来转去的,吵着闹着要吃的,母亲会告诉我们:“饭没熟呢!不要着急,一会就好了!”

父亲扛着锄头进了院落,放下锄头,父亲把筐里的青草喂了猪和兔子,然后父亲进屋,拿起葫芦瓢,伸进水缸,舀起一瓢水喝,“咕咚咕咚”地响,母亲一边掀开锅盖,用铲子铲起玉米面饼子,随手把蒸熟的干咸鱼端上饭桌,用筷子捡起地瓜,玉米和芋头放到笊篱里。

这时候,父亲小心地移动油灯,把油灯挂在灯挂上,一个用树杈做成的挂灯工具,底盘是水泥的,这样把枝杈上挂上灯盏,有高度,稳当,便于我们吃饭。

摇曳的灯光下,我们一家七口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饭菜,虽然是粗茶淡饭,有时候还参杂着野菜和糠,但是那时候是没有半点污染的农家饭,我们吃的酣畅淋漓,吃的饱饱的,吃得肚儿圆圆的。我们一边吃着饭,一边不时传来我们姐妹的嬉笑声,那笑声透过灯光,传出老远老远。那声音和灯光相映成趣,构成了最美的灯光摇曳图。

这一幕,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是,每次想到故乡,总是忘不了摇曳的灯光下,温馨温暖的一幕,那简单的一餐一粥,简单的粗茶淡饭,简单的玉米饼子小咸鱼,想来仍然是我最爱吃的饭菜。

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我们走南闯北,也算品尝过一些所谓的山珍,一些海味,但是最不能忘记的是故乡摇曳的灯光下,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的农家饭,那朴素的饭菜,至今想来,仍然唇齿留香。

难忘故乡摇曳的灯光,难忘故乡温馨的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母亲的散文
活着的灯光
散文朗诵《一盏小油灯的温暖》
诗歌 | 故乡行 (外二首)
远逝的煤油灯(散文)
【抒情美文】人生若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