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期 学术园地
                                                        实质蕴涵怪论的语境解读
                                                                  原潇霞

        内容摘要: 实质蕴涵作为逻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逻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却存在蕴涵怪论。当前逻辑学界对蕴涵怪论存在不少的争论,对实质蕴涵进行全面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整合国内蕴涵怪论的相关研究资料,全面阐述和分析了已有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比较,指出语境分析方法或许是解决蕴涵怪论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并通过对实质蕴涵的语境分析,阐述了用语境方法分析实质蕴含怪论的合理性。
        关 键 词: 实质蕴涵 怪论 语境分析 省略 关联理论

        “蕴涵”(entailment)作为一个逻辑联结词,是对自然语言中像“如果,那么”类条件句的一种逻辑抽象;与“合取”、“析取”等相同。从历史角度看,“蕴含”作为命题函子由麦加拉学派提出;之后经皮尔斯、弗雷格等人的探索、发展,实质蕴涵怪论也成了一个论题。学者们就实质蕴含怪论提出了许多消解方法,但并未达成一致。本文通过对已有消解方案的整合、分析,揭示了怪论之怪的实质,认为实质蕴涵怪论实际上并不怪。
一、实质蕴涵怪论
1、何为实质蕴涵怪论
        对实质蕴涵怪论的探讨,需以对实质蕴涵的理解为基础。实质蕴涵始于费罗蕴涵,费罗认为:“一个条件句是真的,当且仅当该语句没有真的前件和假的后件”,[ 马玉珂著.西方逻辑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P.297-304.]从逻辑史的角度看,对实质蕴涵的定义或理解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首先,将实质蕴涵看作与否定、合取、析取、等值一样的联结词。
        其次,按照以下形式来对实质蕴含进行刻画的,即当“p→q为真”时,“p实质蕴涵q”。[ Antony Flew. A Dieionary of Philosophy.London:PanBookLtd,1979,p.l65.] 这里p、q以及p→q之间的关系是根据p、q之间的真值关系来判断的,在真值表中表示它们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对实质蕴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引入程仲棠教授的蕴涵怪论的定义:“‘蕴涵怪论’是指某些合乎逻辑而不合乎直觉的蕴涵。”[ 程仲棠.“蕴涵怪论”有科学标准吗?.广东社会科学,1999,3]不难看出对实质蕴涵持第二种理解时会出现怪论:当且仅当p真q假时,p→q为假;而p假或q真时,无论另一命题真或假,p→q都为真,即“假命题实质蕴涵任何命题,真命题可被任何命题所实质蕴涵”,尽管逻辑上这是合理的,但当人们试图对实质蕴涵进行某种具体的解释时,就出现了不合乎直觉的情形。例如:如果2+2=4,那么地球是圆的。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对实质蕴涵怪论的分析与研究应着重在对实质蕴涵的第二种理解背景下来进行。
2、实质蕴涵怪论的研究进路
        在逻辑史上,逻辑学家们对实质蕴涵怪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反应。
        一种观点认为,实质蕴涵怪论确实是怪论,是不合常理的。在这种观点的主导下,一些避免怪论的方案就被提出,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传统方法,包括严格蕴含、相干和衍推蕴含、虚拟蕴含等,传统的方法为学者所认同的是传统方法都未能真正达到消解怪论的目的。新近方法有包括欧拉图解法和边界确定法,欧拉图解法由霍书全教授提出(详见《一种避免“蕴涵怪论”的可行方法》[ 霍书全.一种避免“蕴涵怪论”的可行方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7:31-34]),边界确定法则揭示出实质蕴涵怪论的出现其实是由于“越界”而造成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质蕴含怪论的产生是合理的。一些人认为怪论只是因为把“蕴涵”这一连接词“还原”为自然语言中的复合关联词才出现的。[ 详见于:胡泽洪.蕴含刍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P.153-154.]另一些人则用格赖斯的会话理论来解读实质蕴涵怪论。
