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色福字牛年口罩牛气半天,中国人是啥时候开始戴上口罩的?

  辛丑牛年正月初二,在南京市秦淮河景区游玩的市民。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十里秦淮景区。

  游客佩戴口罩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十里秦淮景区游玩。

  警察与救援人员乘坐的巡逻汽艇在秦淮河内快速驶过。

  正月初二,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景区游玩的市民。

“口罩!口罩!进入景区园区的朋友请注意戴口罩!”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十里秦淮景区,景区工作人员不断提醒游客注意戴口罩,警察与救援人员乘坐的巡逻汽艇在秦淮河内快速驶过。“十里秦淮”是南京市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也是众多游客来到南京的必玩之处。辛丑牛年的正月初二,众多南京市民乘着午后的暖阳到秦淮河景区游玩、逛街。老南京人打俏,以前的春节到秦淮河景区游玩,看到的都是人头挤人头,今年却与往年不同,除人挤人之外,口罩成了过年的一大景色,特别是牛年红色福字口罩更是引人关注!

    不戴口罩不上街,不拿手机别出门。眼下,口罩与手机成了中国大众出行的标准装备。最近几天,随着辛丑牛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现场观众佩戴的彩色口罩特别吸引众人眼球,黄、粉、红、橙、蓝、深红6种颜色的牛年福字口罩成了街头流行的时尚。

    当瘟疫来袭,世上无人能够置身事外。虽然现在已经有了针对新冠的疫苗,但是,戴口罩仍然是通行证,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个人防护仍需做好。也许,口罩与手机真成了大众出行的标准装备。

    口罩的出现与人们讲究卫生和预防疾病密切相关。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戴上口罩的?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在元朝宫殿里,宫廷宴会的侍者在向皇帝献食时,都会使用绢布蒙口鼻。这种最早出现在元朝宫廷宴会上的“面巾口罩”,是使用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面巾,而侍者用面巾蒙口鼻,其目的不是为了防止吸入粉尘,而是为了防止侍者的口鼻呼吸污染到皇帝的食物上。

    到了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空气传播病菌会使伤口感染,他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用纱布包口鼻。结果病人伤口感染率大大减少。一开始,这种罩具是直接用纱布包裹住外科医生的嘴巴、鼻子以至胡子,非常的不舒服。后来又有人想出了用带子将口罩系在耳朵上,这才真正宣告了现代口罩的诞生。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2003年我国非典型肺炎疾病疫情,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了新高潮。

    佩戴口罩,有助于预防肺部伤害发生,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如今,佩戴口罩防范呼吸道传染疾病,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卫生常识、自觉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367)十里秦淮
十里秦淮河 千年夫子庙(散文)【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天涯芳草】
中国最美景点 | 古韵凌波,醉梦秦淮
南京夫子庙“秦淮灯会”正式亮灯 璀璨灯盏美不胜收
南京十大冷门景点
南京守好历史家底 呈现“老城即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