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景润革命加拼命、苦战能过关的攻关精神永放光芒

      数学上所说的筛法就是用来筛选素数的方法,而陈景润的所谓“加权筛法”既然也称为筛法,但又什么数都筛不出来,还会被赞扬为达到了“光辉顶点”的最先进的方法,造出这个笑话对思维正常的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筛法就是指古老的埃拉托色尼筛法,陈景润的所谓“加权筛法”毫无操作性可言,也就是什么数都筛不出来,但又要套用筛法的名称,这种套用实际上是盗用,是名副其实的欺世盗名。

     人类的大方向是向前发展的,数学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数学也是向前发展的。筛法不是不可以改进,改进也是发展,但改进的目的是要能保持原有筛法的准确性,同时又简化了原有方法的复杂性,这才叫改进。如果“改进”后的筛法不仅偏离了改进的目的,同时还丢掉了筛法作为筛选素数基本方法的这个根本,这样的“改进”简直就是胡闹,就是恶搞数学。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越是让人无法理解、无法使用的“方法”才是最先进的方法,这是什么逻辑?这是从古至今罕见的荒唐逻辑。

      那些做梦都想骑自行车上月球的人为什么上不了月球,因为他们凭空想出来的这种方法严重脱离实际,决不可能梦想成真。数学脱离了数这个本源实际,还能称为数学吗?

      中国人最讲理论联系实际,但又把严重脱离数这个实际的所谓陈景润筛法奉若神明,这可能就是中庸之道造成的恶果。

       中国人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些词句并不陌生,都能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用这些词句的含义来观察所谓的“陈氏定理”,就会看出“陈氏定理”严重脱离了数学基本知识这个实际,比曾经被批判过的“党八股”文风有过之无不及,这种文风在科学领域的出现是学术之大不幸。

官媒天天都在教化人们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做事要有事实依据,不切实际的做法行不通。央视有一个栏目叫《焦点访谈》,其广告词是“用事实说话”,事实就是依据、证据,反过来看这个广告词是说没有事实依据就是瞎说。论证问题也要有依据,不能搞一些让人一头雾水的东西蒙骗世人。

       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素数相加,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这说明哥德巴赫猜想与素数有关。筛出与素数无关的数还是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吗?数学家哥德巴赫所处的年代是手工计算的年代,他在脑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分解了很多偶数,他发现被他分解的每一个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相加,哥德巴赫对这一现象肯定进行了反复的验证,才归纳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在对偶数的分拆中看到的真实数据的部分规律提炼出来的,因此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由一部分偶数所具有的规律性,推测无限增大的全部偶数都可能具有这种规律性,这就是猜想。而要证实猜想就要按照逻辑规则给出有理有据的证明,或者按照逻辑规则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等数学是最高深莫测的一个数学分支,但在高等数学教科书中每给出一个定理的推导后都会作举例计算,以加深读者对该定理的理解。有些专家学者口口声声说只有用高等数学方法才能解决数学难题,把用基础数学方法解决难题比喻成是用斧锯造宇宙飞船,是用弓箭参加海湾战争,这样说话的学者应该好好领会一下推导出高等数学方法的天才数学家们是怎么做的,如果连推导高等数学方法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弄清楚就发表高论,这种“高论”就比实际情况“高”十万八千里了,严重脱离实际的论调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观陈景润的所谓“加权筛法”只是用许多数学符号胡编乱造了一些式子,这种胡编乱造的式子当然算不出什么结果,退一步讲即使能算出结果但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有很大误差,这样的结果没有什么意义,而且算出偏差很大的结果还会露出马脚。而更离奇的是,陈景润胡乱编造出来的式子算不出结果也会有许多人相信陈景润的方法是正确的,被愚弄的人还真不少。

      教科书的编者依照人的认知规律编辑书籍,符合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而陈景润的所谓“加权筛法”严重违背了人的认识规律,是连结果都算不出来的“天书”。