        为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系统分析,在这里引入外延法和内涵法。承认实质蕴涵怪论为怪并提出各种消解办法的观点属于外延法,它是在实质蕴涵之外或其基础上添加一些以消解怪论为目的的方法来研究怪论的,却没有涉及到对实质蕴涵及其怪论的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并不牢固。承认怪论合理的观点属于内涵法,它是对实质蕴涵做某方面适当地分析来解析怪论的,研究根基相对较稳,却并未对怪论做出全面的解读。这两种对实质蕴涵怪论的分析方法似乎都不太让人满意,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将实质蕴涵怪论的外延和内涵分析很好融合的合理方法。
3、蕴含怪论解释的语境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实质蕴涵怪论的出现只是由于缺少对实质蕴涵的全面分析。当前在科学哲学领域内颇有影响的语境分析方法或许是解决怪论的不错选择。对实质蕴涵而言,语境分析的方法就是以实质蕴涵的逻辑语境为起点,通过分析实质蕴涵的外在语境和内在语境(如语用、语形、语义等),对怪论合理性进行论述。
二、实质蕴涵的语境化——对怪论合理性的分析
        自逻辑产生之时就与语言、符号紧密联系。传统逻辑对语言中的命题进行抽象,形成了一些有形的符号;现代逻辑在弗雷格、罗素等人的发展下,完成了抽象的逻辑语言,逻辑意义的体现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对逻辑本质的理解需要从语言层面入手,而对语言的分析必然涉及语境;实质蕴涵作为逻辑的一部分,对它的理解也自然可以从语言和语境方面来着手。
1、实质蕴涵与语境的关系
        首先,怪论的产生与存在需要有特定语境。“语境决定一个特定的文本如何使用,并且确定它的意义。语境实际上就是一个事件发生的边界条件或者说背景预设,以及在这个背景预设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关联”。[ 郭贵春,康仕惠.当代数学哲学的语境选择及意义.哲学研究,2006,3:P.76.] 实质蕴涵作为表征自然语言的一部分,有自身发生和应用的条件与环境,我们需要研究怪论产生的语境。其次,实质蕴涵与语境具有内在的结构相似性。语境是语用、语形和语义的统一体。而单从实质蕴涵的演化进程来看归纳为“语用约定→语形推理→语义解释”。对语境和实质蕴涵间的这种同构性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从语境角度阐明实质蕴涵怪论。
2、对外在语境下实质蕴涵怪论的分析
        对实质蕴涵怪论的分析,需要首先深入分析实质蕴涵的外在语境,探究在此条件下是否存在怪论。外在语境包括大小两方面,大的方面来讲包括实质蕴涵产生、发生、发展以及交流、评价所依懒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语境。实质蕴涵产生之初,对逻辑的研究只是处于构建体系阶段,对实质蕴涵的探讨只是处在抽象与归纳阶段,随着外部环境对逻辑的影响才进一步推动实质蕴涵的发展,引起了对实质蕴涵怪论的关注。同样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对悖论或怪论进行的消解办法也会不断被提出,它必定会被一种更合理的理论所阐明。
        从小的外在语境层面,即从与蕴含并行存在的其他真值函项来分析。在此需要注意:除实质蕴涵怪论之外,~、∧、∨三者并未发现含有怪论;同样斯多葛学派提出的命题函子的可互定义性,即现在的“等值”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等值运算,就可以把p→q转化为~(p∧~q),~(p∧~q)则可等值为~p∨q,~p∨q又等值于~~p→q。根据等值情况来看:~p∨q、~(p∧~q)、~~p→q等都符合上述真值判断情况,那么如果指责“p假q真时p→q”,那么就动摇了~、∧、∨三者的真值判断的正确性。因而实质蕴涵的真值表或真值判定是毋庸置疑的。这就需要对实质蕴涵的内在语境进行全面分析,来达到对怪论合理性的论证。
3、对内在语境下实质蕴涵怪论的分析
