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拍什么、怎样拍、拍成啥的进阶难题

拍什么、怎样拍、拍成啥的进阶难题

——太湖该咋拍看摄影人思维定式的突破之路

    尽管奖金一加再加,尽管各种优惠不断,尽管参与的人数居高不下,但每一项公开征集优秀作品的摄影大展类活动,就其限定的景点或地域来看,如何拍出好照片、选出佳作,不仅让主办方有一定压力,也成为参与者关注的话题。

    “太湖该咋拍是个偶发的命题,却既关乎如何能在中国·苏州四季太湖全国摄影大展中脱颖而出,也关乎这次大展能最终呈现怎样的图景。如果抛开活动本身来看,更关乎面对一个事物时摄影人的思维如何拓展,拍摄如何实施,效果如何呈现,视觉语言如何应用。太湖该咋拍完全可以衍生出西湖该咋拍”“黄山该咋拍”“武当山该咋拍等一应题目,引发探讨。

    借一以统之的眼光来看,每个题材被问及怎么拍时,涉及的往往是不少业界专家强调过的拍什么、怎样拍、拍成啥”——这三个逐步深入的进阶式命题。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进而举一反三,摄影人的思路便会清晰许多,便会轻松应对各类题材。说到底,太湖该咋拍还是个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包括摄影人的思路如何突破,传统的框框如何打破,摄影人还能用摄影为自己、为某个地域、某项事业甚至是这个时代做些什么,等等。

    拍什么:拒绝表象

     “四季太湖摄影大展约定的拍摄范围限于苏州市吴中区境内。尽管有语云,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但摄影者拿起相机仍会面对到底该从哪里入手的问题。

    如果摄影者只会用相机还原眼中所见,估计与普通游客留影难有差别;即使加上一些特有的符号,仍只算是有选择地复原场景。当多数人都可用此类方式展示太湖之美时,如果能从眼见的表象中突破出来,在照片中融入自己的思考,选择可体现深层内涵和个人思考的场景、人物等题材,便会更好地把脉太湖,把脉吴中,把脉这片土地体现出的江南风韵。

    布列松在《决定性瞬间》一文中写道:世界上以及我们自己的天地里充满了摄影的题材。它们到处存在,我们不能否定它们。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事情,忠实地对待我们自己所感觉到的一切。于太湖也好,于其他地域范畴也好,那些风景之外的民俗民生,那些历史传承的各类风物,甚至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皆是与这一方水土紧密关联的可资入镜的题材,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桑塔格也说过,认识世界是从拒绝它的表象开始的。拒绝表象必然涉及对一项事物的熟悉程度。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一个题材长期坚持拍摄,才有可能从观看的表象中脱离出来,进而对其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等进行研究——这需要调动各种认知资源,也需要一定的思想功底。

    对于太湖这样的旅游景区,摄影者不仅要关注美妙的景致,关注属于太湖的特色符号,更应该主动思考,设定并完成具有明确目的的选题。无论是全景展示,还是对具象甚至细微末节的关注,都要从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学术价值等角度去考虑,最不济也得从照片本身的传播价值和宣传推广价值来分析。

    抛开参评目的,值得长期坚持拍摄的项目更多,如果能以做一项工程的心态去关注太湖及与之相关的民居、服饰、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民间文艺、婚俗、葬礼、集市贸易、年俗等;如果能够结合正在发生着的变化,比如生态环境的改造和滨湖新城的建设等,进行跟踪式拍摄,自会有一定的成果诞生。

    对于题材的思考和选择,会体现出拍摄者是漫无目的、急功近利,还是做一个项目的恒心。

    怎样拍:小处着手

查相关资料,吴中区拥有广阔的太湖水面和蜿蜒绮丽的峰峦岛屿:2425平方公里太湖水域,吴中坐拥3/5;太湖72峰,吴中独揽58座;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6个在吴中境内。为了保护太湖风光,吴中区又有诸多大举措……查资料、了解背景是必备的程序,甚至沿着太湖走一走,在太湖边住几晚,或者听当地的文化人甚至是百姓讲一讲掌故,此之谓案头工作。

    案头工作做充分了,既有助于题材选定,更有助于拍摄方式的选择。有人说,重要的不是拍什么,而是怎样拍。对于太湖或其他水景来说,可以入镜的事物总有相同的一面。如何在表现手法上突出当地特色,如何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其拍出别样感觉,可能是摄影人面临的共同问题——每个人都会喜新厌旧,每个人都需要新鲜的视觉刺激。比如夜景灯光照很多,是否还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呢,可否换种方式,用长时间曝光将黑夜拍出白昼感?更重要的是,摄影人应该用个性语言将熟悉的场景拍出陌生感,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让观者从中发现完全不一样的影像体验。