       用许多数学符号拼凑出来的“陈氏定理”根本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当然也没有体现出什么创新的亮点,说直白一点是对数学符号的玷污,也是对哥德巴赫猜想这颗圣洁明珠的玷污,让数学蒙羞了。所谓的“陈氏定理”只是用一些数学符号胡乱编造了许多式子,正因为是胡乱编造的式子,当然就什么数都算不出来了,算不出什么数的式子还不如垃圾,垃圾还可以发电呢。把无法验证的“陈氏定理”继续称为是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取得的最好成果,是数学史上的天大笑话。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王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种形容并不是过分的夸张,而是说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难度堪比雕琢一颗传世珍宝的难度。从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过去两百七十多年,无人撼动它一丝一毫,使这个猜想更显得神秘。有走路撞电线杆的走火入魔者可能到了神志不清的地步,误入歧途还浑然不知,白白浪费了时间,是不可理喻的怪人。

       在中学阶段开始学习代数知识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怎样建立代数关系式,怎样解方程式,目的就是要求出计算结果,这是最最基本的数学常识,这样做才符合科学精神,才是传播科学精神。而陈景润的所谓“加权筛法”也拼凑出了不少式子,但什么结果都算不出来,这与科学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把一个所作所为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人说成是勇攀科技高峰的典型,令人不可思议。

       把算不出什么结果的式子称为“纯数学”,做了这个铺垫之后,接下来就说“纯数学”问题没有必要算出具体的数值就能说明问题,这是荒谬绝伦的超级大忽悠。

       破解难题就是一个揭开神秘面纱的过程,使人们对难题不再感到神秘,而所谓的“陈氏定理”正好相反,制造了一个比哥德巴赫猜想更加神秘的大谜团。连未经证实的哥德巴赫猜想都没有称为定理,而陈景润的那个迷雾重重的“1+2”凭什么称为“定理”?两个字:荒唐。

     把基础数学改换一下称谓,称为“纯数学”,然后说“纯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数学,给这个新名词增添了神秘色彩。汉语词意太多,素数除了本意外还有殆素数、半素数,基础数学还可以叫“纯数学”,使那些擅长妙笔生花的人在玩文字游戏上有变来变去的很大空间。汉语词意丰富,对文学创作很有用,但研究科学问题用汉语来描述就很容易制造谎言了,这是汉语的一大弱点。

      列出式子但算不出结果,然后狡辩说这是“纯数学”,这种明目张胆的混账逻辑就能轻易蒙骗很多人,这是一个假冒伪劣无奇不有的国度。陈景润的所谓“陈氏定理”就是“纯数学”的代表作,就是假冒伪劣中的“精品”。

     打着“改进”的幌子编造了一个所谓的“加权筛法”,实际上是把筛法的本意搞得面目全非,比魔鬼还可恶。

      捏造“纯数学”这个新名词,然后用这个新名词当遮羞布,竟能使陈景润的“1+2”蒙混过关,不该反思吗?

     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表,出现了全新的物理观念。很多人都看不懂相对论,但相对论预言的光线会弯曲,据说在发生日全食现象的时候得到了证实,引力波也在去年得到了证实。由物理学的发展来观察陈景润的“纯数学”有什么新观念吗?看不到,看到的是这个“纯数学”比基础数学不知神秘了多少倍。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谁见过这个“纯数学”是什么模样?如果“纯数学”是指基础数学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直接使用基础数学这个词语不就行了。基础数学这个词语不能说明问题吗?用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制造“纯数学”这个名词,不是骗人是什么?

     陈景润已经去世多年,他的“1+2”是由中国数学界认定成立的。我通过独立思考认为陈景润的所谓“陈氏定理”是错误的,因此我对陈景润的论文提出了质疑,中国数学界有责任回答我的质疑。

      有人从逻辑学方面质疑陈景润,而逻辑学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方法,因此用逻辑学规则去质疑陈景润的“纯数学”,有点空洞对空洞的意味,多数人都看不懂这种质疑。我是从数学基本知识方面质疑,我认为陈景润的做法违背了数学常识。多数人应该都懂数学常识,因此多数人应该能明白我的质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何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关于《算术基本定理》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
解析数论在中国
数学的父本与母本 另名:數學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哲思(學)
漫谈 | 陈景润——勇攀科学的高峰
邮票上的今天 | 2月17日 《人民日报》转载《哥德巴赫猜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