        实质蕴涵与语境的结构相似性,可从语用、语形和语义这三方面来分析。语形是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对于实质蕴涵而言,一般将命题设为p、q等,“→”表示蕴含关系,若命题间存在“如果,那么”之类的关系时,就表示为p→q。在语形阶段,实质蕴涵怪论不存在。因为首先,实质蕴涵怪论的出现是由于对实质蕴涵进行某种解释时才出现的,而语形推理的全符号化过程并未涉及到对这种符号关系的解释阶段;其次,在实质蕴涵外在语境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四者之间的等值关系,如果对蕴涵式的语形推理提出质疑,也就是对整个逻辑基地提出了挑战。
        对实质蕴涵来说,语用约定是进行逻辑研究的第一步。人们通过对自然语言中“如果,那么”类语言的长期观察,发现它们是代表同一类语言,从而对它们进行抽象,得到自然语言符号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约定并抽象出一些特殊符号对这些句子成份进行表述以方便在逻辑上的进一步推理研究,就形成了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在此阶段,我们还未看出实质蕴涵怪论出现的痕迹。
        从语义层面来讲,逻辑知识或者实质蕴涵为了获得自身价值,需要对符号推理等进行一定的解释。这里对实质蕴涵的解释,并不是简单的将逻辑符号根据当初的语用约定。实质蕴涵的语义解释需要在人的参与下进行,而人平时接触最多的是自然语言,接受最多的只是自然语言中比较显眼易懂的逻辑,所以当看到对实质蕴涵的解释(如前面的那三个例子)时会觉得很怪。由此可以说实质蕴涵所谓的怪论出现在语义解释阶段。
4、对实质蕴涵怪论合理性的论述
        通过上述对实质蕴涵内外语境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怪论出现在于某种解释的试图。怪论是由于人的参与而产生的,所以对怪论的探究应以对人的分析为基础。
        (1)思维呈现过程中的“省略”是形成怪论的重要原因。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是人接受、存贮、加工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思维的特点有概括性与间接性、逻辑性和形象性、统一性和差异性、等等。由此不难看出,思维过程并不是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某些过程是被省略掉的,这一现象类似于情境语义学派提出的“未被认知的‘情境’”,该学派的德福林曾指出:“说谎者悖论的真正根源不在于自我指涉,也不在于真假值,而在于未被认知的‘脉络’。一旦弄清语句出现的脉络之后,说谎者悖论便不再是悖论,就如同美国人认为六月是夏天,澳洲人却认为六月是冬天,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冲突一样。”借鉴他这一理论,我认为思维呈现过程中的“省略”是形成怪论的重要原因。省略的语境情景可分为单个情景和多重情景的省略,消解怪论的例如如下:
        例1:如果2+2=5,那么张三打李四。这个式子表面上看似乎存在实质蕴涵怪论,但如果我们从上述思维过程中的“省略”入手,给其补充一个适当的情景,如“张三和李四是父子关系,李四是个小学生,数学学得不太好;张三脾气又很暴。如果李四说2+2=5,为了让他知道错了,那么张三就打了李四一顿”,这样整个蕴涵式的完整内容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直觉上的不合理消失了,怪论也就不存在了。
        例2:曾经有人向罗素挑战,要他从“2+2=5”这个假命题推出“罗素和某主教是一个人”。罗素接受了这个挑战,作出了以下推导:假设2+2=5,而我知道2+2=4,故得4=5,两边减1得3=4,两边再减1得2=3,两边再减1得1=2;大家知道罗素和某主教是两个人,因此罗素和某主教是一个人,论证结束。
        例3:证明:如果2>3,那么3>2。证明:已知2>3,并且8>6,故2+8>3+6,故10>9,又已知7=7,故10―7>9―7,所以3>2。
        上述三个实质蕴涵的例子都是实质蕴涵怪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如下:首先,实质蕴涵的两个支命题可以看作是省略了部分情景或推理的命题,这些省略的情景可以单个情景或者是多个连续的情景;省略的推理可以是由前提推导出的命题,也可以是由其他已知命题组成的,甚至可以由以上两者结合的命题。其次,通过补充这些情景、推理等,可以将两个具有跳跃性的支命题联系到了一起。有些人可能会问:对一个蕴涵式的情景、推理的补充有很多情况,无论什么都可以用吗?在此以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的关系对其进行说明。克里普克认为:“‘可能世界’就是概率的微型世界的扩充……是世界可能呈现的所有状态,或者是整个世界的状态或历史。”[ Saul A Kripke. Naming and Necessar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1980, p.18·] 实质蕴涵的两个支命题是现实世界已存在的;但对于要给定的情景、推理,由于每个人的学术背景、信仰和所处环境等不同,补充出的省略情景或推理存在的差别,属于可能世界中的可能性事件。只要补充的命题解释合理,都可以认为是蕴涵式所省略的情景或推理。再次,对例3的证明从一个层面暗示了存在实质蕴涵支命题间可建立可理解的逻辑关系的可能性。尽管这三个例子的证明过程略显粗糙足,但这种思维过程不失为解释怪论的一种可行方法。相信通过对这种省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加工和精细化可以对实质蕴涵怪论的解读更为深刻。