    从小处着手,选择那些不为人知,或者别人视而不见的层面切入,以相对统一的语言方式不遗余力地采集图像,方可能产生别出心裁的佳作。有位摄影教育家说,当你把一个城市作为拍摄对象时,你可能会失败;当你把一个街区作为拍摄对象时,你成功的机会就增加;当你把一户人家作为拍摄对象,成功的机会很大;而把其中的一个人作为拍摄对象时,你肯定成功。

    从做专题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纵向挖掘,或展示其线性发展,还是横向开拓,以类型化的方式来呈现一个题材尽量多的样本,都是不错的选择。发现那些足够说明问题的场景,则需要一定的眼光。

    常被强调的摄影的无限可能性,谈及的就是怎样拍的问题,各种技术手段的尝试也好,各种全新手法的运用也好,都应该建立在作者的思考之上,建立在对于一个主题的深入了解和对表现手法有了明确构想的基础上。

    拍成啥:突破实用

    对于摄影作品的评价,肯定不能以一张照片论英雄。对于一个题材的摄影表现,谁也不会长久地记住某一张照片,而是会去看这个系列是否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力,有专业素质。尽管摄影评选依然多数从实用主义考量,只收单幅照片,但对于摄影人长时间关注的某个项目来说,拍出什么样的效果至关重要。这考验的是摄影者本人对题材的把控能力,体现的是题材选择和拍摄手法研判之后的呈现能力。

    将其当成事业来做,让照片长久留存以便产生文献等层面的价值,还是刻意地炫弄技巧,拍些光影俱佳的大片去博取几万元的奖金,这涉及摄影人对待摄影的态度,同时又涉及实用主义还是努力突破自己的两种价值观。

    目前,摄影人琢磨评委的眼光偏好,琢磨主办单位诉求者,远远比琢磨某个题材如何拍才能有成就感、才能真正留下珍贵影像的人要多。尽管大家都明白,做自己的专题是摄影的必由之路,但面对高额稿酬诱惑,面对好照片的简单评价,如果能突破自我、突破心理和思想上的局促,一定会拍出不一样的效果。

    许多摄影师的成长过程,都体现出这种突破的价值。蒙古族摄影师阿音曾拍过一些简单记录式的所谓风情照片。后来,通过沉淀与积累,他推出的游牧等专题,虽是同样题材,但语言方式明显成熟了许多。这些照片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即使是实用性十分明确的摄影评选,也不希望优胜作品没有特色——评委专家们也一直在鼓励探索。记得数年前举行的一次有关浙江省富阳市的摄影评选中,获得最高荣誉的就是一组竹子的照片。作者用黑白写意的手法展示了竹子的生长及加工等环节,其所用材质也最大程度地展示了其效果,别致而引人关注。

    拍成啥,涉及的是摄影作品最终的呈现形态的问题。如果硬要给它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实现有效传播。要想达到有效的传播,就必须考虑照片的时代意义(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号远比景观中的细节符号有价值)。另外,要在时代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让作品的深邃内涵通过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出来。

 

 太湖的旅游开发、环境治理和周边村镇正在发生的变化等,或许就是时代性的最好体现。只不过,一组成功的摄影作品,更需要摄影者以客观冷静甚至是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拍摄对象。那些过分强调时代符号的浮在表面的照片,同样经不起考验。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项主题性摄影大展,都是一场博弈的游戏,涉及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妥协。在这种情况下,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固然有其推广应用的非凡功效,但这些照片能否成为一城一地的影像史料,得到更好地利用,则值得主办方和参与者思考。

    对于摄影人来说,或许只有拍摄于太湖或某个区域内的照片在各种摄影评选中所向披靡,才能说明其对这个题材真正用心了、用力了——这才是摄影的王道。太湖的N种拍法 浩渺广阔一池水。面对太湖及其周遭的芸芸众生、城乡风物,除了拍摄各式各样的风景、建筑和成就之外,还有几多其他的拍法?宛若范文正公写《岳阳楼记》般,不妨借一些到处流传的照片,结合已经成名的诸多摄影人的实践,臆想如下:

