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尖下传播“微文明”

笔尖下传播“微文明”

——记濠西社区“名师名家”志愿者吴若思

马鼎奇

南通市濠西社区大厅的外窗上醒目地张贴着《濠西之声》,4张泛黄的手抄报,播报着当前社区的大小事务、邻情逸闻,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濠西之声》是吴若思5年前的构想与创作,像周刊一样定期更新,让居民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认识身边的邻居,呼吁大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多年来,吴若思的生活就是与纸、笔打交道,不停地在小报上画、写、改,把每一件事说得通俗易懂,把每一个字写得工工整整。“老吴抄小报废寝忘食,有时天还没亮,就起来到书房出小报。”老师的爱人施菊英说,“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心思都放在出报纸上,家里的灯坏了都不管。”

濠西社区所辖98幢住宅楼,“房龄”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不等,居民近万人。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忙于各项事务的处置、各种活动的开展,在忙碌中遗忘了身边的细节与感动故事。常在社区走动的吴若思听到了一些居民对社区的不了解和不理解,感觉需要做些什么,于是他想到了手抄报,报道社区工作、政策信息和一些文体志愿活动,用平凡简单的方式传播社区“新消息”,架起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200912月,他当起社区“记者”,发现邻里间的好人好事,播报最新的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节假日歌颂赞美新生活。就这样,几年来,手抄报不但传播消息,也成了社区光阴的记录本。

让吴若思颇感自豪的是,手抄报报道的好人好事,激励更多人愿意做好事,增强了邻里凝聚力,产生“住在社区,关心社区,热爱社区”的“好感”。濠西花园小区花圃中的绿化出现成片的乱种植、乱种菜,业主们都心疼不已,今年2月起,小区的老党员、邻里理事长、业委会自发组成“春暖花开”护绿队,领头清理花圃、铲除乱种植、补种树苗,劝诫居民维护身边的绿化。这样的事迹,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春暖花开”护绿队的“一举一动”都记载到社区小报上,慢慢地,“护绿队”的行动在整个社区传播开,更多的人参与到维护花圃绿化的行动中来。

“来来,一、二、三,看这里笑一个。”今年9月,和平桥街道“心境界”拍客团开始为邻里金婚、银婚、四代同堂家庭免费拍摄纪念照,有心的吴若思立即将这一公益行动写进了第125期《濠西之声》,第一时间张贴在宣传栏内。“我就是看到社区门口张贴的通知过来的,和老伴儿结婚50年了,一张合影都没拍过,社区免费给我们拍照再好不过了。”家住濠西园37幢的曹冠祥夫妇拿着其“金婚”照,甜蜜溢于言表。

目前,《濠西之声》已经编撰到第139期,张张泛黄的手抄报,微微翘起的边角,逐渐淡化的字迹,撰写着濠西人一步一步的“脚印”,记录着濠西人一心一意的“追随”。五年来,《濠西之声》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和服务平台,吴若思还注意收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小区里哪边在建活动用房、哪条路在维修、交通不便,甚至困难家庭有需帮忙搭把手,有需捐款等等,吴若思都会以“号外”的形式在《濠西之声》上刊登。

每天阅读报纸,发现有最新的政策法规、国家大事、趣人趣闻,吴若思都会剪下来,粘贴在手抄报上,和邻里居民分享。从最初的黑白手抄报,到现今的彩色手绘,从简单的四格布局到现在的精心排版,吴若思从一名业余的“社区记者”逐渐转变为专业“报刊编辑”。“看的人多了,提的意见也多了,报纸的质量也提升不少,每天编写手抄报已经是一种习惯。”老师常说:“小区的文明和谐,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做、去引导,才会有更美好的局面。”

吴若思是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会员、赤壁文学院诗词楹联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等多重身份,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人、原第三中学高级教师,他的特长就是用笔尖说话。今年78岁的吴若思发挥文人特长干起了社区公益,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图画、飞舞的墨彩描绘着邻里生活百态,传颂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年来,他用30万文字讲述着小区间的好人好事,用持之以恒的信念书写志愿者形象,用一张张泛黄的纸张缔结着邻里间的情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温暖叫邻里
百家宴上合家欢
邻里中国
社区办居民运动会
龙华区民丰社区上演2023邻里节
李康宁文集:金安小区人的微幸福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