        (2)人们的交流过程即信息流通也是导致实质蕴涵怪论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引入D.Sperbe和D.Wilson从人类认知角度对人类交流进行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就是用最少的运行力来获得最大可能的认知效果,因而个体所关注的应是可用的关联信息。对实质蕴涵式的理解属于人类的认知过程,人与人对某一实质蕴涵式进行交流前首先需要对这一认知过程有所了解,否则就会出现怪论。当个体之间就某一实质蕴涵(如果2+2=5,那么地球是圆的)进行交流时,需要用最少的运行力来获得最大可能的认知效果。在这里我们需要首先运用前面所提到的思维过程中的“省略”观点,那么怎样对这些可能的情景或推理进行选择从而获得最大可能的认知效果呢?需要个体关注可用的关联信息,根据这个实质蕴涵的前后两个支命题我们会联想到很多的场景或将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推理,当两个个体所联想的情景相同或推理相似时就找到了那个最少的运行力,从而对这个看似是怪论的实质蕴涵式做出比较合理的理解。总会有相通或共性的东西将两个个体联系到一起,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察觉到,当我们真正静心去发现时,怪论也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所以只要在交流中能找到共性如:相似的推理、语境等,实质蕴含怪论就是合理的。
        运用思维过程中的“省略”观点,对实质蕴涵怪论的命题进行情景或推理的补充;依据斯帕伯和威尔逊的交流理论,使我们得到对怪论最合理的解释;通过以上两种理论的综合运用。由此我们得出实质蕴涵怪论是合理的。
三、对实质蕴含怪论语境解决的意义
        对实质蕴涵怪论的语境分析,一定程度上为逻辑学科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这对于实质蕴涵怪论本身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首先,实质蕴涵怪论存在的合理性依赖于语境。其次,揭示了实质蕴涵怪论的合理性,澄清了相关问题的争论。最后,引入语境分析方法,突出了从整体和动态意义上对实质蕴涵的把握,这是对实质蕴涵进行全面把握的保障,同时有效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上述不足。


参考文献:
        【1】郭贵春.论语境.哲学研究,1997,4:46-52
        【2】殷 杰,郭贵春.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4:13-18
        【3】胡怀亮.含意理论与蕴涵怪论(上)——会话含意能消解蕴涵怪论吗?.内蒙古社会科学(汉 文版),2009,3:89-92
        【4】柯华庆.论蕴涵怪论的合理性.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8-24
        【5】张建蓉.蕴涵和蕴涵怪论述评.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1-7
        【6】朱新民.现代西方哲学逻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1987
        【7】郑文辉.欧美逻辑学说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
文章的观点不敢苟同,仅供参考之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视点│李海林:从课程论的角度讨论逻辑知识问题
現代邏輯視野中的眞理問題 WORD
【咬文嚼字】俞思义︱句子的预设及含义——兼谈“言外之意”
从形式蕴涵看“实质蕴涵怪论”
徐明良:统编版高中教材所涉逻辑内容存在知识性重大错误
教学中的语境含义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