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有了一段时间肤浅的摄影经验,其间遇到了一些困惑。带着这些问题,遇到了大师苏珊·桑塔格的著作:《论摄影》。非常朴实的外观,与其他摄影书籍的最表面的差别是它一张图片也没有(除了作者肖像)。这增强了我对这本书和好感和好奇心。摄影这一如此贴近现实的事业是如何脱离照片的图像介质,上升为哲学的。  读了一半。这本书内容涉及了许多我想过但没有深思的问题。它及其深入晦涩的钻了进去,以诸多摄影家的作品例证,但由于没有图片,无从感知讨论的对象。问题是普适的,从哲学的角度看。从中撷取与我解惑的部分,可能也是比较容易思考的问题。(斜体为本书原文)  1 摄影与现实的关系  摄影者的出发点是试图表现这个世界的现实,带着一种若隐若现的怀旧情绪。摄影家半推半就地投身到将现实变为古玩的事业当中去,而照片本身就是即刻的古董。  要反映什么样的现实,什么样的是值得记录的现实?你没有看到过一张照片令人称赞是因为它是绝对丑的。它肯定要表现美的东西,或者那些被重新发现了美的丑东西。摄影家怀着一种让你看看你错过了多少周遭的美的心情拍摄。即使那些反映穷苦大众的悲惨的照片,我们也会由于其悲悯的视角和时光流逝感而产生崇高的情绪。首先是主题。摄影家发现了什么样的主题?贫苦的和高贵的,纪录片似的和充满了浪漫色彩的世界。它让我们觉得这个放入镜框的世界与真实世界无异,或者至少造成了某种信服。有什么比照片更现实呢?此外,构图、光影、色彩,这一切都在摄影家的控制之中。即使是看起来最普通正面,看似无意识的拍照,累积起来也是一种态度。一种以为某个方法就能完全反映现实的态度。因此,摄影家会为了获得某个场景出现付出更多努力,比如忍受艰苦的摄影条件和长时间的等待。这就证明摄影决不是要完全客观的表现现实,它如今不是如此。(摄影压根也做不到这点。)  2 摄影和绘画的关系  自绘画诞生之日起,肩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反映现实。摄影被发明后,绘画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可以进一步走向抽象和超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由摄影来负责。然而既然摄影不是为了纯粹的反映现实,那么它肯定不会安稳的囿在原本职责内,而是大肆的侵占绘画的领地。这种侵蚀自很早就开始了。首先是对摄影场景的精心构思,包括选材和时机。第二是后期制作。引原文:  1840年代中期,福克斯·塔波特的正副片照相制版术开始取代达格雷照相(首批发行之有效的照相制版术)之后十来年,一位德国摄影家发明了底片修描技术。他处理的同一张肖像的两个版本——一张修描过,另一张没有修描——轰动了1855年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第二届博览会,第一次摄影展参与)上的观众。照相机会说谎的消息使得人们愿意拍照的欲望更为流行。  从那开始,滤光镜,各种摄影方法在不断的将照相机成为摄影家手中随心所欲的玩具。现在,Photoshop等数码后期制作软件产品的出现使得摄影师更加为所欲为。基于现实的底版,摄影师可以像变魔术一样让他们心中的意境显影。  原先对PS不屑一顾的人可能将认识到,真正的现实存在与照片背后,照片上的不过是被篡改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这种篡改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照片只是现实世界的切片,不是全部。进入画面的世界只是那一瞬间的不可靠的解释,多于的想象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有趣的是,摄影师就是要激发观者这种想象。)其次,摄影师的选择主题本身可能就不是反映现实的,因为他总是寻求的东西。焦点在哪里,主角位置为何,都在摄影师掌控之中。第三,胶片本身对于原来色彩的解释能力就是有限的,一张没有经过的原原本本的胶片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反应。比如尼康之锐和佳能的柔,甚至是后期都很难改变的。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摄影师并不是单纯的纪录者,他要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解释他所看到的世界,这样,后期制作是他的艺术行为,而不是肩负纪录作用的行为了。  3 摄影和大众的关系  自数码相机普及以来,摄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大众的爱好。它可以如此方便让我们纪录现实的美好,缅怀流逝的时光。旅游和摄影的是再好不过的关系。旅行者们把拍照片当成了任务似的乐趣,到一个地方,拍照,再奔赴下一个景点。照片乃是无可置疑的证明,旅行已然成行,计划已经完成,快乐早已享受。  摄影使得人们回忆过去时,产生一种过去总是美好的错觉。一方面来自于笑脸总是出现在照片里,没有人会将长途旅行中的疲惫和无聊的时光纪录并珍藏。另一方面是来自于看到照片,人们总是暗示自己它是过去的时光,似水流年的情感容易让人对照片平生好感。  照片还容易使大众产生一种错误片面的观念:世界是由无数照片组成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不分时间地点的被随身携带的相机纪录。我听说过一个父亲自儿子诞生之日起每天为其拍一张照片,在同样的地点。我觉得初衷是好的,但读这本书后我对一切执着的选题都产生了怀疑。  最后,大众或摄影师在举起相机的一瞬间,他是坦然的,他这一动作将他与所处的环境割裂开来。他不介入,只是试图在解释这个场景。抢救病人,残疾人的境况,破败的工厂,这都与他没有切实的关系。这种悠然的心态固然能保证某种程度的客观性,但似乎又缺了道义感。还有一些怀着悲悯之心的摄影者,去拍摄濒危或值得同情的事物。可能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不过这种尊敬可能只限于他们选题的动机,而不是他们在按下快门那一刻与周遭现实的仍旧是疏离的关系。  拍摄人体/美女的摄影师(假设摄影师是男的),相机在他们手中是什么?意淫的工具?虽然隔着距离,如果觉得这种意淫怪异,只是因为它发生在不恰当的场合。在车展上,服装展示会,野外拍摄,等等。众多男人举着长焦镜头对同一个美女频繁按下镜头,是我见过的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最龌龊的事情。  4 结语  归根结底,这是一本哲学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与爱都是一种能力
每天都在拍照,但是你真的知道你在拍什么吗?
苏珊·桑塔格:摄影小结
读苏珊·桑塔格《论摄影》有感
照片不是画儿——摄影美学断想(庄生原创)
文学家的道德与摄影家的道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