    1.拍太湖边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从地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去考证。
    2.
将太湖中具象的东西加以抽象化表现,突出个人面对此水此湖的情绪和思考。
    3.
拍太湖边的游人,不是关注他们灿烂的笑容,而是与太湖的互动。
    4.
拍摄极端天气下或光线不佳时的太湖,这会逼着摄影人思考如何表现。
    5.
拍摄太湖上及周边的新建筑、新风物,以冷峻的眼光切入思考。
    6.
关注太湖生态的变化和改造生态的努力。
    7.
用类型学的方式去拍太湖上的船、太湖边的人等。
    8.
尝试拍摄一些无意义尤其是无象征意义的画面,着重突出其影像素质和表现力。
    9.
对当地的特色文化遗存或风俗等进行深入挖掘、考察和拍摄。
    10.
结合手中的旧照片,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示时光流变。
    11.
尝试应用超长时间曝光。街头的车流还是算了吧,拍的人太多。
    12.
无论是古镇古村还是现代化村镇,都有大量的题材可以拍摄,街拍抓取到的动人瞬间,比起早贪黑弄出来的风景照片更有力。人在如画的风景中活动的照片,更具表征意义。
    13.
深入研讨吴中文化底蕴,用影像展示文化传承。比如拍摄太湖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4.
拍摄太湖边的老房子,为之留存影像档案;拍摄太湖边的新房子,关注其将来的命运。
    15.
拍摄太湖边的一家人,记录其生活细节和命运变迁;拍摄太湖边的各色人家,以环境肖像或其他方式。甚至可以像地理杂志的拍摄手法一样,将其家当全部摆出来拍摄。
    16.
不妨试试大画幅相机,拍摄与太湖乃至吴中文化有关的细节。
    17.
用旧照融入新照片画面的方式关注新城兴起或新景出现,可参考许培武的《珠江新城的变迁》。
    18.
跟着一条真正的渔船走一段时间,拍摄其水上捕捞作业和其他生活情形。
    19.
拍摄太湖边的新地标,需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如果单单表现其雄壮高耸或者光影形态之美,就等而下之了。
    20.
带着灯具为与太湖管理和文化传承等有关的人物拍摄一组肖像。
    21.
尝试用无表情美学的方式拍摄太湖边的人或景物。
    22.
对准太湖边的某个地方拍摄,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
    23.
对准太湖边的某个地方拍摄,观察其数年数十年的变化。
    24.
把太湖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坚持拍摄,用各种手法展示自己心目中的太湖及与之相关的各类题材,宛如那些一生只画一个题材、只拍一个题材的名家。

   参评大展不要这样拍太湖 

    1.全景固然重要,如果没有特别令人叫绝的角度,还是别轻易动此念头,尤其是平视一片水面的情况下。
    2.
只拍那些江南特色的建筑符号等所谓的人文题材。
    3.
不顾光线等条件,到此一游式地多次按下快门。
    4.
让画面中反复出现夕阳、渔船、芦苇、波光粼粼的水面等,显现不出太湖特色。
    5.
参加集体组织的比如开渔等场景的拍摄。
    6.
拍摄拍太湖的摄影人。
    7.
为照片加上文学化的标题。标明照片拍摄时间、地点和相关背景更为重要。
    8.
带着模特去拍摄,矫揉造作地显现与大展无关的主题——那只是以太湖为背景的人像摄影,而不是关乎太湖的摄影。
    9.
摆拍,尤其是那种商业表演式的摆拍。太完美的画面一定会让人觉得假,不符合生活常理的画面同理。
    10.
热衷于民俗表演现场的拍摄。对民俗民风来说,深入乡野间的考察远比拍摄频繁进行的表演更有力量。
    11.
图解建设成就,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内容。
    12.
只盯着名胜古迹。此举无异于自我放逐于大奖竞争之外。不如另辟蹊径。
    13.
凑各种活动现场的热闹。仪式性活动很难出大片。
    14.
照片穿帮:摄影镜头和摄影人身影出现在画面中。
   15.
一群人集中在一起拍摄太湖某种景致的场景。
 16.
一个人或一群人在镜头前边以太湖为背景跳起来的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点资讯【拍完这38张照片,摄影技能快速进阶】
【山的摄影】将照片拍成生活——我的2019
拍完这38张照片,摄影技能快速进阶
拍完这38张照片,摄影技能快速进阶!
至简至美 极简主义摄影构图让你把照片拍成明信片
把照片拍成画,分亨几幅画意摄影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